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尖牙埋伏阻生在口腔正畸临床中较为常见,表现为尖牙萌出位置不足或完全不能萌出,易导致邻牙牙根吸收、牙源性感染、口角塌陷等[1],对面部美观及口牙合功能影响较大,上颌尖牙是阻生牙中除智齿外发病率最高的阻生牙位,发病率约为1%~4%[2]。其矫治难度较大,常需多学科协同治疗。现报道1例以非对称拔牙及导萌为主要治疗策略的牙列拥挤伴尖牙阻生的患者,旨在为此类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外科-正畸联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尖牙埋伏阻生的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方法。方法:20例患者28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先用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初步排齐牙列后,再局部间隙扩展,采用外科闭合式助萌技术,暴露埋伏尖牙牙冠,粘贴托槽,再进行正畸牵引导萌。结果:24颗埋伏尖牙均牵引入正常牙列,牙髓、牙周情况正常。有4颗尖牙因横位阻生和根冠成角采用外科拔除。结论:通过外科手术暴露和正畸牵引导萌联合治疗,能有效矫治埋伏阻生尖牙。  相似文献   

3.
冯莉  马松波  唐兵  段义峰 《口腔医学》2012,32(9):574-575
目的 观察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矫治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病例,利用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进行矫治。结果 6例埋伏尖牙,经开拓间隙或减数助萌治疗,3~5个月后自然萌出;24例行牙槽外科开窗术配合正畸牵引,8~12个月后萌出。牙髓活力正常,牙龈形态美观,牙周情况良好。结论 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可快速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位埋伏阻生尖牙拔除后再植于上颌尖牙区,以矫正牙列缺隙与牙列不齐的治疗效果。方法13例18个埋伏阻生尖牙,经术前分析无法导萌或经导萌无法牵引萌出。正畸开辟间隙后,拔出埋伏尖牙再植于尖牙区。术后正畸治疗排齐牙列,关闭间隙。结果:18个埋伏尖牙拔除后再植,1年内均无松动脱落,再植2年后2个尖牙有松动,牙根吸收,其余16个牙均无松动移位。结论:对于无法导萌的埋伏尖牙,拔出后再植,不仅保留了尖牙,而且矫正了上颌前牙的缺隙,是一种快速有效排齐牙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改良Nance弓矫治唇侧水平埋伏阻生上颌尖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颌骨埋伏阻生尖牙是正畸临床中常见的错(he)畸形,其发病率为0.92%-2.2%,唇侧阻生者约占30%,其中唇侧水平埋伏阻生是其中一种特殊类型,其埋伏尖牙冠位于侧切牙根的近中,矫治难度大,而且其后牙区常前移,牙弓间隙不足,以往常采用拔阻生牙矫治。  相似文献   

6.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对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患病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诊治的10505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经CT检查选出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215例(汉族),共有埋伏阻生尖牙248颗。统计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在正畸患者中所占比例,χ~2检验分别比较患者性别、唇腭侧阻生以及相应治疗情况的差异。结果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在正畸门诊患者中约占2.05%,女性:男性为1.8∶1,唇侧:腭侧为2.1∶1。“外科手术暴露+正畸牵引”的方式在治疗中占主导地位。“外科手术拔除”的治疗方式在腭侧埋伏阻生尖牙中的应用多于唇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组患者上颌尖牙埋伏阻生以女性、唇侧多见,临床对唇腭侧尖牙埋伏阻生的治疗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下颌尖牙埋伏阻生进行正畸-外科联合治疗,探讨下颌尖牙埋伏阻生的病因、外科手术暴露部位及正畸牵引导萌方向。方法对2003—2007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的5例患者的6颗下颌埋伏阻生尖牙进行正畸-外科联合治疗,先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间隙扩展,然后根据尖牙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采用外科翻瓣导萌术,暴露埋伏尖牙的牙冠,粘接托槽,再选择不同方向和方法对其进行牵引导萌。结果6颗埋伏尖牙均经牵引后排齐,牙髓和牙周情况正常。结论分析下颌尖牙埋伏阻生的病因,选择正确的外科手术暴露部位和正畸牵引导萌方向,可有效地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8.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是一种较高发病率的错畸形, 可造成前牙间隙、牙齿移位等并发症。本文报道一例利用种植钉支抗治疗上颌双侧尖牙腭侧阻生并伴有下颌先天缺牙的正畸病例。  相似文献   

