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并探讨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2013年108例进行静脉营养支持14d以上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按是否发生PNAC分成PNAC组及非PNAC组,观察两组有伴窒息、败血症、肺透明膜病(HM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动脉导管开放(PDA)等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 PNAC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PN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脂肪乳累计用量、氨基酸最大用量、肠道外营养(PN)热卡摄入量大于非PN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喂养日龄、体重恢复迟于非PNAC组,且合并症发生机率增大。结论 PNAC发生与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开奶时间迟、大剂量使用氨基酸和脂肪乳、PN热卡高、胃肠外营养时间长,有无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2.
徐露璐  王琍琍 《安徽医学》2014,(9):1200-1203
目的综合评价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关于早产儿PNAC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采用RevMan5.2软件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4篇文献纳入研究,累计病例384例,对照2001例。胎龄(MD-2.08)、出生体质量(MD-246.73)、禁食时间(MD 2.73)、感染(OR 4.25)、氨基酸累积摄入量(MD 29.23)、脂肪乳累积摄入量(MD 12.30)、肠外营养(PN)热卡摄入量(MD 9.19)、PN持续时间(MD 11.81)、体质量增长速度(MD-3.28)、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OR 4.6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OR 8.14)、喂养不耐受(OR 3.85)、机械通气(OR 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导管未闭(PDA)(OR 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质量、禁食时间长、感染、经PN的高氨基酸及脂肪乳累积摄入量、高PN热卡摄入量、PN持续时间长、BPD、NEC、喂养不耐受、机械通气是早产儿发生PNAC的危险因素;体质量增长快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10):811-813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住院期间早期给予积极营养支持策略的影响。方法选择2 315例早产儿均为胎龄>28周,出生体质量<2500 g,生后12 h内大院、住院时间超过14 d、无畸形或严重并发症且存活出院,分为对照组1 023例和改良组1 29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保守的营养支持方式;改良组患儿采取生后12 h内开奶、足量静脉营养支持方案。比较2组患儿进乳量、摄入的3大营养素及热卡,并比较LBWI的生长速度及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患儿生后第3天和第7天进乳量和静脉使用碳水化合物的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改良组患儿生后第3天静脉使用氨基酸、脂肪乳的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第7天改良组与对照组比较,使用氨基酸、脂肪乳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儿生后第3天、第7天总热卡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改良组患儿较对照组体质量下降幅度降低,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缩短,体质量平均增长速度增快(P<0.05,0.01)。出院时改良组患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41.8%)显著低于对照组(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78,P<0.001)。结论早期积极营养支持策略增加了LBWI进乳量和3大营养素的摄入,明显改善了LBWI生长状况,减少了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新生儿内科收治的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及血小板参数如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质量指数,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和血小板参数的差异,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患儿血小板参数与BPD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质量指数对BP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24例早产儿,BPD患儿48例,非BPD患儿176例;BPD患儿出生后第1天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质量指数较非BPD患儿低,调整胎龄、出生体重、动脉导管未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等因素后,出生后第1天血小板质量指数(OR=0.91,95%CI:0.850~0.945),血小板计数(OR=0.96,95%CI:0.924~0.986)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后第1天血小板质量指数和血小板计数值可预测BPD的发生,其中血小板质量指数(AUC=0.766,95%CI:0.681~0.855,P<...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两种静脉营养方案对早产儿的治疗效果,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86例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定为强化组,观察组41例,定为对照组。除静脉营养方案不同外,其他治疗均相同。治疗组在生后24小时内开始应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3种营养液。氨基酸及脂肪乳第1天用量均为1.0g/kg;观察组生后24小时内应用葡萄糖,氨基酸生后第3天开始应用,开始剂量0.5g/(kg.日),每天增加0.5~2.5g/(kg.日),脂肪乳生后第4天开始应用,开始剂量0.5g/(kg.日),每天增加0.5g/kg至2.5g/(kg.日)。