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乳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分析比较本院收治的452例乳癌中78例青年乳癌与非青年乳癌的病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治疗方法与预后关系。结果:青年乳癌的病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表达与非青年乳癌无明显差异。早中期青年乳癌与非青年乳癌的预后相似,而Ⅲb、Ⅳ青年乳癌5年死亡率高,病期与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结论:青年乳癌病期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乳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青年乳腺癌的治疗与其他乳腺癌无大区别,要早期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临床,在条件许可下,可以保乳治疗,并作足够范围的局部切除,配合术前、术后的正规辅助治疗和严密的随访计划,内分泌治疗对青年乳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雌激素受体(ER)常作为女性乳癌的标记物之一,在男性乳腺增生性病变,特别在男性乳癌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尽管男性乳腺发育和男性乳癌远较女性乳腺病变少见,了解其分布状态及其关系仍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l材料和方法复习我科近年来6例男性乳腺发育和互例男性乳癌患者的病例,并重新切片作免疫织化SP法染色,观察其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试剂购于福州迈新公司),分析*R分布的特点,并对男性乳腺发育与男性乳癌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判断标准:ER阳性细胞的胞核及胞浆内可见棕黄色颗粒,根据阳性细胞的多少和强度,分强阳性、阳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乳癌预后生物化学标志的深入研究,诸多有效的乳癌预后标志不断出现,报道较多的是组织蛋白酶D,因其与乳癌、特别是与腋淋巴结阴性(Nˉ)的乳癌复发、转移的关系甚为密切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有望成为Nˉ乳癌患者的一项独立预后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环氧化酶-2(COX-2)、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蛋白在乳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96例乳癌组织中COX-2、ER和PR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25例乳腺腺病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腺病的阳性表达率(χ2=24.84,P〈0.01)。乳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7.85,P〈0.01),与ER、PR蛋白阳性表达率相关(2χ=4.60、5.65,P〈0.05)。乳癌组织中ER与P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相关(χ2=26.86,P〈0.01),PR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病人生存率显著相关(OR=0.74,P〈0.05)。结论 COX-2蛋白表达与乳癌病人的预后有关,而COX-2、PR蛋白是预测病人预后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激素受体(ER、PR)在男性乳腺发育和男性乳癌右的表达情况及分布状态。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5例男性乳腺发育和1例男性乳癌进行检测。结果 在25例男性乳腺发育病变中,HSP70阳性率为72.0%(18例);ER、PR阳性率分别为68.0%和60.0%(17例和15例);1例男性乳癌三种染色均阳性,HSP70阳性细胞在男性乳腺发育和男性乳癌组织中,细胞核、细胞浆均有表达,ER、PR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细胞核、尤其以男性乳癌细胞表达更显著,结论 HSP70可作为男性乳腺发育及乳癌细胞增殖的指标之一。雌、孕激素受体推移与男性乳腺发育及男性乳癌的发生可能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人乳癌组织定位损伤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对离体人乳癌组织的超声定位损伤研究,旨在探讨HIFU对治疗乳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HIFU能准确定位损伤乳癌组织,能有效破坏焦域内乳癌细胞,对周围组织较为安全,初步展示出HIFU治疗人乳癌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缺失基因-3(DLC-3)在乳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LC-3在62例乳癌组织、23例癌旁组织及20例乳腺腺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乳癌组织中DLC-3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乳房腺病组织中DLC-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74%(11/62)、43.48%(10/23)、60.00%(1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356,P〈0.01)。乳癌组织中DLC-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有关(x2=3.930~5.984,P〈0.05)。结论DLC-3在乳癌组织中呈现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Her-2表达存在相关性;DLC-3可能在乳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云南白药涂擦局部联合绷带加压包扎的方法治疗乳癌根治术后胸壁复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42例乳癌根治术后胸壁复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云南白药涂擦联合加压包扎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止血方法,即止血敏、止血芳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治疗率。结果治疗组的有效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云南白药联合绷带加压包扎的方法用于乳癌根治术后胸壁复发出血的效果优于传统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样乳癌(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标准及预后.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出121例BLBC, 检测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雄激素受体(A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钙黏蛋白(P-cadherin)的表达,观察和分析BLBC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21例BLBC 中,76例病人的年龄在50岁以上,75例肿瘤直径大于2 cm.肿瘤生长边界呈推挤样,瘤细胞异型性显著(WHOⅢ级86.78%),坏死及间质淋巴细胞反应多见,淋巴结转移率52.89%.AR、ER、PR、HER2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71.07%、73.55%、76.03%和76.86%,而81.81%(99/121)病人P-cadherin阳性表达.结论 BLBC是一种不同于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乳癌亚型,其特征性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BLBC病人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物质及其受体神经激肽1(NK-1)在乳癌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物质及NK-1在乳癌以及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纤维腺瘤、腺病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组织表达。结果 P物质和NK-1在乳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76%(77/103)和87.38%(90/103),二者表达水平与乳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0.253、0.228,P〈0.05)。P物质和NK-1在5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均呈阳性,而在5例纤维腺瘤及6例腺病中均呈阴性。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均未见P物质表达,而2例存在NK-1的阳性表达。结论 P物质及NK-1参与了乳癌的发病过程,为乳癌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的免疫组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3(TFF3)在浸润性乳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5法,分别检测118例浸润性乳癌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TFF3的表达,并对TFF3不同表达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18例浸润性乳癌组织中TFF3蛋白的高表达率为44.1%(52/118),TFF3表达与病人的年龄、淋巴结是否转移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2蛋白的表达相关(χ^2=4.11~5.84,P〈0.05)。TFF3低表达病人的5年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TFF3高表达者(χ^2=5.92,P〈0.05),5年的总生存期也显著延长(χ^2=5.75,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FF3蛋白表达、分期可以作为浸润性乳癌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FF3蛋白表达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TFF3的表达与浸润性乳癌病人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有关,其高表达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张晨芳  康慧鑫  张宏  刘颖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426-1427
