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伟  刘礼  姚冬梅  郑荣  王敏  周晓岚 《中南药学》2011,9(4):313-316
目的了解某院2006~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率变化。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观察其耐药率变化,并分析其科室分布特征和标本来源情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比例从2006~2010年逐年升高,2010年的分离比例达19.3%,显著高于2006年(8.0%)。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呼吸内科和ICU,其次为老年病科和神经外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伤口和腹腔感染。2006~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除氨基糖苷类药(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外,鲍曼不动杆菌2010年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2006年。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患者呼吸道感染,其分离比例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和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101例脑部术后继发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数据采用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分析发现,糖尿病史、低蛋白血症、GCS评分、ICU住院天数、抗菌药物种数及累积用药天数、气管切开时间是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P<0.01)。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敏感率最高,为71.34%,其次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55.41%和51.59%。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严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仍是敏感性最高的药物,其次是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和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5例同期收治的脑部术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中为非鲍曼不动杆菌者为对照组,调查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数据采用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析发现,低蛋白血症、入院时GCS评分(≤8分)、ICU住院时间(>7天)、使用碳青霉烯类和糖皮质激素及混合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P<0.01)。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敏感率最高,为78.18%,其次阿米卡星,敏感率为54.55%,头孢他啶和氨曲南的敏感率均小于10%。结论:神经外科患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严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仍是敏感性最高的药物,其次是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或耐药鲍曼不动杆菌(DRAB)致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丰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发生XDR-Ab或DRAB导致的颅内感染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  相似文献   

5.
苏芝军  陈凤 《中国医药》2013,8(9):1333-1333
鲍曼不动杆菌常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和败血症等[1],是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2].自2010年,我院开始分离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以及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等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为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其耐药特点,本研究对所有送检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某综合医院2015—2017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5—2017年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不同时间段、不同病区来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32株,分离率从2015年10.4%上升到2017年13.0%。标本来源以痰液最多,占76.3%;儿科、ICU、神经外科及呼吸内科是感染的高发病区。不同时间段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具有一定波动,2016年的耐药性最低,2017年的耐药率最高。2017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2015年有增高趋势;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保持稳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呈现下降趋势。来源于ICU病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最为严重,神经外科及呼吸科病区耐药性次之,儿科病区耐药性最低。结论三年间该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不同病区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具有差异,临床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病原菌耐药性的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分析耐药谱变迁,动态监测耐药性及其发展趋势,为临床各科室控制感染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 VITEK2鉴定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Whonet 5.5软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639株,以重症监护室、呼吸科的标本居多,分别为31.5%,18.7%;其次是神经外科(13.1%)、胸心外科(5.1%)。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2013年上升尤为显著,特别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增加迅速,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61.8%。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2014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细菌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黄芩苷消除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质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芩苷能否消除鲍曼不动杆菌质粒,并影响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方法测定黄芩苷处理的鲍曼不动杆菌生长曲线。16株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双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经黄芩苷作用20 h,分别在处理前和处理后应用碱裂解法检测质粒,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MIC。结果黄芩苷能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生长。16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株均携带质粒,经1 mg.mL 1黄芩苷作用后,质粒消除率为37.5%(6/16)。6株经黄芩苷消除质粒的细菌,庆大霉素中度水平或低水平耐药株的MIC值均下降至敏感水平;环丙沙星低水平耐药株的MIC值下降至敏感水平,部分环丙沙星中度水平耐药株的MIC值下降但高于耐药水平。结论黄芩苷能够消除鲍曼不动杆菌低水平耐药株携带的质粒,恢复菌株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可用于鲍曼不动杆菌低水平耐药株感染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已成为ICU医源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1],不仅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更使治疗用药的难度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探讨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ICU于2011年1~12月期间,共发生25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通过实施隔离护理措施、控制感染、营养支持、调节免疫等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基本资料、药敏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41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48.94%)、神经外科(12.77%)、呼吸内科(11.35%);感染患者大多存在严重原发病或免疫功能低下;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耐药率最低(0.0%),其次是亚胺培南(3.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6.7%、90.9%、92.4%、51.9%;经验性用药最多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匹胺;药敏报告后主要使用亚胺培南,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单一用药为主,其次是二联用药。结论: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及亚胺培南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19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与药敏试验情况。方法: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药敏实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对2007-2010年间临床分离的11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谱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119株鲍曼不动杆菌,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89.92%(107/119),科室主要分布于ICU34.45%(41/119),其次为神经外科26.05%(31/119);2009年与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大于50%,而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敏感性最高,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大于8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不断发生变化,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高且耐药率增加较快,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检测及耐药性.方法收集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检出的238株鲍曼不动杆菌,用纸片抗散法对12种抗生素做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3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ICU病房和神经外科监护室检出166株(占69.7%),其他病房检出72株(占30.3%).