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泰松  翟光喜 《中国药业》2007,16(14):20-21
对制药企业应对药品连续降价带来的影响,提出开发农村市场、倡导营销外包、寻求资本合作、加强品牌运营、开拓海外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大幅度降价后,消费者并没有享受到药品降价的实惠,药品招标采购全面的铺开引发了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十四次药品大降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我们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内物价和工资成本普遍持续攀升而药品不断降价的药企困境,分析药品不断降价对制药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从指导思想、药品质量、生产规模、原料采购、营销策略、药品研发等方面提出若干积极、有效的对策,让药企走出困境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沈远  田磊 《中国药业》2012,(20):12-13
该文分析了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制药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制药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我国制药企业适应医疗体制改革新形势及提升营销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从药品营销目标市场、营销理念、价格体系等几方面综合分析新形势下的企业药品营销策略。结果与结论:医疗体制改革新形势下,制药企业必须重新规划自身的营销策略,通过挺进基层市场,从增加产品的品牌创新建设、重整营销队伍的人员结构等角度调整营销理念,调整药品的定价策略,将企业带入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药信息》2005,21(9):28-28
最近在马尔塔召开了国际仿制药协会年会,从大会信息可以发现,由于社会老龄化,很多重磅炸弹式的药品专利到期。各国政府采取措施控制医疗费用上升,所以仿制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实际上,仿制药的销售没有很大的增长,以出厂价计。根据IMS Health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袁松范 《上海医药》2004,25(8):374-375
目前,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市场的世界第二大药品市场。虽然日本的药价每年都在降低,但是丝毫没有影响日本制药企业对新产品开发的热情,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和600亿美元规模的药品市场也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2006年,国家针对医药领域存在的诸多痼疾,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政策风暴:反商业贿赂、医改、药品降价、药品限价、飞检、药品注册冻结、广告严管、查处重大案要案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与此同时,原材料、能源,人力资源、终端推广、广告成本不断上涨,药价持续走低,医药工业的利润水平急剧下滑,中国医药行业几多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也纷纷现出窘态。那么,2007年制药企业如何穿越低谷?本文主要从制药业的政策规范、研发回归、合并重组、市场拓展、营销模式等方面来分析2007年制药企业的发展趋势,探讨经营对策。医药行业有一个特点,就是其市场状况与相关政策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2006年可谓医药行业政策巨变的一年,严格注册、药品降价、挂网招标、两票制和反商业贿赂等措施,使很多医药企业开始"报忧不报喜",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却从中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黄显露 《中国药事》1991,5(4):218-220
建国40年来,广西医药工业从仅有的一个设备简陋、产品单一、质量很低的药厂,逐步发展成为包括中西药品在内、规模相当、遍布全区、品种多样的药品生产行业,特别是近10年来发展更为迅速,至1989年底,全区有制药企业83个,其中专业药厂55个,为我区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计划生育、防疫救灾、抢险救急以及军需战备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试就1989年底前经自治区卫生厅批准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品种的结构情况作一简略的分析,以供同道磋商。 一、历年审批生产药品新产品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论证制药企业这一特殊市场主体在保障药品可及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规制经济学外部性与外部性分析探讨了制药企业在提高药品可及性工作中的影响,并对制药企业在我国药品可及性工作中的六方面工作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与结论:制药企业对于我国药品可及性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开展这项工作也会对企业带来利益。  相似文献   

11.
12.
13.
制药企业上市药品风险管理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药品风险及企业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提出制药企业内部药品风险管理运作模式。企业在药品风险管理中担当重要责任,应加强风险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预防,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体系防范风险、控制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欧洲委员会副主席GuntherVerheugen在欧洲自我医疗行业协会(AESGP)年会上称,欧洲制药行业面临诸多挑战,挑战不仅来自传统的竞争对  相似文献   

15.
林垠 《医药世界》2003,(2):14-21
1、GMP认证下的压力“搞GMP是找死,不搞GMP是等死。”后半句该是说对了,因为国家药监局明确规定,2004年6月30日以前,所有制药企业都必须通过GMP认证。企业不抓紧进行GMP改造,便与“等死”无异。截至到去年七月份,全国已有1272家企业取得了1624张GMP证书。如果按照已经列入认证范围的药品生产企业5146家计算,这个数字说明我国已经有25%左右的药品生产企业顺利地通过了GMP认证。那么,GMP认证给制药企业带来了怎样的压力呢?  相似文献   

16.
由于国家对基本药物实行微利定价等原则,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药品必然要降价,利润自然会随之减少。那么,药品覆盖面增加带来的利润。能否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目前尚不得而知,正因为如此,造成了药企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7.
制药企业如何认真实施GMP认证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国家有关部门已正式宣布,2004年6月30日前,全国所有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生产必须符合GMP要求并取得GMP证书。新颁布《药品管理法》也进一步确定了GMP的法定地位。取得药品GMP认证已成为我国制药企业的必经之路。如何实施GMP认证工作,是当前大多数还没有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此,以下谈谈我们对GMP认证工作的几点认识:一、实施GMP必须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工程 实施GMP,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  相似文献   

18.
解析制药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意识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星 《中国药物警戒》2009,6(4):211-215
通过分析我国制药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相应改进建议,旨在促进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马萍 《中国药房》2004,15(4):251-251
<正> 香港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成立于1964年,是一家符合GMP标准的现代化制药企业。1994年,香港联邦制药投资4亿港元建立珠海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2001年,珠海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成功改制为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设原料厂、制剂厂和中国销售部,成为一家集药品科研、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制药企业。 原料厂地处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20.
谈我国制药企业的药品研发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跨国药企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这对我国研发力量薄弱的制药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本文阐述了我国制药企业药品研发的现状,分析了制约我国药企新药研发的原因,对推进我国药企加强新药研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