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女,21岁。因左颈部无痛性肿物渐增大13a,于1997年7月收入院。患者自诉13a前,偶发现左颈部有蚕豆大小包块,无不适,渐增大,至9岁前停止增大,停止时约鸽蛋大小。1995年曾在当地医院作穿刺,抽出血液,血肿吸收,无再作处理。本次入院后专科检查:左颈侧颈动脉分叉高度见一肿物,3cm×4cm,触之搏动,界清,左右活动尚可,上下活动欠佳,听诊闻血管杂音,颈动脉较浅;右侧肿物较小,1cm×2cm,余同左侧。MRI:示两侧颈动脉实质性肿瘤,以左侧明显。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示左颈总动脉分叉部以上为主,一团迂曲紊乱的血管团影,颈内外动脉影受…  相似文献   

2.
患男 ,48岁 ,因颈部包块入院。超声所见 :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见一 5 .6cm× 3 .8cm× 3 .2 cm不均质回声肿块 ,下极与颈总动脉分叉平行 ,上极位于下颌上方 2 .0 cm,病灶包绕颈外动脉 ,其内径明显增宽 ,并见数支粗大血流起始于颈外动脉 ,直接进入病灶内。颈内动脉位于病灶内侧。颈总动脉分叉处较正常增宽 ,约 1.6cm。 CDFI显示 :上述血流呈高速低阻频谱。超声诊断 :左侧颈部实性占位 ,颈动脉体瘤 (血供丰富 )。术中见肿物位于颈总动脉分叉与下颌上方 ,骑跨与分叉上 ,向上方包绕颈外动脉生长 ,使颈内外、动脉夹角增大。病理结果 :颈动脉体瘤…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5岁,因左颈部肿物20余天来诊。患者于20d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有一核桃大小的肿物,无明显疼痛,无红肿。在当地应用双黄连、头孢氨苄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又静滴青霉素5d,肿物无变化,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颈部肿物”收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神志清,左侧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一3cm×4cm大小的肿物,质韧,表面有搏动感,稍活动,无压痛,界限欠清。颈部CT检查,报告为:左颈部占位病变,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血管受压外移,病变血运丰富,除外颈动脉体瘤。MRI检查报告:左中上颈部占位,考虑肿大淋巴结可能性大。术前…  相似文献   

4.
一例52岁男性死于心供血不足的日本尸体内发现本变异,主动脉弓分支类型正常,左颈总动脉上行高至第二颈椎水平分为颈内与颈外动脉、左颈总动脉自下而上依次发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及咽升动脉。左颈外动脉发出耳后动脉并发出上颌动脉及颞浅动脉两终支。左颈内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体瘤较少见 ,临床上无特殊表现 ,多易误诊。笔者遇见 1例 ,术前经DSA及CT检查做出诊断。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2 4岁 ,无意中发现左颈部肿块 ,无疼痛及压痛 ,自发现肿块 3个月以来肿块无明显增大。检查 :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中段有一 2cm× 3cm大小的肿物 ,质中 ,表面光滑 ,无压痛。CT平扫 :左侧颈动脉间隙见一 2 .8cm× 3cm稍低密度圆形肿块 ,边界清楚锐利 ,增强后肿物明显强化。DSA检查 :左侧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增大 ,分叉处见一2 .8cm× 3cm的卵圆形富血管肿物 ,肿物血供主要来自颈外动脉 ,染色…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2 7岁 ,因左颈部肿物于 2 0 0 3年 3月2 0日收入院。肿物生长较慢 ,无明显自觉症状。查体示 :左颈部于锁骨上可触及 6 cm× 6 cm不规则的肿物 ,质韧推之不动 ,不随吞咽运动 ,基底较宽有触痛 ,部分位于锁骨下。气管位置居中。彩超示 :左锁骨上不规则混合性包块 ,无完整包膜 ,无血流信号 ,与左侧颈总动脉关系密切。肿物穿刺镜检 ,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 T3 、T4正常。术前诊断 :颈部淋巴结核。口服抗结核药物 2周后 ,局麻下行肿物切除术 ,术中见肿物呈干酪样 ,将迷走神经主干及颈内静脉包裹 ,并与左颈总动脉紧密粘连 ,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CBT)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探讨DSA在CBT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并分析11例(12个)CB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DSA表现.结果 11例CBT临床均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肿块呈椭圆形、圆形,质较硬,实性,边界清楚,无压痛,其中颈部闻及血管杂音2例;肿物可前后推动而不能上下移动.DSA显示所有患侧颈动脉分叉夹角增大,颈内外动脉移位;所有CBT肿瘤血供丰富,肿瘤染色明显,瘤体与血管的关系清晰,主要供血动脉起源于颈外动脉.DSA显示瘤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内3个,9个瘤体呈偏心性生长并包绕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分叉.瘤体直径3.0~9.0 cm,平均约(4.5±1.5)cm.DSA显示右侧6例,左侧4例,双侧1例.肿瘤定性、定位以及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大多数CBT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于误诊,但具有特殊的DSA表现.DSA能清晰显示瘤体与颈部血管关系,为外科手术或栓塞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DSA诊断CBT准确率100%.  相似文献   

