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医药指南》2017,(21)
目的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药物管理室收纳的头孢曲松、头孢他啶以及头孢哌酮这3种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243147例中随机抽取1000例为研究对象,与前两代该类药物使用频度、费用及使用方式进行比较。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物使用频度为11.8,高于第一代的3.7,低于第二代的16.9;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杭菌药物中常用药物为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成人用药多采用静脉滴注和肌内注射用药方式,药理特征相似。结论目前,我院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用药较为合理,对其药理特征较为明确,用药保障较高,治疗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及临床合理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出库情况、使用频度、主要药物的使用方法.结果: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全部药物中用药频度最高,所占金额最多,数量最多;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包括肌内注射、口服、静脉滴注、静脉注射等.结论:必须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的每种药物确保掌握药理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依照病情对药物进行合理使用,就能确保药物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本院的具体应用情况,并分析该类主要药物的药理。方法对本院所使用的头孢菌素类相关药物的出库情况、使用药物的频度以及主要药物的应用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第二代头孢菌素药物目前的使用频率占第一位,显著高于第一代头孢菌素药物、三代复方制剂以及第四代头孢菌素药物(P〈0.05),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头孢曲松钠以及头孢他啶等的主要使用方法包括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滴注以及静脉注射等,各类药物的药理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本院的使用情况基本在合理范围内,只有认真把握每类药物的相关药理知识及相对应的使用方法,并根据治疗对象的具体情况,合理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江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9):161-164
目的 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分别抽选470例(470份处方)接受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760例(760份处方)接受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558例(558份处方)接受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三代(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方式、用药频度(DDDs)与费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方式与剂量,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口服比例为38.51%,注射比例为61.49%;用药频度为5.66;费用为10.18万元。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口服比例为28.95%,注射比例为71.05%;用药频度为16.37;费用为108.71万元。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口服比例为39.07%,注射比例为60.93%;用药频度为12.01;费用为83.96万元。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频度高于第一代,但低于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费用远高于第一代,但低于第二代。558例患者接受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其中发生少尿患者2例(0.36%)、...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5年2月67例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所有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 结果: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人数最多,为23例,使用头孢米诺20例,使用头孢曲松13例,使用头孢他啶11例. 有13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占19.4%;有45例出现过敏反应,占67.1%;有8例出现血液系统反应,占11.9%;有1例出现神经系统反应,占1.6%. 在所有药物中,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患者,过敏反应发生速度最快,通常发生在药物输注后5~10min内,其中有1例患者是在药物使用后3d出现不良反应. 均为过敏反应,无休克表现. 结论:在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时,要结合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症治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等三种常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全年2743例应用头孢哌酮等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中发生不良反应的69例患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头孢哌酮31例(2.57%),头孢噻肟22例(2.31%),头孢曲松16例(2.70%)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年龄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关联性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过敏性反应32例(1.17%),消化道反应21例(O.77%)、血液系统12例(0.44%),与神经系统(0.07%)及其他系统(0.07%)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代头孢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涉及系统或器官广泛,以过敏性反应和消化道和血液系统多见,且症状复杂,临床应综合分析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各种因素,规范用药,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和报告,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所有患者均需静脉点滴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结果出现100例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占56例,胃肠道反应占22例,其他不良反应占22例,所有患者均停药观察,对症处理,临床均转归良好。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虽然在抗感染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也要关注其不良反应,科学合理地使用该药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近年来我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病例,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消化、泌尿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等。结论:掌握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可以促进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张丽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6,(2):90-92
目的 分析总结我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为临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出具的700份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主要以口服剂型为主,占73.00%,其中主要以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主,分别占23.00%、28.00%,针剂处方仅占27.00%,其中以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最多,占18.14%.另外,此次研究应用最多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头孢西丁,其次是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相比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他啶、舒巴坦钠、头孢他美酯)的使用情况应用较多.结论 我院对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的剂型选用基本合理,但是仍然存在此类药物用药起点较高现象,所以应该加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临床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增加,各种留置导管、介入治疗、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的增多,以及骨髓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等新技术开展,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随着抗真菌药物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抗真菌药物逐渐应用于儿童真菌感染,尤其应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1,2]。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病种的复杂化及人们治病心切,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联合使用,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其实不然,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是有其科学性的,用之得当,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反之,不仅会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会出现滥用现象,造成细菌耐药性或严重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的应用情况,为其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大量临床处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存在不正确的应用,应引起重视,其原因包括对重要基础理论掌握不够、对中医辨证理论掌握不够、对中药气味归经的特性掌握不够、对中药制剂的整体作用掌握不够、对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不清楚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和评价抗感冒药的临床应用。方法:查阅并分析近年来国内有关抗感冒药临床应用文献,阐述了抗感冒药主要组成成分、临床选用及特殊人群使用。结果:应根据感冒患者的临床症状选用含有相应治疗成分的药物,用药前需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是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证及不良反应等。结论:需重视抗感冒药合理应用,避免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是现代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着重叙述了我国开展临床要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开展临床药学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后效应(PAE)系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其临床的重要意义在于,以前设计抗生素给药方案仅依靠血药浓度、消除速率及组织分布等一些药代动力学数据作参考,忽视了药物对细菌生长繁殖规律的影响.而PAE理论指出,确定抗生素的给药间隔应根据药物浓度超过MIC或最低杀菌浓度的时间加上PAE的持续时间,从而可延长给药时间,减少药物剂量,起到既不影响疗效又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目前PAE已成为评价新的抗菌药物、设计合理给药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第5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和市场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耐β-内酰胺酶、耐酸碱、毒副作用小等优点,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目前第5代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综述了第5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其市场进行了SWOT分析和展望,旨在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市场及临床应用的合理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临床药师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某院住院且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不予以临床药物干预)与研究组(予以临床药师干预),在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2)干预前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并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药师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临床药师在干预后极大地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的应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