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剂量顺铂化疗患者预防肾毒性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肉瘤术后的治疗主要方法是以大剂量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但由于大剂量顺铂的应用,其药物毒性加大,尤其是肾脏毒性的发生率可达100%。作者在多年的护理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大剂量顺铂化疗预防肾毒性的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是一新的,强有效的免疫抑制剂。业已证明:在预防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方面,包括心、肝、肾和骨髓移植等,是十分有效的。CyA又是毒性药物,有效治疗浓度范围狭窄,必须对它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确定其药物动力学规律,以便制定合理给药方案。为阐明其药物动力学特点并为临床提供较满意的测定方法,我们对测定人血浆中CyA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芪和白术对庆大霉素肾毒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减轻庆大霉素的肾毒性,应用中药黄芪、白术进行了防治肾毒性的研究。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庆大霉素制成中毒模型,分别注射黄芪、白术预防肾毒性,用药前、后检测大鼠的肾功能、尿酶等指标,实验结束后进行肾光镜、电镜检查。结果各实验组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均比正常组增高,其中模型组明显增高。模型组肾皮质中丙二醛(MDA)含量比其它各组增高,而预防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肾皮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且模型组较各预防组下降明显。光镜检查发现模型组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广泛变性与坏死,各预防组有灶状至片状变性,偶见坏死。结论黄芪、白术对庆大霉素的肾毒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是肾移植常见的并发症,充分探究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时预防与对应综合治疗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12/2011-01在武警后勤学院肾移植中心明确诊断为肾移植后肾功能延迟恢复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尸肾移植,给予相应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综合分析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原因。 结果与结论:发生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病因包括急性排斥反应52例(48.2%),急性肾小管坏死45例(41.5%);动脉吻合口狭窄5例(4.6%),输尿管梗阻3例(2.8%),环孢素A中毒肾病6例(5.6%)。89例患者经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2例血肌酐稳定在200 μmol/L左右,2例因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后并发肺部感染死亡,5例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未好转而恢复血液透析治疗。提示急性排斥反应及急性肾小管坏死是引起肾移植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主要因素,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积极纠正。  相似文献   

5.
背景: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及各种移植肾病变是移植肾失功能的常见原因,但对移植肾予以准确评估往往非常困难,活检仍是目前的主要手段。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出现合并症时移植肾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 方法:对72例移植肾进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并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合移植后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72例中发生急性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35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2例,移植肾急性药物毒性损伤10例,慢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6例,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4例,慢性移植肾肾病3例。移植肾组织活检的病理报告与穿刺前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在75%以上。移植肾穿刺活检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移植肾活检安全可靠,对肾移植后难以根据临床化验资料作出准确判断肾脏损害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09-10维普数据库和清华同方数据库。以"肾移植、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他克莫司、环孢素、雷帕霉素、抗CD25单克隆抗体、抗CD3单克隆抗体"为检索词。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免疫抑制剂预防、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相关。结果:肾移植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急性排斥发生率,使得移植肾短期存活明显改善,免疫抑制剂的肾毒性仍然是制约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出现新型免疫移植剂如雷帕霉素、FFY720等使得移植肾的长期存活成为可能。新型免疫抑制方案应着重减少毒副反应而不是单纯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率。结论:随着近年来对移植免疫认识的深入,在免疫抑制剂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给临床医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但是令人满意的免疫抑制剂和免疫抑制方案还需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就近年来国内外预防和治疗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肾毒性的方法进行综述。方法:应用PubMed检索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环孢素A,他克莫司,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肾毒性"和"Ciclosporine A,Tacrolimus,CNIS drug-induced chronic nephrotoxicity"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时间范围为1980-01/2010-01。选择文章主要内容与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肾毒性直接相关、针对性强、代表性好、相关领域权威杂志的文章共44篇进行综述。结果:环孢素A与他克莫司做为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明显改善了器官移植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如果要取得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必须考虑到导致移植物丧失功能的病因学问题。目前,已经证明慢性移植物肾病和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的肾毒性是导致移植肾丧失功能的主要原因,而同时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肾毒性在慢性移植物肾病的自然病程中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论:目前没有有效预防和治疗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肾毒性的手段。移植术后早期减少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用量或撤除,或许是预防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肾毒性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巴利昔单抗(舒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69例肾移植受者,在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的基础上,分别接受舒莱或ATG诱导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人/肾存活率、排斥反应以及包括感染在内的药物相关副作用的差异.