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颞骨切除术治疗中耳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改良颞骨切除术治疗中耳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 Fisch氏侧颅底手术大“S”形切口 ,改良“整块”凿除颞骨为“分块状”磨除的方法 ,用显微电钻将乳突、外耳道、鼓部及岩部分块磨除。在手术显微镜下处理颅底、乙状窦、颈内动静脉、咽鼓管鼓口、面神经及迷路病变。转带蒂肌瓣修补术腔。结果 :14例中耳癌 ,4 /14例颈廓清术 ,2 /14例髁状突切除术 ,4 /14例腮腺切除术 ,3/14例面神经移植吻合术 ,术后 2年面神经功能达 ~ 级。 3/14例硬脑膜修补术 ,术后无脑脊液漏。 4 /14例迷路切除术 ,术后眩晕 5~ 9周好转。结论 :改良颞骨切除术安全彻底 ,并发症少 ,尤其对侵犯迷路、颞颌关节及颅底内病变更优于“整块”颞骨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部分颞骨切除术治疗中耳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部分颞骨切除术治疗中耳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Fisch氏侧颅底手术大“S”型切口,凿除颞骨为“分块状”磨除的方法,用显微电钻将乳突,外耳道,鼓部及岩部分块磨除,在手术显微镜下处理颅底,乙状窦,颈静脉孔,咽鼓管鼓口,面神经及迷路病变,转带蒂肌瓣修补术腔。结果 12例原发中耳癌,其中4例同时行颈廓清术,2例髁状突切除术,4例腮腺切除术,3例面神经移植吻合术,术后1.5-3.5年面神经功能达Ⅱ-Ⅲ级,3例硬脑膜修补术,术后无脑脊液漏,4例迷路切除术,术后3-5周眩晕好转。结论 分块状颞骨切除术安全且并发症少,对侵犯迷路,颞颌关节及颅底的病变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部分颞骨切除术治疗中耳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Fisch氏侧颅底手术大"S"型切口,凿除颞骨为"分块状"磨除的方法,用显微电钻将乳突、外耳道、鼓部及岩部分块磨除.在手术显微镜下处理颅底、乙状窦、颈静脉孔、咽鼓管鼓口、面神经及迷路病变.转带蒂肌瓣修补术腔.结果 12例原发中耳癌,其中4例同时行颈廓清术,2例髁状突切除术,4例腮腺切除术.3例面神经移植吻合术,术后1.5~3.5年面神经功能达Ⅱ~Ⅲ级.3例硬脑膜修补术,术后无脑脊液漏.4例迷路切除术,术后3~5周眩晕好转.结论分块状颞骨切除术安全且并发症少,对侵犯迷路、颞颌关切及颅底的病变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侧颅底疾变的外科治疗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侧颅底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颞骨占位性病变破坏内听道、颈静脉孔区等占位病变与颅内沟通者1 1例,采取经迷路、乳突腔引流以及经乳突切除肿瘤手术;中耳炎性疾病破坏鼓室、鼓窦天盖与颅内沟通者2例,采取扩大乳突根治手术;外伤与畸形造成侧颅底骨质破坏,脑脊液耳漏、鼻漏7例,采取经迷路、乳突修补手术。结果其中颞骨占位性听神经瘤3例、面神经肿瘤3例、静脉孔区胆固醇肉芽肿1例、原发于颞骨的胆脂瘤4例,肿瘤均完全切除;中耳胆脂瘤2例,乳突根治术后无复发;Mondini畸形合并内听道底骨质缺损导致耳漏2例、颞骨骨折致耳漏5例,术后脑脊液漏消失。重要的神经、血管、位听器官以及颅底和颅脑组织得到保护或重建。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侧颅底疾病的主要方法,术中应注意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位听器官以及颅底、颅脑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耳内镜手术中的“锁孔”技术在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5名单侧中耳胆脂瘤患者,27例患者术前的颞骨CT提示低密度影及骨质破坏局限于上鼓室,鼓窦和乳突区域未见异常;38例患者术前的颞骨CT显示上鼓室内形成的低密度影像,存在骨质破坏,而鼓窦及乳突内也存在类似的低密度影像,难以确定病变是否累及乳突腔。术中耳内镜下经耳道“锁孔”技术早期探查上鼓室、鼓窦和后方的乳突腔内的空间,确定胆脂瘤范围,修正手术方案、优化手术策略。