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伴有眼底疾病的婴幼儿,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会造成其视功能的终生残疾,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患儿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眼部不适和配合完成各项检查,使其诊断尤为困难.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RetCamⅡ)除了更方便的完成婴幼儿眼底检查,更直观地体现检查结果外,还可以进行婴幼儿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帮助诊断各种婴幼儿眼底病变.但目前国内外有关应用RetCamⅡ行婴幼儿FFA检查的报道不多见.为此,将我们应用RetCamⅡ对一组婴幼儿进行FFA检查的资料报道如下,以评价该系统在婴幼儿眼底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RetCamⅡ在先天性青光眼前房角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用RetCamⅡ在全身麻醉下对18例可疑先天性青光眼患儿进行双眼前房角检查并照相。结果:通过RetCamⅡ检查前房角,并结合其它眼部检查,确诊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13例26眼,Axenfeld-Rieger综合征3例6眼,无虹膜性青光眼1例2眼,先天性大角膜1例2眼。结论:RetCamⅡ可以客观记录前房角的结构图像,对先天性青光眼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粤东地区婴幼儿RetCam II眼底检查3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粤东地区313例婴幼儿眼病情况.方法:用RetCam II对313例0~3岁婴幼儿进行眼底检查并拍照.结果:在313例婴幼儿中共发现有眼部病变37例(11.8%),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3例,先天性青光眼3例,先天性白内障7例,外伤性眼底出血1例,原始永存玻璃体增生症3例,牵牛花综合征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5例,视神经萎缩4例.结论:无创性RetCam II检查是早期发现婴幼儿眼部疾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RetCamⅡ小儿视网膜检查系统在婴幼儿眼底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568例(1136只眼)婴幼儿患者,进行眼底筛查,将RetCamⅡ小儿视网膜检查系统的眼底检查结果与间接检眼镜确诊结果相比较。结果RetCamⅡ小儿视网膜检查系统检查发现有较大临床意义的眼底病变56例(98只眼),间接检眼镜检查确诊眼底病变56例(96只眼)。1例患者,RetCamⅡ诊断为2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被间接检眼镜证实为3期ROP。RetCamⅡ对眼底疾病筛查的敏感度达到100%,特异度达97.9%。结论RetCamⅡ为婴幼儿眼底疾病的筛查提供了一条简便、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RetCamⅡ早产儿眼底筛查仪在婴幼儿眼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etCamⅡ早产儿眼底筛查仪在婴幼儿各种眼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婴幼儿眼病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7月到2010年3月在我院行RetCamⅡ眼底检查的婴幼儿,记录其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年龄、家族疾病史等临床资料。结果共有32例婴幼儿完成眼部检查,其中,双眼角膜白斑1例、双眼颞侧巩膜化角膜1例、瞳孔区出血1例(1只眼)、先天性白内障3例(3只眼)、小儿黄疸2例(2只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1例(1只眼),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视神经胶质瘤术后视神经前新生血管1例(1只眼)、双眼先天性色素不均1例、双眼视网膜出血1例。其中1例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行RetCam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论 RetCamⅡ不仅可用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并且可用于婴幼儿的眼病筛查、术后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可提高婴幼儿眼病的诊断率,有利于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粤东地区婴幼儿RetCam Ⅱ眼底检查3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粤东地区313例婴幼儿眼病情况。方法:用RetCam Ⅱ对313例0~3岁婴幼儿进行眼底检查并拍照。结果:在313例婴幼儿中共发现有眼部病变37例(11.8%),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3例,先天性青光眼3例,先天性白内障7例,外伤性眼底出血1例,原始永存玻璃体增生症3例,牵牛花综合征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5例,视神经萎缩4例。结论:无创性RetCamII检查是早期发现婴幼儿眼部疾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3个月,因眼科筛查发现双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周入住我院.患儿出生胎龄为28周,出生体重1500g.出生后使用呼吸机4d,暖箱吸氧1个月.矫正胎龄38-6周检查,血红蛋白65 g/L.无其他全身疾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史.入院时检查:体温36.9℃,呼吸24 次/min.脉搏112次/min,体重2500g,矫正胎龄40-5周.患儿发育差,营养不良,贫血貌,无发热发绀.眼科检查;双眼视力可追光,眼压指测Tn.双眼外眼未见明显异常,眼球转动无受限,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尚可,晶状体透明.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RetCamⅡ)眼底检查显示,双眼视网膜平伏,后极部见视网膜静脉扩张,小动脉纡曲,2区右眼6:00~1:00、左眼11:00~4:30时钟位见嵴样隆起,嵴上血管纡曲扩张,周边无血管区明显可见(图1).眼部A/B型超声检查显示,双眼颞侧周边球壁粗糙,可见膜状中低回声,双眼眼球后壁未见视网膜脱离光带.心脏B型超声检查显示卵圆孔未闭合.诊断:(1)双眼阈值期ROP;(2)重度贫血;(3)卵网孔未闭.患儿入院后复查血红蛋白70 g/L.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视网膜发生的一种血管增生性病变[1],早期诊断和适时治疗是挽救患儿视力的关键.