结果:强化组在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强化组体重增加明显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静脉炎、氮质血症及胆汁瘀积的发生,高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较大剂量静脉营养可以改善早产儿氮质平衡,体重增长速度快,不会增加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尽早肠内外营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早产儿提供更为合理的营养支持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至2009年(A组50例)为对照组,采用一般保守营养给予治疗,2010~2012年(B组50例)为观察组,给予微量喂养、母乳喂养、非营养性吸吮,必要时尽早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在肠内营养耐受后尽早撤退肠外营养,两组患儿出生体重≤2000g,胎龄均在28~32周,无先天畸形,住院2周以上,存活出院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与A组相比,B组早产儿应用氨基酸,脂肪乳剂时间更早,[氨基酸:(1.0±0.5)天比(2.0±0.8)天],[脂肪乳:(1.0±0.5)天比(1.5±0.4)],起始剂量更高[氨基酸:(1.5±0.5)g/(Kg.d)比(1.0±0.4)g/(Kg.d)],[脂肪乳:(1.0±0.4)g/(Kg.d)比(0.5±0.3)g/(Kg.d)],且开奶时间早(0.5天比1天),肠内热卡达到100Kcal/(Kg.d)的日龄更早(10天比16天),第7天摄入奶量明显增加(45ml/天比25ml/天,肠外营养日龄明显缩短(13天比20天),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观察组:5.5±1.65),(对照组:8.02±1.17),体重下降幅度,(观察组:5.36±1.26),(对照组:8.5±2.06),恢复体重所需时间,(观察组:6.98±4.56),(对照组:10.6±5.2),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12±12),(对照组:15±14)。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体重下降时间、下降幅度及体重恢复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早期更积极的采取肠内外营养支持,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减少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早产儿的生理性质和提高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剂量氨基酸和脂肪乳肠外营养在胎龄<34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胎龄<34周早产儿,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肠外营养组(n=50)和高剂量肠外营养组(n=50)。常规肠外营养组,脂肪乳初始剂量1 g/(kg·d),最大量3 g/(kg·d);氨基酸初始剂量2 g/(kg·d),最大量4 g/(kg·d)。高剂量肠外营养组,脂肪乳初始剂量2 g/(kg·d),最大量3.5 g/(kg·d);氨基酸初始剂量2.5 g/(kg·d),最大量4 g/(kg·d)。比较两组肠外营养时间、停止肠外营养达到全经肠道喂养时日龄、呼吸机支持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体重、身长、头围、并发症及发育商(DQ)。结果:高剂量肠外营养组肠外营养时间、停止肠外营养达到全经肠道喂养时日龄均短于常规肠外营养组(P<0.05)。两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2周,高剂量肠外营养组体重增长值高于常规肠外营养组(P<0.05)。出生第2周,两组身长...  相似文献   

8.
姜赛芝  高洁锦  钱燕 《浙江医学》2015,37(22):1829-1831,1842
目的分析鱼油脂肪乳、大豆油脂肪乳对接受长期静脉营养早产儿胆汁淤积发生的影响。方法对61例监护室住院早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静脉营养脂肪乳选择分为3组:豆油组26例、鱼油组20例、无脂肪乳组15例,分析3组患儿基本情况和静脉营养使用情况间的差异以及影响2个月时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的因素。结果胆汁淤积的发生率13%,无脂肪乳组无胆汁淤积发生,豆油组和鱼油组胆汁淤积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示脂肪乳总量和开奶时间是生后2个月时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脂肪乳的使用是导致胆汁淤积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大豆油和鱼油对胆汁淤积发生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开奶时间推迟会使患儿血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阳性与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胎龄≤32周的早产儿147例,生后2 h内检测咽拭子UU-PCR,根据PCR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BPD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UU阳性是否为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早产儿UU阳性与BPD的关系。结果147例早产儿中,56例(38.1%)早产儿UU阳性,阳性组和阴性组中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孕周、性别、产前地塞米松使用情况、生后猪肺磷脂注射液使用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的BP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阳性组早产儿BPD发病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小孕周(OR=0.481,95%CI:0.279~0.829)、男性(OR=0.304,95%CI:0.093~0.997)、UU阳性(OR=3.870,95%CI:1.176~12.734)、动脉导管未闭(PDA)(OR=5.280,95%CI:1.148~24.280)均增加早产儿发生BPD的风险。结论早产儿UU阳性可能与BPD的发生有关;UU阳性、小孕周、男性、PDA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影响因素。方法102例行胃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的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PNAC分为PNAC组和非PNAC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本组102例早产儿中共发生PNAC 18例(17.65%),其中死亡患儿1例。PNAC组早产儿在胎龄、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氨基酸累积用量、脂肪乳累积用量以及感染率、出院体重、住院天数方面与非PN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AC发生与早产儿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感染、PN持续时间长、脂肪乳及氨基酸累积剂量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李旭丹  郝彦勇 《吉林医学》2012,33(28):6065-6066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应用传统方法及应用肠外营养方法的疗效。方法:将喂养困难摄入量少的早产儿120例(胎龄28~35周,体重1 200~2 500 g),随机分为两组,早期组于生后24 h内添加氨基酸及脂肪乳;晚期组采用传统的肠外营养方法,即72 h以后应用氨基酸及脂肪乳并结合鼻饲喂养,两组均尽早经口微量喂养。两组患儿均于生后第1天与第7天检测肝功能、血气分析,血常规,尿素氮,每天监测体重、微量血糖。比较两组患儿体重下降情况、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第3天时的热量、第7天时的热量、肠外营养的天数、住院总天数、过渡到全肠道营养所需的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胆红素、尿素氮、血小板的变化。