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天津市成年人免疫球蛋白浓度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入"天津人群慢性低度炎症与健康促进队列", 完成基线免疫球蛋白浓度和血糖浓度测量, 且基线时未诊断过任何类型糖尿病的成年人进入队列研究。收集的相关资料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IgE)浓度、血糖浓度和其他潜在混杂因素。根据基线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Q1~Q4组), 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免疫球蛋白浓度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6 315例, 年龄(50.1±10.0)岁。随访期间共390例被诊断为T2DM, 发病率为16.8/1 000人年。调整年龄、性别、腰围、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嗜酸性粒细胞比值、代谢综合征、一级或二级家族史及相互调整其他种类免疫球蛋白浓度后, 与Q1组相比, IgG浓度Q4组人群T2DM发病风险降低(HR=0.71, 95%CI:0.52~0.97), IgM浓度Q4组人群T2DM发病风险降低(HR=0.66, 95%CI:0.47~0.91), IgA浓度Q4组人群T2D...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男性总胆固醇(TC)水平与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于2006年5月以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男性职工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时收集人群社会人口学、个人疾病史和总胆固醇等信息,建立动态前瞻性队列,每两年进行一次随访,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共有109 878名男性进入队列;收集研究对象原发性肝癌发病结局信息。将研究人群按照TC四分位数进行分组:Q1组(<4.27 mmol/L),Q2组(4.27~4.90 mmol/L),Q3组(4.90~5.56 mmol/L)和Q4组(≥5.56 mmol/L),并以Q1组作为参比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TC与男性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累计随访861 711.45人年,中位随访时间为8.83年;收集原发性肝癌新发病例355例。调整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情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质指数(BMI)和空腹血糖(FBG)水平后,随着TC水平的升高,原发性肝癌的发病风险逐渐降低[Q2、Q3和Q4组HR(95%CI)值分别为0.76(0.58~1.01)、0.59(0.43~0.79)和0.36(0.25~0.52);P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苏州队列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状况及人群分布特征, 探索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为防控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吴中区项目点数据, 剔除基线气流受限及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个体后, 最终纳入分析45 484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队列人群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HR)及其95%可信区间(CI), 同时分析吸烟在其他危险因素与COPD发病关联中是否存在效应修饰作用。结果截至2017年12月31日,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1.12年, 随访期间共诊断COPD 524人, COPD的发病密度为105.54/10万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HR=3.78, 95%CI:3.32~4.30)、曾经吸烟(HR=2.00, 95%CI:1.24~3.22)、当前吸烟(<10支/d, HR=2.14, 95%CI:1.36~3.35;≥10支/d, HR=2.69, 95%CI:1.60~4.54)、有呼吸系统疾病史(HR=2.08, 95%CI:1.33~3.26)、每...  相似文献   

4.
吸烟和体质指数与肺癌发病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吸烟和不同体质指数(BMI)水平对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1974、1979和1980年,经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问卷形式对北京首都钢铁公司5137名年龄≥18岁男性工人进行心血管疾病基线调查,于1982、1987、1993和2001年随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和不同BM I水平与肺癌发病的关系。结果以1974、1979和1980年资料作为基线,进入队列950、1163和3024人,共5137人。以肺癌发病作为观察终点,共随访了103715人.a,实际随访4986人,失访151人,每个观察对象平均随访20.8a,随访率97.06%。此期间发生肺癌106人,其中97人已死亡,肺癌发病率为102.2/10万人.a。肺癌组年龄、吸烟率、饮酒率均高于非肺癌组,BM I低于非肺癌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了年龄等因素后,大量吸烟可增加患肺癌的相对危险度(RR),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BM I的增加,肺癌发病率逐渐降低。调整年龄等因素后,吸烟工人中的肺癌发病RR随BM I升高顺序依次为1.00,0.57和0.33;剔除随访5a新发的10名肺癌患者后,吸烟工人的肺癌发病RR依次为1.00,0.52和0.33,均呈随BM I增加而发病危险降低的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人按吸烟与否和不同BM I分组,经调整年龄、饮酒情况后,以吸烟+低体重组为参照,不吸烟+正常体重组、不吸烟+超重和肥胖组、吸烟+正常体重组与吸烟+超重和肥胖组肺癌发病R R分别为0.25(95%CI:0.08~0.84,P<0.05),0.16(95%CI:0.04~0.74,P<0.05),0.45(95%CI:0.46~1.24,P>0.05)和0.23(95%CI:0.07~0.77,P<0.05)。结论吸烟和低体重人群增加肺癌发病危险,戒烟和保持正常体重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子宫内膜癌(EC)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邯郸市285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标准的19 941例组成观察队列。