结果术前通过颞骨薄层CT显示的胆脂瘤仅局限于上鼓室的27例患者中,其中17例患者的影像学病变范围与“锁孔”技术探查结果吻合;另外10例病变累及鼓窦及乳突。术前38例患者的影像学显示上鼓室胆脂瘤可能累及鼓窦和乳突,术中通过“锁孔”技术验证,29例为上鼓室胆脂瘤侵及乳突;9例为堵塞形成的黏膜增厚及肉芽组织等非胆脂瘤病变。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了2年,随访方式为耳内镜及颞骨CT,8例患者的鼓窦及乳突区存在可疑软组织影,进行了便捷的内镜下“锁孔”的探查,鼓窦及乳突区未见胆脂瘤复发,软组织影为增厚黏膜及肉芽。结论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径路,可结合持续灌流模式,在耳道后上壁快速开放直径4-6mm的骨窗,通过“锁孔”可以早期明确和判断中耳胆脂瘤累及乳突、鼓窦、上鼓室的病变范围,有利于修正手术方式,减少不必要的骨质磨除,更利于微创的实现和便于手术中耳道重建。  相似文献   

6.
中耳癌2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临床对中耳癌的认识,做到及时诊断与治疗。方法:20例均先行手术治疗,其中14例采用扩大的乳突根治术,3例行侧颞骨切除术,3例行颞骨次全切除术;有颈淋巴结转移的3例同时行根治性颈淋巴结廓清术。术后均辅以放疗。结果:随访5~13年,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0%(11/20),45.0%(9/20)。结论:中耳癌手术治疗应根据其侵及中耳乳突的范围,以及有助于放射治疗发挥作用而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颅-面联合径路前颅底区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完整切除侵及前颅底区肿瘤,提高治愈率.方法采用颅-面联合径路,其中单用带血管蒂帽状腱膜-颅骨膜瓣4例,帽状腱膜-颅骨膜瓣加肋骨片或钛网板各2例修补颅底.8例未做颅底重建.结果肿瘤全切16例,无1例手术死亡、长期脑脊液漏或/和颅内感染,5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存活3~5年;3例存活1~2年;均未见肿瘤复发.另4例在2年内分别死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4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诊1~7年未见复发.结论颅-面联合径路前颅底区肿瘤切除术,具有术野大、显露清楚、安全可靠,有利于肿瘤整块切除.硬脑膜修补和颅底重建,可有效地防止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颅底及近颅底肿瘤手术进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树春 《耳鼻咽喉》1996,3(5):292-295
自1984年6月至1995年10月共为18例累及前及侧颅底肿瘤患者实行了手术治疗。累及前颅底者脂用经额窦后壁入路的颅面联合手术切除方法,涉及侧颅底肿瘤则采用经颈-下颌入路方法整块(enbloc)切除肿瘤;外耳中耳瘤则实行颞骨次全切除术。全组无手术死亡,一般并发症只占2%。2年生存率63.6%。文章对颅底解剖、手术程序以及重建方法等进行了邀请赛。  相似文献   

9.
颅底及近颅底肿瘤手术进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1984年6月至1995年10月共为18例累及前及侧颅底肿瘤患者实行了手术治疗。累及前颅底者采用经额窦后壁入路的颅面联合手术切除方法;涉及侧颅底肿瘤则采用经颈一下颌入路方法整块(enbloc)切除肿瘤;外耳中耳癌则实行颞骨次全切除术。全组无手术死亡,一般并发症只占2%。2年生存率63.6%。文章对颅底解剖、手术程序以及重建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迷路切除术主要有两种术式:一是经外耳道切除迷路,即掀开外耳道皮片进入鼓室,切除镫骨后钩除前庭内容物或去除鼓岬以切除迷路终器;另一法是经乳突径路,行乳突单纯凿开术,并经此去除全部膜迷路。作者们复习了既往有关迷路切除术后的动物内耳病理及人类耳蜗病理资料。报告了5例颞骨研究所见及3例迷路手术后位听神经活检。5例当中3例为美尼尔氏病,2例系镫骨切除后持续眩晕。均曾行迷路切除术,术后4~10年内死亡。死亡后颞骨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外周性前庭  相似文献   

11.
