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艳  成慧君  王莉  杨柳  于晓 《癌症进展》2020,(5):496-499
目的探讨后装腔内插植放疗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将2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106例)和B组(106例)。在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后装腔内插植放疗,B组采用三维后装腔内放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差异。结果B组患者高危临床靶区D100、D90和中危临床靶区D100、D90均明显低于A组,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D2cm3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装腔内插植放疗能够在提升肿瘤组织受照剂量的同时,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提升近期缓解率、控制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腔内近距离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ICBT)将放射源置于直肠腔内或肿瘤附近,可给予高剂量、高效率、低毒性、低成本的放射治疗。本文综述了两类ICBT在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LARC)器官保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讨论了ICBT在实现器官保存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潜在优势和挑战。ICBT联合或不联合外照射放疗是LARC器官保留治疗的有效手段,可带来临床获益,但仍需谨慎选择合适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局部进展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四野盒式照射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融合剂量学分布.方法:20例LACC患者,行MRI和模拟CT扫描,融合MRI/CT图像,勾画靶区和OARs.设置四野/ICBT计划,单独计算靶区和OARs剂量,相加为几何剂量;叠加四野与ICBT形成融合计划,计算靶区和OARs融合剂量.计算ICBT对靶区和OARs剂量贡献.结果:几何计算导致低估靶区剂量和高估OARs剂量.除GTV外,ICBT对CTV和PTV也有贡献.膀胱充盈及空虚比较,靶区几何剂量低于融合剂量(P<0.05),OARs几何剂量高于融合剂量(P<0.05).膀胱充盈有利于降低OARs剂量.结论:LACC四野联合ICBT放疗融合剂量学评估可能优于几何评估,但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膀胱保持一定容量有利于降低OARs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与三管式腔内后装治疗在宫颈癌后装近距离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40例,FIGO分期为Ⅰb-Ⅳa期。其中20例患者采用核通Fletch三通道施源器进行三管式后装腔内治疗(ICBT),20例患者采用核通Fletch宫腔管联合4针插植进行治疗(IC/ISBT)。在靶区D90尽量接近600 cGy条件下,评估单次后装治疗靶区适形指数(COIN)、均匀指数(HI)、膀胱及直肠的剂量学差异。结果:IC/ISBT组患者的高危CTV靶区COIN明显高于ICBT组(P=0.000),而HI指数两组患者并无差异(P=0.917)。IC/ISBT组患者膀胱D1 cm3和D2 cm3剂量明显低于ICBT组(P=0.015,P=0.023)。IC/ISBT组患者直肠D1 cm3剂量明显低于ICBT组(P=0.040),D2 cm3剂量也较ICBT组低(P=0.0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总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结论:腔内联合4针插植治疗较三管式腔内放疗可以显著提高COIN而不改变靶区高剂量区范围和总治疗时间,并降低危及器官膀胱、直肠的受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中局部补量时三维适形与腔内后装两种放疗方法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对9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行常规体外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行常规体外放疗+腔内后装放疗。两组均行体外照射,骨盆中平面剂量达40Gy。然后治疗组加用三维适形放疗补量,使90%等剂量曲线覆盖PTV,推量:25-35Gy,总剂量65-75Gy。对照组加用腔内后装放疗补量,后装补量A点剂量30-35Gy,总剂量70-75Gy。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77.8%(35/45)和80.0%(36/45),P>0.05。1、3、5年生存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6%、88.9%、80.0%与95.6%、86.6%、77.8%。比较两组1、3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直肠近期、远期反应分别为22.2%、11.1%,对照组直肠近期、远期反应分别为75.6%、51.1%;治疗组膀胱近期、远期反应分别为20.0%、6.7%,对照组膀胱近期、远期反应分别为60.0%、35.6%。两组比较,治疗组宫颈癌的放射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与腔内后装两种方法局部补量治疗宫颈癌近期疗效相近,5年生存率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但三维适形补量放疗操作简单易行,治疗精确,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高,同时避免了繁杂的腔内照射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骨盆骨髓剂量限定调强放疗(PBMS-IMRT)和调强放疗(IMRT)治疗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的剂量学参数及血液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ⅡA~ⅣB期盆腹淋巴结阳性宫颈癌初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BMS-IMRT组和IMRT组,每组20例,对PBMS-IMRT组患者进行骨盆剂量限制,IMRT组不进行骨盆剂量限制,两组放疗后均进行同步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靶区剂量学参数、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骨盆剂量学参数及血液不良反应.