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肌骨超声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90例疑似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均实施肌骨超声监测。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比较其诊断结果及诊断价值。结果:90例疑似患者中,78例阳性,占86.67%(78/90),12例阴性,占13.33%(12/90);肌骨超声对诊断敏感性为88.46%,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97.18%,阴性预测值为52.63%,诊断符合率为87.78%;MRI检查诊断敏感性为94.87%,特异度58.33%,阳性预测值为93.67%,阴性预测值为63.64%,诊断符合率为90.00%;肌骨超声与MRI检查囊性肿块、韧带拉伤、肌肉损伤、神经损伤、实性肿块、肌腱损伤住符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肌骨超声与MRI检查半月板损伤符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且MRI检查高于肌骨超声(P0.05)。结论: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肌骨超声检测,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符合率、敏感性较高,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合理证据,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联合MRI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1月~2019年11月因乳腺肿块于我院诊治的8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和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观察高频超声、MRI检查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比较高频超声、MRI检查以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癌及其分期的价值。结果85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共发现病灶107个,其中良性59个,恶性48个;高频超声检查显示,40个病灶诊断为乳腺癌,其中8个病灶漏诊;45个病灶诊断为良性肿块,其中14个病灶误诊;MRI检查显示,46个病灶诊断为乳腺癌,其中2个病灶漏诊;53个病灶诊断为良性肿块,其中6个病灶误诊;高频超声联合MRI检查显示,47个病灶诊断为乳腺癌,其中1个病灶漏诊;56个病灶诊断为良性肿块,其中3个病灶误诊;高频超声联合MR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高于高频超声(P < 0.05),MR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高于高频超声(P < 0.05),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联合MRI诊断不同分期乳腺癌优于高频超声和MR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和MRI均可有效诊断乳腺癌,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及分期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技术,探讨其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行外科手术或麦默通治疗的117例女性患者,其中共179个乳腺包块,术前超声常规检查乳腺包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血流分级情况,同时超声光散射系统测量总血红蛋白浓度,每种方法分别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组间对乳腺肿物诊断准确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1%、78.9%、78.2%、70.1%和84.3%,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7.0%、76.2%、64.4%和93.6%,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83.5%、93.4%、78.8%和96.8%。单独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单独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与单独彩色多普勒超声或单独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P<0.05;χ2=7.80,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肿块的诊断准确度,对临床诊断乳腺肿块提供了新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二维超声弹性成像(UE)联合数字乳腺体断合成(DBT)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16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UE、DBT及磁共振检查(MRI),并以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依据病理结果,对UE、DBT与MRI在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E联合DBT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 UE与DBT在各项指标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UE和DBT,但MRI的特异度低于UE和DB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E的阳性预测值高于MRI,但其准确度低于MR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E联合DBT与MRI在乳腺肿块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比较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ROC曲线分析显示UE联合DBT诊断效能优于MRI单独诊断。结论 UE联合DBT是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有效方法,具有经济实惠、方便可靠等优势,可有效提高乳腺肿块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维超声对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产妇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40例瘢痕子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维超声进行诊断,对照组使用二维超声进行诊断。比较2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诊断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确诊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19例和17例。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为84.2%,显著高于对照组64.7%(P0.05)。观察组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阳性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都较高,诊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杜墅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11):2107-2109+2113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7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低剂量CT结肠成像与MRI检查,最终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依据,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及在TNM分期中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在7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中,手术病理结果显示阳性60例,阴性10例。低剂量CT结肠成像阳性检出率为68.57%;MRI阳性检出率为74.29%;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阳性检出率为82.86%,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检查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低剂量CT结肠成像与MRI单独检查,但没有差异性(P>0.05);低剂量CT结肠成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67%、80.00%、95.83%、63.64%;MR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0%、90.00%、98.08%、50.00%;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7%、100.00%、100.00%、83.33%;低剂量CT结肠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与MRI在诊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4类乳腺肿块(Breast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 4,BI-RADS4)中的诊断效能,为BI-RADS4类乳腺肿块的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考虑BI-RADS4类乳腺肿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以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组织最终石蜡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明确肿块病理结果,对比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检查结果在BI-RADS4类乳腺肿块中其亚型病理和诊断效能。