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解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的结构与固定原理 ,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及疗效 ,对 3 4 9例采用外固定器治疗的四肢骨折病例进行随访 ,3 2 8例获结果 ,统计骨折愈合时间及愈合情况。结果表明 :本组病例愈合时间平均 8.5个月 ;疗效评价优良率达 95 .4% ,主要并发症有针眼感染、关节活动受限、螺钉松动等 ,无一例发生骨髓炎、骨折不愈合。认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 ,疗效显著 ,与传统方法相比损伤小 ,操作简单易掌握 ,无需再次手术取出 ,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2.
应用肢体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188例获随访,其中各部位新鲜骨折173例,陈旧性骨折11例,骨不连4例。所有骨折整复均达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对位;骨愈合率6个月为89.6%,10个月为98.9%;除2例有严重骨缺损外,无骨不连、骨髓炎等合并症发生。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稳,灵活、简便,无需再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治疗胫骨不稳定骨折的作用。方法:对单胫骨不稳定骨折24例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结果:获得满意骨性愈合19例,针道感染1例,术后再移位1例,再骨折1例,骨不连1例。结论:只要操作得当,利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胫骨骨折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小儿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以及手术中操作的注意事项. 方法 通过闭合或切开复位后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 结果 45例骨折,解剖复位20例,满意复位25例,经随访均骨折愈合良好. 结论 骨折固定材料的选择对于骨折如期愈合至关重要,使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小儿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侧多平面抗扭转骨外固定钢板在四肢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各种四肢骨折采用单侧多平面抗扭转骨外固定钢板治疗。结果:126例患者均全部愈合,无1例出现断钉、钉道感染、骨不连及骨折畸形愈合。结论:单侧多平面抗扭转骨外固定钢板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实现了抗扭转和抗成角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的在的结构与固定原理,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及疗效,对349例上固定器治疗肢骨折病例进行随访,328例获结果,统计骨折愈合时间及全甩合情况。结果表明:本组病例愈合时间平均8.5个月;疗效评价优良率达95.4%,主要并发症有针眼感染、关节活动受限、螺钉松动等,无一例发生骨髓炎、骨折不愈合,认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中器治疗四肢骨折,疗效显著,与传统方法相比损伤小,操作  相似文献   

7.
为总结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疗效。以我院1995-1999年收治166例下肢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外固定器治疗,共84例;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安达氏钉,加压钢板内固定,共82例,分别在术后下地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肢体康复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关节功能障碍,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认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是可供临床选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应用单侧外固定器成功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基础上,应用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单侧微型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性掌骨骨折41例,无论对骨折愈合及手功能的恢复,均获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不稳定性掌骨骨折41例,男34例,女7例,平均...  相似文献   

9.
张心亮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869-3870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采用Ⅰ期植骨内固定术(A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B组)以及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C组)治疗。观察3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C组骨折愈合时间较A、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发生并发症情况:A组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效果显著,明显优于Ⅰ期植骨内固定术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  相似文献   

