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冠根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冠根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1颗冠根折的恒上前牙,在完善根充后,利用正畸方法对患牙牙根进行垂直He向牵引,达到理想牙冠修复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牙冠延长术和修复治疗。结果:21颗患牙垂直He向移动距离2mm-5mm,所需时间4周-8周;三年复查,部分患牙牙齿或牙龈相对位置有轻微变化,所有患牙根尖周正常。结论: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冠根折,作为修复治疗的辅助方法有效可行,但18岁以下的患者需延长牵引后的保持时间,并用临时冠进行过渡性修复。  相似文献   

2.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和过小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笔者回顾了2001—2002年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正畸治疗的牙列缺损和过小牙的6例病例,现报道3例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典型病例如下。病例1:女,21岁,安氏Ⅰ类错牙合,右下第一磨牙缺失,为陈旧性拔牙间隙,右下第二、三磨牙近中舌向倾斜。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使邻牙直立再集中间隙进行修复。在矫治过程中,因第三磨牙影响第二磨牙扶正而被拔除,矫治结束后患者采用了固定烤瓷桥修复缺损部位加活动保持器保持。病例2:男,16岁,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上颌侧切牙为过小牙,右侧侧切牙为弓外腭向位,尖牙近移后占据了侧切牙的位置,采用方丝弓矫治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正畸治疗中阻生牙助萌术为例,探讨正畸患者的牙周手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诊治过程:25岁男性患者,牙龈呈炎症表现,牙列不齐,右上颌侧切牙阻生。前牙深覆牙合,双侧第一磨牙及尖牙远中关系,右上颌中切牙和尖牙间存在间隙。前期通过正畸治疗排齐牙列,并开辟右上颌侧切牙处的间隙。在完成牙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设计偏腭侧切口,在有效暴露阻生牙的前提下尽可能保存所有软组织,同时根据正畸牙移动的目标位置行骨增量和软组织增量,术后牵引并排齐右上颌侧切牙。结果 通过合理的牙周手术设计,本病例在正畸过程中保持了牙周软硬组织的健康。结论 正畸患者的牙周手术设计应同时关注正畸需求和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于存在过小牙的牙列稀疏病例,如何提高正畸的质量,为后期的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方法:先采用临时冠改变过小牙的形态,再行正畸关闭间隙,调整尖窝关系,待时机成熟行永久修复过小牙。结果:10例牙列稀疏患者(伴有14颗过小牙)均得到有效治疗后牙尖窝关系,过小牙的形态恢复,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对于伴有过小牙的牙列稀疏病例,先以临时冠恢复过小牙的外形,再行正畸治疗可有效提高矫正效果,有利于过小牙的永久修复。  相似文献   

5.
联体带环在正畸临床中增强支抗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正畸支抗方法。方法安氏Ⅰ类错胎患者20例,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分别采用将第一、二恒磨牙带环焊接在一起或将相邻两个分开粘接的磨牙带环结扎在一起的方法来增强正畸支抗。通过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比较正畸治疗前后2组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及切牙的位置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试验组上颌磨牙在近远中方向和龈验方向上位置的变化量均比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上前牙在近远中方向上位置的变化量则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畸治疗后试验组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移动量占拔牙间隙量的比例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磨牙不需垂直向调整、牙列中、重度拥挤或上颌(双颌)前突畸形的病例,联体带环可以有效控制上颌磨牙近中向的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量和评估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正畸前后的唇部软组织形态. 方法 选择30例已经完成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成年患者,术后模型及头影测量的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 对其正畸前后正面像和头颅侧位片唇红的矢状向厚度和垂直向厚度进行测量. 结果 正畸后上唇垂直向厚度有变小的趋势,下唇垂直向厚度有变大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上唇矢状向唇红部组织厚度术后有增大的趋势,下唇矢状向唇红部组织厚度矫正后有减少的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上颌上中切牙(U1C)矢状向内收量与上唇红(TUL)的内收呈显著正相关,下唇红(TLL)矢状向位置的变化与下颌切牙突点(L1C)位置变化存在正相关,下唇红(TLL)矢状向位置的变化与上颌切牙突点(U1C)位置变化存在正相关. 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可以通过切牙回收量较好地预测其唇部软组织正畸前后的矢状向厚度和垂直向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畸治疗伴有过小牙(畸形牙)的牙列稀疏病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于存在过小牙(畸形牙)的牙列稀疏病例,如何提高正畸的质量,为后期的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方法 先采用临时冠改变过小牙(畸形牙)的形态,再行正畸关闭间隙,调整尖窝关系,待时机成熟行永久修复过小牙(畸形牙).结果 10个牙列稀疏病例(伴有14个过小牙或畸形牙)均得到有效治疗后牙尖窝关系,过小牙(畸形牙)的形态恢复,治疗效果均令人满意.结论 对于伴有过小牙(畸形牙)的牙列稀疏病例,先以临时冠恢复过小牙(畸形牙)的外形,再行正畸治疗可有效提高矫正效果,有利于过小牙(畸形牙)的永久修复.  相似文献   

