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CT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 CT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神经源性肿瘤6例,脂肪瘤1例,脂肪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嗜铬细胞瘤1例,畸胎瘤4例。结论 CT三维重建能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临床表现:29例腹痛、26例腹部包块、15例下肢疼痛麻木、9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行B超、CT检查,均发现腹膜后占位.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良性31例,恶性48例,包括神经纤维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副神经节瘤4例,神经纤维肉瘤21例,恶性神经鞘瘤14例,恶性副神经节瘤6例,神经外胚瘤5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手术死亡率为1.3%.良性肿瘤3年复发率为0%,5年复发率为12.9%,再手术率为100%,5年生存率为100%,恶性肿瘤3年复发率为41.6%,再手术率为90%,5年复发率为79.1%,5年生存率为62.5%.结论 B超、CT、MRI对定位诊断有决定意义,但术前定性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前需做好肠道准备并充足备血,术中注意保护受累及神经的完整性.防止肿瘤残留及处理好椎间孔部位是预防肿瘤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CT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全部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5例均经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10例行三维重建(3D)。结果神经组织源性肿瘤13例,间叶组织源性肿瘤6例,胚胎残余组织源性肿瘤3例,其它类型肿瘤3例。CT定位诊断正确率为80%(20/25),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为76%(19/25)。结论 CT检查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特别是区分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腹膜后肿块虽少见,但70%为恶性。腹膜后原发性肿瘤分为间叶性肿瘤、尿生殖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四种类型。腹膜后肿块,虽可通过胃肠钡餐,钡灌肠、逆行静脉肾孟造影间接提示肿瘤位置,以及腹膜后充气造影可资诊断,但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有其临床应用的局限性。CT检查费用贵,不能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之一。而B型超声显象对软组织有较高分辨率,能直接显示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物理性质,毗邻关系,是一种有价值而又方便的诊断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CT、MRI的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17例,全部行B超、CT、MRI检查.结果17例中神经鞘瘤12例,神经纤维瘤5例,B超、CT、MRI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5%,88.2%及82.3%.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脊柱旁,肾周,形态规则,边缘清晰.结论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诊断有一定特异性,超声可作为首选,不同方法检查之间的联合运用可提高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黄子荣 《重庆医学》2012,41(1):77-79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探讨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临床手术、经皮穿刺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螺旋CT影像资料,结合病理检查结果探讨各类肿瘤影像学特点。其中5例平扫,22例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27例中来源于间叶组织14例,12例为恶性;神经组织3例,1例为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8例,1例为恶性;淋巴组织2例均为恶性。CT定位正确24例(88.9%),定性正确17例(62.96%)。结论 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有较好的定位判断,并能在定性上显示和解释部分肿瘤特征。  相似文献   

7.
尹健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242-1243
除胰腺、肾脏、肾上腺等脏器以外起源于后腹膜组织的肿瘤称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来源于其中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胚胎残留组织。CT检查尤其是通过三维重建后处理,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确定其大小、形态有明显的优势,且对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更清楚,对一些有特征性的肿瘤还能做出定性诊断。笔者报告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重点分析CT表现及对临床手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源性肿瘤的CT检查资料.结果 本组25例神经源性肿瘤中良性肿瘤23例,其中神经鞘瘤11例,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节细胞瘤5例.发生于后纵隔22例,其中2例肿瘤侵入椎管,呈哑铃状改变.1例发生于前纵隔.CT表现为紧邻纵隔的类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胸壁肌肉组织,部分病灶中心可见坏死区,3例肿瘤内尚可见斑点状钙化.恶性者2例,均发生于后纵隔,为恶性神经鞘瘤.CT表现为肿瘤密度不均匀,其中1例可见血性胸水,另1例伴有邻近骨质破坏. 结论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具有较典型的CT影像特征,CT除能较准确诊断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外,还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形态以及累及周围结构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该区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和MRI资料。结果1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有:脂肪肉瘤(4例)和脂肪瘤(3例),脂肪成分为其主要特征;神经鞘瘤(3例)均位于脊柱旁沟;恶性淋巴瘤(3例),由肿大淋巴结融合而成;平滑肌肉癌(2例),内见大片状坏死;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肿瘤密度略低于肌肉,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CT和MRI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方面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腹盆腔神经肿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对4例腹盆腔神经肿瘤患的CT、临床表现、手术所见、病理检查作对照分析。结果 l例肠系膜多发性神经纤维瘤,l例为小肠巨大神经纤维瘤,l例后腹膜多发性神经鞘瘤,l例后腹膜单发性神经鞘瘤。结论 CT对腹盆腔神经肿瘤可作出定位诊断,并可明确肿瘤是实性或囊性或囊实性、大小、范围、边界是否清楚,但难以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CT诊断要点,以提高对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认识,评价CT在明确腹膜后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腹膜后恶性肿瘤的CT图像,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强化程度,并结合病理结果分析腹膜后肿瘤的CT特点。结果 126例中,21例CT定位与手术部位相符合,其定位的准确性为80.8%(21/26);11例CT定性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完全相符,准确性为42.3%(11/26)。2脂肪肉瘤9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胃肠外恶性间质瘤1例,尤文氏肉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节神经母细胞瘤1例,恶性神经内分泌瘤1例,混合生殖细胞肿瘤1例,卵黄囊瘤1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精原细胞瘤1例。结论腹膜后恶性肿瘤种类多,大多数CT表现不具有典型的特异性,但CT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率较高,对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至2008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资料。结果 B超、CT、MRI、DSA对腹膜后肿瘤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73.08%、90.31%、100%1、00%;8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66例(76.74%),全切者术后2、5、10年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84.23%、62.56%、51.45%,部分切除者术后2、5、10年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37.21%、21.58%、11.34%;86例病理结果为良性肿瘤34例(39.53%),恶性肿瘤52例(60.47%)。结论 B超和CT可以作为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 ,手术切除仍是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手术效果与肿瘤能否全切直接相关,完全切除者术后的平均存活率明显高于部分切除者。  相似文献   

13.