结果:早期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较传统组短(P<0.01),第3天时的热量,第7天时的热量较传统组高(P<0.01),体重下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生后相同日龄测得的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尿素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积极规范的肠外营养对早产儿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胃肠外营养的早产儿90例,将80例早产儿中有25例出现胆汁淤积症(设为对照组),65例没有胆汁淤积症(设为观察组)。结果早产儿出现胆汁淤积症的概率为27.8%,对照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观察组的早产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早产儿的胃肠外营养持续供给时间、脂肪乳最大剂量、氨基酸最大剂量均大于观察组的早产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的胎龄过低、出生体重小、胃肠外营养持续供给时间长和大剂量的脂肪乳、氨基酸摄入是导致早产儿患上胆汁淤积症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有效的缩短胃肠外营养持续供给时间,尽早的采取肠内营养,合理搭配营养可有效的预防胆汁淤积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胎龄低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相关防治措施。方法: 1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BPD患儿43例,非BPD早产儿98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从母亲因素、患儿出生情况、生后治疗等方面分析,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 极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率为30.5%,胎龄<28周的超未成熟儿共8例,均发生BPD。BPD组胎龄及出生体重均较非BPD组低(P<0.01),BPD主要发生在胎龄<30周、出生体重<1.25 kg的早产儿。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胎龄、出生体重、母亲产前感染史、新生儿感染(包括肺部感染、败血症)、新生儿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与否、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胎龄<30周(OR 11.364,P<0.01)、出生体重<1.25 kg(OR 3.048,P<0.05)、机械通气(OR 11.890,P<0.01)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低出生体重、低胎龄及机械通气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母亲产前感染、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贫血、呼吸窘迫综合征、用氧时间也与BPD的发生有关,因此,避免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尽量缩短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防止及减少反复肺部感染,积极早期综合治疗是预防早产儿BP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非脂肪乳静脉营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冬绵 《海南医学》2004,15(1):104-104
为探讨非脂肪乳静脉营养对早产儿的治疗护理及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自 1 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 1 0月 ,我院新生儿病房共收治早产儿 5 2例 ,并符合以下条件 :胎龄 <37周 ;体重≤ 2 0 0 0g ;无先天缺陷 ;无脏器功能衰竭 ;无糖及氨基酸等代谢障碍。随机分为A、B两组 ,如下表 :分组例数胎龄 (W )体重 (g)围产期窒 息呼吸暂停A(治疗组 ) 2 53 3 .61 50 2 1 58B(对照组 ) 2 73 3 .81 51 0 1 4 5   2 .治疗方法2 .1 A组出生 2 4小时后开始给予非脂肪乳静脉营养 ,非脂肪乳配方为 :氨基酸、葡萄糖、电解质配成氨基酸浓度1 .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早产儿BP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胎龄<37周且存活≥28 d的早产儿共986例,将其分为非BPD组和BPD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母亲年龄、动脉导管闭合情况、呼吸机相关肺炎、肺出血、贫血、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986例早产儿中,诊断为BPD共138例,发生率为14.00%.非BPD组和BPD组患儿母亲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胎龄、出生体质量、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特征早产儿间的BPD发生率比较显示,不同性别、有无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BPD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胎龄和是否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羊水污染、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合、早产儿贫血及机械通气早产儿间的BPD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羊水污染、动脉导管未闭合和机械通气均为早产儿BP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BPD发生率的因素较多,在胎龄<30周的早产儿中,避免羊水污染、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合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减少早产儿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炎症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2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胎龄<32周和/或出生体重≤1500g),根据病情分为非BPD组48例,BPD组78例,其中轻度BPD组30例,中度BPD组31例及重度BPD组1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患儿生后不同时间点血清G-CSF、MCP-1、IP-10水平的差异.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G-CSF、MCP-1、IP-10对BPD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BPD组比较,BPD组早产儿胎龄和出生体重均较小,5 min Apgar评分明显较低,机械通气时间和总吸氧时间较长,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均P<0.05);BPD组各时间点血清G-CSF、MCP-1及IP-10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重度BPD组早产儿在第14天和第28天时血清G-CSF,MCP-1及IP-10水平明显高于轻度、中度BPD组患儿(P<0.05).