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以不同部位肥厚型心肌病(HCM)心电图特征作为研究方向,探讨心电图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相应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完成相关性研究.结果 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确诊的123例患者中,根据心肌肥厚部位分为心尖肥厚组23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其心电图的异同.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0例和同期的冠心病患者4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差异.结果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组的R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倒置T波、ST段压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早期易被误诊为冠心病,根据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特征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病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6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多样,容易误诊,近年来,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国内报道不多,就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6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改变,以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鉴别诊断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50例纳入A组,选择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5例纳入B组.两组均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查,分析体表心电图鉴别诊断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应用价值.结果 A组最大QT间期(QTmax)...  相似文献   

5.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4例肥厚型心肌病(Ⅰ型前间隔肥大14例,Ⅱ型前间隔、后间隔均肥大18例,Ⅲ型左心室前壁或/和侧壁、后壁肥大7例,Ⅳ型心尖部肥大5例)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心电图异常(ST-T改变、异常Q波、心室肥大等)发生率为93.2%。Ⅳ型ST-T改变多见于前侧壁、高侧壁,具有特殊性。其它三型患者异常Q波、ST-T改变发生率及部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但除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外,其他各型心电图改变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采取回顾分析的方式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三组进行比较。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0例,(一组)。然后根据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是否存在着流出道梗阻将剩下的患者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5例(二组)以及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45例(三组)。将三组患者的心脏超声以及临床特点进行对比。结果一组患者的左心室尖部厚度为(21.2±3.5)mm,没有患者发生梗阻现象,室壁运动出现异常。结论心间肥厚型心肌病和典型肥厚型心肌病在临床上的特点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而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之间的差异不大,心脏超声检查阳性及心电图胸导联上典型的GNT可以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通过16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二维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心电图的特点来讨论心电图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电图变化共同特征。方法对65例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寻找HCM心电图早期特征。结果 HCM心电图特异性不高,但敏感性高,根据心电图早期一些共同特性结合临床可早期发现HCM。结论心电图是HCM早期诊断的必不可少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程进展缓慢,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被超声心动图检出.本文报道1例患者,2006年6月体检发现心电图呈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13年后超声心动图才查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无病理性Q波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特征。方法 以心电图上是否出现病理性Q波将8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分两组对其心电、超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86例中无病理性Q波患者49例,占57%。与病理性Q波组相比,无病理性Q波组中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型较少,而对称性肥厚型较多,室间隔增厚较轻,心电图上出现左室肥厚者较多。而心电图上ST段压低下、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上E/A比值<1及二尖瓣返流两组相似。结论 无病理性Q波的肥厚型心肌病并非少见,其室间隔肥厚较轻,心电图上左室肥厚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分析3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有心电图异常和超声心动图异常改变者38例(100%),其中伴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0.2mV~0.3mV,以V3~V4最明显29例(76%);左胸V4~V6导联R波电压增高,且RV4>RV5>RV6者26例(68.4%);ST段压低,以V3~V4最明显者29例(76%);超声心动图示心尖部肥厚达15mm或以上伴心尖部心腔狭小者38例。结论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和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3):287-288
该文分析老年肥厚型心肌病与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5例)与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35例)的症状和体征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差异。结果: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无高血压史。两组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史及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晕厥者5例(14.3%),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中,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了21例临床怀疑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但未能证实。这21例中,因心电图异常和亲属中至少有一人患肥厚型心肌病而被怀疑为本病者18人,其中10例的近亲中有人猝死或夭折于肥厚型心肌病,3例是“恶性”肥厚型心肌病家族中的成员。另3例有心电图异常和心脏病症状,除外瓣膜性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及继发性心肌病后,考虑为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和冠心病心电图的对比。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56例为冠心病组,并选取同期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2例为心肌病组,并对两组患者心电图情况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R波(超过0.25 m V)、ST段压低(1~4 mm)方面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波倒置(超过1 m V)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早期患者极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在心电图检查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心电图结果准确分析,还需要对患者的具体病症全面分析,有效分辨其病情,促使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以心室肌肥厚为特征,并且还会影响到左心室以及室间隔,很多是非对称性左室肥厚。该病的心电图异常率和患者有无症状、室间隔肥厚程度密切相关。而ST-T异常是肥厚型心肌病较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之一。本文主要对肥厚型心肌病,尤其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现象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AHCM)以左心室心尖部向心性肥厚为特征,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一个亚型.首先由日本学者Yamaguchi等于1976年报道,发病率约占肥厚型心肌病的2%~5%[1].本文对我院2005至2010年19例单纯性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9例AHCM选自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男16例,女3例.年龄31 ~78岁,平均(51.5±16.5)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受累肥厚节段的分布和程度进行分析.方法 连续收集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225例临床诊断或可疑的肥厚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核磁共振检查.依据9节段分析法分析受累节段范围、程度等.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男163例,女62例,平均年龄(50.4±14.5)岁.2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无症状,系通过体检发现.19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其中11例伴发晕厥.21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异常,73例患者有明确家族史.12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发现95例患者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32例患者伴发二尖瓣关闭不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合并高血压50例,合并冠心病14例,合并糖尿病5例.225例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平均为(39.4±8.3)mm,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平均为(47.8±5.5)mm.依据9节段分析法,32.1%的节段受累.非对称性肥厚患者222例,其中室间隔受累198例,对称性肥厚患者3例.心尖受累67例,其中单独心尖受累24例.98例患者室间隔和左心室前壁同时受累.所有室间隔肥厚患者室间隔平均厚度为(23.0±5.2)mm.其中伴发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患者室间隔平均厚度为(24.3±5.3)mm,高于无梗阻患者(21.6±4.6)mm,P<0.05.所有心尖肥厚患者心尖平均厚度为(15.6±3.4)mm.结论 我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性比例较高,临床发病时间较晚.心脏磁共振能很好地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各个亚型的病理解剖学特征,是准确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化学消融术后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未经化学消融术治疗的患者12导联心电图的差别。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2005年经临床及心脏彩超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者40例,男性2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8.4±14.9岁,其中有化学消融指征且手术成功者4例,观察化学消融术前术后12导联心电图改变,并随访1周至6个月,与其他36例患者12导联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心电图ST-T改变、左室高电压表现在1周至6个月内下移程度逐渐减少,术后未见异常Q波病例,1例ST段抬高。结论12导联心电图不失为评价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疗效的理想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10例有症状的肥厚型心肌病病人作48—72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等检查,证明本类病人易发生较严重的心律失常,此外尚比较这两种方法对发现心律失常的价值。认为每例肥厚型心肌病病人每年均应作48—72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发现有严重心律失常的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应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1例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的误诊分析,旨在阐明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患者男性,68岁。以胸闷、乏力2d为主诉来我院行心电图检查。 用日本NEC全自动多导心电图仪进行12导联描记。结果为窦性心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