10.
庄焕雄 《中外医疗》2007,26(23):45-45
目的 对于应用多功能外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对患者早期(伤后8小时内)施行三维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107例,闭合性骨折39例,开放性骨折68例.结果 随访4~12 月不等,优良率97.5%,创面感染、出现坏死3例,无断钉及骨不连等,均骨性愈合.结论 三维多功能外固定器是治疗胫骨骨折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BiomechanicalStudyonOsteotomizedTibiasFixedwithUnilateralAdjustableExternalFixatorLIUGuo-ping(刘国平);DUJing-yuan(杜靖远);WANGHon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术侧常规、消毒麻醉后,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开放复位,经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多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结果 本组92 例采用上述方法 治疗.经术后6个月~2.5年的随访,所有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结论 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操作简单、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3年6月~1999年12月间临床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116例,并经随访观察.结果116例中有88例随访6个月~7年(平均随访3.8年),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43个月,愈合率94.32%,患肢功能恢复满复.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既能减少骨折局部的创伤,保护血运,又能稳定固定骨折,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特别是对软组织损伤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74-77
目的探讨应用1/3管型防滑钢板治疗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5年1月间我院58例三踝骨折包含后踝骨折患者,其中男26例,女32例。年龄21~72岁,平均46.5岁。对于后踝骨折使用1/3管型防滑钢板固定48例,单纯拉力螺钉固定10例。手术入路采用外踝外侧切口,外踝骨折复位固定后,沿跟腱外侧前缘切开深筋膜,显露踇短屈肌,切开部分骨膜或部分踇短屈肌,显露近端骨折线,然后复位、透视,并放置内固定。术后1周开始无负重功能锻炼,6周后拐杖或助行器下逐步部分负重,60岁以上患者术后8周开始逐步负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获得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4.2个月,平均3.5个月。随访期内无术后复位丢失,无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生。术后采用Olerud-Molander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评分,钢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平均93.7分,单纯拉力螺钉固定组术后6个月平均91分。结论对于患者使用1/3管型防滑钢板治疗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具有复位精确、术后并发症少、实现早期功能锻炼及负重行走、能有效减少畸形愈合的优点,为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较理想的手术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23例,单纯内、外踝骨折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同时内、外踝骨折分别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合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从腓骨向胫骨植入1枚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胫腓联合;内踝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者,内踝用1或2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6月,采用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21例,完整随访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32.3(17~65)岁;左侧5例,右侧16例。以Mayo评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0.6个月(8~12个月)。Mayo评分平均85分(64~95分),优16例,良3例,中1例。结论: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肘关节骨折脱位,能提高术后肘关节的稳定性,保证早期安全的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减少异位骨化的发生,可使肘关节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唐永生 《吉林医学》2010,31(21):3425-3426
目的:探讨应用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3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均具备肱骨外髁骨折典型的临床症状并经X线片明确诊断。所有患儿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基础麻醉加臂丛神经麻醉。取肘关节外侧切口为入路,牵引骨折块复位,骨折复位后,应用张力带钢丝固定的方法固定骨折断端,创口常规无菌处理,逐层闭合,用石膏托外固定。术后常规应用5d抗生素预防感染。1周后开始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对所有患儿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门诊检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均成功,患儿均获得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一例出现畸形愈合和(或)挛缩,无感染。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5±2.3)周。愈合为优者16例,良20例,优良率为83.7%。结论:应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折,骨折解剖复位良好,疗效确切,并可早期对肘关节进行功能练习,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枚椎间融合器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5例,以单间隙发病为主及腰痛和单侧肢体为主要症状,术前动力位片提示不稳定,滑脱在Ⅰ度以内或骨质增生致侧隐窝狭窄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年龄在45~71岁之间的患者,行半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椎间单枚Cage植入、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34例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6个月后X线或CT提示椎间融合,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无明显沉降,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疾病29分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优20例,良1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1%,脊柱融合率为97.1%。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及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可行的脊柱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21例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3例择期应用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和椎管前后径,12个月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时伤椎椎管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椎椎管前后径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在短时间内解除脊髓和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确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闵闽 《吉林医学》2010,31(16):2380-2381
目的:总结使用有限内固定加单侧多功能骨科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经验,提高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使用有限内固定加单侧多功能骨科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有完整随防记录38例。有限内固定:1枚螺丝钉固定15例,2枚螺丝钉固定13例,3枚以上螺丝钉固定10例。有限内固定中螺丝钉结合可吸收线固定11例。外固定:采用单侧多功能骨科外固定支架。伤口一期缝合34例,二期缝合4例。结果:疗效评定采用JoherWruh评分标准:优:33例,良:5例,治愈率97.4%,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无术后严重感染及钢针折断弯曲。1例发现骨折成角移位。1例皮肤坏死致骨外露。结论:有限内固定加单侧多功能骨科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可有效地稳定骨折,便于临床对伤肢软组织处理,有利于患肢的早期功能恢复及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