8.
D我院成功切除扁桃体肿瘤 (已侵犯左侧颈部大血管 )一例 ,现将处理经过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1岁 ,因左侧扁桃体肿物术后放疗 8m、疼痛 2w入院 ,外院病理诊断为低分化磷癌 ,既往无其他病史及药敏史 ,入院后体检心肺无明显异常 ,辅检 :三大常规、血生化 (含肝、肾功、电解质、血糖 ) ,心电图均正常 ;TCD :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稍减慢 ,提示供血不足 ;EEG :压迫左颈总动脉阻断血流后 5min脑电图无改变 ;CT :左侧颈部上段近颅底见一约 4~ 5cm肿物与左颈深上淋巴结 ,左颈总动脉粘连明显。2 围术期处理在病房做好…  相似文献   

9.
颈总动脉及其分支类型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施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冲53具经体积分数为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暴露头颈部的血管,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位距颈总动脉分叉及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的距离,并观察颈外动脉的分支形状,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和结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于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分叉水平、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以下者分别占44.34%,28.30%与27.36%;颈外动脉分支形状有树枝状和丛状,以树枝状为(94.34%);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多为后外与前内的关系。但不能就此认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的动脉就是颈外动脉,也不能单凭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来判断颈内与颈外动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临床施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解剖 5 3具经体积分数为 10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 ,暴露头颈部的血管 ,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位距颈总动脉分叉及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的距离 ,并观察颈外动脉的分支形状 ,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和结论 :甲状腺上动脉起始于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分叉水平、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以下者分别占 44 .34 % ,2 8.30 %和 2 7.36 % ;颈外动脉分支形状有树枝状和丛状 ,以树枝状为主 (94.34 % ) ;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多为后外与前内的关系。但不能就此认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的动脉就是颈外动脉 ,也不能单凭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来判断颈内与颈外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技术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05月至2013年08月经检查确诊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62例,分别进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A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技术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102处粥样硬化斑块,其中软斑、硬斑、扁平斑的个数分别为45、33、24;45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30个斑块位于颈内动脉分叉处,7个斑块位于颈外动脉起始处,19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干;此外,29例患者管腔为轻度狭窄,12例患者单纯内膜增厚,6例患者血栓形成。MRI共检出93处粥样硬化斑块,38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29个斑块位于颈内动脉起始段,7个斑块位于颈外动脉起始段,19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干。多普勒超声在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颅外段斑块显示明显优于MRA(p〈0.05),其余部位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技术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能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和诊断价值,两种技术互为有益的补充,联合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69岁。28年前因“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本次因发现左侧颈部肿块3月入院。查体:左侧颈部凹陷,下颌下甲状软骨水平可触及一约4cm×3cm大小的质硬肿物,表面不光滑,不易推动,听诊无血管杂音。心电图和胸片正常,骨扫描阴性。B超:肿块位于左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大小36mm×28mm,颈动脉旁见多个肿大淋巴结,较大1个约8mm×11mm;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颈总动脉至颈内、颈外动脉的分叉处容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性狭窄,从而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imic attack,TIA)、脑梗死等。