经迷路进路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漏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迷路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1999年以来采用迷路进路或扩大迷路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85例,前41例采用传统关闭术腔技术,后44例对关闭技术进行改良,分析其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发生脑脊液漏者行保守或手术治疗。结果 传统关闭技术组中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19.5%(8/41),改良关闭技术组中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1/4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传统关闭技术组中脑脊液漏多数发生在大型听神经瘤中,其发生率随肿瘤增大有上升的趋势。9例脑脊液漏的患者中,3例经保守治疗;6例经手术修补成功,其中5例1次修补成功。结论 改良关闭术腔技术可显著降低经迷路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手术修补为终止脑脊液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颞骨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重建可从简单的外耳道缝合到复杂皮瓣整复大面积组织缺损。该文报道1987~1996年中34例因肿瘤侵犯颞骨而行侧颅底切除及其重建术的经验。手术操作分为:袖套式切除术、颞骨侧切除术、颞骨次全切除术,未行全颞骨切除术。结果:7例病人行袖套式切除术/或乳突根治术,袖套式切除术后可采用鼓室成形术、外耳道重建术或外耳道封闭术进行修复;24例病人行颞骨侧切除术,4例行颞骨次全切除术,由颞骨侧切除或颞骨次全切除术所产生的大面积缺损需要通过颞肌瓣和局部旋转皮瓣联合修复(13例),低位岛状斜方…  相似文献   

13.
经单侧颅底与颅面联合入路切除颅底肿瘤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经单侧颅底与颅面联合入路切除颅底肿瘤20例,病变来自中耳肿瘤10例,颞下窝肿瘤5例,腮腺肿瘤3例,上颌窦和颞部软组织肿瘤各1例。介绍五种手术进路,讨论了颞骨次全切除和颞下窝肿瘤侵犯侧颅底的手术治疗。全部病例进行随访,推荐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脑脊液漏是经颞骨进入颅内的耳神经外科手术和侧颅底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按常规方法封闭乳突和中耳术腔 ,少数难治性脑脊液漏病例不能最终控制 ,致脑膜炎反复发作。其中一部分病例可能与岩尖气房有关。该文报道 4例患者曾施行经枕下或经迷路进路切除颅内肿瘤后并发脑脊液漏 ,用脂肪组织封闭乳突、中耳、耳咽管无效 ,最后采用经耳蜗进路岩尖切除术 ,脑脊液漏完全治愈 ,最长随访时间 3年余无复发。该作者利用颞骨高分辨率 CT扫描及颞骨组织病理学观察方法对岩尖气房进行了研究。手术方法 :经原迷路进路或乳突根治术腔取出中耳、乳突内填塞的脂…  相似文献   

15.
报告29例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累及颅底的病例。其中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17例。经鼻侧进路手术17例,颅鼻联合进路6例,上颌骨截除并眶内容剜出3例,经额和经面中部揭翻入路各1例,还有1例行颈廓清后干颈外动脉插管作区域性化疗。其中有18例行颅底骨缺损修复。修复材料为自体筛骨垂直板、犁骨、鼻中隔软骨、中鼻甲和额骨或额窦内板。14例脑膜修补,修补材料为自体肌肉、筋膜和帽状健膜等,除1例因手术进路选择不当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外,其余病例未发生术后并发症。重点讨论了这类病例的手术进路选择、颅底和脑膜缺损修复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侧颅底术后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侧颅底手术后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的发病原因、手术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 :根据原发病及原手术类型 ,本次手术采用不同的方法 :乳突入路探查 3例 ,耳后联合迷路入路及耳后联合颅中窝入路岩尖胆脂瘤切除并脑脊液漏修补术各 1例 ,乙状窦后入路探查 2例 ,颞部原切口入路肿瘤切除并脑脊液漏修补术 3例。结果 :外漏口位于乳突尖 3例 ,内听道 3例 ,颅中窝硬脑膜缺损表现为外耳道内口漏 3例 ,外耳道后壁肿瘤残留破坏 1例。 9例一次修补成功 ,1例行两次修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愈。结论 :颅底手术方式不同 ,术中预防和处理耳漏的侧重点应有不同。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应注意保护乳突后及乳突尖气房 ,如有破损应及时封堵 ;迷路入路应处理好内听道、鼓室及咽鼓管黏膜 ,视情况刮除并封堵中鼓室 ;颞骨全切及次全切除术中应修补缺损的硬脑膜和缝合封堵咽鼓管咽口  相似文献   

17.