结果:在90个疑似BI-RADS4类乳腺肿块病灶中,34例为良性肿块,56例为恶性肿块,良性肿块中67.65%为纤维腺瘤,恶性肿块中80.36%为浸润性导管癌;在MRI检查检查中,BI-RADS 4a中以良性肿块为主,占83.33%,BI-RADS 4c中92.00%为恶性肿块。超声引导穿刺活检阳性检出共55例,阳性检出率为61.11%;MRI检查阳性检出共56例,阳性检出率为58.89%,两种检查方式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χ2=0.138 ,P>0.05)。经MRI检查后,其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与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疑似BI-RADS4类乳腺肿块中,BI-RADS 4a、BI-RADS 4c肿块病灶性质分别以纤维腺瘤、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且MRI检查结果与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因此对于MRI检查BI-RADS 4a肿块的患者可选择定期复查并观察肿块变化,而对BI-RADS 4c肿块的患者强烈建议尽早穿刺活检以明确肿块病理性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联合3D-Glassbody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20年5月就诊经二维超声初步诊断为剖宫产瘢痕妊娠122例,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联合3D-Glassbody能量多普勒超声和MRI 3种方法分别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联合3D-Glassbody能量多普勒超声和MRI 3种检查方法对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价值;比较不同分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Vocal血管参数;评价Vocal血管参数对重度剖宫产瘢痕妊娠预测价值。结果 McNemar检验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联合3D-Glassbody能量多普勒超声和MRI对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价值与病理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联合3D-Glassbody能量多普勒超声和MRI对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价值与病理检查具有一致性(P0.05或P0.01)。对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彩色多普勒联合3D-Glassbody能量多普勒超声与病理检查一致性的Kappa值为0.865,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9%、91.89%、96.43%和89.47%。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分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I、FI和VFI对重度剖宫产瘢痕妊娠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5、0.755和0.83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47、1.21和15.39。结论彩色多普勒联合3D-Glassbody能量多普勒超声可进一步提高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与病理检查诊断一致性较好,且Vocal血管参数对重度剖宫产瘢痕妊娠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图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评分分级)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6例患者175个乳腺肿块术前分别行超声弹性成像评分、BI-RADS评分分级及超声弹性成像评分联合BI-RADS评分分级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分析,以评价其对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175个乳腺肿块,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77个,良性98个。恶性肿块BI-RADS评分分级和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明显高于良性肿块(P<0.05);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与BI-RADS评分分级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弹性成像评分联合BI-RADS评分分级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与两种方法单独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与BI-RADS评分分级联合应用有助于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级对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及二者联合应用对甲状腺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60例疑似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经病理检查有48例确诊为颈部淋巴结转移。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TI-RADS诊断甲状腺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3%、91.67%、95.00%、97.87%、84.62%,均高于单独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83.33%、75.00%、81.67%、93.02%、52.94%及TI-RADS诊断的77.08%、66.67%、75.00%、90.24%、42.11%,其中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TI-RADS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极好,Kappa...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VTQ)对BI-RADS 4类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的乳腺肿块患者95例(共97个病灶),所有病例均先行二维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再行弹性成像和VTQ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二维超声、弹性成像联合VTQ检查诊断乳腺肿块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比较其诊断效能;比较弹性成像联合VTQ技术与二维超声对乳腺肿块BI-RADS分类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 二维超声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AUC分别为87.8%、53.57%、41.38%、58.06%、85.71%及0.703,弹性成像联合VTQ技术调整后BI-RADS分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AUC分别为95.12%、83.93%、79.05%、81.25%、95.92%及0.895,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P<0.05)。结论 弹性成像联合VTQ技术可提高对BI-RADS 4类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X线钼靶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高频超声及X线钼靶检查符合诊断标准的女性乳腺肿块患者288例,年龄18~73(44.3±5.6)岁,其中45岁62例,45~55岁136例,55岁90例;肿块直径1.0 cm 56例,1.0~1.5 cm 102例,1.5~2.0 cm 130例。记录单项检查和联合检查对不同年龄段妇女及不同大小肿块的诊断结果,比较单项检查、联合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统计不同检查方法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X线诊断恶性124例,良性164例;高频超声诊断恶性174例,良性114例。年龄55岁、肿块1.0 cm的乳腺肿块患者,X线钼靶检出例数多于高频超声;年龄45岁、45~55岁者,高频超声乳腺肿块检出例数多于X线钼靶。联合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0%、80.56%、89.81%、93.69%、87.88%,各数值均高于高频超声及X线钼靶相应数值。结论 X线钼靶和高频超声联合检查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确诊率,临床诊断应综合个体资料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周强  高俊 《大医生》2023,(9):113-115
