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6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语言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患儿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康复效果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语言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及康复总有效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感觉统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感觉统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语言训练基础上采用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改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语言及认知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语言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康复期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住院康复期脑梗死患者108例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常规对照组执行神经内科脑梗死临床路径护理,心理干预组进行3次三维心理访谈并根据患者不同心理障碍类型作针对性心理干预。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和2周后行3次改良巴氏指数(BI)检测和瑞文智能(RW)测验。结果:常规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治疗1周和2周后,BI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和P<0.01)。常规对照组治疗1周后除精神病性障碍和心境障碍(P>0.05)外,其余各型患者的BI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治疗2周后各型患者的BI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心理干预组治疗1周和2周后各型患者的BI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RW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RW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康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能促进或加速康复期脑梗死患者的智力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高压氧治疗),每组46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MMSE、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部缺血性损害状态,从而有助于其认知功能的恢复,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联合认知功能锻炼对脑梗死后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联合认知功能锻炼。采用SDS、SAS、MMSE、NIHSS、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比较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脑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SDS、SAS、MMSE、NIHSS、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SAS以及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认知功能锻炼有助于缓解脑梗死患者不良情绪,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RBANS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阴性症状、PANSS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RBANS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语言功能、注意、延时记忆、总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RBANS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心理状态,且治疗的安全性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在重庆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胶囊(800 mg/次,2次/d)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31%(48/52)比56.86%(29/5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8.6±8.7)分比(29.8±7.6)分,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5.8±4.9)分比(18.6±4.2)分,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记忆力、注意力、语言等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记忆力、注意力、语言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13±0.51)分比(3.18±0.37);(4.15±0.31)分比(3.25±0.36)分;(3.96±1.04)分比(3.04±0.64);(3.76±0.64)分比(2.83±0.51)分;(4.05±0.51)分比(2.86±0.67)分,P<0.01]。结论奥拉西坦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实施认知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命质量变化状况。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前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训练后的MMSE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训练后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与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行认知训练可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及预后,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可视音乐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在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精神发育迟滞患儿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语言认知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可视音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语言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评分及发育月龄值。结果:治疗前,两组DQ评分及发育月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Q评分、发育月龄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Q评分降低4例(9.52%),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例(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音乐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在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语言认知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干预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效果及对语言、图片表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96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语言认知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器具辅助口部运动,比较干预后两组的干预效果、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评分及患儿的语言、图片表达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S-S评分、语言和图片表达功能评分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S评分、总有效率及语言图片表达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干预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患儿语言、图片表达功能,改善语言交流障碍,有一定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丁苯肽对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脑梗死后恢复期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酌情予以降压、降糖及调脂、抗血小板聚集和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肽针100 ml/次,2次/d;对照组患者加用吡拉西坦针100 ml/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两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指标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MMSE和HDS评分较前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87%vs 79.49%)(χ2=4.13, 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中分别出现药物不良反应2例和4例,症状较轻,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结论丁苯肽用于脑梗死后恢复期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延缓患者认知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75-78
目的探讨吞咽与认知功能联合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内科就诊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酌情予以控制颅内压、降血压、控制血糖和降血脂、拮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组织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的吞咽功能训练,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均干预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12周后吞咽和认知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藤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后干预组藤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OTCA评分和积木试验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后干预组LOTCA评分和积木试验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与认知功能联合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加快吞咽功能的提高与康复,减少或延缓其认知功能下降,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康复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的服务方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的服务方式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康复护理.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入院时相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估表(QOL)总分、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BADL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方面均未高于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康复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奥拉西坦对老年痴呆(AD)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A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奥拉西坦,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多奈哌齐,两组均治疗6个月。统计两组认知功能评分(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痴呆程度(CDR)。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研究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DR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ADL评分、CD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和痴呆程度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优于单纯奥拉西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赵丽茹  姚俊萍  张小红 《吉林医学》2013,(33):6907-6907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同时接受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BI评分和MMSE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技能训练改善精神分裂症儿童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86例精神分裂症儿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技能训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用智力测验、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全量表智商(FIQ)、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IQ和FIQ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IQ、PIQ和FI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IQ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VIQ、FI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300潜伏期显著短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后P300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联合综合技能训练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儿童的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陪伴者同步认知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妇幼保健院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新入院的乳腺癌手术患者及其陪伴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陪伴者同步认知干预护理,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PTG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各项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PTG各维度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总社会支持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初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社会支持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陪伴者同步认知干预,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可以更有效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培酮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血清Hcy水平、认知功能、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清Hcy水平、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各指标评分、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cy水平和提高认知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利培酮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癫痫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使用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认知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_3、T_4、TSH、FT_3、FT_4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对照组FT_3、FT_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对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余会平 《吉林医学》2011,32(15):3002-3003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干预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运用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MMSE评分(22.5±3.3)明显优于治疗前MMSE评分(17.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MMSE评分(22.5±3.3)明显优于对照组MMSE评分(18.4±3.2),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干预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齐拉西酮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PRL)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血清催乳素水平以及认知功能SCo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时的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SCoRS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均能达到较好的抗精神病效果,但齐拉西酮有助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且对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更小,其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