根据hs-CRP水平,将观察对象(按中位数分组)分为高hs-CRP组(9 965例)和低hs-CRP组(9 976例)。观察人群通过定期电话、短信等方式询问新发恶性肿瘤情况,同时利用邯郸市医保系统信息记录查找因恶性肿瘤住院情况,通过上述2种方式收集新发的EC病例。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hs-CRP和EC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1在19 941例研究对象中,低hs-CRP组9 976例,高hs-CRP组9 965例。高hs-CRP组的年龄、BMI、WC、SBP、DBP、FBG、TG水平均明显高于低hs-CRP组(均P0.05);高hs-CRP组的单身、吸烟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低hs-CRP组(均P0.05)。2在随访(6.99±0.42)年内,高hs-CRP组发生EC33例,累积发病率为2019/10万,低hs-CRP组发生EC12例,累积发病率为561/10万(Log-Rank检验:χ~2=7.65,P=0.006)。3校正年龄、体重指数(BMI)、婚姻、吸烟、饮酒和代谢综合征(MS)其他组分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hs-CRP组发生EC的风险是低hs-CRP组的2.01(95%CI:1.02~3.98)倍。结论基线hs-CRP水平可能与EC发病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探讨吸烟人群的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上消化道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6-2007年开滦集团职工体检数据和随访期内发生的上消化道癌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多因素Cox模型统计分析吸烟人群不同基线hsCRP水平与上消化道癌发病的关系。结果 队列最终纳入38 549人,中位随访时间8.1年,收集上消化道癌共123例。不同hsCRP水平组新发上消化道癌累积发病率(8年)分别为278/10万(hsCRP<1 mg/L组)、339/10万(1 ≤ hsCRP ≤ 3 mg/L组)和484/10万(hsCRP>3 mg/L组),Log-rank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恶)2=6.48,P=0.039)。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调整性别、年龄、是否饮酒、体质指数、既往糖尿病史、工作环境和教育程度因素后,hsCRP>3 mg/L组上消化道癌发病风险是hsCRP<1 mg/L组的1.64倍(95%CI:1.05~2.56,P=0.028)。在 ≥ 45岁人群中,hsCRP>3 mg/L组上消化道癌发病风险是hsCRP<1 mg/L组的1.71倍(95%CI:1.08~2.70,P=0.022)。结论 基线hsCRP水平升高可能增加上消化道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础上,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方法  收集2006-2007年开滦研究队列女性人群体检数据和hsCRP及NE检测结果等基线信息。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基线hsCRP水平及NE水平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CI)。  结果  队列共纳入18 866例女性,末次随访至2015年12月31日,随访期间共收集新发乳腺癌183例。其中,hsCRP < 1 mg/L组、1~3 mg/L组和>3 mg/L组新发乳腺癌9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829/10万、1 211/10万和1 49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P=0.002)。Cox分析显示:hsCRP>3 mg/L组乳腺癌发病风险是hsCRP < 1 mg/L组的1.71(95%CI:1.18~2.47,P=0.00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E水平(< 3.70×109/L和≥ 3.70×109/L)差异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线hsCRP水平升高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血压控制与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压控制情况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以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队列满足条件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较基线血压正常组和基线高血压组随访血压控制在不同水平时糖尿病发病率;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血压控制情况与随访新发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3146名研究对象中,有102例新发糖尿病患者.基线血压正常组(n=2369)和高血压组(n=777)糖尿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74%和4.76%;基线血压正常组与高血压组糖尿病发病率均随着SBP和DBP增加而上升;两组人群中,随访转为或仍然为高血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均大于随访血压保持或控制为正常的人群(基线血压正常组5.6%vs.1.9%,基线高血压组7.1%vs.2.2%).调整基线年龄、性别和糖尿病一般危险因素后,基线血压正常组中随访转为高血压的人群相比血压保持正常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aRR值及95%CI)为1.84(1.00~3.63);基线高血压组中随访血压未得到控制相比血压得到控制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aRR值为1.90(1.03~3.74).若调整性别、年龄和基线代谢综合征,aRR值则分别为1.70(0.99~2.78)和1.90(1.04~3.75).结论 基线血压正常组与高血压患者,若有效控制其血压在正常水平均能降低糖尿病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BMI水平对新发急性胰腺炎(AP)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观察人群来自开滦研究队列,按基线BMI水平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4 kg/m2),超重组(BMI 24~28 kg/m2)和肥胖组(BMI ≥ 28 kg/m2),观察不同BMI组人群新发AP发病密度。