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X线指引下平卧位剑突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X线指引下平卧位剑突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方法.结果 3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无穿刺相关并发症出现,首次抽液量(350±170)mL,总引流量(580±220)mL;猪尾导管留置时间(9.5±7.7)d.留置导管过程中无一例发生心包继发感染.结论 X线指引下平卧位剑突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小儿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心包积液患儿在超声定位下取剑突旁穿刺点,按Seldinger穿刺法穿刺,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以及心包腔内注射药物。结果20例小儿心包积液均穿刺成功,无心脏损伤、出血、局部感染、气胸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引流心包积液30~100mL后患儿症状明显缓解,保留中心静脉导管5~22d,无1例发生心包缩窄。结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小儿心包积液可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术是近几年来临床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的新技术[1]。此手术克服了以往大量心包积液治疗时反复心包穿刺的操作危险性。我科从2003年8月至2006年4月行经皮穿刺心包留置导管引流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病人1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其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26~65岁,平均46岁,入院当日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大量心包积液。1.2手术方法:16例患者均在彩色多普勒下定位行经皮穿刺心包留置导管术。穿刺点选在心尖部或剑突下。1%利多卡因局麻,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价值。方法32例患者采用30(°)~45(°)半卧位,在超声心动图定位指导下,按Seldinger方法,经剑突旁途径穿刺心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引流袋引流心包积液。结果32例都能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无气胸、出血和心脏误伤等严重并发症。引流1h左右临床症状都明显缓解,心功能改善。置管引流时间3~58d,平均12.3±5.8d。其间有17例经多次心包引流液的病理检查而获病因确诊。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可达到一次置管而集急救、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目的,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导管可较长时间保留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黄秀芬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1232-123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利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引流心包积液。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引流心包积液。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医疗费用少,可以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引流术的方法、引流时间、引流体位、引流量的控制。方法:患者取半卧位,超声心动图定位穿刺点、穿刺深度及方向。根据探及情况选用心尖部或剑突下进针。采用Seldinger's法将中心静脉导管送人心包腔内,连接无菌引流袋引流积液。结果:57例患者心包穿刺均获成功,未出现并发症。引流导管留置时间1~25d,平均4.5±2d。引流积液量380~3500mL,平均1150±650mL。穿刺引流后患者胸闷、气促明显改善,颈静脉怒张消失。术后患者心率减慢(由106±28次/分钟降至92±30次/分钟,P<0.05)。心功能亦获明显改善。结论:seldinger导管法用于心包穿刺安全,可避免损伤心肌,引流彻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较大量心包积液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引流术的方法、引流时间、引流的体位、引流液量的控制.方法:患者取半卧位,超声心动图定位穿刺点、穿刺深度及方向.40例患者均经剑突下进针.采用Seldinger's法,将中心静脉导管送入心包腔内,连接无菌引流袋引流积液.结果:40例患者心包穿刺均获成功,未出现并发症.引流导管留置时间1~7天,平均1.5±2天.引流积液量180~2000ml,平均750±600ml.穿刺引流后患者胸闷、气促明显改善,颈静脉怒张消失.术后患者心率减慢,有显著性意义(相应为105±30次/min,91±31次/rain,P<0.05).心功能亦获明显改善.结论:seldinger导管法用于心包穿刺安全,可避免损伤心肌,引流彻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B超引导下,45例心包积液患者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抽吸心包积液、注射治疗药物,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同时采用多种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 4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穿刺引流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胸腔积液引流术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7年~2011年4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6例采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外接水封瓶的闭式引流的治疗方法,B组20例采用经典胸腔穿刺抽液引流术的治疗方式,对比研究二者治疗效果.结果进行数据汇总后,得出A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16.8±0.42),症状好转时间(3.90±1.29)方面明显少于B组(18.1±9.4、9.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住院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简单实用安全,医疗费用较低,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创伤小不良反应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吴毓优  刘苏  高炳玉 《海南医学》2011,22(17):73-74
目的探讨微创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穿刺置管术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46例心包积液患者采用微创中心静脉管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6例心包积液均一次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时间3~10d,平均5d,引流量300~1600ml,平均800ml。结论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中量及以上心包积液安全有效,由于该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成功率高,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可替代传统穿刺方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按Seldinger方法,在心尖或剑突下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及局部治疗。结果:88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未出现并发症,置管引流1~2h后症状明显缓解,留置导管2~63d。