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梅毒血清学试验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p.pallidum)(也称为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梅毒的诊断依赖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2.
梅毒实验室检查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syphilis)是一种梅毒螺旋体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p.pallidum)引起的全球分布的性传播病.2005年国家卫生部公布的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梅毒发患者数高居第五位,严重危险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笔者就梅毒的实验室检查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梅毒是由密螺旋体属中的苍白螺旋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为了探讨梅毒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我们对193例早期梅毒患者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梅毒这种慢性传染病,不仅临床表现复杂,而且病程长,危害性大,长期以来在临床中无法完整的培养好苍白密螺旋体,因而导致在临床中以苍白密螺旋体为基础的抗原研究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近些年来随着对苍白密螺旋体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苍白密螺旋体基因相关的抗原研究也得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临床中对于梅毒的诊断主要以血清学实验为主,掌握与其相关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利于梅毒的早发现、早治疗。本文将对苍白密螺旋体重组抗原以及与其对应的血清学诊断的进展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5.
覃艳梅 《华夏医学》2005,18(6):931-931
梅毒是由密螺旋体属中的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生活接触传播.近年来,其发病率增长较迅速.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以青霉素为主,但也有头孢菌素类治疗梅毒的报道.笔者采用苄星青霉素与海曲松两种药物分别治疗早期梅毒8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梅毒是由梅毒苍白螺旋体感染而引起的生殖器官、附属淋巴结和全身病变的慢性传染病。一般经性交传播,本病具有自限性,临床表现多变是梅毒的特点。1梅毒螺旋体的形态结构理化及流行病学特征1.1形态结构梅毒苍白螺旋体属小螺旋体科,密螺旋体属。为一细长螺旋状的病原微生物。无色透明,不易染色,在暗视野显微镜中可见螺旋体为白色,因此称为梅毒苍白螺旋体。1.2理化特性梅毒螺旋体为厌氧寄生物,在体内能长期的寄生和繁殖,有较强的致病力。其对干燥、温度、湿度、化学药品都敏感。梅毒螺旋体在肥皂水中立即死亡。新洁尔灭、高锰酸钾对其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会产生非密螺旋体抗体和密螺旋体抗体,前者为类脂质抗体是非特异性抗体,后者为特异性IgG或IgM混合抗体[1]。常用的血清学检测试验有快血反应素试验(RPR)、血清不加热的反应素玻片试验(USR)、甲苯胺红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TPPA等,现将我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又称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疾病.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或垂直传播 [1].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600万例梅毒新发病例 [2-3].梅毒的流行趋势在全球不同地区或人群中存在一定差异 [1],近些年在我国呈快速增长趋势,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神经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导致的持续感染,可见于梅毒稳中各个阶段,有资料显示,近年来梅毒病人有增多趋势,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现将我院自2010年收治的梅毒病人,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神经电生理检查作一总结分析,旨在加深认识,提高广大临床工作者的警惕性和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有梅毒螺旋体暗视野和血清学检查。血清学诊断方法大致分为非特异的类脂质抗原试验和特异密螺旋体抗原试验两大试验。目前,在无偿献血者中梅毒的血清学筛查方法有非特异的类脂质抗原试验RPR或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吸附试验(TP—EIASA)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为了探讨3种血清学诊断方法对献血者中梅毒筛选检验结果的影响,笔者对2450份标本同时用TRUST、TP-ELISA和TPHA3种方法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pallidumsubsp.pallidum,Tp)俗称梅毒螺旋体,是人类性传播疾病(STD)梅毒(syphilis)的病原体。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染性疾病,其不仅严重损害人体的多个器官从而引起全身性损害,还可由母体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引起早产、流产、  相似文献   

12.
<正>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性疾病。目前研究~([1])发现梅毒感染后机体对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学效应在疾病的发展、痊愈中起作用,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特定的免疫调节和杀伤功能,在机体抗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梅毒发病率的升高,经正规驱梅治疗后,临床  相似文献   

13.
性传播疾病诊疗常规(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 病原体为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idies Pallidum),也称梅毒螺旋体。梅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是经典的性病之一。根据传染途径,梅毒可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和先天(胎传)梅毒。后天获得性梅毒根据感染后的病期又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包括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以及早期潜伏梅毒(感染期〈2年);晚期梅毒包括三期梅毒(树胶肿,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和晚期潜伏梅毒(感染期≥2年)。  相似文献   

14.
神经性梅毒系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的脑脊膜、血管或脑脊髓实质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症,是晚期(Ⅲ期)梅毒全身性损害的重要表现[1].神经梅毒的感染途径有丽种:后天感染主要是不正当的性行为,其次是医务工作者的外伤而感染病毒、输血等.先天梅毒则是通过胎盘由患病母亲传染给胎儿.神经性梅毒是危害人体极重的一种少见疾病.  相似文献   

15.
RPR、TRUST、TP-ELISA试验筛查献血(浆)员的结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保证血液质量,缩短梅毒的“窗口期”,需采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血清学试验对献血(浆)员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初复检。TP-ELISA是以梅毒螺旋体的基因工程抗原检测抗密螺旋体抗体,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现已广泛使用,理应成为RPR、TRUST等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血清学试验的替代方法,为说明这一点,我们对RPR、TRUST、TP-ELISA和TPPA对献血(浆)员梅毒螺旋体抗体样本检测结果进行了评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梁明 《吉林医学》2010,31(11):1505-1505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梅毒螺旋体对人体的黏膜及皮肤有很强的亲和性,可以引起全身各组织和脏器的损害,近几年在我国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选择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和试剂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梅毒的检测多采用血清学试验。  相似文献   

17.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的苍白亚种即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所引起的一种古老的性传播疾病,我国20世纪60年代已基本消灭,80年代起又死灰复燃,且呈逐年增多之势。选择简单、快速、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方法,对尽早诊断梅毒、控制传染源具有重要意义。对梅毒的检测,相关实验室现在仍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实验(RPR、TRUST)为主,只有部分实验室开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本研究用ELISA和明胶凝集法诊断试剂(TPPA)对400份标本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近10年来,梅毒感染在我国死灰复燃,且发病人数迅速增长.神经梅毒系由TP感染人体后出现的大脑、脑膜或脊髓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感染梅毒者约10%可在初次感染后3~20年发病[1].  相似文献   

19.
廖烈兰 《右江医学》2007,35(5):570-571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病程长、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的慢性传播疾病,尤其是其不典型的皮肤损害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漏诊.我科对2005年1~12月门诊35例早期梅毒患者采用血清学及病理学诊断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神经梅毒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梅毒(syphilis)是由无芽胞杆菌属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感染,也可通过间接接触及血液传播途径、母婴传播途径而感染。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神经梅毒为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大脑、脑膜或脊髓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未经治疗的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