临床常用的ROP筛查设备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因价格昂贵而未普及;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仍然是国内外公认的ROP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2].但临床实际工作中,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诊断该病时常有误诊情况发生.现对我们近期接受转诊和会诊过程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检查发现的6例ROP误诊情况分析如F.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眼内炎2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因和病原学特征,提高感染性眼内炎的认知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82例住院治疗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测资料。患者中,男性206例,占73.05%;女性76例,占26.95%。年龄最小2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36.0±11.2)岁。除14例病情较重,无法保存眼球者以外,其余268例患者进行了玻璃体标本的病原学检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Chi-square检验和Kappa一致性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82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中,眼外伤所致者177例,占62.77%;感染性角膜炎所致者61例,占21.63%;眼部手术后所致者32例,占11.35%;内源性眼内炎12例,占4.25%。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中,2~13岁者占眼外伤所致者的19.21%;14~50岁者占感染性角膜炎所致者的55.74%;51~79岁者占眼部手术后所致者的60.61%。病原体检测显示,真菌和葡萄球菌属各占30.63%,为本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主要病原体。其中,致病细菌对环丙沙星敏感者最多,占81.81%;庆大霉素次之,占77.92%。结论 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眼外伤,真菌和葡萄球菌属是导致眼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明确感染性眼内炎的不同致病因素、病原学特征有助于提供恰当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发育和增生导致的病变,是引起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低孕周和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开展筛查,能早期发现和治疗ROP,减少致盲.传统的筛查方法是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需要一定的检查经验,结果不易准确记录.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简称RetCam)可观察并记录婴幼儿视网膜图像,近年来在ROP筛查中得到了一定应用.为了解RetCam在ROP筛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将它与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和安全性进行了比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眼血流测定在眼部多种疾病的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CDI)技术可检测眼球后部血管的位置、血流方向和流速,为研究眼球的组织结构、眼球后血流动力学特征以及病理状态下的改变和临床疗效观察提供了一种简便、直观、无创、可重复、可连续动态观察的检查方法.对眼部血管性疾病和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就CDI在青光眼、脉络膜和视网膜循环性疾病、眼内和眼眶占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真菌性眼内炎因其潜伏期长、症状轻、进展慢、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导致治疗延误,造成严重视功能损害.但早期诊断及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均较困难.近年来,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和眼部给药途径的拓宽成为关注的焦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且不同类型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已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真菌性眼内炎的早期诊断技术、抗真菌药物种类、眼部给药途径、玻璃体腔注射抗真菌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广域数字化视网膜摄像系统(RetCamⅡ)检查所见的小儿眼底病变的图像特征和发病情况,探讨其在小儿眼底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早期干预、减少儿童盲和低视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横断面研究.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在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经RetCamⅡ检查的患儿4574例.表麻下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后采用RetCamⅡ的130°镜头进行双眼全面眼底照相检查,将眼底图像存档并分析,对病例进行计数并求百分比.结果 4574例小儿中筛查出667例患眼底病变,筛查阳性率为14.58%.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412例(占早产儿的12.05%),视网膜出血151例,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7例,视网膜发育不良6例,视网膜渗出改变62例,白内障3例,牵牛花综合征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7例,视神经萎缩3例,黄斑病变7例,真菌性视网膜炎1例.结论 RetCamⅡ可真实客观地观察到小儿眼底病变的特征并追踪其变化及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加强小儿眼底病变的早期筛查与干预是防治儿童盲与低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更正启事(2)     
本刊2009年第5期950-952页李立梅等作者的论文“粤东地区婴幼儿RetCamⅡ眼底检查313例分析”一文中图5更正如下:图5牵牛花综合征更正启事(2)$IJO编辑部  相似文献   

15.