经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累积发病率,以log-rank法进行检验,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BMI水平对新发AP事件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统计分析者123 841人,随访(11.94±2.13)年,共发生AP 395例,总人群AP发病密度为2.67例/万人年,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AP发病密度分别为2.20、2.72和3.58例/万人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32%、0.40%和0.49%。经log-rank检验,累积发病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7,P<0.01)。校正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肥胖组AP发病风险增加,HR=1.45(95%CI:1.10~1.92)。对年龄及性别进行分层,年龄<60岁时,肥胖组发生AP的HR=1.58(95%CI:1.14~2.19);男性肥胖组发生AP的HR=1.40(95%CI:1.03~1.90)。排除随访2年内发生的AP病例,肥胖组发生AP的HR=1.60(95%CI:1.18~2.15)。结论 肥胖是新发AP的危险因素,中青年男性肥胖人群发病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40岁已婚男性1000例进行基线调查,实际调查892人,有效应答率89.2%,剔除不符合调查条件者78例,最终可纳入研究对象为814例。按基线调查有或无高血压情况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随后开展3年随访,并剔除在随访中新发影响性功能的器质性疾病者、随访期服用降压药者、失访者,共135例。最后可纳入数据统计分析共679例。采用Cox模型分析高血压与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病风险比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高血压组177例(26.07%),正常血压组502例(73.93%)。开展3年随访发现高血压组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8.58%,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的1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单因素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性功能障碍发病风险是正常血压组的2.056倍;调整高血压患者的年龄、BMI、饮酒、吸烟、职业类型、夫妻关系、高血脂症史和糖尿病史因素后,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性功能障碍发病风险是正常血压组的3.133倍。结论高血压是增加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密切关注男性高血压患者的情况,并及早采取措施预防或避免性功能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40岁已婚男性1000例进行基线调查,实际调查892人,有效应答率89.2%,剔除不符合调查条件者78例,最终可纳入研究对象为814例。按基线调查有或无高血压情况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随后开展3年随访,并剔除在随访中新发影响性功能的器质性疾病者、随访期服用降压药者、失访者,共135例。最后可纳入数据统计分析共679例。采用Cox模型分析高血压与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病风险比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高血压组177例(26.07%),正常血压组502例(73.93%)。开展3年随访发现高血压组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8.58%,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的1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单因素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性功能障碍发病风险是正常血压组的2.056倍;调整高血压患者的年龄、BMI、饮酒、吸烟、职业类型、夫妻关系、高血脂症史和糖尿病史因素后,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性功能障碍发病风险是正常血压组的3.133倍。结论高血压是增加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密切关注男性高血压患者的情况,并及早采取措施预防或避免性功能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国中老年人自评健康(SRH)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资料来自2011至2012年启动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从28个省级行政单位的150个区(县)获取21133名研究对象,本研究最终将11701名对象纳入分析。基线调查中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自评健康等资料,随访中收集研究对象自报CVD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RH与CVD发病风险的关联,按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因素分层进行亚组分析,采用似然比检验分析交互作用。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57.9±9.7)岁,男性占48.1%(5626名)。SRH极好、很好、好、一般和不好者分别占4.2%(487名)、13.5%(1583名)、33.6%(3932名)、35.4%(4147名)和13.3%(1552名)。随访累计42104人年,期间发生CVD 590例。与SRH极好(很好)者相比,SRH好、一般和不好者CVD发病风险的HR(95%CI)分别为1.36(1.02~1.80)、1.66(1.26~2.19)和1.89(1.38~2.59)。亚组分析显示,在45~59、≥75岁组、男性组、女性组和正常BMI组中,与SRH极好(很好)者相比,SRH不好者CVD发病风险的HR(95%CI)分别为2.00(1.32~3.04)、3.87(1.04~14.46)、1.76(1.07~2.91)、1.92(1.27~2.91)和2.30(1.42~3.72)。