9.
尖牙与颌面部美观和咀嚼功能关系密切,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发生率约为1.5%~2%,保存尖牙并引导其到正常的位置至关重要。本文对成人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行开窗术联合正畸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恒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恒牙埋伏阻生的发病情况和发生原因。方法:通过模型和X线片检查,在1925例正畸门诊病例中确诊103例患者199个埋伏阻生恒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99个埋伏阻生恒牙中以上颌尖牙和上颌中切牙埋伏牙数最多,分别为94个和39个,由于萌出间隙不足引起的埋伏牙数量最多本组为62个。结论:①在所有牙位中,以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发病率最高,下颌中切牙最低。②引起恒牙埋伏阻生的病因以萌出间隙不足最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尖牙通过外科导萌和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颗上颌埋伏尖牙利用固定矫治器为其提供间隙,通过翻瓣去骨显露埋伏牙牙冠,再牵引入牙列。结果:26颗上颌埋伏尖牙排入牙列。结论:外科正畸联合方法是可靠的上颌埋伏尖牙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阻生上颌尖牙合适的临床处理策略,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0-2012年期间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治疗的35例阻生上颌尖牙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尖牙阻生状况及相应的治疗措施和疗效。临床处理方法包括拔除、助萌和导萌。结果拔除2例;只做正畸治疗的助萌法16例,留出足够间隙后等待阻生尖牙自行萌出,观察时间5~24个月,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矫治后阻生尖牙牙龈形态及牙根状况良好;正畸附加外科手术牵引的导萌法17例,除1例21岁男性患者外,其余16例均牵引到位,但矫治后部分阻生尖牙牙龈形态不如助萌法矫治后。结论当阻生上颌尖牙牙体严重畸形、根弯曲短小及高位近远中向横位阻生时考虑拔除;阻生上颌尖牙近远中向错位不严重,扩弓或减数拔牙即可为阻生尖牙留出足够萌出间隙,判断其能自然萌出时首选助萌法;阻生上颌尖牙近远中向错位严重或阻生尖牙已伤及邻牙牙根、仅用正畸治疗无法去除阻生尖牙萌出障碍时采用导萌法,导萌术后的牵引需注意控制牵引方向及大小,要避免伤及邻牙牙根,尽量使阻生牙从附着龈萌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牙龈形态。  相似文献   

13.
上颌尖牙错(牙合)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颌尖牙错[牙合]畸形诊断和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对217例有上颌尖牙错[牙合]的患者根据其年龄和发育阶段以及错[牙合]畸形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矫治方法。结果上颌尖牙唇向低位的184例患者通过扩弓、前方牵引、邻面去釉及减数拔牙的方法,1例异位牙和3例尖牙位于侧切牙唇侧的通过正畸和修复的方法,29例埋伏阻生的通过手术及开窗导萌等外科和正畸的方法,均达到了牙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的目标。结论对于复杂的上颌尖牙错位萌出,只要及早发现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都会在美观和功能上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手术—正畸联合治疗唇侧和腭侧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门诊2004—2009年收治的60例埋伏阻生尖牙患者(均为单颗埋伏阻生尖牙患者,共60颗牙),根据全口曲面断层片和X线定位片分为唇侧组和腭侧组各30颗牙,通过手术开窗去除阻力骨、暴露部分牙冠、黏结正畸附件,在固定矫正技术的牵引下将埋伏阻生的尖牙纳入正常牙弓内。对比两组治疗的成功率和治疗所需的时间。结果治疗成功率唇侧组为80.0%,腭侧组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正畸牵引的时间腭侧组为(9.2±3.2)个月,而唇侧组为(15.1±4.1)个月,明显长于腭侧组,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手术开窗正畸牵引,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成功率腭侧组大于唇侧组,牵引到位的时间腭侧组也较唇侧组短。  相似文献   