郭燕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3):607-610
目的:了解婴幼儿眼病的发病情况,探讨RetCamⅡ广域视网膜眼底成像系统在婴幼儿各种眼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09/2012-09在我院行RetCamⅡ眼底检查的婴幼儿临床资料。结果:共有4860例婴幼儿完成眼底筛查,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308例、视网膜出血172例、先天性视网膜皱襞13例、白化病眼底11例、先天性白内障1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2例、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9例、视神经视盘发育不良8例、先天性脉络膜缺损5例、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4例、牵牛花综合征4例、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4例、先天性黄斑缺损3例、Coats病3例、家族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3例、视网膜斑痣样色素沉着2例、先天性虹膜发育异常6例、视盘水肿28例、视神经萎缩15例。结论:婴幼儿眼病危害严重,应重视早期筛查,早产儿及伴有高危因素的足月儿应该是眼底筛查的重点人群。RetCamⅡ不仅可用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同时也可用于婴幼儿的常规眼病筛查及临床随访,可提高婴幼儿眼病的诊断率,有利于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4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确诊为4期ROP并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的8例患儿16只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儿于表面麻醉下给予双眼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0.625 mg。注药后第5天,采用间接检眼镜和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 Ⅱ)观察并记录患眼眼底情况,评估血管活动性;观察有无与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相关的不良反应。所有患儿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14只眼行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割手术,2只眼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玻璃体切割手术后3个月,观察所有患眼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行保留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手术的14只眼的晶状体透明度。结果注药后第5天,所有患眼视网膜动脉纡曲及静脉扩张程度明显减轻,新生血管膜变白并有不同程度萎缩。无1例患儿发生眼内炎、眼内压增高、眼内新鲜出血、胃肠道反应等与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相关的不良反应。玻璃体切割手术后3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15只眼,占93.75%;视网膜部分复位1只眼,占6.25%。所有保留的晶状体都保持透明。结论4期ROP患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能安全、有效地减轻ROP血管活动性。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发育和增生导致的病变,是引起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低孕周和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开展筛查,能早期发现和治疗ROP,减少致盲,传统的筛查方法是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需要一定的检查经验,结果不易准确记录,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简称RetCam)可观察并记录婴幼儿视网膜图像,  相似文献   

18.
猪囊尾蚴病是人误食猪肉绦虫虫卵或孕节后,在小肠内发育为猪囊尾蚴,并寄生在人的皮下组织、肌肉、脑、眼、心等处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2].眼是其常见寄生部位[3].眼内猪囊尾蚴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已有较多报道[4-6],但其临床病理特征报道较少.我们收集了一组手术治疗的眼内猪囊尾蚴病患者资料,观察了猪囊尾蚴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2000年至2011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眼内猪囊尾蚴病患者8例纳入观察.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11.5~56.0岁.8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以患者出现眼部或脑部症状为发病起始计算,病史1~24个月.手术前视力光感~0.5.7例患者既往曾进食生猪肉.其中,3例患者表现为眼前黑影,2例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1例患者表现为眼部疼痛,2例患者因脑部猪囊尾蚴病眼部检查时发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数字化广域成像系统RetCamⅢ在婴幼儿眼病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07/2015-07在我院行RetCamⅢ检查的婴幼儿89例,年龄6~24月龄。所有病例均行眼底照相检查,2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9例、永存玻璃体增生症1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2例、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12例、先天性脉络膜缺损9例、双眼球震颤8例、视神经先天发育异常6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晚期5例、视神经炎2例。其中2例患儿在全身麻醉下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1例诊断为双眼神经炎、1例诊断为家族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结论:RetCamⅢ为婴幼儿眼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对于指导婴幼儿眼病的早期治疗和视觉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眼内猪囊尾蚴病为链状绦虫的幼虫感染到眼部时引起,眼眶及眼球内各部位均可发生,引起眼内炎症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严重危害[1,2],临床上以玻璃体内及视网膜下最常见.针对玻璃体内和视网膜下囊尾蚴病,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1],包括巩膜切开夹取或吸取[1,3]、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1,3-8]和氩激光光凝治疗[3].近年来主要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取出囊尾蚴,具有成功率高、手术创伤小等优点,在取出囊尾蚴的同时可以消除由虫体所致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3-6].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一组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眼内猪囊尾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