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该院1960年6月~2002年11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50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结果胸腺瘤238例,畸胎瘤95例,神经源性肿瘤85例,胸骨后甲状腺肿25例,其他肿瘤61例,纵隔肿瘤完全切除459例,开胸探查肿瘤活检45例,术后死亡12例.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CT检查,治疗应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期间,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术前多层螺旋CT影像学及手术资料。结果术前CT检查提示侵犯大血管、周围脏器及输尿管分别为5例、5例和6例;术中证实为5例、6例和6例。术前CT检查诊断大血管、周围脏器及输尿管有无侵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92%,83%、100%,83%、96%;30例患者均在CT影像学资料指导下顺利完整切除肿瘤。结论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能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诊断及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结果CT及三维重建可获得肿瘤部位优质的冠状、矢状位图像,能清晰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内部结构及邻近组织的关系。结论CT及三维重建能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1-2008年收治的24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本组24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影像学检查如彩超、CT、MRI等对诊断腹膜后肿瘤有较高的准确率.手术是治疗腹膜后肿瘤最有效的办法,以化疗作为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结论 腹膜后肿瘤CT检查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首选.对已确诊或未确诊均应尽早手术,对不能切除的肿瘤,应力争做部分切除.对复发的病人,应积极争取再次手术.根据病理类型,采用相应的化疗,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诊断的价值。方法 :经CT检查 ,对 14例腹膜后肿瘤的形态、类型、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 14例中 10例为恶性肿瘤 ,4例为良性肿瘤。CT对其具有较高的分辩率 ,对密度变化较灵敏 ,可清楚地展示肿瘤的组织结构 ,可确定囊性、实性和囊实性。结论 :CT是用于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来源于腹膜后结缔组织的筋膜、脂肪、神经、血管、肌肉及胚胎残留组织的非器官性肿瘤 ,由于其来源复杂 ,周围脏器多 ,故定位定性诊断均较困难 ,本文收集 2 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后腹膜原发肿瘤 ,进行临床影像分析 ,以提高认识。1 临床资料本组共 2 1例 ,男 14例 ,女 7例 ,年龄最小为5 5d ,最大为 6 8岁。最常见的症状体征为腹部不适 ,腹胀及腹部包块 ,少数病例表现为排便困难 ,肛门下坠感及黑便等。2 影像检查结果2 .1  2 1例后腹膜原发肿瘤均经手术病例证实 ,其病理结果为神经源性肿瘤 8例 ,脂肪肉瘤 2例 ,平滑肌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2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5例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对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CT共检出腹膜后肿瘤55个,经手术证实腹膜后肿瘤共55个,检出率为100%。55个肿瘤最长径≤3.0 cm者3例,3.1~5.0 cm者18例,5.1~10.0 cm者23例,>10.0 cm者11例。结论螺旋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腹膜后肿物病灶的部位、大小、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能够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物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提高腹膜后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1年10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1例腹膜后肿瘤的CT/MRI表现,并与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1例术前CT/MRI检查均显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病理示良性13例,恶性18例。按组织起源分类,其中间叶组织肿瘤13例(脂肪肉瘤6例、脂肪瘤3例、平滑肌肉瘤1例、平滑肌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神经源性肿瘤9例(神经鞘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副神经节瘤3例);胚胎残余组织肿瘤(精原细胞瘤)1例;淋巴瘤8例。CT/MRI定位诊断正确率93.5%(29/31),组织学类型诊断正确率58.1%(18/31)。CT/MRI可比较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可进行肿瘤部分成分的分析。结论:CT/MRI影像学表现及部分成分分析,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