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与其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56例,其中28例为正常血糖,28例为高血糖,两组NHISS评分,无显著差异,常规予以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及缩小斑块、改善循环,对高血糖组予以控制血糖,在入院后14d应用NHI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显著重于血糖正常组(P<0.05);高血糖组预后显著低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脑梗死伴急性期高血糖患者其神经功能缺失更严重,其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收治发病时间≤24 h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脑梗死患者47例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时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Hcy和hs-CRP的含量,并分析两者与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Hcy与SBP、DBP、FBS、血小板计数、TC、TG、LDL-C、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BMI和WHR无明显相关性。血清hs-CRP与SBP、DBP、BMI、WHR、FBS、血小板计数、TC、TG、LDL-C、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Hcy、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且可能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级)和预后不良组(3~6级)。评价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mRS评分结果,92例患者中,预后不良46例,预后不良率为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术前Hunt-Hess分级、术前CT改良Fisher分级、术后低蛋白血症、术后脑梗死、术后脑积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脑动脉粥样硬化、术前Hunt-Hess分级Ⅲ~Ⅳ级、术后脑梗死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脑动脉粥样硬化、术前Hunt-Hess分级高、术后脑梗死是影响老年患者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术中应操作轻柔,以减少血管刺激;术后给予足够血容量,预防血管痉挛、改善循环等,以减少术后脑梗死发生;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稳定,减少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200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采用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患者100例,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ADAS-Cog评分)及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检测患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局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DAS-Cog、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DAS-Cog、NIHSS评分等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AS-Cog、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过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四项指标均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PLT及MP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8.01,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及短期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脑出血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7例.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脑出血进行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157例经溶栓治疗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26例发生脑出血,脑出血发生率为16.56%;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3 h)、糖尿病(有)、心房颤动(有)、溶栓后收缩压(≤140 mmHg)、溶栓前NIHSS评分(≥16分)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发病到溶栓治疗的时间、糖尿病、心房颤动、溶栓后收缩压低于140 mmHg、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16分等,需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脑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独立风险因素和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依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脑出血,将其分为出血转化组(n=57)和未出血组(n=40),比较两组有关因素的差异,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受试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Lp-PLA2、Hcy、UA水平与血脂正常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血脂正常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高血压发生率、血清LP-PLA2、Hcy、UA、Hs-CRP水平,Spearson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不同NIHSS评分与血清LP-PLA2、Hcy、UA水平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血清LP-PLA2、Hcy、UA、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Spearson相关性分析,脑梗死组患者血清LP-PLA2与高血压、Hs-CRP无相关性,与Hcy、UA呈正相关关系.经过多元回归分析,血清LP-PLA2、Hcy、UA水平上升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越高,血清LP-PLA2、Hcy、UA水平越高(P<0.05).结论 血清LP-PLA2、Hcy、UA与血脂正常脑梗死有密切关系,对血脂正常脑梗死临床诊断、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脑梗死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02例健康体检者和102例脑梗死患者,用ELISA检测血浆和肽素浓度,统计分析其水平改变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448.1±158.4)pg/ml较健康体检者(57.7±20.6)pg/ml显著升高(P<0.01),与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正相关(P<0.01),是脑梗死1年内预后不良(OR=1.216,95%CI=1.109~1.456,P<0.01)和死亡(OR=1.437,95%CI=1.274~1.783,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显著预测脑梗死1年内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0.879,95%CI=0.849~0.924,P<0.01)和死亡(曲线下面积=0.884,95%CI=0.854~0.937,P<0.01)。结论:脑梗死后血浆和肽素含量显著升高,临床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认知障碍进行分组,其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60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合并认知障碍的19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脂代谢情况、脑梗死区域、血清Hcy水平,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性别、教育水平、梗死区域、血清Hcy水平、血清尿酸水平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水平、梗死区域、血清Hcy水平是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教育水平、梗死区域、血清Hcy水平是影响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增高时应当警惕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微创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70例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血肿量(45ml)、和肽素(482pmol/L)、GCS评分(≥5分)、血肿部位是影响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微创术后预后的单因素(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3)、血肿量(46.66)、和肽素(482)、GCS评分(≥5)、血肿部位是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微创术后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年龄(≥63)、血肿量(46.66)、和肽素(482)、GCS评分(≥5)、血肿部位是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微创术后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精心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血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人PCI术后的血糖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81例进行PCI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水平≤5.8mmol/L,≤7.2mmol/L,≤10.0mmol/L,≥10.0mmol/L,将患者分为4组(Q1到Q4),对各组患者术后的血糖水平与住院主要并发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从Q1到Q4组,PCI患者住院的主要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和左心衰竭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依此递增。