结果 PBMS-IMRT组患者计划肿瘤体积(PTV)靶区剂量中不均匀指数(HI)与适形指数(CI)均高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S-IMRT组患者膀胱平均剂量(Dmean)低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S-IMRT组患者骨盆最大剂量(Dmax)、Dmean、最小剂量(Dmin)及V5、V10、V20、V30、V40、V50均低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S-IMRT组患者血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MS-IMRT同步化疗治疗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能有效提高靶区的适形度,且对其他危及器官的受量无明显影响,通过进行骨盆剂量限制,明显降低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或单纯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肿瘤直径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25/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1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肿瘤直径均显著缩小,且观察组肿瘤直径为(2.3±0.8)cm,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7±1.1)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0.0%(4/40)、贫血为5.0%(2/40)和血小板计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2/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12/40)、32.5%(13/40)和25.0%(10/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肿瘤大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毛小刚  刘琼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2):2600-2602
目的:分析评价奈达铂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5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奈达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组(A组)66例,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组(B组)50例,单纯放疗治疗组(C组)42例。A组为实验组,B、C组为对照组。结果:A组与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后装腔内/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IC/ISBT)与传统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相比较的剂量学差异及其近期疗效。方法 45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C/ISBT及ICBT方法进行后装近距离治疗,分别对两种治疗方法的A点(A1、A2)、D90%、D100%以及膀胱、结肠、直肠、小肠受量进行计算,同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 IC/ISBT比ICBT放疗A点剂量显著提升(P<0.05);并且IC/ISBT的D90%、D100%也均明显高于ICBT (P<0.05)。外照射后残存肿瘤直径≥3cm时,IC/ISBT比ICBT可获得较高的靶区剂量提升(P<0.05)。IC/ISBT与ICBT的膀胱、直肠、结肠、小肠D2cm3、D0.1cm3相近(P>0.05)。疗后1、3、6个月的近期疗效IC/ISBT与ICBT相近(P>0.05)。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残存肿瘤直径≥3cm)后装近距离治疗中IC/ISBT在不增加危及器官受量及降低近期疗效前提下显著地提高了靶区、A点剂量,具有明显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杨文翠  赵林  王小龙 《癌症进展》2022,20(8):854-858
目的 探讨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阴道多通道个体化模型塞插植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3年1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0例宫颈癌患者接受常规腔内治疗(ICBT),作为ICBT组,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6例宫颈癌患者接受3D打印插植治疗(3DP-ISBT),作为3DP-ISB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剂量学结果[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D90和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并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肿瘤直径5~6 cm、肿瘤直径≥7 cm、阴道侵犯﹥2/3及有宫旁侵犯的3DP-ISBT组宫颈癌患者HR-CTV D90均明显高于ICB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DP-ISBT组患者直肠、乙状结肠的D2cc均低于ICB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P-ISBT组患者1年肿瘤局部控制率为86.2%,高于ICBT组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与传统腔内治疗相比,3D打印多通道个体化阴道模型塞插植治疗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充盈度对宫颈癌术后放疗靶区照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术后需行调强放疗患者30例,在膀胱充盈状态和排空状态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膀胱不同状态下的临床靶体积(CTV)、计划靶体积(PTV)、膀胱、直肠、小肠及股骨头的体积变化及平均照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1)膀胱处于充盈状态的膀胱体积明显大于处于排空状态的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V、CPV、直肠、小肠及股骨头的体积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膀胱处于充盈状态时对膀胱及小肠的照射剂量明显低于膀胱排空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V、CPV、直肠及股骨头照射剂量在膀胱处于充盈状态与排空状态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处于充盈状态下,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调强放疗,可明显减少膀胱及小肠的照射剂量,对膀胱及小肠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MRT在老年宫颈癌初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60例,其中常规放疗(CRT)组30例,IMRT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放疗并发症。