SRH与年龄、性别、BMI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中国中老年人群SRH与CVD发病风险有关,与SRH极好(很好)者相比,SRH好、一般和不好者CVD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上海市松江区居民生活方式对脑卒中风险的影响在不同年龄段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上海郊区自然人群队列和生物样本库中松江区的31 771名研究对象,计算其健康生活方式评分(包括不吸烟、积极体育锻炼、均衡膳食和正常体重),并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分别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和泊松回归评估不同基线年龄组和暴露年龄组中不同的生活方式或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与新发脑卒中的HR值(95%CI)和RR值(95%CI)。基线年龄分层:年轻组(20~<62岁)、中年组(62~<68岁)以及老年组(≥68岁)。暴露年龄分层:年轻组(20~<65岁)、中年组(65~<70岁)以及老年组(≥70岁)。结果 在5.0年的中位随访时间内共新发488例脑卒中事件。控制混杂变量后,两种方法都未发现不吸烟、积极体育锻炼、均衡膳食和正常体重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在不同的年龄组有显著差异。与基线生活方式评分≤1分组相比,年轻组、中年组及老年组中评分≥3分组的新发脑卒中风险较低(HR=0.67, 95%CI:0.43~1.03,P=0.072;HR=0.59, 95%CI:0.39~0.9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关联。方法基于“开滦女性动态队列”,于2006年5月至2015年12月,纳入25618名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女性职工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访。采用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收集基线社会人口学特征、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压及肿瘤发病结局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S及其组分(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25618名研究对象年龄为(47.65±12.0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8.78年;乳腺癌新发病例为235例,发病密度为113.19/10万人年。调整年龄、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吸烟状态、饮酒状态等因素后,与体重指数正常者相比,超重或肥胖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较高,HR(95%CI)值为1.47(1.12~1.93);与无MS异常组分相比,具有2个MS异常组分的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HR=1.70,95%CI:1.16~2.50);随着MS异常组分个数的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逐渐增加(P趋势<0.05)。结论超重/肥胖、MS异常组分的个数均可增加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男性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与肾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基于"开滦男性动态队列",于2006年5月至2015年12月,纳入104 274名开滦集团全体在职及离退休男性职工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访。采用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收集基线社会人口学特征、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压及肿瘤发病结局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S及其组分(体重指数、血糖、血压、血脂)与男性肾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104 274名研究对象年龄为(51.21±13.46)岁,累计随访823 892.96人年,中位随访时间为8.88年;收集肾癌新发病例131例,发病密度为15.90/10万人年。调整年龄、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吸烟状态、饮酒频率等因素后,与无MS者相比,MS者肾癌发病风险较高[HR(95%CI)为1.97(1.32~2.94)] ;与体重指数、血压、血脂正常者相比,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者的肾癌发病风险较高[HR(95%CI)分别为1.49(1.04~2.14)、1.56(1.06~2.29)和1.77(1.23~2.54)]; 肾癌发病风险随着MS组分异常数量的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海南省成年人吸烟与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利用中英合作项目“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海南省人群数据,剔除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个体后,纳入基线年龄为30~79岁的研究对象共28 940人,利用Cox回归分析计算非吸烟者、戒烟者和当前吸烟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HR值和95%CI。结果 研究人群平均随访6.2年,累积随访177 279人年。随访期间男性1 310人,女性2 200人发病。男性吸烟率(47.0%)远高于女性吸烟率(0.3%)。多因素调整后,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有所增加,HR值(95%CI)分别为急性冠心病1.63(1.12~2.38)和缺血性心脏病1.53(1.22~1.91)。在当前吸烟者中,每天吸烟量多于30支的人群急性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最高。结论 吸烟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应基于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制定吸烟者戒烟目标和全人群控烟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中肝功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至12月在武汉同济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年龄≥18岁且研究变量无缺失的体检者9111例。根据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将体检者分为动脉硬化组(3252例)和正常组(5859例)。检测两组体检者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γ(GGT)。