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3年采用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25例临床资料.结果:24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康复,1例肠坏死肠切除病例术后发生肠瘘,经内支撑管持续负压引流后3周痊愈.23例经2~7年随访,均未再次出现肠粘连和肠梗阻.结论:对术后出现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术式,对预防肠梗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肠内排列术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48例,并进行术后跟踪随访。结果:48例均为完全性肠梗阻,首次梗阻12例,多次梗阻36例;合并肠坏死2例,术中分破肠管2例,加行肠管部分切除和修补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治愈率为100%;随访3个月~7年,未再发梗阻。结论:小肠内排列术安全、易行,是预防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改良方法。方法应用置硅胶管内支撑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30例。结果随访27例1-9年,无梗阻复发。结论应用置硅胶管内支撑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再形成粘连性梗阻概率小,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内置管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54例严重肠粘连性肠梗阻而行肠内置管排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术后无一例死亡或发生肠瘘,3例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随访3~5年,期间未有病例再次发生肠梗阻。结论肠内置管排列术有着较佳的肠内固定功能,在治疗严重的粘连性肠梗阻病变中有着较高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应用肠内排列术对患有广泛黏连性肠梗阻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患有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疾病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0例。采用常规肠粘连松解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肠内排列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肠梗阻手术操作时间和手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肠内排列术对患有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肠内排列术对急性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二胺氧化酶(DAO)、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选取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于2009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采用小肠内排列术.观察2组手术前后血清DAO、MDA,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组DAO、MDA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腹胀消失、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急性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有效,且能够降低血清DAO、MDA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内置小肠排列管(M—A管)肠排列术治疗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反复发作、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解除梗阻因素后,应用肠内置M—A管行小肠排列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1例患者发生小肠瘘,发生率为3.85%,经对症处理,瘘口于术后第26天闭合,康复出院。随访2—6年,无1例患者再次发生肠梗阻。结论采用小肠内置MA管肠排列术治疗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小肠内排列术)和对照组(传统肠梗阻手术)各30例。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管损伤、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肠管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优于传统肠梗阻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n=43,给予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和实验组(n=43,给予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实验组,其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实验组,经对比,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上,2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康复时间,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普及。  相似文献   

10.
肠瘘的发生与小肠外排列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杰  黎介寿 《江苏医药》1995,21(8):517-518
对11例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外排列术后肠瘘的发生进行分析,总结了小肠外排列术后肠瘘和再梗阻的治疗经验。通过对小肠内排列术及小肠外排列术的比较,作者认为小肠外排列术在预防肠瘘及吸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方面存在不足,并且其再梗阻率高,疗效欠佳,建议以安全、有效的内排列术替代外排列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进行观察及进行有效的护理,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全部患者经过有效的手术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病情均稳定,并好转出院,无严重的并发症现象。其中,治愈46例,好转27例,无效3例,复发4例,无效率为3.75%,复发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1.25%。结论加强对腹部术后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护理,采取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的术后病情的护理及观察,可有效地预防术后出现并发症现象,帮助患者尽早地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中放置肠梗阻导管行肠排列术对反复发作的黏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普外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术中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1~4年,除1例因肠梗阻再次入院治疗,余随访期间均无肠梗阻复发。结论肠梗阻导管小肠排列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复杂的肠梗阻患者。  相似文献   

13.
严杏红  严飞 《中国当代医药》2013,(31):196-196,F0003
目的 探讨腹腔镜松解术治疗反复发作顽固性的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在腹腔镜下使用分离钳、电凝、分离剪及超声刀对23例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粘连松解术.结果 患者均确诊为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术后随防2~24个月,恢复良好,其中4例偶有腹胀、腹痛,自行缓解,其余均无腹痛、腹胀等症状复发,均未再有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的表现.结论 利用腹腔镜对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有选择地进行粘连松解手术安全、可行,且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瘢痕少、费用少等微创外科的优点,基本没有再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外科处理的手术方式。方法:用回顾性方法总结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处理35例患者的情况。结果:本组疗效痊愈47例,死亡3例。本组1例全小肠坏死,顽固性休克死亡1例,1例术后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粘连性肠梗阻进行手术治疗是积极有利的,所以手术治疗时要注意消除、预防引起肠粘连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肠粘连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中临床疗效。方法以入住我院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应用常规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在无效时采用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B组应用透视下插入法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胃肠减压,观察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实用肠梗阻导管后,发现B组腹痛腹胀缓解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排气时间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个24 h消化液引流量比较,B组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片平片观察,A组常规胃肠减压,腹平片未见明显变化,使用肠梗阻导管,可见腹片液平面减少或者消失,平均消失时间为(7.9±5.3)d;引流液性质:肠导管深黄色粪便样液体,伴臭味、黄色肠液而普通胃管为黄色肠液、绿色胆汁样液体,白色胃液。结论肠梗阻导管能有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手术率,疗效优于普通胃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置小肠内固定术的适应证和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严重腹部外伤、腹腔严重感染、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较大或较复杂的腹部手术,特别年老体弱、糖尿病患者,在结束腹部手术后,利用经过我们改制的小肠内固定管做预置小肠内固定术,术后早期经此管肠减压,灌注中药促进肠蠕动,肠功能恢复后行肠内营养。结果本组86例术后平均48~72h肠蠕动恢复,达到了较好的营养支持。无胃瘫、肠麻痹、粘连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恢复顺利。结论选择适应证病例,加做预置小肠内固定术对预防术后严重并发症、促进顺利康复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101-2102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8年我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95例急性肠梗阻思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41例(43.16%)为粘连性肠梗阻,肠道肿瘤33例(34.74%),嵌顿疝12例(12.63%);所有病例经手术治疗后,3例死亡,5例好转,87例治愈出院。结论:肠梗阻常见病因依次为:肠粘连,结肠肿瘤,腹股沟嵌顿疝;疑有绞窄,保守治疗无效以及反复发作是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收治的980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治愈21例,均为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55例,粘连性肠梗阻4例,肠道肿瘤32例,嵌顿疝15例,肠扭转2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治愈、好转74例,术后切口感染6例,吻合口瘘1例,肺感染7例,死亡2例。结论肠粘连、肠道恶性肿瘤、嵌顿疝为老年人肠梗阻主要病因,根据病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把握手术时机,选择正确的手术术式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腹围减少及胃肠减压引流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排便排气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转手术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