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减轻或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率下降显著(P<0.01),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Seldinger技术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具有安全性好、操作简单、多用途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肺癌致心包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治疗肺癌所致心包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999~2003年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治疗肺癌致心包积液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包填塞的临床表现,经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后随即明显缓解。经剑突下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者19例次,经心尖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者7例次。心包腔内导管留置4~14d,中位时间7d。导管脱出心包腔和堵塞各1例。重新予以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另外还有1例导管堵塞患者因所剩心包积液数量很少,仅予以观察。所有患者无1例出现导管相关心律失常,心包腔内感染等并发症。第一个24h心包积液引流量410-1500mL,平均720mL。治疗效果为CR17例。PR6例,有效率为96%。【结论】肺癌所致心包积液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是安全、简易、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治疗肺癌所致心包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999~2003年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治疗肺癌致心包积液24例患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均有不同程度心包填塞的临床表现,经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后随即明显缓解。经剑突下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19例次,经心尖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7例次。心包腔内导管留置4—14d,中位时间7d。导管脱出心包腔和堵塞各1例,重新予以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另外还有1例导管堵塞患因所剩心包积液数量很少,仅予以观察。所有患无1例出现导管相关心律失常,心包腔内感染等并发症。第一个24hh心包积液引流量410-1500mL,平均720mL。治疗效果为CR17例,PR6例,有效率为96%。【结论】肺癌所致心包积液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是安全、简易、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穿刺引流心包积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心包穿刺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例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床旁超声定位下,采用Seldillger技术,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瓶引流心包积液。结果18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用时1~5分钟。引流管留置时间1~40天,平均22天。对于结核性或肿瘤性心包积液由导管向心包腔内注入药物,效果良好,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心包穿刺,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瓶引流心包积液技术操作方便、安全,引流彻底,疗效可靠,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心包积液86例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 CVC)留置治疗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寻找降低缩窄性心包炎的方法。方法:在X线导引下取剑突旁按Seldinger方法穿刺并留置CVC,抽取心包积液,心包腔内注射药物。结果:86例均获成功,无气胸、出血和心脏损伤情况发生,抽取心包积液2 0 0~30 0 ml左右,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置管3~5 9d,无因心包缩窄外科治疗者。结论:CVC留置治疗心包积液可达到急救、诊断、治疗及心包腔冲洗的目的,对降低缩窄性心包炎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闭式引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心包积液有增加趋势,易导致急性或慢性心包填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传统方法是反复进行心包穿刺抽液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闭式引流术是近年来治疗心包积液的常用方法,我们将2006年1月~9月,26例通过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配合腔内注药治疗心包积液的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B超定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心包积液46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包穿刺是治疗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但是心包穿刺是一项有风险的操作技术,其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1%~20%[1].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B超引导下将Seldinger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引用到心包穿刺术中,对46例心包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抽取心包积液,并在心包腔内行药物治疗、心包腔冲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心包积液有增加趋势,易导致急性或慢性心包填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传统方法是反复进行心包穿刺抽液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闭式引流术是近年来治疗心包积液的常用方法,我们将2006年1月~9月。26例通过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配合腔内注药治疗心包积液的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46例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定位下行剑突下或心尖部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当24h引流量少于10ml 2~3天,B超证实无心包积液后拔管。[结果14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无1例出现并发症,放液最少700ml,最多2700ml,外观为血性心包积液31例,淡黄色积液15例。留管时间最短4天,最长15天,复查B超无心包积液。[结论]该方法引流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安全、创伤少、恢复快,提高了生活质量。特别适用于心包积液量大、年老体弱者。  相似文献   

20.
吕键  郑慧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12-113
目的评价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5例心包积液患者在心尖部、剑突下穿刺心包,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反复抽液或注入治疗药物,观察患者液体的引流及临床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置管引流,共引流放液132次,留置时间2~25d,14例病人从导管内注入抗结核和抗癌药物,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心包,多次抽液,不仅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不利影响,又降低了费用,此导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制的柔性软头对心肌、血管无损伤,经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是安全、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