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满珍  阮金兰 《医药导报》2008,27(5):511-512
目的 分离、鉴定绿舒筋活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 20凝胶柱色谱对绿舒筋中化合物进行分离得到单体,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现代波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绿舒筋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雷公藤内酯甲(wilforlide A , I),雷公藤内酯乙(wilforlide B, II), 齐墩果-12-烯-3,29-二醇(olean-12-en-3,29-diol, III),3-羟基-2-氧代-无羁萜烯-29-酸(3-hydroxy-2-oxo-3-fridelen-20α-carboxylic acid, IV),3β,22α-二羟基-△12-齐墩果烯-29-羧酸(3β,22α-dihydroxy-olean-12-en-29-oic-acid, V),β-谷甾醇 (β-sitosterol, VI)。结论化合物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绿舒筋有效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次从卫矛科植物宝兴卫矛(Euonymus mupinensis Loes et Rehd)藤茎中分得八个单体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分别确定为雷公藤内酯甲(wilforlide A,Ⅰ)、雷公藤内酯乙(wilforlide B,Ⅱ)、齐墩果-12-烯-3,29-二醇(olean-12-en-3,29-diol,Ⅲ)、齐墩果-3-酮-12-烯-29-醇(olean-3-oxo-12-en-29-ol,Ⅳ)、豆甾-3-酮(stigmastan-3-ono,Ⅴ)、豆甾-3,6-二酮(stigmastan-3,6-dione,Ⅳ)、β-谷甾醇(β-sistosterol,Ⅶ)和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s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Ⅷ),其中Ⅳ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绿舒筋酮(mupinensisone)。并归属了Ⅴ和Ⅵ的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3.
云南甘草中新三萜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云南甘草(Clycyrrhiza yunnanensis)根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解析,鉴定9个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3β,21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9-羧酸(Ⅰ)、3β,21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Ⅱ)、3β,21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Ⅲ)、桦木酸(Ⅳ)、23-羟基桦木酸(Ⅴ)、齐墩果酸(Ⅵ)、3β-羟基-16-氧-11,13(18)-二烯-3O-羧酸(Ⅶ)、24-羟基甘草内酯(Ⅷ)和21α-乙酰氧基木栓烷-3-酮(Ⅸ);另一个为β-胡萝卜甙(Ⅹ)。其中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云南甘草皂甙元B1和B2。其余7个是已知物,但Ⅴ和Ⅸ首次得自甘草属植物,Ⅳ,Ⅵ和Ⅷ首次自云南甘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天女木兰叶中甾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天女木兰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对天女木兰叶的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提取物进行成分分离;通过谱学分析方法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3,6-二酮(stigmast-4-en-3,6-dione,1),豆甾-4-烯-3β,6β-二醇(stigmast-4-en-3β,6β-diol,2),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α,8α-epidioxy-(22E,24R)-ergosta-6,22-dien-3β-ol,3],豆甾-4-烯-6β-羟基-3-酮(stigmast-4-en-6β-ol-3-one,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2E,24R)-ergosta-7,22-dien-3β,5α,6β-triol,6],豆甾-5-烯-3β,7α-二醇(stigmast-5-en-3β,7α-diol,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结论化合物2-4、6、7为首次从木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洋药物》2009,28(3):23-28
目的系统研究红树植物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确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老鼠簕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豆甾-4-烯-3-酮(1),豆甾-4,22-二烯-3-酮(2),麦角甾-4-烯-3-酮(3),豆甾-4-烯-3,6-二酮(4),豆甾-4,22-二烯-3,6-二酮(5),豆甾-4,22-二烯-6β-羟基-3-酮(6),6β-羟基-豆甾-4-烯-3-酮(7),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8),3β-羟基-豆甾-5-烯-7-酮(9)。其中,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细胞毒筛选实验表明,化合物2、4和9具有中等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6.