药敏结果显示亚胺倍南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其余的十种抗生素耐药率在70%~95.6%之间.结论本院下呼吸道标本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及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基层医院防控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庐江县人民医院6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70例一般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的基本信息、住院治疗情况、药敏资料等数据。结果 6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所患基础疾病主要为颅脑损伤及老年慢性疾病(心、肺、脑血管),恶性肿瘤也占一定比例;标本主要来源为痰液(占96.88%);病人分布科室按构成比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病人病原学标本耐药性监测从低到高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77.19%;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危重症及老年慢性病并发呼吸系统感染病人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点人群;耐药率高;侵袭性操作、昏迷以及广谱抗菌药物应用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川川 《抗感染药学》2021,18(9):1347-1348,1369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特征与耐药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老年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216例临床资料,统计其呼吸道深处痰标本中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216例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痰标本中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16株,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9株(占78.24%)和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7株(占21.76%);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较为严重,其中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头孢替坦、氨曲南、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达100.00%,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均在30%左右;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较为敏感,仅对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头孢替坦、氨曲南、头孢呋辛、诺氟沙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100.00%.结论: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病原菌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占多数,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遏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和蔓延播散,以确保其疗效.  相似文献   

15.
钟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564-565
目的研究医院ICU病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交叉感染防控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ICU病房的7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临床特征,实施相应防控措施。结果 ICU病房7例患者检测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交叉感染,采取相应措施防控后,无其他患者出现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结论对7例ICU病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防控,对控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交叉感染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内、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探讨不同来源菌株耐药率间的差别。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2001年内、外科及ICU分离的1083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析,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耐药率的显著性比较用x~2检验。结果:2001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314株。其中从内、外科和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为1083株,占全部鲍曼不动杆菌的82.4%。内科住院患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氯霉素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外科和ICU患者分离的菌株,并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明显低于ICU患者分离菌株(P<0.005)。外科和ICU患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之间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里、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调查各科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对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经验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国西部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 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10家三甲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培养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情 况、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数据统计及药敏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结果 2016—2017年送检菌株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8847 株,检出率7.43%,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768株,检出率4.84%,占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65.2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 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80.97%)、分泌物(6.12%)及血液(2.08%),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14.6%)、急诊科(11.94%)、呼吸科 (11.62%)为主;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70岁以上的患者最多,共1688例(29.26%),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多重耐 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其中有7种大于90%,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为55.7%,其次是妥布 霉素与复方磺胺甲噁唑,分别为67.40%和68.25%。结论 中国西部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 碳青霉烯类耐药菌,且分布及耐药性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经验治疗可首先考虑选用 阿米卡星,其次是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妥布霉素。各地区医院应加强监测,督促临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 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其次各医院实验室要进一步加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系统性分析研究,为临床及医院感染提供 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0年7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临床资料,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结果 给予对症护理后,2008-2010年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31.3%低于2005年-2007年的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引发神经外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给予相应的护理,能明显降低感染率,临床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性现状。方法统计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集的非重复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120株,统计标本来源、科室分布,监测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①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重症监护病房(ICU)是构成比最高的科室(38.33%),其次为神经外科(20.00%)、呼吸内科(18.33%)。②分离标本中,痰液最多,其次为伤口分泌物。③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洛环素的耐药率低,分别为7.50%、15.00%,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强。结论 ICU、神经外科以及呼吸内科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感染科室,主要从痰液、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其对当前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强,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洛环素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ICU肺炎患者感染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并给出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30例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非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指标与感染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影响,分别采集患者的菌株并进行耐药性试验,评估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并制定治疗对策。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合并基础疾病个数、感染前住院时间、SOFA评分、GCS评分、抗菌药物治疗天数、侵入治疗天数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菌株耐药性除对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肺炎与合并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侵入治疗等有关,其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显著耐药性,应以多种抗菌药物联用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