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收缩压(SBP)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医生及早防治.方法 对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BP分别进行检测及计算,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FBG、糖化血红蛋白、LDL-C、TG、SBP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1).结论 早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缩短病程,是防止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脂代谢异常3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和无肾病患者的脂代谢异常的特点。方法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无DN组(UAER〈20μg/min)34例;DN组38例,其中微量白蛋白尿期组(UAER为20—200μ/min)20例,临床白蛋白尿期组(UAER〉200μg/min)18例。测定空腹血糖(FBC)、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DN组病程、TG、LDL—C、ApoB明显高于非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TC、HDL—C、Apo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的FBG、糖化血红蛋白高于非D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脂代谢紊乱,病程越长,DN发生机会越多,脂代谢紊乱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陈玲 《现代保健》2010,(35):23-2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的I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08例,分为两组,即糖尿病肾病组(98例)和非糖尿病肾病组(110例),于入院时询问患者病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及冠心病);于禁食12h后,抽取静脉血测其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脂蛋白(HDL—C/LDL—C);另外监测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存在糖尿病家族病史的患者患糖尿病肾病的几率较大,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糖尿病肾病组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程、SBP、DPB、FPG、2hPG、HbAlc及血脂指标(TG、TC、HDL—C、LDL—C)存在较大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糖尿病病程、高血压、高血脂及冠心病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80例研究对象设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DM+AS)。检测受试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然后与测定的血浆脂联素水平,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体重指数(BM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M+AS组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DM组和NC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SBP、DBP、BMI、FBG、HbAlc、TG、CIMT成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随着大血管病变的发生而降低,可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对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对4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m—ALB)、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常规测定,并将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按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分为低值组(HbAlc〈6.79%)、中值组(HbAIc6.8%~10%)、高值组(HbAlc〉10.1%)。结果:糖尿病患者HbAlc、FBG、CHo、TG、LDL-C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的血清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随着HbAIc的增高,FBG、m—ALB随之增高。结论:糖尿病肾病与HbAlc的增高有关,血脂异常可增加糖尿病患者肾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m—ALB是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损伤标志物,可作为慢性肾病的筛查指标。同时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检出,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生长激素、C肽、血脂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彬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2):153-15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与生长激素、C肽、血脂、血糖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肾脏病变组40例,有肾脏病变组42例,正常对照组39例,进行血糖(BG)、生长激素(GH)、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结果糖尿病2t组各时相血糖及HbAlc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HbAlc、FGH、TC、TG、EDL—C及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无肾脏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脏病变组C—P(0h)及C—P(2h)均显著低于无肾脏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脏病变组病程明显长于无肾脏病变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bAlc与FGH呈正相关(r=0.912,P〈0.01),与C.P(0h)呈负相关(r=-0.803,P〈0.01),与C—P(2h)呈负相关(r=-0.771,P〈0.01),FGH与TC呈正相关(r=0.413,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长期高血糖和脂代谢紊乱。空腹生长激素水平升高、高血压及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冰 《药物与人》2014,(5):55-56
目的:探讨和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98例为观察组,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98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并记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之间呈现出平行升高的趋势。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的发生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联合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严小宏 《现代保健》2012,(19):144-14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情况。方法:利用生化方法检测3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34例正常血糖老年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积极控制血糖及血脂可以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维持原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同时治疗组30例加服血脂康0.6g/次,2次/d;对照组30例加服复合维生素B,2片/次,2次/d。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BG)及肝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脂六项、FBG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脂康治疗伴有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不仅能使TC、TG、LDL—C、ApoB下降,ApoA1、HDL—C升高,改善脂质代谢,还能改善糖代谢,使FBG下降。  相似文献   

10.