8.
腭向错位侧切牙的变异烤瓷冠桥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侧切牙腭向错位临床常见 ,临床可采取正畸治疗 ,但许多患者因正畸时间长、复诊不方便而要求修复治疗。笔者自1996年起 ,采用“唇 -舌向变异烤瓷冠桥”修复错位牙及其唇侧间隙 ,经临床观察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共 5 7例患者 ,6 2颗腭向错位侧切牙。其中男 19人 ,女 38人 ,年龄 2 0~ 45岁 ,分别采用下文所述A、B两种方法修复错位程度不同的侧切牙 ,其中用A法修复 2 9颗 ,用B法修复 33颗。修复方法 :根据侧切牙腭向错位程度及与对牙合牙的位置关系 ,采取两种修复方法。A法 :侧切牙腭向错位明显 ,与邻牙没有接触 ,与对…  相似文献   

9.
与正畸治疗有关的牙根尖吸收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正畸治疗中牙根尖吸收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矫治前根尖吸收预测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临床病例60例,进行性别、疗程、ANB、下颌平面角、矫治前后的上中切牙根尖移动的距离和牙轴倾斜度变化等因素与矫治后上颌中切牙根尖吸收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疗程、上中切牙倾斜度的变化、上中切牙根尖在垂直向上的移动距离与根尖吸收有显著相关,可以解释48%的根尖吸收量的变异。结论治疗因素能为矫治前预测根尖吸收的严重程度提供参考,但根尖吸收还有许多不确定的个体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第二磨牙远中龈距不足的病例应用远中楔形瓣术后冠修复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0例第二磨牙远中龈距不足的病例,均排除手术禁忌证,采用远中楔形瓣切除过多牙龈组织,必要时去除少量牙槽骨。术后常规医嘱,术后临时冠修复,1周拆线。术后4-6周永久修复体修复。完成永久修复时、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2个月进行随访,并记录3个时期患牙远中的牙冠高度,以及患牙和对照牙的远中龈沟出血指数(SBI),采用SPSS 16.0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所有病例远中龈距均满足了牙体预备所需要的空间,永久修复体功能形态恢复良好。30例修复体固位效果良好,龈缘位置无明显变化,不同时期远中临床牙冠高度变化不显著(F=1.279,P=0.284);牙龈无明显红肿,远中SBI与对侧同名牙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个时期的比较分别为t0=2.283,P0=0.534;t6=-0.767,P6=0.722;t12=2.129,P12=0.263)。结论游离端磨牙远中楔形瓣是改善远中临床牙冠短的磨牙冠修复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应用Pendulum矫治器辅助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上颌轻度发育不足且牙列拥挤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0±1.2岁),先使用前方牵引6个月促上颌骨发育,再使用Pendulum矫治器治疗6个月推磨牙向后,提供间隙供牙列排齐以及获得磨牙中性关系,最后用全口固定矫治器完成治疗。对Pendulum治疗前后以及患者整个正畸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使用Pendulum矫治器治疗后,上切牙轻度前倾前移,U1-SIN平均增大1.98°,PTV-U1平均前移1.01mm;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倾斜远中移动,U6-SIN平均减小6.21°,PTV-U6平均后移3.88mm。与正畸前后相关数据比较,Pendulum矫治器对前牙移动以及骨性影响不大。结论Pendulum矫治器能有效辅助上颌发育不足且牙列拥挤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畸-牙周手术-修复联合治疗保存残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以单纯修复难以达到理想疗效的残根采用正畸-牙周手术-修复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残根患者10例,其中前牙8例,前磨牙2例,断端至少一侧位于龈下2~3mm。用正畸方法将残根进行he向伸长移动,保持6个月后进行牙周手术,最后对患牙行金属烤瓷桩冠修复。结果:残根修复后,牙冠形态、功能恢复良好.龈缘形态美观,X线片显示修复后的冠根比协调。结论:正畸伸长移动与牙周手术、修复联合治疗,对一些无法单纯修复治疗的残根牙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错畸形经过正畸治疗,牙和颌骨都有回到原始位置的趋势,为了巩固牙颌畸形矫治完成后的疗效,通常需要佩戴保持器[1]。在保持阶段的牙列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过小间隙需要保持的情况(图1)。