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球面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106例(212眼)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近视患者分为非球面切削组(n=53,106眼),标准切削组(n=53,106眼),分别行非球面个体化切削和常规标准切削,比较2组术后1,3,6个月视力、屈光度、角膜非球面指数(Q值)。结果:术后1,3,6个月2组裸眼视力和残余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球面切削组的Q值低于标准切削组(P<0.05);2组术后均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情况发生;非球面切削组术后效果满意率95.28%(101/106),标准切削组术后效果满意率85.84%(91/1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近视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且更有助于维持角膜的非球面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治中低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Q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中低度近视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LASIK患者(LASIK组)共52例52只眼,接受LASEK患者(LASEK组)共56例56只眼。随访调查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患者裸眼视力,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Q值及术式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 LASIK组患者术后1年裸眼视力(1.011±0.015),安全指数(1.022±0.115),有效指数(0.982±0.106);LASEK组患者术后1年裸眼视力(0.989±0.325),安全指数(1.025±0.109),有效指数(0.992±0.175),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LASIK组患者术前Q值为(-0.17±0.10),术后(0.44±0.21);LASEK组患者术前Q值为(-0.19±0.12),术后(0.42±0.25)。两组患者治疗后Q值均由负值变为正值,且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Q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组间Q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LASIK、LASEK准分子激光手术均可有效、安全地矫正中低度近视,但仍造成患者角膜Q值变为正值,使患者角膜形态变为扁椭球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与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1 200例(1 200眼)行SBK手术患者(SBK组)、1 200例(1 200眼)行LASIK手术患者(LASIK组),均于术后1,7,30 d分别检查裸眼视力,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次日行裂隙灯检查,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自述眼干症状.结果 2组术后1,7,30 d裸眼视力>0.5~≤0.8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SBK组裸眼视力>0.8的眼数明显高于LASIK组(P<0.05) ;SBK组患者术后次日角膜上皮修复良好,LASIK组1 032例术后7~14 d角膜上皮修复,1 68例术后15~21 d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术后3个月SBK组自述干眼症状者明显少于LASIK组(P<0.05).结论 SBK手术因切削表面浅且均匀,在安全性、视力恢复、角膜瓣上皮愈合反应及术后干眼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LASIK.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高度近视72例127眼,分为LASEK治疗组38例(68眼)和LASIK治疗组34例(59眼),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 程度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时, LASEK 组UCVA 明显低于LASIK组(P〈 0.05),但术后1个月、3 个月、6个月时两组UCVA 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及1个月、3个月时,两组屈光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中有部分患者出现屈光回退现象,LASEK 组回退幅度较LASIK组明显,两组屈光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部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中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LASIK 组未出现Haze, 而LASEK组术后可见少量haze, 无2级以上Haze出现.[结论]LASIK和LASEK在矫正高度近视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好,安全性,但前者较后者视力恢复快,而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不及后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二次LASIK手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残余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36只眼)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患者行二次手术。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6-36个月,随访6-12个月。结果:二次LASIK手术后在随访时间平均裸眼视力(UCVA)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术前无显著差异;术后近视屈光度平均在±0.50D以内;二次手术后,未见角膜后表面中央前凸的地形图改变。结论:二次LASIK手术治疗残余近视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龄高度近视散光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治疗效果及其特点。方法对55例(95眼)大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LASIK治疗,并对术前屈光度、屈光相关因素、预矫、实矫屈光度及手术后角膜曲率的改变、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SIK治疗的大龄高度近视患者中,高度近视角膜平均屈光力44.85 D,与低度近视角膜屈光力平均43.24D两者之间有较大差异,术后角膜屈光力为平均33.29 D;高度近视患者球镜屈光度-6.00~-9.75 D,共68眼占71.58%,超高度近视-10.00~-16.00 D,共27只眼占28.42%,两者轴镜屈光度-0.5~-3.75 D平均-2.76 D。治疗效果:术前裸眼视力0.01~0.1平均0.05;矫正视力0.5~1.2平均0.92。术后裸眼视力0.5~0.9共31只眼(32.63%);≥1.0共64只眼(67.37%),平均视力0.94。结论 LASIK治疗大龄高度近视散光患者,术前进行精确的屈光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眼球轴长测量后加以综合分析,对预矫屈光度确定和预留屈光度设计、激光切削直径的选择是必要的,可以预防屈光回退,减少术后眩光,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 )治疗中低度近视术后一年裸眼视力比较。方法 对PRK 5 0例 (98眼 ) ,LASIK 5 0例 (97例 )眼 ,屈光度 -0 .75D~ -6.0 0D。散光度 0 .0 0~ -4 .0 0DC ,术前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无显著性差异的患者随访观察。结果 LASIK优于PRK ,LASIK在术后一年随访中裸眼视力均数值高于PRK ,术后 4天、1周、1月、3月两组裸眼视力有显著差异 ,6个月两组裸眼视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LASIK优于PRK  相似文献   

8.
