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217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118例)和对照组(99例)。两组患者均保持痛风饮食。治疗组给予非布司他治疗,而对照组给予别嘌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血尿酸。比较两组尿酸控制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20周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尿酸均显著下降。同时,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尿酸控制成功率分别为67.8%和42.4%(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17.7%)低于对照组(29.7%)。结论:非布司他可大幅降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中的血尿酸水平,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肾脏转运蛋白葡萄糖转运体9(Glut9)与肾脏尿酸排泄的关系,探讨果糖诱导的高尿酸血症的病理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苯溴马隆组,正常组给予清水,模型组与苯溴马隆组给予10%果糖饮水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清水灌胃,苯溴马隆组给予20 mg/kg苯溴马隆灌胃,实验第42天处死。检测大鼠血清尿酸和尿尿酸水平,计算肾脏尿酸清除率,并测定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利用免疫组化观察Glut9在各组大鼠肾脏的表达位点及其蛋白表达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各组大鼠肾脏Glut9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第20~40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尿尿酸与尿酸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实验第20天,与模型组比较,苯溴马隆组的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但尿尿酸和尿酸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实验第40天,模型组的肝脏黄嘌呤酶活性较正常组显著升高,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脏的Glut9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苯溴马隆组肾脏的Glut9蛋白表达少于模型组。RT-q PCR结果显示,各组肾脏Glut9 mRNA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10%果糖饮水可成功诱导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果糖诱导高尿酸血症病理机制可能与上调肾脏Glut9蛋白水平、增加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3.
朱树花 《医学信息》2019,(4):107-109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与中青年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中青年患者300例,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颅脑MRI或CT结果,分为无症状脑梗死组、有症状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测定三组患者的血清尿酸、血脂、血糖水平。将高尿酸脑梗死患者分为口服苯溴马隆控制血尿酸组(控制组)和非控制尿酸组(非控制组)。控制组口服药物苯溴马隆片治疗,非控制组不接受药物治疗,两组每3个月进行随访。对高尿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无症状脑梗死组、有症状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高尿酸患者分别为41例、57例和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脑梗死组41例尿酸升高,进展为有症状脑梗死17例,59例尿酸正常,进展为有症状脑梗死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8例高尿酸脑梗死患者中,控制组50例进展为有症状性脑梗死或复发有7例,非控制组48例进展为有症状性脑梗死或复发有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及进展有相关性(OR=1.31,95%CI=1.003~1.918,P<0.01)。结论 高尿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呈正相关,控制高尿酸可有效预防和降低中青年无症状脑梗死进展为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4.
胡庆伟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3):297-298,301
目的 探讨单纯合理降压治疗和降尿酸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84例高尿酸血症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降压组、降尿酸组.降压组给予合理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降尿酸组严格控制尿酸.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血尿酸水平和血压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降压组尿酸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降尿酸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低于治疗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纯合理有效控制血压可以改善血尿酸水平,单纯降尿酸治疗不能明显改善血压水平,对高尿酸血症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和血尿酸.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社区医务人员高尿酸血症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8年7月18日~8月17日北京市某三级医院432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血尿酸水平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共调查院内工作人员365名,高血尿酸血症患者49例,患病率为13.42%(49/365),其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5岁年龄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其余年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态及岗位类别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锻炼时间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主食量、肉类量、鱼类量、锻炼次数、工作时间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食量、鱼类量、锻炼次数、工作时间是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某三级医院院内工作人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在对高尿酸血症患者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时,应从每日主食总量和鱼类总量、锻炼频率和工作时间这几方面进行,提倡合理科学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改变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廖学权  蔡丰穗  胡彩珍  黄增祥 《医学信息》2010,23(16):2587-2589
目的探讨开郁清热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观察组在原有降糖降压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开郁清热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奥迈必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TG、TC、Cr等指标变化。结果高尿酸血症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52%,对照组为88.1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血尿酸(BUA)及血脂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后BUA、TG、TC、C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开郁清热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改善基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对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明确尿酸水平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本院膝关节置换患者294例,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随访结束后剩余187例,按术前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分为对照组108例和高尿酸组79例。比较2组患者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WOMAC骨关节炎评分的差异。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因素对WOMAC评分变化值的影响。结果术后2周2组患者的WOMAC评分均显著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术后3个月,对照组WOMAC评分高于高尿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血尿酸水平是影响WOMAC评分的因素。膝关节置换术前尿酸水平偏高对术后功能改善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冯怀玉  杨原  冯云 《医学信息》2009,22(7):1248-1250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老年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2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116例老年非脑梗死患者,分别测定其血尿酸水平,并计算高尿酸血症(Hypenlricemia,HUA)检出率.结果 脑梗死组血尿酸水平与HUA检出率均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UA与老年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2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尿酸水平,并对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和入院时SUA水平.结果 心肌梗死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健康体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患者入院时空腹SU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患者出院时SUA下降明显,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健康体检患者SUA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开郁清热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观察组在原有降糖降压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开郁清热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奥迈必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TG、TC、Cr等指标变化.结果 高尿酸血症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52%,对照组为88.1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血尿酸(BUA)及血脂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后BUA、TG、TC、C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开郁清热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改善基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ebuxostat(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滨海县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给予别嘌醇治疗)和观察组(33例)(给予febuxosta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以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和血小板活化功能改善方面均更为明显(P0. 