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Գ�ϵĤ����Ѫ˨�γɵ���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针对争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不同程度肠缺血病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6例急腹症经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有病人手术探查,依肠管不同缺血程度,对淤血性病变和坏死性病变各3例,分别实行肠系膜务栓除术和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结果 3例肠切除者治愈;3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切除者2例治愈,1例结肠受累者因结肠动力性肠阻、穿孔而再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愈。随访8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 以血栓切除术和肠切除手术分别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的肠淤血和肠坏死。并辅以抗凝治疗是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合理而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2.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七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经验,作者从病理生理、病因、致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了探讨。作者1984年至1996年收治了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例,全部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本组7例患者经手术及抗凝治疗,其中5例治愈,2例死亡。作者认为此病大多数以急腹症就诊,术前要做出正确诊断有一定难度。对可疑病例必须进行严密观察及适时开腹探查。为降低死亡率,必须彻底切除包括外观正常但含有血栓系膜的肠袢,此外应早期、足量给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1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及非手术治疗组,并比较其治疗结果。结果:非手术治疗31例,治愈30例,死亡1例。手术治疗10例(含保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2例),治愈8例,死亡2例。全组共治愈38例(92.7%),死亡3例(7.3%);术后随访1~8年,复发3例。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应以抗凝治疗为基础,无明显肠管坏死表现者尽早给予溶栓治疗,并把握手术时机,可进一步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 1992年 7月~ 1999年 6月间收治的 10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经验。结果  10例中术前明确诊断 4例。 10例均行手术治疗 ,证实其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9例 ,肠系膜下静脉血栓形成 1例。行肠切除术9例 ,单纯探查术 1例。治愈 6例 ,死亡 4例。结论 该病病因复杂 ,诊断困难 ,预后较差。只有提高认识 ,早期诊断 ,及时正确施治 ,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史国恩 《腹部外科》2003,16(3):179-180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 5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5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 ,术前均误诊 ,都施行了剖腹探查术 ,治愈 4例 ,死亡 1例。结论 对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应及早诊断和手术治疗 ,术后辅以抗凝、溶栓治疗 ,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例断流术后发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3例均行坏死肠段及其系膜切除,术后均死于感染性休克。手术前后长时间大剂量应用多种止血药物、大量输血及脾静脉撕裂是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预防血栓形成,术后应监测血小板计数及门静脉系统血流信号,应重视脾热与血栓的关系,保脾手术应由经验丰富的手术班子实施。一旦出现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7.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肠坏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用武 《腹部外科》2006,19(5):287-288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2005年间收治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8例的临床资料。本组术前误诊率为100%,全部为术中确诊。手术方式均为坏死肠段切除+小肠对端吻合。结果本组术后死亡1例,近期复发2例,出现明显短肠综合征3例。结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误诊率相当高。其手术方式以坏死肠段切除为主。术中及术后抗凝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4年间7例腹部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体胖,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剧烈的腹痛和呕吐,腹部体征相比较轻;有2例甚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腹部X线检查均提示肠梗阻;4例腹部CT检查,其中3例提示本病;6例术前腹腔穿刺出血性液体。7例患者均予以手术探查,分别切除长度不一的坏死小肠段。2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其中1例因严重营养不良,衰竭死亡。4例术后反复出现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髂静脉血栓,需出院后长期服用肠溶阿斯匹林或华法令钠。结论 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无何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极易误诊。治疗方面应强调及时地剖腹探查并配合使用全身性的抗凝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经验,回顾性分析近12年来收治的肠系膜静脉血栓8例的临床资料。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8例均经手术探查获得确诊。术中见肠系膜血管内有大小不等条索状黑色血栓,小肠不同程度的缺血坏死,均行受累肠管及系膜切除、肠管端端吻合术。术后均辅以抗凝治疗。结果7例治愈,1例死亡。提示:肠切除加术后辅以抗凝治疗是防止复发、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MVT)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顺性分析1999年至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MVT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MVT 3例,肠系膜卜静脉合并门静脉血栓2例,肠系膜上静脉合并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栓6例.结果 9例患者经抗凝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2例肠系膜上静脉合并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栓患者,1例经抗凝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自动出院;1例诊断明确后未行抗凝治疗,1周后发展为急腹症并行剖腹探查,行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肠系膜卜静脉取栓术,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单纯MVT 患者以抗凝治疗多可痊愈,而对于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血栓患者,在临床抗凝治疗同时,严密观察体征变化,做好随时手术准备.  相似文献   