结果接受舒莱的患者组药物相关副作用显著低于接受ATG的患者组(P<0.05),两组患者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物功能(移植后血肌酐水平及下降速度)在移植早期舒莱组优于ATG组,而长期随访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肾移植受者接受巴利昔单抗(舒莱)免疫诱导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与ATG诱导治疗方法比较具有更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移植前准备充分,供肾热、冷缺血时间较短,HLA配型的组织相容性好,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为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后采用低剂量免疫抑制剂方案提供了可能性。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后低剂量钙调蛋白酶抑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取2006-01/2008-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中心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受者38例,移植后常规使用环孢素A/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NI常规剂量组(n=18),移植后初始药物剂量为环孢素A 6 mg/(kg•d)或他克莫司0.12 mg/(kg•d);CNI低剂量组(n=20),术后初始药物剂量为环孢素A 4 mg/(kg•d)或他克莫司0.08 mg/(kg•d);两组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使用剂量相同。移植后密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不同时期的肾功能以及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肾毒性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随访12个月,CNI常规剂量组重度肺部感染死亡1例,CNI低剂量组无死亡病例。两组移植肾功能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CNI低剂量组肝功能损害、钙调蛋白酶抑制剂肾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CNI常规剂量组 (P < 0.05)。此外,采用低剂量钙调蛋白酶抑制剂免疫抑制方案明显减轻了亲属肾移植患者的经济负担。说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后采用低剂量钙调蛋白酶抑制剂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微创技术治疗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2例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为研究组,98例开放性的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开放手术治疗,包括:输尿管切口术,单纯肾造痿术和肾切开取石术等,根据病情采用相适应的手术方式。研究组采取输尿管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和随访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对对照组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并发症主要包括:尿路感染,尿漏和疼痛等。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病率(2.46%)低于对照组(9.18%)(P0.05)。尿路梗阻解除后,全身状况好转,尿量增加。复查超声肾积水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输尿管镜术治疗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创伤小,安全有效,可作为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免疫原性是指药物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质[1].许多生物药物在体内都具有免疫原性,对动物或人给予蛋白多肽类药物或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药物后可能会引起机体产生抗药物抗体(anti-drug antibody, ADA).ADA 会对药物暴露、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药效、药物毒性作用等造成影响,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2.
背景:足量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低剂量他克莫司和皮质激素可能是目前针对肾移植受者的理想治疗方案,该方案因其具有低肾毒性以及较少的不良反应和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已在临床上开始逐渐普及。 目的:以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标准剂量他克莫司加皮质激素为对照,评估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低剂量他克莫司加皮质激素在肾移植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210例首次接受单一器官同种异体移植的肾移植成人受者被随机分配到他克莫司标准剂量组(n=104)和他克莫司低剂量组(n=106),并接受12个月的治疗。主要疗效指标包括肾移植后第12个月慢性移植物损伤指数(CADI)以及肾小球滤过率;次要疗效指标主要包括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治疗失败率以及患者和移植肾的存活率等;同时对新发移植后糖尿病,新发高血压,新发高血脂等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两组绝大多数患者使用了足量的吗替麦考酚酯(1.5 g/d及以上)。在他克莫司剂量方面,他克莫司标准剂量组大多数受试者的实际血药浓度水平偏低,与低剂量组的实际血药浓度水平类似,由此反映了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低剂量他克莫司和皮质激素方案已广泛为目前临床医师接受和使用。因此,两组也表现出类似的疗效和安全性:他克莫司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肾移植后12个月肾脏病理改变的平均CADI评分分别为1.82分和2.13分(P=0.081 3),平均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77.08 mL/min和       80.12 mL/min(P=0.794 9),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和5.2%(P=0.681 2),患者和移植肾存活率分别高达100%和99.1%(P=1.000 0)。在安全性方面,他克莫司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新发移植后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2.9%和1.9%,新发高血脂的比例分别为2.9%和3.8%。结果显示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他克莫司和皮质激素的肾移植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中,足量吗替麦考酚酯的使用,可以减少他克莫司的剂量,在保持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即成功地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显著减少他克莫司所致的肾毒性、高血脂和新发糖尿病等不良反应,较好地达到了疗效和毒性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背景:如何寻找更好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使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并提高药物对局部靶组织的选择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对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索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的临床安全性,探寻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6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TNM分期:Ⅰ+Ⅱ期35例,Ⅲ期28例,随机分为植入剂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植入剂组在肿瘤下方,腋窝、锁骨下血管区域、胸大小肌之间多点喷撒氟尿嘧啶植入剂,总剂量为600mg,每点处小于100mg,观察应用植入剂后,切口有无感染裂开,8d后的皮下积液情况,皮瓣坏死、患肢水肿、拆线天数及血红、白细胞、肝肾功能情况。结果与结论:植入剂组与对照组在切口感染裂开、皮下积液量、患肢水肿、拆线天数及血红细胞计数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肌酐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但是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是安全可靠的,是乳腺癌术后局部化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超声检查是移植肾最佳的无创性检测手段,对移植肾动脉狭窄、动静脉瘘和假性动脉瘤、环孢霉素和他克莫司(强效免疫抑制剂)的毒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尿路梗阻、肿瘤、肾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等中远期并发症的监测有良好的准确性。超声造影使移植肾血流动力学和血流灌注研究达到微循环水平,从而实现超声移植肾功能性成像。  相似文献   

15.