结果IMRT组和CRT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6.7%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7%、73.3%,CRT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较CRT组小肠、直肠、膀胱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近期胃肠道及泌尿系放疗反应IMRT组发生率明显低于CRT组(P<0.05);远期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技术与常规放疗方法相比对老年宫颈癌初治患者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近期疗效满意,放疗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6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均制定IMRT和3DCRT两种放疗计划,随机分为IMRT组和3DCRT组进行放疗, IMRT组行5野6MV X射线放疗, 3DCRT组行4野6MV-X射线盒式照射,处方剂量均为95%计划靶区体积(PTV)为45 Gy/25 f/5 W。评价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特点;随访两组OAR的急慢性放射性损伤,计算两组3年生存率。结果IMRT组PTV的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0.80±0.03、1.10±0.01,3DCRT组分别为0.58±0.19、1.09±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膀胱前壁的V10、V20、V30、V40和V45均低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直肠后壁的V20、V30、V40和V45均低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直肠和膀胱的急性和慢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低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3年生存率为83.3%,3DCRT组为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TV的CI、HI及保护OAR如膀胱前壁、直肠后壁上,IMRT优于3DCR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ⅡB期宫颈癌全盆盒式放疗与不同射野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并比较临床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10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每例患者均设计全盆盒式放疗计划和3种不同设野的IMRT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7例ⅡB期宫颈癌初诊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盒式放疗组(n=33)及IMRT组(n=44),分别采用盒式放疗(46~50Gy)或9野IMRT(56Gy/28f)结合后装腔内放疗并同步顺铂(25mg/m2静滴,每周1次,共5~6次)化疗,比较近期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结果 3种不同射野IMRT计划中计划靶区体积(PTV)的靶区均匀性(HI)和适形性(CI)均优于盒式放疗计划(P<0.05),膀胱V30、V40、小肠V20、V30、V40、Dmean、D50及直肠V30、V40、Dmean、D50均低于盒式放疗计划(P<0.05);3种IMRT之间PTV的HI及C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照射野的增多,膀胱V30、V40、Dmean、D50及直肠V20、V30、V40、Dmean、D50逐渐下降,其中膀胱V30、V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盒式放疗组与IMRT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4.8%及88.6%(P>0.05)。IMRT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低于盒式放疗组(P<0.05),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骨髓抑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计划在剂量学上显示了保护危及器官的优势,在临床疗效上9野IMRT与盒式放疗的近期疗效相当,但能明显降低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推荐ⅡB期宫颈癌患者外照射行9野IMRT。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同步放化疗已成为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标准治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确实提高了疗效,但同时也增加了血液学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比较对骨髓进行限量的调强放疗(bone marrow-spar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BMS-IMRT)与未对骨髓进行限量的调强放疗(conventional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 conformalradiation therapy,3D-CRT)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靶体积覆盖及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保护方面的差异,确定BMS-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对1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分别设计出3D-CRT(四野盒式)、IMRT和BMS-IMRT的3种治疗计划并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靶区处方剂量均为45 Gy,危及器官包括骨髓、小肠、膀胱、直肠和股骨头。所有计划在Pinnacle3(Version 9.2 f)治疗计划系统上完成,最终的剂量计算采用串筒卷积迭加算法进行。结果:3组的靶区覆盖率相似(P>0.05)。BMS-IMRT组的骨髓V5、V10、V20、V30及V40均低于3D-CRT组(P<0.05),且V20、V30、V40低于IMRT组(P<0.05),而BMS-IMRT组与IMRT组小肠、膀胱、直肠的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BMS-IMRT计划在降低骨髓剂量方面优于IMRT和3D-CRT。宫颈癌术后放疗计划设计中增加骨髓的限量有助于降低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在甲状腺癌术后残留和复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调强放疗,对照组行常规放疗治疗,共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术后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率为84.62%,高于对照组的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100.00%,术后3年生存率为76.92%,均高于对照组的76.92%、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低于对照组的5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调强放疗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残留及复发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肺叶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剂量学特点.