潘荣海  李海祥 《新医学》2009,40(6):383-385
目的:探讨波阵面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角膜表面规则性和对称性情况。方法:对28例(56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波阵面像差引导LASIK治疗(引导组),对同期31例(62眼)高度近视患者用传统LASIK治疗(传统组),观察2组疗效,并采用角膜地形图检查仪测量2组术后3个月的角膜地形图变化[包括角膜曲率、角膜散光、表面非对称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D,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结果:2组术后3个月屈光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为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减小,SAI、SRI降低(均为P〈0.05)。引导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SAI、SRI改善优于传统组(均为P〈0.05)。结论:波阵面像差引导LASIK与传统LASIK比较,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术后疗效相似,但波阵面像差引导LASIK治疗的患者术后3个月角膜规则性和对称性优于应用传统LASIK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232例2446只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术后的视力、屈光度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患者在术后6个月后中低度近视组、高度组、超高度组平均视力分别为1.04、0.83、0.55。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较好的角膜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薄角膜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对82例(145眼)薄角膜高度近视患者采用薄角膜瓣LASIK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患者视力、屈光度等的变化。结果薄角膜瓣下LASIK术后反应轻,术后第1天患者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在1.0以上者112眼,占77.2%;0.5~0.8者29眼,占20.0%;小于0.5者4眼,占2.8%。屈光度数稳定在±1.0D以下者118眼(81.4%)。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主要为角膜瓣细微皱褶。结论薄角膜瓣下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的安全性及疗效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早期应用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0例近视患者(60眼)自身对照,每例患者在LASIK手术结束时随机选取一眼佩戴PureVision角膜接触镜,术后第1天取出,分别记录术后1d、3d、7d的主观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泪液分泌试验(Sit)。戴镜眼组和未戴镜眼组之间以及两眼各自分别进行上述时间点不同观察指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主观症状戴镜眼组在术后1d比未戴镜眼组轻(Z=2.60,P〈0.01),在术后3d、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镜眼组在术后1d角膜荧光素染色(FL)阳性率比未戴镜眼组低(x^2=12.912,P〈0.01);在术后3d、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镜眼组在术后1d(t=2.51,P〈0.05)、3d(t=2.03,P〈0.05)、7d(t=1.94,P〈0.05)泪膜破裂时间(BUT)均比未戴镜眼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天、7天BUT值均比术后1天增加(F=3.02,P〈0.05;F=4.77,P〈0.01)。戴镜眼组在术后1d(t=2.06,P〈0.05)、3d(t=1.89,P〈0.05)比未戴镜眼组基础泪液分泌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对于促进角膜愈合、缓解疼痛刺激有显著疗效,适宜于LASIK术后早期配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虹膜定位波前引导的LASIK(IR+WGLAsIK屿标准LASIK比较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2期)、CBM、CNKI、VIP和WanFangData,纳入IR+WGLASIK与标准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随机和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2月,文种限中、英文。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纳人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3903只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标准LASIK组比较,IR+WGLASIK组术后裸眼视力≥1.0的患者比例更高[RR=I.03,95%CI(1.01,1.05),P=0.002],术后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的患者比例更高[RR:1.75,95%CI(1.49,2.16),P〈0.00001];术后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增加值[WMD=-0.16,95%CI(-0.21,-0.11),P〈0.00001]、术后球差RMS增加值[WMD=-0.05,95%CI(-0.11,0.00),P=0.07圾术后慧差RMStJm值[WMD=-0.15,95%CI(-0.23,-0.07),P=0.0002卫匀更小,残余散光更小[WMD=0.14,95%CI(0.10,0.18),P〈0.00001],眩光症状发生率更低[RR=0.27,95%CI(0.15,0.50),P〈O.0001],患者主观满意度更高[RR=1.08,95%CI(1.04,1.13),P=0.0003]。结论IR+WGLASIK较标准LASIK可更有效降低散光、降低术后高阶像差RMS及慧差RMS的增加量,获取更好的视觉质量(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超高度近视[≥10.00(近视+散光)]患者的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近视回退情况,并探讨影响其回退的主要因素。方法根据81例134眼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前屈光度和手术光区(mm)分为-10.00≤D≤-13.00、-13.00〈D≤-15.00、D〉-15.003组和6.0〈光区≤6.5、5.5〈光区≤6.0、5.0〈光区≤5.5、4.5〈光区≤5.04组,运用Y。检验比较各组近视回退情况的差异。