第1天血清G-CSF、MCP-1、IP-10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0.751及0.766,第14天分别为0.913、0.925及0.867.结论:BPD患儿血清G-CSF、MCP-1、IP-10水平明显升高,并且升高的程度与BPD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检测早产儿血清G-CSF、MCP-1、IP-10水平有助于BP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抚触及非营养性吸吮对低体重早产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84例需经口胃管喂养的低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早产儿配方奶口胃管喂养、静脉营养、蓝光照射、药物治疗以及新生儿抚触等常规治疗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抚触及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值、光疗总时间、每次胃残余奶量、每天大便次数及胎粪排尽时间。结果:干预组低体重早产儿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值均明显降低、光疗总时间明显缩短,胃残余奶量明显减少、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胎粪排尽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抚触加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干预低体重早产儿黄疸能有效减少肠肝循环,促进胃肠道发育及肠蠕动,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可作为一种早期干预低体重早产儿黄疸的辅助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强化静脉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早产儿随机分为强化组46例,对照组42例.强化组24h内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初始量各为1.0g/(kg·d),以后每天各增加1.0g/(kg·d),氨基酸最大剂量3.0g/kg·d,脂肪乳最大剂量3~3.5g/(kg·d);对照组42例,生后第3天静脉应用氨基酸,以后每天增加O.5g/(kg·d),最大剂量3.0g/(kg·d),生后第4天开始用脂肪乳,初始量0.5g/(kg·d),以后每天增加0.5g/(kg·d),最大剂量3.0g/(kg·d).除静脉营养方式不同外,其它治疗均相同。营养液采用“全合一”方式,经外周静脉24h均匀输入。比较两组患儿营养支持9天后胆红素、尿素氮、甘油三脂、血糖等血生化指标和相关并发症、住院期间存活者的静脉营养时间、体重增长、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儿胆红素、尿素氮、甘油三脂、血糖等血生化指标和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强化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强化组体重增长(g)高于对照组[(31.9±8.3)g/d比(20.9±7.5)g/dP〈0.01],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天)短于对照组【(8.9±3.50)比(12.8±4.0),(18.1±9.6)比(24.9±10.4)1,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均无静脉炎、氮质血症及高胆红素血症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早期强化静脉营养可以改善早产儿氮质平衡,加速体重增长,缩短静脉营养及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未增加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胎龄早产儿胃动素(MOT)与胃泌素(GAS)浓度变化及其不同喂养方式对MOT及GAS的影响。方法:80例早产儿按不同喂养方式分为自吸吮组、胃管饲养组、胃管饲养加静脉营养组3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生后12h内开奶前及第7天空腹MOT与GAS的浓度,并以2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1)所有新生儿生后12h的血中MOT、GAS浓度均明显低于生后第7天(P<0.01);早产儿组生后12h内及第7天空腹血中MOT、GAS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胎龄增加其血中MOT、GAS浓度亦升高(P<0.05~0.01);(2)生后第7天自吸吮组早产儿血中MOT、GAS浓度明显高于胃管饲养组、胃管饲养加静脉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内分泌细胞功能随胎龄增加逐渐发育成熟,MOT及GAS对未成熟儿胃肠结构和功能完善有促进作用,自吸吮奶汁较胃管饲养有利于胃肠道激素浓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产儿胃泌素、胃动素的分泌与胎龄、体重(body weight,BW)的关系及胃肠激素分泌、释放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7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127例,据胎龄分成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早产儿组87例,根据胎龄分:~32w组、~34w组、~36w组;据出生体重分:~1499g组、~2499g组、≥2500g组;据给养方式分:正常喂养组29例,胃管组31例,全胃肠外组(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27例.取本院产科同期正常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早产儿组和对照组均于生后12h开奶前取血,第8天取空腹血,行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OT)测定.结果 ①早产儿组12h内及第8天空腹血GAS和MO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天GAS,MOT水平已达到或超过对照组开奶前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早产儿生后随日龄与奶量增加,GAS,MOT浓度均渐高.其中,正常喂养组、胃管组与TPN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③~1499g组和~2499g组间第1天和第8天空腹血GAS水平无显著差异,但两组均显著低于≥2500g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不同体重生后第1天和第8天空腹血MO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正常喂养组和胃管组在体重以及身长增长分别与胃肠外组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头围增长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早产儿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与胎龄、体重密切相关,随着胎龄、体重的增加,其胃肠激素分泌功能逐渐完善.②胃肠内营养刺激胃肠激素分泌和释放,使早产儿胃肠功能迅速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