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隐匿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72例隐匿性甲状腺癌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术前拟诊为甲状腺微小癌69例,术后慢速病理结果:乳头状腺癌55例,髓样癌12例,滤泡状癌5例,诊断准确率为95.8% (69/72).颈淋巴结转移癌均位于同侧,共13例.72例患者均接受患侧甲状腺全切术十峡部切除术,加做对侧部分切除者15例,13例接受颈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13年,死亡2例.结论 高频超声、细针穿刺及术中冷冻切片检查转移可提高隐匿性甲状腺癌诊断率.无淋巴结转移者患侧甲状腺全切十峡部切除已足够,伴颈淋巴结转者需加行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隐匿性癌的直径≤1cm,其生理特征为肿瘤虽小转移却早,57%病例有颈淋巴结转移,我们自1986年10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了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癌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研究临床已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区域的转移方式。方法本研究27例病例中,男12例,女15例。均经临床证实为颈部淋巴结转移,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所有颈清扫标本,在术中被按照所在颈部分区,在术后标注后分别送检。结果病理检查证实:所有颈清标本中,颈部淋巴结转移数量平均为6.7枚,其中:VI区淋巴结转移数量最多(95%),其次依次为:Ⅲ区(68%),Ⅳ区(57%),Ⅱ区(54%)。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高发于Ⅵ区和Ⅱ区,推荐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方式为侧后颈和前侧颈部的淋巴结清扫,这种清扫方式与原发灶的大小和可触及的阳性淋巴结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合理选择清扫范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36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及范围.结果 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42例,侧叶加峡部切除术194例.术后病理学诊断双侧甲状腺癌38例,单侧甲状腺癌198例.甲状腺肿瘤的直径0.3~6.0cm,平均3.5cm.肿瘤侵犯包膜的共54例,多灶性肿瘤共36例.术中冰冻结果 确诊出现阳性淋巴结后行颈清扫淋巴结数目10~26枚,平均18.1枚.其中,中央组(VI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4.91%(106/236),颈深部组(II+III+IV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9.91%(47/236).当肿瘤突破被膜、多灶性肿瘤、肿瘤直径>1.0cm、或年龄>45岁时VI区及II+III+IV区的同侧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中央组(VI区),其次为颈深部淋巴结(II+III+IV区).初次手术应常规清扫VI区淋巴结.术前常规行细针细胞学诊断及影像学B型超声、CT检查怀疑颈部淋巴结转移时,须常规清扫II+III+IV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陈继红  刘校瑾 《当代医学》2011,17(18):77-77,14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头颈2007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18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中,乳头状癌166例(89.7%)。中央区淋巴结转移96例(51.9%),患侧颈区淋巴结转移39例(21.1%)。超声检查准确率78.4%。甲状腺微癌27例(占40.91%)。结论原发灶直径越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越高。甲状腺微癌发病率逐渐增高,这可能是导致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隐匿性甲状腺癌(OCT)是指癌灶的最大直径≤1cm的甲状腺癌,无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隔脏器转移都称为隐匿性甲状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癌。由于癌灶微小,术前常规检查不易发现。临床漏诊和误诊率高,常因其它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或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而明确诊断。其中大多为乳头状腺癌。临床特点为原发肿瘤隐匿,以单发居多,亦可多发,虽然癌灶微小,临床上却可有淋巴结和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7.
胃的研究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超声血流特点,探讨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头颈癌患者,术前接受颈部PDI捡查,选择短轴最大直径〈10mm的淋巴结64含,记录其PDI结果,术后标本经病理检查确定有无癌转移,证实良性淋巴结30个、恶性淋巴结34个,回顾性对比分析良、恶性淋巴结的PDI资料。结果良性淋巴结的血流分布以中央型为主,血流强度多为I级,恶性淋巴结则以周边型或混合型为主,血流强度多为Ⅱ级以上,若以出现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作为恶性淋巴结的判定指标,.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76.5%、93.3%、84.4%,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在良、恶性淋巴结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癌多表现为淋巴结周边出现丰富血流,PDI对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晓飞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85-185
目的:探讨HT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对60例HT中10例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甲状腺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合临床资料探讨HT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讨论其发病机制。结果:HT与甲状腺癌有一定的关系。结论:HT具有较高的癌变率,HT合并甲状腺癌与不伴HT的甲状腺癌在临床病理方面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3例甲状腺隐匿癌。其中2例是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肿块最小仅1mm,病理类型乳头状癌8例,滤泡癌2例,混合型癌3例。11例行腺叶切除术,2例行颈清扫术。甲状腺隐匿癌均伴在其他良性甲状腺疾病中,故对良性肿瘤切除术,同时以术后标本应仔细寻找可疑病灶,以防溃漏。以圩颈部异常肿大淋巴结应及时活检。本组随访2年-10年无复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隐匿性甲状腺癌的直径一般≤1cm,其生理特征为肿瘤虽小但转移却早,约57%的病例有颈淋巴结转移。1986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们共收治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匿性甲状腺癌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隐性甲状腺癌15例,男女之比为1:4,年龄25~65岁。5例以颈侧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10例并存于其它甲状腺疾患中。原发癌灶最大直径0.4~1.2cm。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至4年,14例健在。结合病例对甲状腺隐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相应的临床意义作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2.
