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化疗患者浅静脉留置针透明敷料减少更换频率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 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实验组在置管成功后第3天更换透明敷料1次;对照组在置管成功后每天更换透明敷料1次.同时观察记录两组并发症及留置时间差异情况.结果 实验组滑脱、渗漏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1),留置平均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两组静脉炎和堵塞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患者浅静脉留置针透明敷料留置后第3天更换1次优于每天更换1次,既减少患者痛苦,也节省人力和物力资源成本.  相似文献   

2.
李丽云  郑瑛 《医学信息》2007,20(5):864-86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进针部位,固定方式对不同的年龄及肥胖者的婴幼儿静脉留置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有效时间的影响。方法将543例0 ̄2岁的患儿按照新生儿期,2个月至一岁尚未行走者,2岁内的会行走的幼儿,及形态肥胖的婴幼儿分别采取不同的穿刺部位和固定方法。结果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得到提高,置管折叠,松脱,渗漏及静脉炎发生率减少,延长了置管的有效留置时间。结论按不同年龄段,肥胖程度选择穿刺血管及根据穿刺的不同位置采取相应的固定方式对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套管的有效使用时间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婴幼儿手背静脉与头皮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差别.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09年8月将100例住院婴幼儿随机分为手背静脉留置组(55例)与头皮静脉留置组(45例),分别观察两组婴幼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情况.结果 两组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χ2≈0.08,P>0.05;留置时间比较χ2≈0.02,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对于不清晰的头皮静脉和一些特殊疾病的婴幼儿,如婴幼儿颅内出血、脑积水等,可首选在患儿手背静脉留置套管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颈外静脉留置针防止短期全胃肠外营养导致静脉炎的效果,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97例胃肠道疾病需禁食行短期应用TPN输入的患者,分成研究组(使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和对照组(使用四肢静脉置留置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研究组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有效地防止短期全胃肠外营养导致的静脉炎,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患者依从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董冬梅  李雪梅 《医学信息》2010,23(6):1623-1624
目的 PICC导管在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85例患者分为两组, A组为接受PICC途径输注者,B组为接受浅静脉留置针途径者.结果 A组在静脉保护方面和患者自我感受方面明显优于B组.结论 PICC置管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患者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挤压感官训练球干预结合改良穿刺技术在留置针穿刺患儿中的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科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97例行留置针穿刺患儿分组,对照组48例予以改良小儿留置针穿刺技术,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挤压感官训练球.观察两组一次穿刺回血率及成功率、穿刺时疼痛程度、留置针留置时间及输液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回血率、穿刺成功率(97.96%VS83.33%,95.92%VS81.25%)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穿刺时Wong-Baker笑脸量表、疼痛客观FLSACC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输液期间液体外渗、脱管及导管堵塞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挤压感官训练球干预结合改良穿刺技术可通过减轻患儿穿刺时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回血率及成功率,降低输液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G套管针用于成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8月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穿刺置管部位选择颈内静脉,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针进行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18G套管针替代常规穿刺针进行穿刺置管。结果 2组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一次置导丝成功率较高,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在穿刺操作期间疼痛评分较低,术后患者满意度较高,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G套管针能够很好地完成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在清醒患者中该方法具有很大的优势,部分导丝置入困难的患者也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与留置时间的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艾芳 《医学信息》2008,21(8):1374-1375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与留王时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小儿外科住院患儿1559例,按年龄分为新生儿、婴幼儿和学龄儿三组,对留置针的部位与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新生儿组头部、上肢静脉留置针时间较下肢长(P<0.05);婴幼儿组静脉留置针时间为头部>上肢>下肢;学龄儿组上肢静脉留置针时间略大于下肢;②不同年龄组静脉留置针时间,学龄儿>新生儿>婴幼儿(P<0.05).结论 新生儿和婴幼儿静脉穿刺部位以头部为最佳,学龄儿应首选上肢;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最佳为94 h左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静脉留置针在门诊患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门诊部进行门诊输液的200例患儿,年龄≤3岁,按门诊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钢针穿刺输液,观察组采用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接管时间、脱出、外渗和静脉炎的例数等情况.结果两组首次穿刺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第二次穿刺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出、液体外渗、静脉炎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用于门诊患儿输液可以缩短穿刺时间,减少重复穿刺和外渗的次数,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更安全有效的小儿留置针固定法。方法将120例纳入观察的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敷贴+布胶布+夹板常规固定留置针,观察组则采用3M透明贴膜+3M纸胶带+弹力绷带8字型缠绕固定留置针,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穿刺部位的反应、导管脱出率、留置针留置时间和护士操作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后局部出现红肿和液体渗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导管脱管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护士操作时间相差无几。结论穿刺成功后用3M纸胶带+3M透明贴膜+弹力绷带8字型缠绕固定留置针明显降低了患儿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了留置针留置时间,且并未增加护士工作量,深受护士和患儿家属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和分析其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92例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新生儿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和留置时间以及皮肤损伤、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和置管留置时间及满意度优于对照组(<0.05);但两组患者皮肤损伤情况比较(>0.05)。结论实施人性护理能增加置管时间,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且不会增加新生儿皮肤损伤,进而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生理盐水和肝素钠封管液对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比较.方法 选择需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100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和肝素盐水组各50例,比较两组的留置时间、堵管发生率、静脉炎及皮疹发生率.结果 肝素盐水组平均留置时间明显比生理盐水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盐水组堵管率(4.00%)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炎、皮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的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封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改良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和传统锁骨下静脉3种路径中心静脉穿刺术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行中心静脉穿刺术的135例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颈内静脉40例(J组)、改良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58例(GS组)、传统锁骨下静脉37例(S组)。比较3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和各种并发症。结果 J组、GS组和S组的穿刺一次成功率分别为77.5%、89.7%和59.5%,GS组高于J组和S组(P0.05);总成功率分别为87.5%、94.8%和70.3%,GS组和J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比S组高(P0.05);GS组穿刺置管时间短于J组和S组(P0.05);GS组累计并发症发生率(5.2%)低于J组(20%)和S组(2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颈内静脉和锁骨下径路,改良锁骨上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对于意识障碍患者来说适用体位更多,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4.
崔洁 《医学信息》2009,22(12):2848-2849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一项越来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操作简单,避免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减少输液中液体外渗的可能,保护血管,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软管置管不影响患者一般活动.  相似文献   

