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术后再出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1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术后再出血可能存在关联性的相关因素,总结高危因素。结果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GCS评分、出血量、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以及是否使用镇静镇痛药物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 0. 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GCS评分、出血量以及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存在诸多的影响因素;围手术期收缩压较高、意识障碍程度较深、出血量较多、凝血功能障碍是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118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8.81%;合并糖尿病史、脑卒中史、房颤、高血压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单因素(P0.001);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史、脑卒中史、房颤、高血压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合并糖尿病史、脑卒中史、房颤、高血压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脑血管病瘫换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认为①脑血管病瘫痪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患者除脑血管疾患外,多有其他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②深静脉血栓形成以瘫痪下肢易发生,与局部解剖有关;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键在于预防;④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除有禁忌症外,尽快、积极地行抗凝、溶栓治疗,通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多可消失或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60例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骨折情况等资料及术后DVT发生情况,分析影响术后DVT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6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的有30例,感染率为18.7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术前1个月内有手术史以及未应用足底静脉泵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术前1个月内有手术史以及未应用足底静脉泵为影响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VT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术前1个月内有手术史以及未应用足底静脉泵为影响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深静脉血栓多见于下肢,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浅表静脉曲张.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老年术后患者.术后血栓形成不但增加患者疾病痛苦及经济负担,血栓脱落还可威胁生命.因此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术后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识别早期肝癌切除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行肝癌切除术的76例早期肝癌患者,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分为感染与未感染组;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两种模型分别分析早期肝癌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3例患者发生感染,发生率为17.11%.感染与未感染组年龄、糖尿病史、肝功能分级、白蛋白水平、术中出血量、肝切除范围、引流管留置时间、输血及胆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白蛋白水平、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和胆漏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决策树图显示,糖尿病史、术中出血量、白蛋白水平、胆漏为影响患者术后感染的因素,其中糖尿病史的影响最显著.结论:决策树与Logistic回归模型能相互补充,从各方面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脑出血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7例.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脑出血进行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157例经溶栓治疗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26例发生脑出血,脑出血发生率为16.56%;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3 h)、糖尿病(有)、心房颤动(有)、溶栓后收缩压(≤140 mmHg)、溶栓前NIHSS评分(≥16分)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发病到溶栓治疗的时间、糖尿病、心房颤动、溶栓后收缩压低于140 mmHg、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16分等,需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脑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3月48例患者均经我科诊断为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并探索其形成病因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诊断及预防治疗。结果中老年妇女发病率高且左下肢高于右下肢,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增粗、疼痛;同时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的因素有:高龄、肥胖、手术时间、术中用血、麻醉时间;治疗方法多采用以抗凝为主的药物。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原因为恶性肿瘤,患者左下肢深静脉是极易出现血栓的部位。要高度重视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结合各种预防措施,早期预防,减少患者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为患者脑血液循环系统发生病变后造成的以运动障碍为主的神经功能缺损性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两方面的疾病。由于脑卒中后易造成偏瘫,且大多为高龄患者,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血管硬化的易患因素,极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us,DVT)。本科收集近10年间发现并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12例,其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8例,占15.38%。本文就DVT发病因素和发病后的治疗及预防作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脑静脉血栓可能引起严重神经性残疾。本文评价这种紊乱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危险因素(编码因子V和凝血酶原基因突变)和非遗传危险因素(如使用口服避孕药剂)。方法 研究对象为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0例,120名健康对照。因子V基因G1691A突变和G20210A凝血酶原基因突变被确认为静脉血栓形成遗传危险因素,本文予以评价。同时还评估了应用口服避孕药物和其它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凝血酶原基因突变在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发生率较高(20%),高于正常对照,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有无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及非血肿扩大组,每组各42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血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颅内动静脉畸形(cAVM)行血管栓塞治疗术后出血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脑外科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cAVM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术后1周颅内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出血及未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及畸形血管团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cAVM栓塞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cAVM栓塞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7.78%,多于术后3 d内发生,以脑实质出血最常见。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史、出血史、畸形血管直径、深静脉引流、合并动脉瘤、栓塞体积、引流静脉栓塞及术后血压未达标与术后出血有关(P<0.05),而性别、年龄、癫痫史、畸形血管位置、S-M分级、栓塞时间及术后使用脱水剂与术后出血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史、深静脉引流及引流静脉栓塞是血管内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出血史、深静脉引流及引流静脉栓塞是cAVM栓塞术后出血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正确认识并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有利于降低栓塞出血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及其与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8月新诊断的35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出院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统计复发情况,据此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收集两组基本信息、疾病史、心理社会因素等资料,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青年卒中复发危险因素。