目的 研究肌骨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相关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肌骨超声和MRI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分型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肌骨超声、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高(Kappa=0.794,0.856;P<0.05),肌骨超声、MRI两种检查方法鉴别诊断肿块类和非肿块类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骨超声检查时间短于MRI检查(P<0.05)。结论 肌骨超声和MRI用于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分型诊断准确性较高,且前者检查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超联合钼靶X射线检查在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余市中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结果,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9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乳腺肿块结果为恶性的共有41例(45.56%),良性的共有49例(54.44%)。经彩超诊断乳腺肿块为恶性共有23例(25.56%),良性共有44例(48.89%);经钼靶X射线诊断乳腺肿块为恶性共有21例(23.33%),良性共有43例(47.78%);经两者联合检查诊断乳腺肿块为恶性共有36例(40.00%),良性共有46例(51.11%)。联合检查组的敏感度(87.80%)、特异度(93.88%)、准确度(91.11%)、阳性预测值(92.31%)、阴性预测值(90.20%)均高于单用彩超和单用钼靶X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是鉴别乳腺癌肿块良恶性的有效方法,其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射线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Q)技术对BI-RADS 4类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且经二维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的乳腺肿块患者95例(共97个肿块),均行助力式弹性成像和VTQ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二维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联合VTQ检查诊断乳腺肿块的ROC曲线,比较其诊断效能;比较助力式弹性成像联合VTQ技术与二维超声对乳腺肿块BI-RADS分类的差异。结果二维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7.80%、53.57%、41.38%、58.06%、85.71%及0.703,助力式弹性成像联合VTQ技术调整BI-RADS分类后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5.12%、83.93%、79.05%、81.25%、95.92%及0.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联合VTQ技术可提高对BI-RADS 4类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与超声联合检查对胎盘置入的诊断意义。方法依据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疑诊胎盘置入孕妇94例,所有孕妇均接受MRI与超声检查,统计分析MRI、超声、MRI与超声联合检查对胎盘置入的诊断价值。结果 94例孕妇中,病理诊断胎盘置入62例,其中14例为胎盘置入,12例为胎盘粘连,5例为胎盘穿透;未发生胎盘置入32例。MRI检查对胎盘置入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1. 0%(44/62)、62. 5%(20/32)、68. 1%(64/94)、78.6%(44/56)、52. 6%(20/38)、37. 5%(12/32)、29. 0%(18/62)。超声检查对胎盘置入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80. 6%(50/62)、68. 8%(22/32)、76. 6%(72/94)、83. 3%(50/60)、64. 7%(22/34)、31. 3%(10/32)、19. 4%(12/62)。MRI与超声联合检查对胎盘置入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6. 8%(60/62)、87. 5%(28/32)、93. 6%(88/94)、93. 8%(60/64)、93. 3%(28/30)、12. 5%(4/32)、3. 2%(2/62)。MRI与超声联合检查对胎盘置入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MRI、超声检查(P 0. 05),误诊率、漏诊率均显著低于MRI、超声检查(P 0. 05);而MRI、超声检查对胎盘置入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RI与超声联合检查对胎盘置入的诊断意义较MRI、超声检查单独诊断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MRI对钼靶BI-RADSⅢ级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对比。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39例女性患者共41个钼靶BI-RADSⅢⅣ级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对比。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39例女性患者共41个钼靶BI-RADSⅢ级乳腺病灶,分析其超声及MRI影像表现,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对BI-RADSⅢⅣ级乳腺病灶,分析其超声及MRI影像表现,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对BI-RADSⅢ级乳腺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82.1%、阳性预测值为70.6%、阴性预测值为95.8%,MRI的诊断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89.3%、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6.2%。超声、MRI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5.4%、90.2%,经配对卡方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7)。结论超声、MRI均可提高钼靶BI-RADSⅢⅣ级乳腺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82.1%、阳性预测值为70.6%、阴性预测值为95.8%,MRI的诊断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89.3%、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6.2%。超声、MRI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5.4%、90.2%,经配对卡方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7)。结论超声、MRI均可提高钼靶BI-RADSⅢ级乳腺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定性、定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手术治病理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0例(142枚结节)临床资料,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的一致性,计算其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142枚结节中有73枚发生于左叶,62枚发生于右叶,7枚发生于峡部,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的Kappa值为0.879(P<0.05),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91.49%、特异性为96.22%、准确率为94.00%,阳性预测值为95.56%,阴性预测值为92.73%;良性结节组患者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甲状腺结节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07-3208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乳腺钼靶联合超声检查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7月我院接收的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96例,均为女性。均进行乳腺钼靶检查、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单项检查与联合检查的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96例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确诊70例;与单项检测相比,乳腺钼靶联合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乳腺钼靶联合超声检查准确率较高,可降低漏诊、误诊率,对早期疾病诊断、临床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自动乳腺全容积超声成像(ABVS)技术与常规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乳腺肿块患者(132个结节)的术前常规超声和ABVS检查资料,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独ABVS、常规超声及二者联合对乳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132个乳腺结节中,经病理证实恶性60个,良性72个。常规超声通过结节边缘不光整诊断乳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86.7%、特异性62.5%、阳性预测值65.8%、阴性预测值84.9%;ABVS通过结节周边"汇聚征"诊断乳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60.0%、特异性94.4%、阳性预测值90.0%、阴性预测值73.9%;二者联合诊断乳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88.3%、特异性59.7%、阳性预测值65.5%、阴性预测值89.6%。对于乳腺恶性结节,常规超声诊断敏感性高于ABVS,ABVS诊断特异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和二者联合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BVS较常规超声能提供更加全面的图像信息,对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较高,可作为常规超声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