结论糖尿病患者行PCI的术后血糖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血糖控制水平与患者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出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5例(53脑梗死患者和32例TIA患者)和对照组2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Hcy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制订的标准(NIHSS评分)对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对血浆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与TIA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与TIA患者血浆Hcy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血浆Hcy水平与NIH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TIA)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Hcy水平可能与脑缺血的发生有关,与缺血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关;Hcy水平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6问卷调查评定患者生存质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消化道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问卷调查,患者治疗前生存质量尚可的比率为56.94%(41/72),治疗后上升为73.61%(53/72)(P0.05);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能、肿瘤临床分期是影响研究对象生存质量的单因素(P0.05);进一步经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体能差(KPS评分80分)、肿瘤临床分期晚(Ⅳ期)是影响研究对象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较高,体能差(KPS评分80分)、肿瘤临床分期晚(Ⅳ期)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早期应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 antithrombin,TAT)和D-二聚体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147例,其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联合阿加曲班治疗为观察组(n=71),rt-PA单独治疗为对照组(n=76).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AT和D-二聚体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出院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预后,分析治疗后TAT、D-二聚体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检测治疗后TAT和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TAT和D-二聚体水平降低(P<0.05),NIHSS评分、90 d mR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90 d预后良好率较高(P<0.05);治疗后TAT和D-二聚体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年龄增加、TAT水平增加、D-二聚体水平和NIHSS评分为影响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TAT水平预测AIS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D-二聚体(P<0.05).结论:AIS超早期应用rt-PA联合阿加曲班可有效降低TAT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王幼萌  许静 《解剖与临床》2011,16(4):304-306
目的:探讨再发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并研究高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再发脑梗死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其中首发性脑梗死77例,复发性脑梗死76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并对Hhcy与脑梗死传统危险因素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首次发作组(FCS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复发组(RCS组)(P<0.05),Hhcy发生率比较,RCS组明显高于FCS组(P<0.05).结论:Hhcy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Hhcy,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88例ARDS患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0例)和预后不良组(2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earson检验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血清25(OH)D3对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小、血清25(OH)D3水平低和白蛋白(ALB)低是ARDS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急性生理和慢性疾病评分(APACHEⅡ评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细胞计数(WBC)降低为ARDS患儿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各危险因素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与自主活动能力恢复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血浆BNP水平,并记录患者入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按照患者入院14 d的Barthel指数评分将患者分为自主活动能力恢复不良组(n=42例)及恢复良好组(n=70例),比较两组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与恢复良好组比较,自主活动能力恢复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高于对照组(P<0.05);BNP、NIHSS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SBP、hs-CRP、FPG、BNP与自主活动能力恢复不良呈独立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BNP水平预测自主活动能力恢复不良的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834(95%CI,0.586~0.932,P<0.05),最佳的诊断截点值为296.4 pg/m,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84.2%。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BNP水平与患者自主活动能力恢复密切相关,早期检测BNP水平对于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及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连续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77例,按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HT)142例及非出血转化组(NHT)835例,登记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并统计各病例的TOAST分型,分析不同亚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源性脑梗死、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12.8%、31.1%、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大面积脑梗死(OR=10.498,95% CI6.520~17.131,P=0.000)、心房纤颤(OR=1.718,95% CI  1.217~2.941,P=0.005)、糖尿病(OR=1.817,95%CI 1.135~2.903,P=0.012)及抗凝(OR=7.748,95% CI  2.416~25.847,P=0.000)治疗。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不同亚型脑梗死HT发生率不同,心源性脑梗死是脑出血转化的主要原因,大面积脑梗死、心房纤颤、糖尿病及抗凝治疗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静脉输注治疗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疗效及对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17(Th17)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外周血Th1、Th17水平、血象变化及不良反应,根据疗效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疗效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 106例患者输注过程中及输注24 h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1年后预后随访,CR 31例(29.25%)、PR 44例(41.51%)、NR 19例(17.92%)、死亡12例(11.32%),即预后良好组75例,预后不良组31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外周血Th1、Th17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个月、3个月后外周血Th1逐渐升高,Th17逐渐降低(P<0.05);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回升(P<0.05),治疗1个月时血小板、血红蛋白回升缓慢(P>0.05),治疗2个月、3个月后逐渐回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h1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正相关,Th17水平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负相关(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合并感染情况、诊断到治疗时间及治疗前Th1、Th17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SC治疗SAA患者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有助于SAA患者体内Th1/Th17的免疫平衡,且Th1、Th17水平改善与血象恢复密切相关,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脑梗死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进展型脑梗死于发病后6小时至一周内根据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和肢体肌力分级判定,相关因素由综合调查表记录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最重要的因素为空腹血糖,高密脂蛋白,CSS 评分,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中风及相关因素分析对预后估计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