方法 选取实施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肿瘤位于上叶者和下叶者各20例,分别制定3D-CRT和IMRT计划,分析计划靶区(PTV)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分别比较上叶组和下叶组3D-CRT和IMRT计划之间的剂量学参数.结果 1)上叶组和下叶组IMRT计划的靶区最小剂量(PTV-Dmin)和适形指数(CI)明显高于3D-CRT计划,靶区最大剂量(PTV-Dmax)、靶区平均剂量(PTV-Dmean)和异质性指数(HI)明显低于3D-C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上叶组和下叶组IMRT计划的肺V5~V65和平均肺剂量(MLD)明显低于3D-C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叶组和下叶组IMRT计划的肺V5低于3D-CRT计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上叶组和下叶组IMRT计划的食管Dmean、V55和心脏V40,上叶组IMRT计划的食管V35、心脏Dmean明显低于3D-C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叶组IMRT计划的食管V35、心脏Dmean,上叶组和下叶组的脊髓Dmax低于3D-CRT计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上叶组和下叶组IMRT计划的肺、食管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NTCP),下叶组的心脏NTCP明显低于3D-C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放疗计划脊髓NT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根治性放疗中,IMRT比3D-CRT更能提高靶区的适形性和剂量分布的均匀性,IMRT在保护正常组织器官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3DCRT)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7月至2003年10月该科收治的ⅡB~Ⅲ期子宫颈癌患者60例,其中传统放疗外照射与腔内后装放疗结合的传统放疗(CRT)组(32例),3DCRT组(28例),对两组放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3DCRT组、CRT组肿瘤消退率分别为85.7%、75.4%,前者肿瘤消除率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CRT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65.6%,前者生存率提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反应:3DCRT组、CRT组直肠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4.3%、78.1%,膀胱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6%、50.0%,3DCRT组比CRT组直肠、膀胱反应减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反应:3DCRT组、CRT组直肠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腹壁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7.1%、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DCRT治疗子宫颈癌比CRT肿瘤消退率和生存率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期反应方面,直肠、膀胱反应率差异不大,但远期不良反应方面可显著减少直肠反应及盆腔、腹壁纤维化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斌  黎红霞  孙小杨  庞皓文  杨波  黄月霖  汤敏  谭龙婧 《癌症进展》2019,17(9):1036-1039,1064
目的探讨盒式放疗与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将患者分为盒式放疗组和IMRT组,每组34例。盒式放疗组患者采用盆腔外照射并腔内后装放疗进行根治性放疗,IMRT组患者进行IMRT。比较两组患者的放疗参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IMRT组中计划靶区(PTV)的均匀指数(HI)和适形指数(CI)均优于盒式放疗组(P﹤0.05)。IMRT组中膀胱、小肠和直肠的V30、V40和V50均低于盒式放疗组(P﹤0.05),且随着靶区体积的增加,两组患者膀胱、小肠和直肠的受照剂量均呈下降趋势。盒式放疗组和IMRT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膀胱炎、急性放射性肠炎及骨髓抑制,其中IMRT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和急性放射性肠炎均轻于盒式放疗组(P﹤0.05)。盒式放疗组和IMRT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52.94%(18/34)和67.65%(2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盒式放疗组和IMRT组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盒式放疗相比,IMRT体现了显著的保护危及器官的优势,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膀胱容量监测技术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IM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院接受根治术后IMRT的宫颈癌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超声膀胱容积测量仪监测膀胱容量,对照组采用医生口头指令和患者主观感觉膀胱充盈程度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三维方向靶区移位误差、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的差异,以及主要危及器官膀胱、小肠、直肠和股骨头受照体积百分比,再比较两组放疗期间出现的肠道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头脚和腹背方向的位移误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但两组左右方向位移误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I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膀胱、小肠的受照体积百分比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直肠、股骨头的受照体积百分比虽小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出现腹泻的时间早于观察组。结论 在宫颈癌术后IMRT中采用超声膀胱容量监测技术来维持膀胱充盈程度的一致性,可减少靶区位移误差,增加靶区勾画的精确性,保证有效的靶区照射剂量,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危及器官的生理功能,减轻放疗反应,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