结果术前屈光度各组近视回退眼数差异均无显著性;6.0〈光区≤6.5、5.5〈光区≤6.0 2组与5.0〈光区≤5.5组近视回退眼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与4.5〈光区≤5.0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手术光区的大小对术后回退的影响比术前屈光度大小对术后回退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近视对视野检查中光敏感度影响。方法将60个矫正视力≥1.0、眼压〈20mmHg、杯盘比〈0.3的近视患者分成低、中、高度近视三组,每人均进行客观验光和Humphrey视野仪检查,以平均光敏感度、平均缺损、模式标准差和完成检查所耗时问为检测指标,随机选取一眼的结果,比较各组视野检查指标的异同。结果视野光敏感度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的平均光敏感度和平均缺损明显低于低度近视眼组(P〈0.01),但三组间的模式标准差和完成检查所耗时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近视可影响视野光敏感度,近视的度数越高,对视野光敏感度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情况及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术后出现角膜水肿患者87例(101眼),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55眼)和对照组42例(46眼),比较两组的水肿情况,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视力改善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水肿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水肿消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力治疗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系统的干预护理,可以促进水肿的吸收及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的价值。方法 选择白内障或并发视网膜病变病人70例140只眼。分别用A型及B型超声进行眼轴长度测量,按照眼轴的长度分为3组:A组〈24 mm,B组24~26 mm;C组〉26 mm。应用t检验比较两种仪器测量各组眼轴长度的均值。结果 A、B两组共100只眼,A、B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40只眼,A、B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与常规A型超声测量法相比,B型超声术后残余屈光在1 D以上的比例减少30%。结论 B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简便、准确,尤其是测量高度近视眼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优于A型超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治疗的近视患者300例600眼, 其中接受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 (M-LASIK组)和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 (F-LASIK组)各150例300眼。观察手术后1个月内角膜瓣愈合、视力、干眼的3项客观指标[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 BUT)、泪液分泌试验和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 FS)评分]、角膜地形图和主观症状的问卷评估。  结果  两组术后角膜瓣均一期愈合, F-LASIK组有1只眼术后第1天角膜瓣细皱, 冲洗后好转; 所有眼均达到手术前预期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两组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值K1、K2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 < 0.05),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 术后1个月两组BUT、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均明显下降, FS评分明显增加(P < 0.05)。术后1个月F-LASIK组BUT明显高于M-LASIK组(P=0.045), 泪液分泌试验、F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SIK组主观症状的评分总和明显低于M-LASIK组(Z=-0.989, P=0.043);满意度明显高于M-LASIK组(Z=-2.316, P=0.021)。  结论  传统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和现代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均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及生活视觉质量, 而飞秒激光制瓣术后满意度更高, 且可以减少术后干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以90μm刀头制作角膜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多区切削对高度近视角膜厚度相对不足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00例(186眼)经术前预测角膜厚度不足的高度近视病人,施行以90μm刀头制作角膜瓣联合LASIK多区切削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时,98例(182眼)术后的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预计的最佳矫正视力1~2行,4眼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结论以90μm刀头制作角膜瓣联合LASIK多区切削可以有效治疗术前预测角膜厚度不足的高度近视病人,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Pentacam系统获得的近视眼的前节各部位数据进行分析.[方法]应用Pentacam系统对436只近视眼球进行检测并获取数据,计算各部位数据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按等效球镜数据,将人群分为超高近视组、高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低度近视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进行分析.按性别分组及眼别分组的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法分析(秩和检验).[结果]眼前部组织和近轴部位数据变化小,前节后部和周边部的数据变化大.超高度近视组的房角,较其他各组的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角膜最薄处厚度、角膜容积和瞳孔直径方面,男性数据与女性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左右眼各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Pentacam系统进行眼部检查,速度快,操作简单,一次检查获取数据功能强,数据结果符合人体解剖特点和生理变化,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