例如在牙列中存在过小牙需待矫治后借助修复技术恢复美观及功能,此时就需要在传统保持器的结构上加些辅助装置来保持过小牙近远中的间隙。本文介绍一种钢丝弯制的间隙保持装置,该方法借鉴于儿科预防性矫治的丝圈式固定保持器,结构简单,不易损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下颌处于不同矢状向位置时的牙形态,以及下颌矢状向位置与平面倾斜度的关系,为下颌矢状向位置异常患者的非手术正畸治疗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选取114例女性正畸患者治疗前的114张头影侧位片,根据ANB角的大小分为3组,每组各测量25项指标。对3组之间及两两组之间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对骨性指标与牙性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后牙平面(OP-P)倾斜度和上颌第二磨牙的垂直高度与下颌矢状向位置相关(P<0.05)。下颌后缩时,上颌第二磨牙垂直向萌出相对不足,OP-P倾斜度增加;下颌前伸时,上颌第二磨牙垂直向萌出相对过度,OP-P更平坦。当下颌处于不同位置时,牙轴近远中倾斜度有不同的代偿。下颌后缩患者上颌牙列牙轴远中倾斜,下颌牙列牙轴近中倾斜;下颌前突患者上颌牙列牙轴近中倾斜,下颌牙列牙轴远中倾斜。结论不同骨性环境下形态各有不同,正畸治疗下颌位置异常的患者时应重视后牙垂直高度的控制和对OP-P倾斜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功能矫治后上颌切牙位移及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选择使用高位头帽肌激动器(HGAC)和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成功的30例骨性Ⅱ类下颌骨后缩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矫治器的不同将其分为HGAC组和Twin-block组,每组15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拍摄锥形束CT(CBCT),观察上颌中切牙在牙槽骨内的相对位置变化及牙槽骨改建情况。采用SPSS 20.0 软件包对治疗前、后唇腭侧牙槽骨厚度、中切牙及牙槽骨角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水平方向上,HGAC组和Twin-block组中切牙切缘均发生舌侧移动,而HGAC组根尖发生舌侧移动,Twin-block组根尖发生唇向移动;在垂直方向上,所有患者中切牙切缘均发生向下移动,根尖发生向上移动,但HGAC组切缘垂直方向向下移动较少,根尖垂直方向向上移动较多。HGAC组多数位点牙槽骨厚度增加,而Twin-block组唇侧牙槽骨厚度均减少,腭侧牙槽骨厚度增加。2组牙槽骨总厚度均增加,但Twin-block组牙槽骨总厚度增加更多,HGAC组牙槽骨角度减小更多。结论:2种功能矫治器均可使上切牙区牙槽骨发生积极的生长改建。HGAC在对上切牙实现控制性倾斜内收的同时,可使切牙有一定程度的压入,同时使上切牙区牙槽骨生长角度发生一定变化,而这种变化有利于改善Ⅱ类骨面型。Twin-block可使上切牙倾斜内收,提示在Twin-block功能矫治后行固定正畸内收前牙时,需更加注意前牙转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高琳  李巍然  林久祥 《口腔医学》2010,30(9):529-531
目的 探讨运用模型重叠的方法 评价上颌切牙牙轴变化的可靠性。方法 选取28例完成正畸治疗的患者,入选标准包括上颌对称拔除第一或者第二前磨牙,无偏斜的上颌中线等。治疗前、后拍头颅侧位片和制取寄存模型。头影测量分析头颅侧位片的中切牙牙轴变化,模型用Roland LPX-1200三维点激光扫描仪数字化,基于腭部区域重叠,使用测量软件(Rapidform 2006)分析治疗前后中切牙牙轴变化。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样本的头影测量显示切牙牙轴平均内收14.47°,模型测量中切牙有14.70°的牙冠舌向移动。两种测量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用模型重叠的方法分析切牙的牙轴变化可以取得与头影测量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下颌支种植支抗钉远中移动下颌牙列,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探索牙移动的特点。方法:选择6例需要远中移动下颌牙列的患者,在双侧下颌支前缘植入种植支抗钉,加力于下颌尖牙远中,拉下牙列向远中移动。测量治疗前、后下颌切牙和第一磨牙冠根水平矢状向、垂直向位置,运用SPSS17.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各测量项目进行配对t检验,评价切牙和磨牙远中移动量及移动方式。结果:6例患者均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达到正常覆牙合、覆盖和尖窝关系。下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量在牙冠水平平均为4.88mm,在牙根水平平均为3.1mm,下颌切牙切缘远中移动平均为5.02mm,牙根远中移动平均为1.03mm。结论:下颌牙列可通过下颌支种植支抗技术获得有效的远中移动,磨牙达到整体移动,切牙主要为倾斜移动,该技术可用于前牙反牙合及前牙拥挤或唇倾的非拔牙矫正。  相似文献   