我院2004年6月-2005年12月对26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颅外阻塞性脑缺血的患者施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病例1,男性,62岁,身高170em,体重60kg。4年前因脑梗死人住我院神经外科。诊断为左侧颈总动脉狭窄,脑梗死,并行左颈总动脉支架植入术。此次因头晕加重,左颈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入院。入院后行颈动脉三维重建提示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可见支架,左侧颈内动脉起始处可见非钙化性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程度约60%。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检查中的价值进行分析、调查。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间100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干预组,同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间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入院后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调查超声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达83%,斑块多分布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其中,颈总动脉主干6%,颈总动脉分叉处为82%,颈内动脉起始处为35%,颈外动脉3.0%。结论:高血压伴糖尿病会使颈部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机率增大,而彩超可以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一个客观、确切的证据,对患者病情评估均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秦晓辉  张宏  米卫东 《北京医学》2013,35(8):657-660
目的 研究中国人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解剖关系,以寻找颈内静脉穿刺最佳入路,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择需要中心静脉穿刺的择期手术患者280例,应用超声波扫描术测定甲状软骨上缘水平、环状软骨水平、第二气管环水平颈部3个平面双侧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 自上而下,双侧颈内静脉横径逐渐增加,双侧颈总动脉横径逐渐减小(P<0.05),颈内静脉从颈总动脉外侧逐渐移向颈总动脉前面,即动静脉夹角逐渐变小,动脉重叠率和静脉重叠率均逐渐增加(P<0.01),静脉未重叠量逐渐减小(P<0.01).同一扫描平面左右对比,右侧颈内静脉横径宽于左侧(P<0.01),双侧颈总动脉横径相似.在甲状软骨上缘和第二气管环水平,右侧动静脉夹角大于左侧(P<0.01),静脉重叠率小于左侧(P<0.01),3个扫描平面右侧静脉未重叠量均大于左侧(P<0.01).280例患者中共有13例存在一个或多个扫描平面颈内静脉在颈总动脉内侧.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右侧颈总动脉有9例(3.2%)已分叉,左侧颈总动脉有16例(5.7%)已分叉.结论 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解剖位置存在较多变异.了解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解剖关系有助于降低颈内静脉穿刺时误穿颈总动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男,62岁。因发现颈部肿物2年,伴一过性头晕半年入院,肿物无疼痛感,近期头晕发作较频繁,持续时间较长。查体:T37℃,BP:130/70mmHg,左侧颈部乳突下方明显隆起,可扪及50mm×30mm肿物,质软,无压痛,边界较清楚。颈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部彩超示颈外静脉走行区探及-范围约39mm×16mm囊实性回声区,边界清,回声不均,未见明显血流显示,左锁骨下静脉阻力指数低,彩超诊断为左颈部囊实性占位。颈部CT示胸锁乳突肌内侧肿物,可能来源于颈内静脉。术前诊断为左颈部肿瘤,入院后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体瘤(Carofid body tumor)是一种少见的发生在颈动脉化学感受器的肿瘤,常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较大时压迫颈总动脉及颈内、颈外动脉,或将血管包绕,在组织学上很难确定其良恶性[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3例颈动脉体瘤的MRI、MRA征象,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应用Acuson128XP/10彩色多普勒电脑声像仪对3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颈部动脉的超声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塞患者的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内径增宽(P〈0.001),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期末流速显著降低(P〈0.001),而搏动指数除颈外动脉外,则明显增高(P〈0.001),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分叉处内膜-中膜厚度(BIMT)增厚(P〈0.001),表明颈部动脉内径增  相似文献   

20.
1961~1987年本院手术治疗气管肿瘤28例,其中2例为甲状腺癌侵犯气管,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1,男性,66岁,病案号C267943.入院前8个月出现声嘶,活动后憋气,入院前2个月声嘶、憋气加重,纤维气管镜检发现气管内距声门7.4cm处有肿物.入院后,行后前位气管体层X相、颈部CT检查,均提示肿物位于颈段气管腔内左侧壁,长约4cm,肿物与气管壁外的甲状腺相连续.间接喉镜检查示左声带活动减弱.入院诊断:气管内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