板栗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板栗壳95%乙醇浸膏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豆甾-5-烯-3β,7α-醇(3)、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4)、齐墩果酸(5)、豆甾-4-烯-6a-醇-3-酮(6)、豆甾-4-烯-6β-醇-3-酮(7)、原儿茶酸(8)、水杨酸(9)、豆甾-5-烯-3β-羟基-7-酮(10)、对羟基桂皮酸甲酯(11)、没食子酸(12)、绿原酸(13)、香(艹卓)醛(14)、乳糖(15)和芦丁(16).其中化合物3、6、9、10、11、13、14、15、16等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板栗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苦葛蔓中的新三萜成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对苦葛蔓(Pueraria peduncularis Grah.)酸水解产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 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得到3个五环三萜化合物,用MS,1HNMR,13CNMR(DEPT),HMQC,HMBC和NOESY谱鉴定化合物。结果: 经光谱鉴定化合物1为3β,15α,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16-酮,化合物2为3β,15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16-酮,化合物3为3β,22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soyasapogenol B)。结论: 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新鲜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m)叶的室温醚提取液通过活性炭柱除去叶绿素,再反复在硅胶上层析,得到六个通脱木配质(papyriogenin),其中通脱木配质A和C为已知化合物,其余四个新的通脱木配质分别名为通脱木配质D、E、F和G。经光谱和化学反应确证它们的化学名分别为21α-羟基-3-氧代一齐墩果-11,13(18)-二烯-28-酸,3α,21α-,二羟基齐墩果-11,13(18)-二烯-28-酸,3α-羟基-21-氧代-齐墩果-12-烯-28-酸和3α,21α-二羟基齐墩果-11,13(8)-二烯-22β,28-内酯,结构式分别为:  相似文献   

9.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重结晶和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从维药格蓬脂的甲醇超声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8个三萜类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β,19α,21α-三羟基-12-烯-28-油酸(1)、苏门树脂脑酸(2)、3β,19α-二羟基-12-烯-28-油酸(3)、齐墩果酸(4)、3β,6β,19α-三羟基-12-烯-28-油酸(5)、19α-羟基齐墩果酮酸(6)、6α-羟基齐墩果酮酸(7)和3α,6α-二羟基-11R,12R-环氧齐墩果烷-28,13α-内酯(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运用改进Ellman法对化合物1~8进行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化合物1表现出较强的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一步对其进行了分子对接研究,提示Trp82、His438、Phe329及Ala328四个氨基酸残基是化合物1与丁酰胆碱酯酶结合的关键位点。  相似文献   

10.
对松科Pinaceae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 kaempferi Gord的干燥根皮—土槿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离并鉴定了26个化合物,分别为:土槿丁酸(1),土槿甲酸(2),土槿乙酸(3),土槿丙酸(4),3β-乙酰氧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5),3β-乙酰氧基-齐墩果烷-9(11),12二烯(6),3β-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7),3β-羟基-齐墩果烷-9(11),12二烯(8),Celangulatin C(9),Celangulatin E(10),17β-通关藤苷元B(11),11α-O-(2-甲基丁酰基)-12β-O-乙酰基通关藤苷元B(12),11α-O-(2-甲基丁酰基)-12β-O-巴豆酰基(顺芷酰基)通关藤苷元B(13),β-谷甾醇酯(14),伞形花内酯(15),5,7-二羟基香豆素(16),花椒毒素(17),异虎耳草素(18),芒柄花黄素(19),毛蕊异黄酮(20),Cnidimol B(21),胸腺嘧啶(22),3-呋喃甲酸(23),2-呋喃甲酸(24),香草酸(25),原儿茶酸(26)。其中化合物5–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归属化合物1的1H和13CNMR谱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真江蓠用甲醇冷浸提取,浓缩成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各3次,所得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了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胆甾-5-烯-3β-醇(1)、胆甾-5-烯-3β,7α-二醇(2)、3β-羟基胆甾-5-烯-7-酮(3)、豆甾-5,24(28)-二烯-3β-醇(4)、β-谷甾醇(5)、棕榈酸(6)、2-{2'-羟基(2'R)-二十五碳酰胺}-3,4-二羟基-(2S,3S,4R,6E)-6-十八碳烯-1-O-β-D-葡萄吡喃糖苷(7)。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板栗种皮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lume)的药用资源。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对板栗种皮的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NMR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 benzoic acid,1)、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2)、没食子酸(gallic acid,3)、香草酸(vanillic acid,4)、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5)、豆甾-4-烯-6β-羟基-3-酮(stigmast-4-en-6β-ol-3-one,6)、豆甾-4-烯-3,6-二酮(stigmast-4-en-3,6-dione,7)、豆甾烷-3β,6α-二醇(stigmastane-3β,6α-diol,8)。结论化合物7、8为首次从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鼠簕的化学成分。方法将老鼠簕全株粉碎后,用95%乙醇浸提3次,合并浓缩,浸膏的石油醚部位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结合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豆甾醇(Ⅱ)、正十六烷酸(Ⅲ)、正二十八烷酸(Ⅳ)、4,22-二烯-3-酮豆甾烷(stig-masta-4,22-dien-3-one)(Ⅴ)、4-烯-3-酮豆甾烷(stigmast-4-en-3-one)(Ⅵ)、5,22-二烯-7-酮-3β-羟基豆甾烷(3β-hydroxystigmasta-5,22-dien-7-one)(Ⅶ)、2-唑啉酮(2-benzoxazolinone)(Ⅷ)。结论其中Ⅴ,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黄荆子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果实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色谱法分离纯化黄荆子三萜类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1)、2α,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2)、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3)、2α,3β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4)、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5)、2α,3α,24-齐墩果三羟基-12-烯-28-酸(6)、乌苏酸(7).