对14例隐性甲状腺癌作了病理形态分析。按肿瘤的生长方式和间质反应将其分为包裹型和浸润型,尔后依瘤内纤维性间质的增生情况再进一步分为有硬化和无硬化。对隐性甲状腺癌在外检中的发病率、早期发育形态及组织学类型、包裹型和浸润型的生物学行为及其间可能的转化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隐匿甲状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4例隐匿性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仅有6例术前诊断隐匿性甲状腺癌。16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14例加颈淋巴结清扫术,18例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12例甲状腺癌CT诊断的影像特征。指明CT对甲状腺癌的病变部位、范围性质以及对相邻组织的侵犯程度和转移等情况能作出较明确的诊断。并对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CT改变、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小鼠子宫颈癌(U_(14))移植于成年鼠。新生鼠的背部及爪垫皮下、腹腔。分别于第12h~38d处死行组织学及电镜检查。结果:(1)新生鼠皮下组在移植后第12h已见淋巴管中癌细胞栓,第42h肺泡壁毛细血管中见癌细胞栓,第2~3d肺组织已见明显的癌转移。提示新生鼠皮下移植是癌转移最迅速的动物模型。(2)癌在新生鼠皮下组织侵袭过程中未见明显潜伏期。(3)宿主年龄是癌浸润与转移的重要因素。(4)针吸细胞学检查对腹水癌病例并不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效果,分析研究彩色超声在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治疗的339例甲状腺癌(病理明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彩色超声检查,明确淋巴结的一般状况(大小、形状、边界、厚度、是否融合、血流信号等)并同时和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入组的339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共发现213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术前彩色超声确诊204例,经病理确诊180例,彩色超声检查准确率为84.51%。甲状腺癌患者应用彩色超声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检查,对皮质变厚、淋巴门发生偏移、边界模糊不清、淋巴结相互融合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超过90%和60%。结论: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应用彩色超声进行检查,简单方便且有效,准确率和特异性较高,有助于临床术前评估患者病情,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合理的胃癌根治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85 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切除标本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析上述指标与三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上述指标及淋巴结转移与胃癌预后亦相关.结论:胃癌根治术时应根据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TNM 分期仍是目前判断胃癌预后的最主要的临床指标,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也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楼建林  郭良  赵佳正  郑伟慧  韩春  谭向荣  赵坚强  梁忠 《浙江医学》2017,39(22):1961-1964,198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行手术治疗的2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与手术治疗特点及预后情况。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20~78岁,中位年龄55岁。5例为初治患者,23例为再次治疗患者(其中15例有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史)。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状况,采用log-rank检验对患者5年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6例转移淋巴结位于鼻咽部或口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上),12例转移淋巴结位于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所有患者均经颈部切口入路达根治性切除。全组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或颈部淋巴结复发5例,出现咽旁淋巴结复发2例,伴远处转移8例。随访中死亡5例,其中1例死于肺转移,3例死于颈部肿瘤进展,1例死于恶病质,5年累积生存率82.5%。单因素分析显示,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虽然病期较晚,但通过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好。颈部切口入路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转移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高频彩超对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的高频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隐匿性甲状腺癌病人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病人共30个癌结节,其中23例为单发结节(88.5%),3例为多发结节(11.5%);癌结节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共28个(93.3%);癌结节边缘呈细小毛刺样改变4个(13.3%),癌结节前后径与左右径或上下径的比值大于1者共7个(23.3%),其余两者的比值相近而呈球形或类圆形;癌结节含少许微钙化者8例9个(30.0%),含粗钙化者2例3个(10.0%)。3例3个(10.0%)乳头状甲状腺癌结节可见厚薄不均晕环。颈淋巴结转移2例(7.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表现差异较大,脉冲多普勒多显示为高阻的动脉血流频谱。结论 高频彩超检查对隐匿性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