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低频电刺激训练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尿动力参数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5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采取盆底肌肉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膀胱低频电刺激训练.观察两组膀胱功能、尿动力参数、盆底肌力以及尿潴留情况.结果: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残余尿量(Post Void Residual,PVR)和膀胱功能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最大尿流率、盆底肌力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低频膀胱电刺激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肉力量,调节尿动力学参数,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并有助于预防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早期干预性护理的方法和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8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44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加用预防尿潴留早期干预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尿量残余、尿潴留发生情况、尿路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明显更短,尿量残余量明显更少,尿潴留发生率明显更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患者术后进行预防尿潴留早期干预性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杨春英  袁兴秀 《医学信息》2008,21(6):956-95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镇痛泵产妇采用定时开放尿管的观察.方法 将120名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后6小时开始每3小时定时开放,对照采用传统方法即术后持续开放至拔管,分别观察拔管后第一次排尿的时间及排尿情况.结果 从拔管后第一次排尿时间比较观察组先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为拔管后排尿情况观察组成功排尿100%,对照组成功率93.3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有4例失败.结论 使用镇痛泵产妇术后采用定时3小时开放放尿一次,可有效的减少排尿困难.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经颅磁刺激辅助针刺八髎穴、曲泉穴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 2019 年 6 月至2022 年 8 月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并发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八髎穴和曲泉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 2 w.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治疗 2 w后两组患者排尿情况(排尿次数、日均单次尿量)、尿动力学指标(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速、膀胱最大容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 2 w后排尿次数、日均单次尿量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 2 w后最大尿流率、膀胱最大容量高均明显增加,膀胱残余尿量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辅助针刺八髎穴、曲泉穴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可增加患者排尿次数、日均单次尿量、最大尿流率、膀胱最大容量,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和自主排尿的康复训练经验。方法对27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采用清洁性间歇性导尿结合手法训练、配合音频电疗、微波方法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测量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液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SPSS统计学处理。结果经康复训练,膀胱容量较留置导尿期显著增加(﹤0.05),残尿量较留置导尿期显著减少(﹤0.05),尿菌数及尿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结论清洁性间歇性导尿结合手法训练、配合音频电疗、微波等方法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可显著减少尿路感染,对恢复患者膀胱功能、自主排尿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高龄初产妇产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我科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97例高龄初产妇产后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9).对照组患者采取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盆底肌肉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 m后的自主排尿效果、干预前1 d和干预1 m后的膀胱容积、尿流情况,以及干预后3 m内尿潴留复发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主排尿总有效率、膀胱初感容积、最大膀胱容积、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高龄初产妇产后尿潴留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自主排尿,加速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潴留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Ⅲ型子宫切除手术前后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数据的分析对比,评估术后患者下尿路功能改变情况,探寻其发生机制、主要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方法: 选取Ⅲ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于术前后12~14 d和术后3个月分别对患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参数。结果: Ⅲ型子宫切除术后12~14 d残余尿量、尿流时间、排尿感容量和最大膀胱压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膀胱容量、顺应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残余尿量、尿流时间、排尿感容量和最大膀胱压较术前增加(P<0.05);而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顺应性、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则下降(P<0.05)。术后3个月与12~14 d相比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膀胱容量、顺应性和逼尿肌压力明显增加(P<0.05),残余尿量和最大膀胱压明显减小(P<0.05)。结论: Ⅲ型子宫切除术后12~14 d多数患者出现明显的下尿路功能障碍:膀胱顺应性急剧减小所致储尿功能异常、逼尿肌无收缩力导致排尿功能障碍和尿道闭合压降低引起控尿功能下降。膀胱储尿、排尿功能术后3个月有所恢复,但没有恢复到术前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进行平卧位排尿训练对预防和减少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对212例择期心脏介入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6例,对照组在术前1d做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前1d指导患者以一侧肢体制动的姿势在床上练习平卧位排尿训练至少3次以上,直到自然排尿为止。结果 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收缩压,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术前进行平卧位排尿训练可预防和减少术后排尿困难,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产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自行排出的一种症状. 正常情况下的排尿功能是腹下神经、盆神经、阴部神经的支配,当膀胱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时(300~500ml),膀胱内压力增大,刺激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冲动沿盆神经传人脊髓骶段的排尿中枢,同时冲动也到在脑干和大脑皮质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而产生尿意,冲动沿盆神经运动纤维传出.另一种脊髓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受大脑支质的调节而阴神经又直接受意识支配,可随意志控制膀胱外括肌收缩阻止排尿.当脊髓麻醉后或会阴部手术后反射性排尿困难,都可以引起急性尿潴留,现将产后尿潴留患者的观察护理体会浅淡一下.  相似文献   

10.