11.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非常少见的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约占总住院人数的0.02%左右犤1犦,极易误诊误治,约90%~95%经剖腹探查后才得以诊断,病死率约20%~50%犤2犦。1982年以来我院共收治4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37~62岁。4例均以“肠梗阻”诊断入院。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史,部位较弥散,多不剧烈,病程3~7d不等。2例伴恶心呕吐,3例轻微腹胀。3例停止排便排气1~3d不等,但均可少量进食,灌肠后解出黑便。2例轻度腹泻,3例胃管内…  相似文献   

12.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指沿肠系膜上静脉主十的血栓形成及其蔓延,是临床上较少见的急腹症.约占急性肠缺血性疾病的10%~20%[1].绝大部分病例仅靠剖腹探查得以确诊.病死率高达20%一50%[2].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收治该病1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的成因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以来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0例脾切除后血栓发生12例(4.3%),其中发生PVT9例(3.2%),发生MVT3例(1.1%)。9例经积极的全身抗凝、祛聚、溶栓治疗1~2周后好转出院。血栓形成病人均出现白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升高,D-二聚体检测和凝血功能异常,与治疗后1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行小肠切除肠吻合术。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脾切除后动态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及早诊断和治疗对病人康复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7例术前均误诊。7例均经手术治疗,4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困难,预后差,早期诊断、合理地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不同诊治策略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和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05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2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入院即行开腹手术治疗,切除300 cm长的坏死小肠,并于肠系膜上静脉取出7 mL血栓;5例行单纯抗凝保守治疗;16例先行抗凝治疗后进一步行置管溶栓治疗,出院继续行抗凝治疗6个月。结果 1例开腹手术患者,术后72 h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5例行单纯抗凝治疗者获得临床痊愈。16例溶栓患者术后血管再通13例,其中完全再通6例、部分再通7例。随访3个月~7年(平均随访时间2年)期间死亡3例:1例出院后10 d因复发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并死亡;1例出院后5年死于心肌梗塞;1例出院后3年死于脑卒中。结论对症状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如果没有肠坏死,通过介入溶栓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其效果观察仍需进一步更多病例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急性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诊断和治疗急性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8月至1999年8月收治的19例急性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1995年8月前诊治的12例中有5例死亡,1995年后行不同长度肠切除术+外周抗凝治疗及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持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7例病人均存活。结论:急性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应尽早诊治,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留置导管持续给予溶栓治疗是  相似文献   

17.
<正> 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是普外科很凶险的急腹症,死亡率高达80%以上。 然而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我院自1995年3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1例,治愈7例,死亡4例,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0~67岁。其中包括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4例,动静脉混合受累者6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例,1例行两次手术。所有病人均经手术证实。其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和肠系膜静脉血栓(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形成的成因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以来收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脾切除后静脉系血栓的发生率为4.3%(12/280),其中PVT发生率为3.2%(9/280),MVT发生率为1.1%(3/280)。PVT和MVT患者均出现白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升高,D-D二聚体检测阳性和凝血功能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CT检查及MRA门静脉成像确诊9例,同时行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确诊1例,因急性肠梗阻剖腹探查术确诊2例。9例经积极的全身抗凝、祛聚、溶栓治疗1~2周好转出院。2例MVT因肠坏死行小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全身抗凝、祛聚治疗,痊愈出院。1例PVT血栓急性发展至肝内门静脉,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脾切除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诊断与及时抗凝治疗对预后有重要影响。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因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我院自1993-2004年间共收治绞窄性肠梗阻154例,其中因门静脉高压症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绞窄性肠梗阻11例,对其诊断和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仅7例出现剧烈腹痛,5例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病因均为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例为保守治疗24 h后未见明显好转而剖腹探查时发现.行部分小肠切除8例,3例术中发现肠系膜广泛血栓形成而放弃手术.术后死亡5例,3例为广泛血栓形成患者,2例为小肠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绞窄性肠梗阻起病隐匿,常导致诊断困难而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20例急性小肠系膜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方法 分析自1994年8月至2004年9月间,我科共收治的20例急性小肠系膜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外科处理结果。结果 急性剧烈的腹痛为其共同特点,其中18位病人有腹膜炎表现,13位病人有低血压休克表现;1例在入院3h后死亡外,19例切除坏死的小肠和相对应的肠系膜。病理检查及尸检证实: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15%),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5例(25%),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2例(60%)。术后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2例,腹腔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急性肾衰1例,脑血管意外1例。术后24~72h内有4例因再次肠坏死再行部分小肠切除术。最终,治愈13例,死亡6例。结论 急性小肠系膜缺血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腹膜炎出现后,应立即行剖腹探查,并同时给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