目的:探讨青年乳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分析比较本院收治的638例乳癌中97例青年乳癌的病期、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青年乳癌的病期以Ⅱ期为主;激素受体阳性者占68.0%;病期与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激素受体表达偏低;卵巢去势及术前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结论:青年乳腺癌的病期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乳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青年乳腺癌的治疗与其他乳腺癌无大区别,手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临床,在条件许可下,可以保乳治疗;术前辅助化疗可以明显降低肿瘤分期和复发、转移率;化疗后闭经对乳腺癌患者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卵巢去势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足够范围的局部切除,配合术前、术后的正规辅助治疗和严密的随访计划以及内分泌治疗对青年乳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肿瘤的深入研究.发现多数实体肿瘤存在3号染色体短臂(3p)缺失,提示3p区域所含的基因对肿瘤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能隐含肿瘤抑制基因。因此,人们从染色体3p上发现了BLU、FUS1、RASSF1A等抑癌基因。现将RASSF1A甲基化在乳癌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倍他乐克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受体阻滞剂和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合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B(倍他乐克)、S(麝香保心丸)和BS组,倍他乐克根据心功能确定首服剂量,麝香保心丸每日3次,每次2粒,共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环核苷酸(环磷腺苷、环磷鸟苷)、NE、ANF和心脏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心胸比例。结果Bs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B组和S组。结论β受体阻滞剂和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合用治疗CHF,可以取长补短,明显优于β受体阻滞剂或麝香保心丸的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5.
1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的益处和局限性 他莫昔芬(TAM)是最常用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关于TAM在早期乳癌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辅助治疗阶段中应用,最为权威的结论来自发表在Lancet上、对55个临床试验共计37000例患者的综合回顾报告,目前TAM在乳癌辅助治疗中应用的基本共识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三阴性乳癌(TNBC)组织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行保乳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乳癌病人的肿瘤组织切片120例,其中TNBC者60例,非三阴性乳癌(NTNBc)6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癌组织中AR、Ki67的表达,分析二者与TNBC病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绝经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AR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6.67%(16/60),在N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00%(48/6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286,P〈0.01)。Ki67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67%(43/60),在N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6.67%(16/6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307,P〈0.01)。TNBC病人AR表达与BMI、淋巴结转移及绝经状态有关(X2=4.972~10.774,P<0.05),Ki6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有关(x2=4.213、9.492,P〈0.05)。TNBC病人AR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246,Pd0.05)。结论AR、Ki-67在TNBC中的表达与NTNBC相比有明显差异,有望成为新的预后指标,从而为预测TNBC的特点及内分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化学修饰的小干扰RNA(siRNA)沉默人裸鼠乳癌移植瘤新生血管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基因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组织瘤块接种于裸鼠右侧第二对乳腺的脂肪垫内,肿瘤长至一定大小时,随机分为对照(A)组、转染试剂对照(B)组、siRNA治疗(C)组。于肿瘤局部分别注射PBS溶液、Lipofectamine 2000^TM转染试剂和Lipofectamine 2000^TM转染试剂包裹的VEGFR-1 siRNA。22d后处死全部动物,取肿瘤,测其大小;用RT—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乳癌组织VEGFR-1基因的表达。结果与A、B组比较,C组移植瘤增长趋势受到明显抑制(F=158.18、55.72,q=11.39、14.05,P〈0.01);RTPCR结果表明,与A、B组比较,C组明显下调了VEGFR1 mRNA的表达(F=385.06,q=33.43,34.52,P〈0.01);蛋白印迹法结果亦显示,C组明显下调了VEGFR-1 mRNA的表达(F=114.11,q=9.31,20.75,P〈0.01)。A组和B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化学修饰的siRNA介导的RNAi可以降低人乳癌裸鼠移植瘤血管中VEGFR-1的表达,抑制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是潜在的肿瘤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1)重新认识和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病理生理机制。(2)初步验证MERIJ—HF临床研究。(3)方法随机选择116例CHF,进行综合治疗(利尿剂、地高辛、ACEI、β受体阻滞剂),观察临床显效率、好转率以及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剂量。结论:现阶段CHF治疗,以利尿剂缓解症状,以地高辛、ACEI为基础,大力推荐β受体阻滞剂(包括心功能Ⅱ~Ⅳ),强调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CHF治疗中的地位,强化基层医院对CHF治疗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9.
C-erbB-2亦称neu或p185,其结构类似EGFR,主要用于乳癌、卵巢癌、肠、胃、食道癌等,以往的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C-erbB-2过度表达与乳腺癌预后有关,即阳性者复发率高而生存期短.为了进一步明确C-erbB-2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C-erbB-2蛋白、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得出了不同结论.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晚期乳癌并皮肤破溃常规治疗方法为乳癌根治手术加植皮术。本文意在通过中西医结合寻找更佳治疗方法。;疗法:术前破溃创面换药加中药外敷,全身化疗1—2周期后,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根据病理结果放、化疗。结果:手术时创面已愈合,肿块明显缩小,不需植皮。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乳癌并皮肤破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