低频脉冲电治疗预防阴道分娩产妇尿潴留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阴道分娩产妇早期实施低频脉冲电治疗对预防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100名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均有产程延长、器械助产)按生产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实施一般护理措施即健康指导和诱导排尿,观察组产妇于产后2h低频脉冲电治疗.结果 对照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为8%,观察组无尿潴留的发生.经统计学处理效果有显著差异.结论 低频脉冲电治疗能改善膀胱肌肉组织的舒缩,排尿通畅,有效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266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产后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产后康复治疗仪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产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第二产程延长和器械助产的产妇发生率更高。一旦发生,充盈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造成产后出血,留置尿管不但给产妇增加痛苦和不便,而且增加感染机会。护理工作重在预防。我科对观察对象积极采取康复护理措施,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膀胱理疗联合热敷按摩对预防产后尿储留的效果。方法将经阴道分娩的60例产后4~6h排尿困难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产后护理常规,观察组在产后4h排尿困难时予以热敷按摩膀胱及产后康复治疗仪予以膀胱理疗,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产后自行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对预防产后尿储留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热敷按摩联合膀胱理疗的使用可促进产妇自行排尿,对预防产后尿储留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方法:62 例BPH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P),研究组采用经尿道1 470 nm 激光前列腺汽化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 前后血红蛋白、血钠水平,围术期指标(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长),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生 活质量(QOL)、最大尿流量(Qmax)及残余尿量PVR,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术后血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 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PSS、QOL、Qmax及PV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术后随访3个月,研究组未发生短期并发症,对照组发生继发性出血1例。结论:BPH患者使用1 470 nm激光汽化术与TUPKP 术治疗均可显著缓解患者相关下尿路症状,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相近;与TUPKP术相比,经尿道 1 470 nm激光汽化术治疗BPH的手术时间相对更长,但术后恢复快,临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并发急性尿潴留(AUR)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逼尿肌功能,预测术后疗效.方法 对68例并发AUR的BPH患者术前通过尿动力学检查评估下尿路功能,术后行自由尿流率测定评估疗效.结果 53例完成自由尿流率测定的患者最大尿流率(7.3±2.8) mL/s,平均尿流率(3.5±1.7)mL/s,排尿量(189 ±94) mL.剩余尿小于50 mL者48例,其余5例平均剩余尿118 mL.压力-流率同步测定结果显示,储尿期膀胱功能容量减小、敏感性增高者58例,57例可见逼尿肌不稳定收缩(83.82%).高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者13例.术后61例排尿通畅,7例再次留置导尿7~15 d拔管,4例可以通畅排尿.3例仍不能自主排尿,其中1例行膀胱造瘘,2例间断清洁导尿.结论 对于并发AUR的BPH患者术前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准确评估下尿路功能,可以预测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6.
王桂兰  郑明秀  王莉 《医学信息》2018,(2):175-176,178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全麻苏醒期患者尿管相关膀胱刺激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男性全麻手术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麻醉诱导后常规留置尿管,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两组患者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评估患者CRBD的程度及血压、心率的变化,术后第1 d随访时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苏醒期发生尿管相关膀胱刺激症的程度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在拔管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术后第1 d随访时评估患者满意度也有所提高。结论 对全麻后留置尿管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可以减少CRBD的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疗效的影响,比较电针和普通针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疗效区别,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脊髓损伤性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2岁。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6.83岁。对照组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4.63岁。对照组采用常规膀胱训练及普通针刺八髎穴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膀胱训练及电针八髎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排尿频率、尿失禁次数、平均尿量、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生活质量(QOL)的变化,并评价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排尿日记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排尿频率、平均尿量、尿失禁次数分别为(5.89±1.07)次、(357.58±84.71) mL、(3.20±1.46)次;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排尿频率、平均尿量、尿失禁次数分别为(7.98±2.53)次、(288.83±84.75) mL、(5.24±2.54)次;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排尿频率、尿失禁次数少于对照组,平均尿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尿动力学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分别为(339.79±87.92) mL、(103.63±42.69) mL。治疗后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分别为(277.29±64.25) mL、(136.79±49.1) mL。治疗后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膀胱容量增加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QOL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QOL为(6.63±3.85)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QOL为(11.29±6.36)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疗法对脊髓损伤性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排尿频率、尿失禁次数、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等膀胱功能,提高患者QOL,整体效果要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双肾积水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35例小儿先天性双肾积水的尿动力学、泌尿影像、肾脏功能检查及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32例,上尿路梗阻3例;25例残余尿量超过100mL,28例膀胱储尿期压力大于40 cmH2O。16例行后尿道瓣膜切除术;10例神经源性膀胱行自身清洁导尿及骶神经电刺激治疗,4例行精阜切除术,2例行包皮环切术,1例双侧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行离断成形术,2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双肾积水均明显好转。结论下尿路排尿障碍致膀胱压力超过安全压力仍继续储尿导致双肾积水主因,将膀胱压降至安全压以下是治疗和预防双肾积水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蒋红梅 《医学信息》2019,(6):130-132
目的 研究子宫B-Lynch缝合技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8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行剖宫产且需行预防性止血措施的孕妇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宫腔填塞法治疗,研究组采用子宫B-Lynch缝合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止血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同时间段的尿量与阴道出血量。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产妇不同阶段的尿量与阴道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孕妇的临床止血总有效率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7.14%与5.72%,对照组孕妇的临床止血总有效率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4.29%与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对剖宫产孕妇进行产后出血治疗,可在有效提高临床止血疗效的同时不断减少其术中与术后阴道出血量,并且还有利于增加排尿量,在最小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基础上为其营造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留置导尿后相关问题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脑卒中留置导尿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普通尿袋每天更换1次尿袋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抗返流尿袋5d更换1次尿袋,留置导尿后进行护理干预如适时心理护理,密切尿液性质观察,加强留置导尿后膀胱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留置导尿后进行护理干预如应用抗返流尿袋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减少脑卒中患者留置导尿后的血尿、浑浊、沉淀结晶等,护士更换留置导尿后患者尿湿床单次数明显减少。结论留置导尿后进行护理干预如应用抗返流尿袋,适时心理护理,密切尿液性质观察,加强留置导尿后膀胱功能训练可降低尿路感染,有效减少护士更换留置导尿后患者尿湿床单的工作量,患方及护士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