为总结耳畸形手术中面神经防护的经验,分析了1983年8月~1995年7月底519例耳各类耳畸形手术的临床资料。单纯中耳畸形130例中,面神经畸形率为60.8%(79/130),鼓索神经畸形率为5.4%(7/130);外耳道狭窄伴中耳畸形75例中,面神经畸形率为60.0%(45/75),鼓索神经畸形率为13.3%(10/75);外耳道骨性闭锁伴中耳畸形314例中,面神经畸形率为42.5%(142/314),鼓索神经畸形率为100.0%(314/314)。428例(82.5%)术后听力增进,其中221例(42.6%)获实用听力(30~45dB)。远期随访198例,其中152例(76.7%)仍保持近期听力水平。术后近期面瘫2例(0.4%)。耳畸形术中面神经保护的关键是尽早辨认面神经,采用高分辨率CT颞骨扫描,熟悉颞骨解剖标志,必要时应行面肌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18.
伴颅内侵犯(ICE)的颅底肿瘤(KBT)可一期整块切除,需同时修复组织缺损(TD)和脑脊液漏(CSFL)。1987年作者采用新的技术方案:①在KBT和ICE病变一期全切除,用神经耳科径路结合开颅术可达到目的。此区肿瘤常起源于颞骨及其周围易侵入颅后窝或颅中窝,手术切除颞骨暴露肿瘤,整块切除病变而引起局部TD和发生CSFL。术中需要根据缺损的大小确定修补方法。②修复难度依硬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对1993~2002年收治的14例颞骨岩部胆脂瘤均经过手术证实和病理确诊。其中先天性3例,后天性11例。均有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或全聋和不同程度的周围性面瘫。手术取颅中窝入路9例,经迷路入路3例,迷路一颅中窝联合入路2例。术中见14例有耳蜗、骨迷路骨质破坏。颈内动脉暴露4例,颈内静脉暴露3例。面神经连续性存在,行全程而神经减压5例;而神经迷路段中断6例,行面神经改道吻合4例,2例因难以辨别中枢段断端,未行手术修复;内听道段损伤1例,因标志不清,无法修复;另外2例术前面肌萎缩,术中面神经未予手术修复。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至6年,除l例因复发行4次手术外,其余病人均未见胆脂瘤复发。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级标准,全程减压5例中3例由Ⅲ级恢复到Ⅱ级,2例无恢复。面神经吻合4例中3例由Ⅳ级恢复到Ⅲ级,1例无变化。结论颞骨CT扫描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比较理想的手术入路为颅中窝或颅中窝-迷路联合入路。术中以完全清理病灶为主,尽量一期修复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迷路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1999年以来采用迷路进路或扩大迷路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85例 ,前 4 1例采用传统关闭术腔技术 ,后4 4例对关闭技术进行改良 ,分析其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发生脑脊液漏者行保守或手术治疗。结果传统关闭技术组中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 19 5 % ( 8 4 1) ,改良关闭技术组中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 2 3%( 1 4 4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3)。传统关闭技术组中脑脊液漏多数发生在大型听神经瘤中 ,其发生率随肿瘤增大有上升的趋势。 9例脑脊液漏的患者中 ,3例经保守治疗 ;6例经手术修补成功 ,其中 5例 1次修补成功。结论 改良关闭术腔技术可显著降低经迷路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手术修补为终止脑脊液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