结论 化合物1、3、4、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软珊瑚来源的毛壳属真菌(Cheatomium sp.)中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分离手段对毛壳属真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报道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CK-8方法对化合物的肝癌干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进行了体外测试。结果 分离得到13个已知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麦角甾醇(1),(22E,24R)-麦角甾-6,22-二烯-5α,8α-过氧-3β-醇(2),(22E,24R)-麦角甾-5,8(14),22-三烯-3β,15α-二羟基-7-酮(3),(22E,24R)-麦角甾-5,8(14),22-三烯-3β,15β-二羟基-7-酮(4),(22E,24R)-麦角甾-5,8,22-三烯-3β-羟基-7-酮(5),(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9α-四醇(6),(22E,24R)-麦角甾-7,22-二烯-5α,6α-环氧-3β-醇(7),麦角甾-7,22-三烯-6β-甲氧基-3β,5α-二醇(8),(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醇-6-酮(9),麦角甾-7,9(11),22-三烯-3β,5α,6α-三醇(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1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a,9a-三醇-6-酮(12),(22E,24R)-麦角甾-8,22-二烯-5α,6α-环氧-3β,7α-二醇(13)。在体外活性测试中,化合物3、4、6、8、13对人肝癌Huh7干细胞增殖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5~13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本文是对麦角甾醇类化合物抑制肿瘤干细胞增殖活性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萱草根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萱草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的分析鉴定了12个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与结论 自萱草根[Hemerocallis fulva(L.)L.]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hydroxynaphthalide(1),3α-乙酰基-11-氧代-12-乌苏烯-24-羧酸(2),3-氧代羊毛甾-8,24-二烯-21-羧酸(3),3β-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羧酸(4),3α-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羧酸(5),β-谷甾醇(6),25(R)-螺甾烷-4-烯-3,12-二酮(7),2’,4,6’-三羟基-4’-甲氧基-3’-甲基二氢查耳酮(8),α-乳香酸(9),β-乳香酸(10),11α-羟基-3-已酰基-β-乳香酸(11)及脂肪族化合物(12)。除化合物1,6,8,12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2,9,10,11的^13C-NMR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枝网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sassapo retic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HPLC等手段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通过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枝网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sassapo reticulata的甲醇、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单体化合物:胆甾-5-烯-3β-醇 (1),(22E)-胆甾-5,22-二烯-3β-醇 (2),(23E)-胆甾-5,23-二烯-3β-醇 (3),麦角甾-5,24(28)-二烯-3β-醇 (4),(24Z)-豆甾-5,24(28)-二烯-3β-醇 (5),豆甾-5-烯-3β-醇 (6),(22E)-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 (7),(22E)-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 (8),α-23-烷-甘油醚 (9),正十六醇 (10),胸腺嘧啶 (11),尿嘧啶 (12);其中化合物2-11为首次在该物种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8.
山苦瓜中三萜及甾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蕾  李祖强  张元清  黄荣 《药学学报》1998,33(11):839-842
从葫芦科植物山苦瓜(Momordica dioica)干燥块根中分离鉴定出5个三萜及甾体化合物:α-菠甾醇硬脂酸酯(I),α-菠甾醇 3-O-β-D-吡喃葡萄糖甙(II),3β-羟基-23-氧-齐墩果-12-烯-28-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II),3β-羟基-23-氧-齐墩果-12-烯-28-酸-3-O-β-D-吡喃葡萄糖甙(IV)和3β,23-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3-O-β-D-吡喃葡萄糖甙(V)。其中,成分II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海绵Hymeniacidon sp.共附生真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的化学成分及T细胞调节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高压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对真菌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核磁共振,质谱)及光谱(旋光)的综合运用并结合文献对照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运用流式实验对化合物T细胞调节活性进行测试。结果 共分离获得5个甾体化合物,鉴定为(24R)-豆甾-4-烯-6β-醇-3-酮(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醇-6-酮(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醇-6-酮(3)、麦角甾-5,24-二烯-3β-醇-7,23-二酮(4)及(22E,24R)-麦角甾-5,8,22-三烯-3β-醇-7-酮(5)。体外活性筛选实验中,化合物2~5在2.5 μmol/L时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T细胞增殖显示抑制活性,化合物5在10 μmol/L时对CD3+T细胞的增殖显示显著抑制活性,所有受试化合物对CD4+/CD8+ T细胞分化活性均无影响。结论 化合物1~4为首次从P. lilacinum中分离获得。本文是对化合物1~5 T细胞调节活性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9,(6):817-820
目的:研究蜈蚣草全草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和薄层色谱法对蜈蚣草全草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氢谱和碳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蜈蚣草全草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2R)-acetyl pterosin B(Ⅰ)、十六烷酸(Ⅱ)、何帕-22(29)-烯(Ⅲ)、表木栓醇(Ⅳ)、羽扇豆酮(Ⅴ)、齐墩果-18-烯-3-酮(Ⅵ)、豆甾醇(Ⅶ)、β-谷甾醇(Ⅷ)、22-羟基何帕烷(Ⅸ)、麦角甾醇(Ⅹ)、β-谷甾醇乙酸酯(Ⅺ)。结论:化合物Ⅰ~Ⅶ和Ⅸ~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可为深入研究蜈蚣草的生物活性药效物质基础、丰富其化学成分研究资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