18.
专家答疑我们是否应该放弃压低上颌切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注意到美观修复学和正畸学的治疗目标逐渐的统一起来。修复学越来越强调牙齿垂直向的美观,比如交谈时上颌切牙显露的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观。Zachrisson教授,我听了您关于正畸患者的牙齿美观的讲座后,感到这些年您不再积极地压低上切牙来打开咬合,而是主要通过压低下切牙来打开咬合。打开咬合方法的改变是否意味着您认为深覆He患者通过压低上切牙来打开咬合是不足取的正畸方法呢?  相似文献   

19.
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造成的缺隙,可通过正畸矫治以尖牙代替侧切牙,或保留缺隙以备将来做修复。尖牙保持在正常位置,可发挥尖牙保护(牙合)的作用。尖牙移向近中,缺隙逐渐消失,尖牙保护(牙合)的作用即不存在。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必须考虑(1)移动尖牙消灭缺隙,从而改变了(牙合)型,这会影响牙周将来的健康吗?(2)侧切牙修复后对牙列牙周状态的影响严重吗? 本研究即企图通过对两组病人(一组用正畸矫治法消灭缺隙,另一组采用修复)的  相似文献   

20.
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前牙残根残冠牙根状况良好,但其在牙弓里的位置超出了修复治疗的适应证,医牛往往建议拔除患牙后再修复,但患者大都不愿接受拔牙.笔者采用适合成人正畸的小范围牙移动(MTM)[1]将这类患牙调整到理想位置以后再进行修复治疗,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治疗方法与步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