结果:随访24个月期间失访12例,获访率96.57%,其中复发68例(20.12%,68/338);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TIA史、情绪波动阳性、行为A型、焦虑及抑郁比例方面,复发组均显著大于未复发组(χ~2=5.438,8.081,8.607,5.170,5.456,4.657,7.758;P0.05);负性生活事件、家庭生活事件、社交生活事件、工作生活事件紧张值及总紧张值方面,复发组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t=21.927,18.714,5.086,11.066,18.6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年卒中复发独立因子包括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情绪波动、抑郁、负性生活事件、家庭生活事件(Or=2.385,3.070,2.126,2.645,3.780,3.257;P0.05)。结论:青年卒中复发危险因素除了与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外,还与患者情绪波动、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王琪 《医学信息》2007,20(10):1847-1848
动静脉内瘘术是将相邻的动脉和表浅的静脉连接,使静脉动脉化,从而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理想的血管通路。患者术后由于静脉回流被阻断或者动脉血流压力的影响,造成肢体远端静脉回流障碍,加上血液粘滞度的改变,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易致静脉血栓形成,肢体肿胀。自2005年5月-2007年5月,我科35例病人进行了动静脉内瘘手术,通过对患者的的健康教育,术后早期活动,抬高患肢,抗凝治疗等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股浅静脉带戒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DVV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收治的457例下肢DVV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6例)和对照组(221例)。观察组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股浅静脉带戒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患者术后2周、2年的静脉管径值、平均血流速度及Valsalva试验下血液反流持续时间,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VVI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静脉管径值和反流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年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而静脉管径值和反流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复发率为6. 36%,低于对照组的15. 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单因素分析,复发与患者年龄、术前CEAP分级、穿戴TED弹力袜时间、阿司匹林肠溶片依从性、GSV属支残留和股浅静脉带戒术有关(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5. 953)和GSV属支残留(OR=12. 167)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而股浅静脉带戒术是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OR=0. 728,P 0. 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股浅静脉带戒术治疗下肢DVVI的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方面更具优势,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6.
背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老年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密切相关。设定相同麻醉条件下硬膜外镇痛比静脉镇痛对老年患者下肢关节置换及内固定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60例拟行择期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接受椎管内麻醉继以术后静脉镇痛或以硬膜外镇痛。 结果与结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静脉镇痛组为47%(14/30),硬膜外镇痛组为30% (9/30例),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 < 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短和髋关节置换术是发生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表明,老年患者在下肢关节置换及内固定后早期有38%的患者发生了认知功能障碍,且硬膜外镇痛较静脉镇痛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明显降低。受教育年限短和髋关节置换本身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继发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中,一期处理血栓性浅静脉炎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初步经验.方法:对5例由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引发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依次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浅静脉点式剥脱术的联合手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于术中均证实深静脉血栓由浅静脉血栓蔓延而来.术后肢体肿胀明显消退;术后随访1~6个月,肢体肿胀未再次出现.结论:一期手术治疗继发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足踝部损伤患者术前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1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81例足踝部损伤患者,根据术前血管超声检查,并发DVT患者34例,无DVT患者847例。从847例无DVT患者中按数字表法随机抽取35例为非血栓组,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22~70岁。并发DVT 34例为血栓组,其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35~80岁。患者均行足踝部切开复位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术或跟腱缝合术。统计881例足踝部损伤患者术前并发下肢DVT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及出现时间;对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患者,纳入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是否有合并伤、制动时间、制动方式、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影响因素,做术前并发DVT的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881例患者中,34例并发DVT,发生率为3.86%;其中,DVT发生时间≤7 d 19例,8~14 d 9例,>14 d 6例;血栓发生于胫前静脉2例,腓浅静脉血栓7例,肌间静脉血栓25例。34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无一例死亡。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比较,在年龄、BMI、存在合并伤、制动时间、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合并伤(OR=2.790,95% CI 1.315~5.918,P=0.007)、制动时间(OR=2.387,95% CI 1.112~5.122,P=0.026)是足踝部损伤患者术前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合并伤、制动时间≥5 d是足踝部损伤患者术前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足踝部损伤患者,术前应加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措施,减少并发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0例青年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及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9年~2016年共发生700例青年脑出血,在同期全部脑卒中中所占比例约在21.3%~35.6%。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仍然是脑出血的最主要病因,占42.7%(299例)。青年人群脑出血的发生与糖尿病史、心脏病史、吸烟史、口服抗凝药史相关(P<0.05),但仅有心脏病史、吸烟史、口服抗凝药史是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青年人群脑出血在临床已不是少见病,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仍然是最主要病因。心脏病史、吸烟史、口服抗凝药史是影响青年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脱垂Ⅱ度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1例子宫脱垂Ⅱ度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分析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其护理方法。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为女性,经过检查后发现患者左下肢皮肤稍紧张,腓肠肌有挤压痛,行双下肢血管B超示院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立即抗凝治疗,予低分子肝素4100 u皮下注射q 12h,地奥司明0.9 g Bid,4 d后加服华法林钠2.5 mg qd。治疗期间双下肢弹力袜应用,嘱患者绝对卧床1 w,患肢抬高20o~30o,左下肢禁止按摩,密切监测凝血常规及B超检查。10 d后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子宫脱垂Ⅱ度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在患者手术前后加强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