出境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7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试验结果分为病变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病程、职业、体质指数(BMI)、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变组病程、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B(APOB)、UAER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CAN与糖尿病病程、HbA1C、VLDL-C、TG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结论CAN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血糖、血脂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中的作用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踝肱比值(ABI)将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ABI≤0.90)及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78例糖尿病患者中检出PAD患者共53例,检出率67.9%,与对照组相比较,PAD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FPG、2hPG、HbA1c、HDL—C、TG、TC、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BI可作为PAD的无创早期诊断方法,其中年龄、病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患者P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本文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的受试者,对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并且对其检测结果进行了直线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检验组的FBG与HbA1c呈正相关,与TG、TC呈平行升高趋势。结论患者的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各项检测显示其与DM存在相关性,因而联合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及Apo—B/Apo—A的比值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TG、LDL-C、Apo—B/Apo—A比值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组(P〈0.05),其中甘油三酯(TG),Apo—B/Apo-A比值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组(P〈0.001),胆固醇(Tc)、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要注意纠正脂代谢异常,尤其是注意Apo—B/Apo-A比值升高、TG、LDL—C.对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哲庆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742-4743
[目的]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糖尿病组,74例健康老年者设为对照组,进行了FBG、Ch、TG、LDL-C、HDL-C和mALB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层析法,尿微量白蛋白采用竟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空腹血糖(FB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胆固醇(Cho)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醋(TG)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直接酶法。[结果]糖尿病组的HbAlc、FBG、Cho、TG、LDL-C、mALB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的血清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随之增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648,P﹤0.01;r=0.483,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有关,而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灵敏指标。联合检测HbAlc和mALB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姜璐  马凤海 《现代保健》2013,(19):16-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44例,记录病程,分析患者空腹血清C肽(FCP)、餐后2hC肽(PC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血清胱抑素C(CysC)、24h尿微量白蛋白(24ALB)等指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CysC水平将544例患者分为两组:单纯糖尿病组(DM)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结果:DN组血清C肽水平明显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CysC呈负相关(r=-0.153,P〈0.01)。结论:空腹血清C肽水平的下降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PAD)与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300例T2DM患者的踝肱指数(ABI),根据ABl分为PAD组和非PAD组,分别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尿酸(SUA)等,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PAD组患者的tibhlc、SUA高于非PAD组,有统计学意义(P〈O.05);TC、LDL—c明显高于非PA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BI是一项反应PAD可靠的指标,HbAlc、TC、LDL—C、SUA是PA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配合诺和锐30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诺和锐30治疗并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尿毒清颗粒,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24小时尿白蛋白(UAER)比值,胰岛素敏感指数(S1),以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4hUAER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S1也明显降低(P〈0.05),FBG、TC、TG、HDL—C均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73.5%,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配合诺和锐30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在改善肾功能、降低血糖、调节脂代谢和改善血流变学方面,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并代谢综合征与早期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代谢综合征(MS)与早期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性.方法 对本院内科住院的187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代谢综合征各因子与早期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1)研究人群中CKD患病率为39.04%,伴有MS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早期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Ⅲ期)的比例50.58%,显著高于不伴有MS的2型糖尿病患者29.41%(P<0.05);(2)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腰围(WC)、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糖尿病病程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3)回归分析显示:MS组分中的收缩压(SBP)、TG、LDL-C,以及年龄、糖尿病病程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并代谢综合征及其代谢因子与早期慢性肾脏病有着密切关系.腰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收缩压、甘油三酯以及糖尿病病程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C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检测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tHCY)及血清铁蛋白(sF)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95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83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B组)60例及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C组)52例,分别测定身高,体重,抽空腹血检查tHCY、SF、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等。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B组BMI、TG、TC、LDL~C、ALT、AST、GGT、tHCY、SF、FINS、HOMA—IR均明显高于A组(P〈O.05),C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而B组HDL—C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3组间HbA-c、FBG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HCY与BMI、TG、TC、LDL—C、FINS、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SF与BMI、TG、TC、LDL—C、FINS、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tHCY及SF是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与BMI、TG、TC、I.DL—C、FINS、HOMA—IR、HDL—C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清尿酸(SUA)的关系。方法:将94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尿酸(SUA)、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BMI、WHR、FINS、HOMA—1R、LDL—C、TG、SUA较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年龄、性别、血脂调整后血尿酸水平高者发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提高(OR=1.113,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更明显,SUA的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