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左心房储存阶段纵向应变(LASr)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远期不良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市隆福医院就诊的15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接受激光散斑跟踪超声心动图检查,运用EchoPAC软件分析左心房纵向应变获得LASr,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后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2年,根据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发生预后不良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构建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LASr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远期不良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2年,截止最后随访日期2021年1月21日,15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共完成随访131例,失访率为14.38%,最终纳入131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其中46例患者出现预后不良为预后不良组,其余85例为预后良好组,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202(1.000~1.303)、1.598(1.180~2.164)、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2010年7月至2011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CHF患者11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测定普通超声心动图指标,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患者的GLS。随访所有患者至2015年12月。终点事件定义为心源性死亡或心力衰竭再住院。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GLS和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所纳入患者GLS值为-9.1%±4.1%。随访时间中位值为53个月。随访期间53例发生终点事件,其中25例发生心源性死亡,46例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提示,GLS和终点事件独立相关。和GLS≤-11.8%(25%分位数)相比,GLS≥-5.8%(75%分位数)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升高(HR:2.72;95%CI:1.12~6.59;P=0.03)。结论:GLS是CHF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或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应变/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共纳入48例CHF患者和41例健康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应变/应变率成像技术测量左房5个壁心肌组织的应变(S)、应变达峰时间(TS),左室收缩期左房应变率峰值(SSR)、左室舒张早期左房应变率峰值(ESR)、左室舒张晚期左房应变率峰值(ASR),对两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CHF组左房内径(LAD)、左房内径指数(LADI)、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房每搏量(LAS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左房射血分数(LAEF)低于对照组(P=0.02)。CHF组除左心房前壁外,左心房其余各壁应变均显著降低。CHF组SSR减低,ESR及ASR均明显减低(均为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功能较健康人减低,应用应变/应变率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左心房收缩功能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治疗的125例HFpEF病人,所有病人均于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1年内病人是否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左心房收缩功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FpEF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左心房收缩功能对HFpEF病人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在随访过程中有8例病人失访,按脱落处理,其中有42例病人预后不良,75例病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年龄、高血压比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面积(LAA)、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LVEF、LAEF是HFpEF病人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而NT-proBNP、LAD、LA...  相似文献   

5.
QRS时限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QRS时限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入选的89例老年CHF患者的心电图的QRS时限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QRS<120 ms组和QRS≥120 ms组,比较2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终点事件,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该研究的终点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心房前后径(LAD-ap)对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入选200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因心衰在北京医院住院并有随访记录的患者, 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的LAD-ap中位数将患者分为LAD-ap较大组和LAD-ap较小组, 收集其临床资料, 记录终点事件, 包括全因死亡(ACD)和心血管原因死亡(CVD)。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心衰患者558例, 年龄(74±12)岁, 女性220 例(39.4%)。LAD-ap中位数为44 mm, 其中, LAD-ap>44 mm组265例(47.5%), LAD-ap≤44 mm组293例(52.5%)。与LAD-ap≤44 mm组比较, LAD-ap>44 mm组体质量指数较大, 收缩压较低, 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较多;新发心衰和冠心病比例较低, 心房颤动比例较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大, 肺动脉高压比例较高,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比例较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较高。随访28(14, 60)月, 203例(36.4%)患者发生ACD, 131例(23.5%)...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跟踪(CMR-FT)技术测定包括左心房(LA)应变在内的LA功能参数,初步探讨LA功能对心肌梗死(MI)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21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临床及CMR确诊的MI患者112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无MACE组和MACE组。所有患者均行CMR检查发现有明确心肌梗死灶,利用CMR-FT技术获得包括LA应变在内的LA功能参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CMR参数,分析各参数对MI患者出现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MI患者112例,其中MACE组50例,无MACE组62例。