15.
王丽 《医学信息》2008,21(7):1158-1159
目的 总结深静脉留置套管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 324例患者选用较粗的前臂深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完毕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再次输液用2%碘和75%酒精消毒肝素帽,插入头皮针针头.结果 324例全部穿刺成功.留置时间最短2d,最长7d.静脉炎发生6例.管腔凝血及堵管5例,脱管2例.结论 深静脉留置套管针置管得当、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低,减少患者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儿童与成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为不同类型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医院52例儿童及100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观察两组PICC置管后不同并发症及其发生率,探讨儿童与成人急性白血病PICC并发症的不同.结果:在儿童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5.8%,显著高于成人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39.0%(x2=3.89,P<0.05).其中感染发生率36.5% vs.21.0%(x2=4.26,P<0.05)、导管阻塞发生率23.1% vs.11.0%(x2=3.89,P<0.05);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19.2% vs.5.0%(x2=7.79,P<0.05).平均置管日儿童[(98.7±58.7)d]显著低于成人[(130.6±71.8)d](t=2.76,P<0.01).非计划拔管率儿童为17.3%,显著高于成人的5.0%(x2=4.81,P<0.05).结论:PICC置管后儿童与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置管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配合程度及年龄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赖茂霞  刘惠英 《医学信息》2008,21(1):101-102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方法.方法 将1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按照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用健侧前臂头静脉进行穿刺,对照组消毒后在距离血管1-2厘米处进针,按照常规将3M透明敷料直接盖住留置针进行固定,针尾用胶布粘贴固定;观察组在在留置针进皮肤后直接入血管,再使用3M透明敷料前.先用一条带棉芯输液贴盖住留置针的针眼,然后覆盖3M透明敷料固定,留置期间用护腕固定.每天输液完毕,均用肝素盐水进行正压封管处理.观察两组在留置时间、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脱出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留置时间、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脱出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取留置针直接入血管,加用输液贴覆盖透明敷料再予护腕固定的方法,可避免留置针的脱出.减少渗血渗液,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进行固定,针尾用胶布粘贴固定;观察组在在留置针进皮肤后直接入血管,再使用3M透明敷料前.先用一条带棉芯输液贴盖住留置针的针眼,然后覆盖3M透明敷料固定,留置期间用护腕固定.每天输液完毕,均用肝素盐水进行正压封管处理.观察两组在留置时间、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脱出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留置 间、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脱出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取留置针直接入血管,加用榆液贴覆盖透明敷料再予护腕固定的方法,可避免留置针的脱出.减少渗血渗液,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进行固定,针尾用胶布粘贴固定;观察组在在留置针进皮肤后直接入血管,再使用3M透明敷料前.先用一条带棉芯输液贴盖住留置针的针眼,  相似文献   

18.
莫选荣  李翠平  罗心静  潘显芳  周玲玲 《微循环学杂志》2014,(1):19-20,22,F0004,I0001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于兔耳缘静脉置管不同时间的血栓形成情况,同时检测血浆组织因子(TF)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探讨留置针致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对照组、置管1天组、置管3天组、置管5天组、置管7天组。取兔右耳外侧耳缘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每日经留置针输入生理盐水20ml。于置管第2天、第4天、第6天和第8天分别取各组兔耳输液血管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血管内血栓形成情况;同时经颈静脉取血,ELISA检测血浆TF和vWF水平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兔耳缘静脉血管壁完整,无血栓形成,但置管3天组、5天组、7天组血管壁完整性出现不同程度损害,有明显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率分别为30%、70%、8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置管3天组、5天组、7天组血浆TF和vWF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置管3天以上可致部分实验动物血栓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其血浆TF和vWF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静脉留置针管径大小对住院患者留置时间长短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内科2013年3月~12月180例需静脉注射的患者,平均年龄(40±10)岁,穿刺部位及血管条件适合进行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选用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18#、22#、24#三种型号的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对留置时间进行观察。结果管径小的留置针(24#)留置时间比管径大(18#)的保留时间长。结论在临床中应该根据病情的需要及血管条件选择留置针的大小,在无特别需要情况下,选择较小的留置针以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的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留置针留置不同时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情况,寻找最佳留置时间.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大耳兔30只,随机分为6组,双侧耳缘静脉作为实验血管,留置针穿刺置管,每日注射生理盐水20 ml,分别保留48、72、96、120、144、168 h.留取标本做切片,H-E染色法和TUNEL法检测凋亡内皮细胞,观察血管损伤程度.结果:6组相同切片部位内皮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机械刺激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且随留置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导致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