05)。结论 Febuxostat治疗能有效地降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高尿酸状态,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与血小板活化功能,疗效优于别嘌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别嘌醇对非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应用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2008年7月~ 2009年6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非高尿酸血症慢性心衰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别嘌醇(300mg/d)组(n=62)与对照组(n=63),治疗6个月.常规检测心功能、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与生化指标.结果 加用别嘌醇3个月时加压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率增加;6个月时心功能分级改善,血浆脑利钠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降,左心室内径缩小,射血分数增加(均P <0.01).两组血尿酸均降低但无差异,无肝肾功能异常,肌酸激酶无明显增高.结论 非高尿酸血症慢性心衰患者加用别嘌醇治疗6个月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左心功能及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可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我院常规体检的2666例成人,其中经腹部彩超诊断为脂肪肝者为NAFLD组共603例,无脂肪肝者为非NAFLD组共2063例。根据BMI将其分为肥胖组290例及非肥胖组2376例。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年龄、血压、UA、FBG、TC、TG、LDL、GDL等临床指标。结果 NAFLD组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UA、FBG、TC、TG、LDL均高于非NAFL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FLD组的HDL水平低于非NAFL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UA、FBG、TC、TG、LDL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的HDL水平低于非肥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肥胖组中,血尿酸水平与是否发生NAFLD无明显相关关系(r=0.095,P=0.107),而在非肥胖组中,血尿酸水平与是否发生NAFLD呈正相关关系(r=0.229,P=0.000)。结论 在非肥胖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可作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上NAFLD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本院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者的血清尿酸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11.96%(11/92),明显高于对照组2.08%(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BMI、FBG、TG水平升高是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较大,BMI、FBG、TG水平升高是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曹硕  刘娜  张曼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10):1646-1648,1680
目的 通过分析男性痛风患者与高尿酸血症患者及正常人脂代谢指标的差异,探索尿酸水平与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至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风湿科痛风患者655例为实验组、高尿酸血症患者732例和体检中心健康者646例为对照组,4h内检测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脂代谢指标,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1)痛风患者及高尿酸血症患者的SUA、TG、LDL-C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而HDL-C低于健康体检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痛风患者的CHO水平显著高于高尿酸血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2);(3)痛风组中SUA与CHO、TG、LDL-C水平呈正相关(r=0.095、0.129、0.116,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139,P<0.05);高尿酸血症组中,SUA与TG呈正相关(r=0.110,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146,P<0.05);正常对照组中,SUA与CHO和TG呈正相关(r=0.103,0.137,P<0.05).结论 男性患者间痛风可伴有脂代谢紊乱,而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脂代谢紊乱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检测其透析前的血尿酸、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并行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是否糖尿病、BMI、透析前血压、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的差异;同时将血尿酸水平与C反应蛋白、血压、IM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HD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54.8%: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46.8%;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舒张压、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IMT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是否糖尿病、BMI、收缩压、总胆固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尿酸与C反应蛋白、舒张压、IMT呈正相关性。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高尿酸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其病理生理学基础可能是高尿酸所致的体内微炎症状态。为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需重视高尿酸血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方联合非布司他对高尿酸性肾病大鼠炎症反应和肾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补肾活血汤组(BSHXDS)、非布司他组(Febuxostat)、补肾活血汤联合非布司他组(BSHXDS+Febuxostat),每组12只。生化分析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酸和肌酐水平;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损伤;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6和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TLR4、MyD88、NF-kappa 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补肾活血汤、非布司他和补肾活血方联合非布司他均能降低高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炎症性损伤、血清尿酸、肌酐、炎症因子水平,同时下调大鼠肾组织TLR4、MyD88、NF-kappa B的表达水平;与单独使用补肾活血汤或非布司他相比,补肾活血汤联合非布司他组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 补肾活血方联合非布司他可通过调控TLR4/MyD88/NF-kappa B通路抑制高尿酸性肾病大鼠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杨清泉  郑喜胜  王月 《医学信息》2010,23(1):203-204
目的观察氯沙坦、非诺贝特降低代谢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于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予以氯沙坦、非诺贝特治疗.并在给药前及前三月每月检查一次血尿酸,化验肝、肾功、肌酸激酶及血常规。结果显效:45%,有效:36%,无效:18%。结论氯沙坦、非诺贝特对代谢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在降低血压、血脂的同时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尿酸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自愿参与者78例为对照组。均采用尿酸氧化酶法检测其血尿酸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①经统计,观察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意义(P0.05)。②经比较,不同高血压等级和不同并发症高血压的血尿酸水平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尿酸升高以及高TC血症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HDL-C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该病的临床检测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背景:高尿酸血症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患者以尿酸结晶形成导致痛风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往研究仅报道了尿酸结晶会导致脊柱椎间盘的退变,但关于高尿酸血症与脊柱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回顾性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脊柱椎间盘的退变特点以及血尿酸浓度与脊柱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就诊并被诊断为脊柱椎间盘退变的所有患者,纳入97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高尿酸血症组,然后根据性别、年龄按照1∶2进行匹配,将194例非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检验结果,并在全脊柱MRI图像上对两组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Pfirrmann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差异,分析血尿酸浓度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高尿酸血症组的椎间盘退变程度Pfirrmann评分大于对照组,且高尿酸血症组的椎间盘退变总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高尿酸血症组内的多个节段,男性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血尿酸浓度呈正相关(C_(3/4):r=0.317,C_(4/5):r=0.333,C_(5/6):r=0.309,L_(2/3):r=0.443;P<0.05);女性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也与血尿酸浓度呈正相关(C_(3/4):r=0.354,C_(4/5):r=0.388,C_(6/7):r=0.312,T_(7/8):r=0.282,T_(9/10):r=0.305,T_(11/12):r=0.277,L_(4/5):r=0.319,L_(5)-S_(1):r=0.367,P<0.05);③在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血尿酸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④结果提示: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血尿酸浓度越高,椎间盘退变程度越严重。因此,高尿酸血症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