核因子 κB (NF κB)为一种参与多种炎症介质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NF κB过度及长时间激活与许多炎性疾病 ,包括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等有关。为减轻组织和器官损伤 ,NF κB在调控炎症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一个治疗目标。通过基因治疗策略或药物抑制导致NF κB活化中的关键步骤 ,能调控NF κB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几年有报道,检测环孢素A的峰浓度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环孢素A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指导移植后的临床用药比检测谷浓度更合理,而对大样本临床资料统计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早期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峰值对判定环孢素A抗排异疗效及毒副作用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单抗免疫荧光偏振法同步监测环孢素A全血谷浓度和峰浓度,回顾性分析78例肾移植受者,移植后观察6个月,48例未发生任何移植后并发症设为正常组,16例发生急性排异反应设为急性排斥反应组,14例出现药物性损害设为药物损害组,观察各组谷浓度及峰浓度在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或药物毒性时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各时间段发生急性排异患者环孢素A谷浓度与未发生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0.05),而各时间段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环孢素A峰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 < 0.05)。移植后1个月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肾中毒患者谷浓度和峰浓度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的( < 0.05)。移植后2~6个月,药物性肝损害、肾中毒组谷浓度与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0.05),而峰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5)。提示,监测环孢素A峰浓度能有效预测肾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移植后2~6个月监测环孢素A峰浓度能有效预测肾移植后药物性肝损害、肾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背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的减少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改善肾移植近期疗效,但因其肾毒性而无法改善移植肾的远期存活率。无肾毒性的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的出现,为避免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提供了可能。目的:对目肾移植后初期使用西罗莫司(不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和肾移植后由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向西罗莫司转换两种使用西罗莫司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方法:以“肾移植,西罗莫司”为中文关键词,以“kidney transplantation,sirolimus”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3年9月CNKI数据库和1996年1月至2013年9月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选择肾移植后初期使用西罗莫司和肾移植后由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向西罗莫司转换的相关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西罗莫司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相比,具有无肾毒性、抗肿瘤、降低巨细胞病毒感染率等优势;但并非所有的患者均适合使用西罗莫司,严格的患者筛选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重要前提。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药物浓度,注意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都是成功使用西罗莫司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8.
背景:移植肾活检病理学组织学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较少。 目的:通过对肾功能不全移植肾进行常规穿刺病理活检,根据病理诊断采取相应临床治疗方式,观察治疗效果,同时明确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的安全性以及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方法:选取解放军第309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2例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为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22例肌酐不明原因升高。在B超引导下应用活检穿刺针行移植肾穿刺活检,对活检组织标本予以相应染色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 结果与结论:穿刺组织中,除3例(1.5%)由于组织少难以诊断,其余病理诊断移植肾正常12例(5.9%),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或)急性肾小管坏死28例(13.9%),轻度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免疫抑制剂急性毒性损伤22例(10.9%),轻度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免疫抑制剂慢性毒性损伤12例(5.9%),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0.5%),疑为急性排斥反应29例(14.4%),急性T细胞性排斥反应34例(16.8%),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9例(9.4%),慢性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16例(7.9%),慢性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伴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12例(5.9%),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3例(1.5%),高血压因素4例(2.0%),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未发现特定致病因素所致病变2例(1.0%),缺血性坏死2例(1.0%),移植后肾病复发3例(1.5%),C4d免疫组化染色阳性23例(11.4%),未发现患者及移植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背景: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是实体器官移植后抗排斥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线药物之一,主要通过包括CYP3A5在内的CYP3A亚家族进行代谢。但关于CYP3A5基因多态性与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慢性肾毒性的相关研究国内外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CYP3A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中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慢性肾毒性发生的关系。 方法:分别收集200例肾移植后出现慢性肾毒性的中国人种患者设为肾毒组;200例肾移植至少12个月后没有出现慢性肾毒性的中国人种患者设为对照组,取两组血样和临床数据。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别检测两组的CYP3A5突变位点基因型。通过统计学分析CYP3A5的基因多态性与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慢性肾毒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慢性肾毒组中CYP3A5基因型*1/*1+*1/*3(显示CYP3A5活性)和*3/*3(不显示CYP3A5活性)分别占39.5%(79/200)和60.5%(121/200);对照组中CYP3A5基因型*1/*1+*1/*3(显示CYP3A5活性)和*3/*3(不显示CYP3A5活性)分别占28.5%(57/200)和71.5%(143/2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9.000,P < 0.05,OR=1.638,95%CI=1.078-2.488)。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CYP3A5*1/*1和CYP3A5*1/*3是显著的引起CNI慢性肾毒性的危险因素(P < 0.05,OR=1.638,95%CI=1.078~2.488)。提示,CYP3A5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增加肾移植患者慢性肾毒性的遗传易感性;参与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慢性肾毒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丹参和川芎嗪对庆大霉素肾毒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中药丹参、川芎嗪防治庆大霉素引起的肾毒性。方法 给大鼠腹腔注射庆大霉素制成中毒模型,分别注射丹参、川芎嗪预防肾毒性,用药前、后检测大鼠的肾功能、尿酶等指标,并进行肾组织光镜、电镜检查。结果 发现各组尿NAG酶均比正常组增高,其中模型组明显增高。各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比正常组降低,而模型组下降更明显,血中的尿素氮及肌酐含量均比正常组增高,模型组增高现明显,形态学检查可见模型组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广泛性坏死,各预防组可见片状变性。结论 丹参、川芎嗪对庆大霉素的肾毒性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