将肝功能4项指标按照四分位数分为4组(Q1~Q4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研究肝功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以ALT作为分组变量时,调整了年龄、性别后,Q2到Q4组的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分别是Q1组的1.260倍(95%CI:1.093~1.452,P<0.05)、1.571倍(95%CI:1.355~1.822,P<0.001)和2.436倍(95%CI:2.097~2.830,P<0.001);调整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后,Q2到Q4组的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分别是Q1组的1.158倍(95%CI:1.003~1.338,P<0.05)、1.331倍(95%CI:1.143~1.551,P<0.001)和1.867倍(95%CI:1.591~2.190,P<0.001);调整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LDL-C、三酰甘油、HDL-C、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空腹血糖、血尿酸、血肌酐、是否患高血压和是否患糖尿病后,Q2到Q4组的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分别是Q1组的1.116倍(95%CI:0.940~1.325,P=0.210)、1.241倍(95%CI:1.036~1.488,P<0.05)和1.598倍(95%CI:1.322~1.932,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显示,ALT与动脉硬化风险之间呈线性正相关。AST、ALP和GGT所得到的结果与ALT类似。结论肝功能指标升高与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海南百岁老人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方法基于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 对完成基线调查且资料完整的1 002人跟踪随访其生存和死亡结局。基线血清PTH水平作为自变量, 分别以连续变量、二分类变量和四分类变量纳入模型, 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PTH水平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截至2021年5月31日, 研究随访时间M(Q1, Q3)为4.16(1.31, 5.04)年, 死亡人数为522人, 总死亡率为52.1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PTH每增加10 pg/ml, 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7%, HR值为1.037(95%CI:1.007~1.067);PTH水平高的Q4组全因死亡风险是PTH水平低的Q1组的1.458(95%CI:1.131~1.878)倍。结论海南百岁老人中, PTH水平的升高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可作为社区长寿老人死亡风险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吸烟状况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及其亚型发生风险的关联性。  方法  本研究选取东风-同济(Dongfeng-Tongji,DFTJ)队列中基线未患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中风、癌症、严重心电图异常的13 940名男性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完成了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和血液样本采集。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关联性分析,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  结果  多因素调整后,与从不吸烟者相比,现在吸烟者发生CVD、CHD和中风的风险增加,吸烟指数≥ 40包年者发生CVD、CHD和中风的风险HR值分别为1.49(95%CI:1.32~1.68,Ptrend=0.001)、1.40(95%CI:1.22~1.62,Ptrend=0.026)和1.59(95%CI:1.26~2.00,Ptrend=0.029),开始吸烟年龄 < 20岁者发生CVD和CHD的风险HR值分别为1.29(95%CI:1.06~1.58,Ptrend=0.007)和1.30(95%CI:1.03~1.64,Ptrend=0.010);与现在吸烟者相比,戒烟时长≥ 10年者发生CVD和中风的风险显著降低,HR值分别为0.80(95%CI:0.71~0.91,Ptrend=0.017)和0.65(95%CI:0.50~0.84,Ptrend=0.207)。  结论  吸烟能增加CVD、CHD和中风的发生风险,且吸烟指数越大或开始吸烟年龄越小,CVD发生风险越高。戒烟可降低CVD和中风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国成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作为基线数据,从2010年监测点中选取11个省60个监测点(城市监测点25个、农村监测点35个)作为随访点,排除基线心血管病者,共36195人进入随访队列。2016-2017年进行随访调查,完成随访27441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自评健康状况与脑卒中发病风险比(HR),并按年龄、性别等基线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剔除死亡者和基线糖尿病者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6699名研究对象进入分析,平均随访6.4年(共171431.1人年),随访期间共观察到脑卒中13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脑内出血197例,缺血性卒中1149例),发病密度为7.77/1000人年。多因素调整相关因素后,以自评健康非常好者为参照,自评健康差者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68%(HR=1.68,95%CI:1.22~2.32),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47%(HR=1.47,95%CI:1.05~2.05)。亚组分析发现年龄和BMI对自评健康与脑卒中发病风险间的关联存在效应修饰作用,年龄和血脂异常对自评健康与缺血性卒中发病存在修饰作用(交互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全人群结果一致。结论自评健康状况差的人群发生脑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应将该人群,尤其是自评健康差的超重/肥胖、年龄<60岁或血脂异常人群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