两组患者LA 3期应变及应变率、LA存储期及导管期射血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标化值、梗死容积、年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LA存储期射血分数、LA存储期应变及应变率、LA导管期应变、LVEF与MI患者发生MACE呈负相关(rs<-0.3,P<0.05)。LA导管期及泵血期应变率、梗死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标化值及年龄与MI患者发生MAC...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q波缺失与老年心力衰竭病人长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电图室间隔q波存在与否对长期预后的影晌。方法:共有145例,平均年龄71±6岁,NYHA功能分级Ⅱ-Ⅳ级、左室射血分数<45%的CHF病人纳入本研究。根据标准12导联心电图对导联I、aVI、V5和V6是否有q波进行分析。根据有关记录及随访资料(平均随访时间4年)分析病人的生存率。结果:无q波病人83例,有q波病人62例;总体死亡率为38%(54例);无室间隔q波病人组死亡率为50%(42%),有q波病人组死亡率为20%(12例);运用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发现室间隔q波缺失是CHF不良预后的强有力标志(P=0.004,RR=1.50,95%CI=1.12-1.7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q波的缺失是独立于年龄、NYHA功能分级、VO2峰值、及QRS时限的危险因素。结论:12导联标准心电图间隔q波缺失,可能标志病人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和心肌纤维化,是老年CHF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预测老年重症COPD病人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2例老年重症COPD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判断PNI与病人预后相关性并计算最佳截断值,通过电话回访病人入院6个月后是否生存,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病人临床指标。采用COX回归模型和Kalan-Meier曲线探究PNI与老年COPD重症病人生存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132例病人,死亡组72例,存活组60例,PNI的最佳截断值为37.3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年龄、PNI<37.32、住院总时间是老年重症COPD病人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当PNI<37.32时,老年重症COPD病人死亡风险为对照组的2.281倍。结论 PNI对老年重症COPD病人预后有预测价值,PNI<37.32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对老年严重心衰(CHF)病人的预后价值。方法:362例老年严重心衰患者入院时记录基础静态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QT离散度,平均随访(7.2±4.8)个月。结果:随访期间142例(39.2%)病人死亡,QT离散度为(76.3±28.6)ms,存活者220例,QT离散度为(74.8±30.2)ms。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QT离散度对总死亡率(RR 1.00,95%CI 1.00~1.00),心源性死亡率(RR 1.00,95%CI 1.00~1.01)及心律失常性死亡率(RR 1.00,95%CI 1.00~1.01)均无预后价值(P>0.05).结论:QT离散度(QTd)对老年严重心衰病人的总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及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均无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定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胃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探讨其对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老年慢性心衰患者145例为心衰组,其中男性83例,女性62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48例、Ⅲ级组57例、Ⅳ级组40例;按基础疾病分为冠心病组49例、心肌病组28例、瓣膜病组27例、肺心病组23例、高血压组18例;各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5例,测定两组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心衰患者预随访时间为2年. 结果 心衰组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1.66±0.28)μg/L低于对照组(2.27±0.26)μg/L(t=3.77,P<0.01);血浆ghrelin水平心功能Ⅳ级组(1.27±0.24)μg/L、Ⅲ级组(1.56±0.28) μg/L,Ⅱ级组(1.85±0.13)μ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衰治疗好转后血浆ghrelin水平为(1.98±0.25)μg/L,较治疗前(1.66±0.28)μg/L升高(P<0.05);心衰患者不同基础疾病间ghrel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衰患者平均随访(637±97)d,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ghrelin水平为(1.26±0.38)μg/L,低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1.86±0.34)μg/L(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结果显示,ghrelin与发生心血管事件相关,ghrelin每降低1个单位,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7倍;死亡组ghrelin水平低于非死亡组(P<0.05).血浆ghrelin水平与左心室大小、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与血脂、血糖等均无相关性.结论 老年心衰患者ghrelin水平低于健康人;心功能不全越严重,ghrelin水平越低;ghrelin可能成为诊断心衰和判断心衰严重程度的新指标.血浆ghrelin水平对老年心哀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室性心律失常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室性心律失常对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80例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随访 3个月。观察猝死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16 9例(93 9% )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 2 4h >10 0 0个室性早搏 (PVCs)者 6 9例 (38 3% ) ,多形PVCs 34例(18 9% ) ,成对PVCs 6 6例 (36 7%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81例 (45 0 % ) ,随访 3个月 7例发生猝死 ,无心动过速的患者猝死 1例。结论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远期生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2006年1月至2014年8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随访周期730 d,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其分为非终点事件组和终点事件组,比较两组超声心动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判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对CHF全因死亡的预测能力,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生存率,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超声心动图指标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CHF患者546例,发生终点事件者169例(31.0%)。ROC曲线显示,LVEDD预测CHF患者远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572;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LVEDD≥54.5 mm时CHF患者2年生存率明显降低(Log-rank检验:χ2=5.794,P=0.016)。