15.
上颌埋伏尖牙的外科—正畸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上颌埋伏尖牙进行外科—正畸治疗。方法 先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间隙扩展 ,然后根据上颌埋伏尖牙的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 ,分析其阻生的病因 ,采用外科翻瓣导萌术 ,暴露埋伏尖牙的牙冠 ,粘贴托槽 ,再选择不同的方向和方法对 12例患者的 14颗上颌埋伏尖牙进行正畸牵引导萌。结果  11颗埋伏尖牙均已萌出后排齐 ,牙髓和牙周情况正常。结论 只有通过从上颌埋伏尖牙的位置关系 ,分析其阻生的病因 ,选择正确的外科手术暴露和正畸牵引导萌的方法 ,才能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尖牙。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探讨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埋伏特征及邻牙牙根吸收情况。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的青少年患者22例,获取CBCT三维数据,应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分析腭侧埋伏尖牙的埋伏状况、与邻牙位置关系并分类,观察邻牙牙根的吸收情况。结果上颌腭侧埋伏尖牙大多近中、腭向倾斜阻生,近中异位以Ⅰ类和Ⅳ类较为多见,分别占30.8%和38.5%;近中倾斜角度多在53.8°~68.5°,腭侧异位距正中矢状面多在5.4~8.4 mm。年龄越大,上颌腭侧埋伏尖牙近中腭向异位越远,近中倾斜角度越大。84.6%的相邻侧切牙及19.2%的中切牙牙根与埋伏尖牙接触;50%的相邻侧切牙及15.4%的邻中切牙牙根吸收,相邻侧切牙吸收多位于根尖1/3,而相邻中切牙吸收多位于根中1/3;相邻切牙牙根吸收概率与腭侧埋伏尖牙与切牙间的最小距离呈反比关系。结论CBCT能在三维方向诊断上颌尖牙埋伏状况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准确判断邻牙根吸收情况,准确测量埋伏尖牙倾斜度及埋伏深度,为上颌腭侧埋伏尖牙的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颌腭侧阻生尖牙通过正畸开辟间隙等非手术助萌的适应证、矫治时间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例患者的12颗上颌腭侧阻生尖牙为研究对象,通过曲面全景及头颅侧位片判断阻生尖牙在颌骨内的位置、牙齿的发育阶段及患者骨成熟阶段,通过正畸治疗配合头帽口外弓为阻生尖牙开辟间隙,定期拍摄曲面全景片观察阻生尖牙的萌出潜力。结果 7颗阻生尖牙自动萌出,3颗阻生尖牙采取外科开窗联合正畸牵引治疗,2颗阻生尖牙选择外科拔除。结论正畸开辟间隙后阻生尖牙成功萌出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萌出路径无干扰、骨成熟早期,根尖孔未闭合,而骨发育阶段比牙发育阶段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威  王林  王亮  赵春洋 《口腔医学》2022,42(6):525-528
目的 分析上颌阻生尖牙正畸牵引治疗后邻近切牙的牙根吸收情况及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上颌尖牙阻生且符合标准的43例患者,年龄10~23岁,共60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上颌阻生尖牙正畸牵引治疗前后分别拍摄锥形束CT,分析阻生尖牙邻近切牙的牙根吸收程度,并对可能存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上颌阻生尖牙正畸牵引治疗后,上颌中切牙发生轻、中、重度牙根吸收的概率分别为71.7%、15.0%、13.3%,上颌侧切牙发生轻、中、重度牙根吸收的概率分别为48.3%、36.7%、15.0%,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牙根吸收严重程度存在差异(P<0.05)。位于腭侧及颌骨内、低位且靠近面中线的阻生尖牙,在正畸牵引治疗后,侧切牙牙根吸收程度较重(P<0.05)。低位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后,中切牙牙根吸收较重(P<0.05)。牵引时间较长时,中切牙牙根吸收程度较重(P<0.05)。治疗前已发生牙根吸收的切牙,在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后发生的牙根吸收程度较重(P<0.05)。结论 上颌侧切牙在阻生尖牙正畸牵引治疗后,发生的牙根吸收程度较重。上颌阻生尖牙正畸牵引治疗后,邻近切牙牙根吸收情况与阻生尖...  相似文献   

19.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临床较多见 ,笔者自 1992年以来将这种牙拔除后移植到正常位置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8例 ,男 8例 ,女 10例 ,年龄 17~ 2 4岁 ,牙根均已形成。其中 13埋伏阻生 6例 ,2 3埋伏阻生 12例。有乳尖牙滞留者 14例 ,无乳尖牙滞留者 4例。2 治疗方法局麻下在龈唇沟或腭粘膜作切口 ,剥离粘膜瓣 ,去骨 ,拔除埋伏牙。将埋伏牙用盐水纱布包裹待用。测量第一前磨牙与侧切牙的距离 ,如距离较窄 ,片切少许移植牙的近远中面。制备牙槽窝 :如有乳尖牙存在 ,拔除后用圆凿 ,扩大牙槽窝并向上加深 ;如无乳尖牙 ,…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统计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病例中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患病率、唇腭侧的比例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殆患者中,所有在放射科拍摄过螺旋CT的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患者。统计其发病、治疗情况。结果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共有8763名患者,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者共103名。男性50名,女性53名。唇侧阻生71名(其中3名为双侧阻生),腭侧阻生20名,垂直阻生12名。其中76颗埋伏牙采用外科手术结合正畸牵引治疗,27颗采取外科拔除,3颗采用减阻助萌术。结论在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门诊患者中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约占1.18%,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唇侧阻生最常见,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治疗以外科手术结合正畸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