单因素Cox回归显示,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房内径(RA)、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是CHF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多变量校正后,LVEDD是CHF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自主神经张力指标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心内科就诊的224例≥65岁的老年CHF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的临床结局,将病人分为存活组(172例)和死亡组(52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及自主神经张力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采用XGboost模型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风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模型和XGboost模型对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评价XGboost模型的准确度和有效性。结果:两组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钠、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心动周期差>50 ms的次数占所有窦性心动周期的百分比(PNN50)、全部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XGboost模型中LV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70岁及以上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试验设计属于前瞻性研究,以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符合条件的182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记录一般临床资料。长期随访以电话随访为主,终点事件为心力衰竭相关事件(HFRE)。生存率估算应用Kaplan-Meier法,组间生存率曲线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HFR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年龄、体质指数、血红蛋白、B型利钠肽、高敏肌钙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Kaplan-Meier曲线表明,两组无HFRE生存曲线存在显著差异(χ2=8.339,P=0.004)。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证实,肌少症为HFRE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08,95%CI:1.057~5.367,P=0.030)。结论肌少症对CHF患者的远期预后存在显著影响,这有利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进一步危险分层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远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远期预后.方法选择CHF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氯沙坦(50~100mg/d).在治疗前和观察期满3年时,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结果3年间,对照组和观察组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率分别为75.0%和25.0%(P<0.05),病死率分别为32.5%和8.3%(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心功能(NYHA)分级,LVEF、SV、CI均显著改善(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氯沙坦可显著改善CHF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因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 ,6 0 %~ 70 %心衰是因冠心病引起的。美国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 ,心衰患者约占人群的 1.5 %~ 2 .0 % ;在 >6 5岁的老人中约占 6 %~ 10 % ;轻度心衰者年死亡率约为 5 %~ 10 % ,严重心衰者则为 30 %~ 4 0 % ,因心衰而死亡者每年约有 2 5万 ,这在过去 4 0年中已增加了 6倍。目前 ,美国共有心衰患者约 4 80万 ,每年新增病例 4 0~ 70万。心衰是至今为止唯一发病率仍在继续增加的心血管疾病。大量研究发现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进行性”过程 ,即从左室功能受损 (梗死、炎症、中毒和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运动前后氧化应激变化,并分析其与远期心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276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所有病人均接受3个月运动训练,并随访1年。于入院时及运动训练后测定病人活性氧代谢物(d-ROM),并计算d-ROM改变量(△d-ROM),记录病人心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d-ROM值对病人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根据△d-ROM值变化情况将病人分为正性组和负性组,使用Kaplan-Meier分析△d-ROM值对病人预后的影响。记录病人预后情况,并根据病人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训练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ROM值与病人心肌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6,0.448,0.568,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正性组预后不良风险高于负性组(Log Rank χ2=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failure,CHF)常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并相互恶性影响。本文旨在了解老年CHF住院患者中持续性AF的患病率、病死率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老年CHF患者625例,将患者分为2组:AF(+)组(220例)和AF(-)组(405例),比较2组间基本临床资料,在院30d病死率和药物治疗情况。结果 老年CHF住院患者AF患病率为35.2%;与AF(-)组比较,AF(+)组年龄明显增高[(72.6±11.6)岁比(70.1±14.2)岁,P<0.01];AF(+)组最常见病因是瓣膜性心脏病(43.2%比10.8%,P<0.01)和高血压(71.1%比60.4%,P<0.05)。药物治疗方面,AF(+)组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药物用量均未>40%;AF(+)组在院30d病死率与AF(-)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2%比5.1%,P>0.05)。结论 老年CHF住院患者AF患病率高,AF对CHF预后无显著影响。遵循指南用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浆脑利钠肽(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远期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34例心衰患者,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BNP浓度,记录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134例中随访资料完整130例,随访时间平均(708±220)d.130例中发生心脏事件者44例(心脏事件组),未发生心脏事件者86例(非心脏事件组),心脏事件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胸比率、BNP均较非心脏事件组显著升高(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为心衰患者远期心脏事件独立的预测因子.BNP预测心源性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BNP取值702.5 ng/L预测心源性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达最高.血浆BNP≤702.5 ng/L患者生存率高于BNP>702.5 ng/L者(P<0.05). 结论:BNP是影响慢性心衰患者远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