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鲍柏军  黄介飞  朱净 《临床荟萃》2005,20(24):1410-1411,F0002
消化道息肉是常见的消化道病变,过去常采用手术治疗.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现多采用内镜下息肉摘除.治疗方法有激光、微波、电凝、圈套切除等,均有不同的疗效.我们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消化道息肉,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提高对消化道息肉认识水平并积极治疗对消化道肿瘤二级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分析本院1996年以来内镜诊断的消化道息肉特征,并对其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下简称电切)和(或)微波治疗及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电凝电切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 118例病人在内镜直视下经高频电凝电切息肉切除前后的治疗护理.结果内镜下对消化道息肉治疗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结论护士应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手术前后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针对性护理是内镜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圈套法摘除消化道息肉助手配合操作体会。方法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圈套法切除消化道息肉107例。结果成功地治疗107例共153枚息肉,随访3年,除腺瘤性息肉1年复发率为13.6%,2年复发率为8.3%,3年复发率为1.6%,其他型息肉无复发。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如果准备充分,术前、术后周到护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术中密切配合,经内镜下高频电圈套法治疗消化道息肉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电凝电切治疗与护理要点.方法对118例在内镜直视下经高频电凝电切息肉切除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准备,默契的术中配合和有效的术后护理.结果118例病人顺利完成息肉切除,成功率100%.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 结论护士应掌握内镜下治疗的特点,与医生密切配合,为内镜治疗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文献报道以结肠息肉最为常见,胃息肉次之,食管、十二指肠及小肠息肉相对少见。消化道息肉的治疗原则过去姑息治疗或作胃、结肠切除术,自内镜问世以来,尤其是电子胃镜的广泛采用,内镜下息肉切除已越来越为消化科医师掌握。本人收集了近两年来在我院行消化道息肉切除术的110例住院患者,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息肉在临床上属常见病,腺瘤性息肉可发生癌变,临床上治疗方法为手术及内镜下治疗.后者已取代前者,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内镜下消化道息肉较多,如微波、射频、冷冻及高频电切除,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及不足。我院从2002年-2004年采用内镜下电切与射频联合治疗胃肠道息肉88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论消化道息肉的分型与“小型息肉”内镜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36例消化道息肉的内镜治疗资料。结果:内镜治愈率达95%。并提出了一种息肉分型方法。结论新的分型方法有利于内镜诊治。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1341.4 nm Nd:YAP激光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内镜下 1341.4nmNd :YAP激光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内镜孔导入光导纤维至病变距离为 0 .5~ 1.0cm ,激光发射功率为 15~ 30W ,每次激光发射时间为 0 .5~ 3s。结果  2 0 0例广基消化道息肉中 ,直径 <1.0cm(n =176 )者一次治愈率 10 0 % ;1.0~ 1.5cm(n =2 0 )者1~ 3个月后复查有 5例仍有残留 ,再次治疗后未见复发 ;直径≥ 1.5cm(n =4 )者经 3~ 4次治疗后息肉全部消失。经随访 6个月以上均未出现复发、癌变和消化道大出血及穿孔。结论 内镜下 1341.4nmNd :YAP激光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和操作方法的改进,目前已逐步取代了手术治疗,我院内镜室自2001年成功开展了经内镜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术,共治疗消化道息肉180例,疗效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圈套法治疗消化道息肉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108例病人在内镜直视下经高频电圈套法切除息肉前后的治疗护理。结果内镜下对消化道息肉进行治疗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护士应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手术前后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针对性护理是内镜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对消化道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内镜下对68例108颗。不同大小,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息肉,给予高频电切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腺瘤息肉癌变,电切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内镜下高频最切治疗消化道息肉,方法切实可行,安全可靠,经济、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少敏  钟敏等 《现代护理》2003,9(2):136-136
目的:探讨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电凝电切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118例病人在内镜直高下经高频电凝电切息肉切除前后的治疗护理。结果:内镜下对消化道息肉治疗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结论:护士应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手术前后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针对性护理是内镜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消化道息肉的分型与“小型息肉”内镜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36例消化道息肉的内镜治疗资料。结果:内镜治愈率达95%。并提出了一种息肉分型方法。结论:新的分型方法有利于内镜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镜微波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息肉、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用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对78例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息肉、疣状胃炎进行内镜下微波治疗。结果:内镜下微波治疗这三种疾病疗效满意,副作用少。结论:内镜微波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息肉、疣状胃炎疗效好,操作简便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消化道息肉的检出与内镜下治疗已经成为消化内镜治疗的常规技术而逐渐为患者所接受。本文总结近1年来笔者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32例患者的74枚息肉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纯尼龙绳套扎及联合肾上腺素局部注射在治疗各型消化道大息肉方面的疗效.方法 选择内镜下诊断的消化道大息肉(>2.0 cm)180枚,按山田分类法分为Ⅰ、Ⅱ、Ⅲ和Ⅳ型,首先用Lugol's液染色,根据着色情况分别于息肉基底部多处活检及顶部采用高频电凝电切除部分组织分别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继而用尼龙绳在息肉基底部套扎,于1周时复查内镜,未脱落的息肉再次尼龙绳套扎,于2周时再次复查内镜,2周后未脱落的息肉于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10 000)后套扎,第3周时观察各型息肉脱落情况.随访24个月.结果 180枚消化道大息肉,1周后复查内镜,其中Ⅳ型息肉56枚中全部脱落;Ⅲ型息肉12枚脱落,Ⅱ型息肉有1枚脱落,Ⅰ型息肉未见脱落;2周后复查内镜,其中Ⅲ型息肉有13枚脱落,Ⅱ型息肉有3枚脱落,Ⅰ型息肉仍未见脱落;第3周时,Ⅰ型息肉有23枚脱落,Ⅱ型息肉有28枚脱落,Ⅲ型息肉有39枚脱落.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24个月原套扎部位未发现新生息肉或恶变.结论 单纯尼龙绳套扎治疗Ⅳ型息肉疗效好,Ⅲ型息肉疗效欠佳,Ⅰ、Ⅱ型息肉疗效差.息肉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可以明显提高尼龙绳套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下尼龙圈联合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大息肉的方法,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通过内镜检查确诊的有蒂或亚蒂消化道大息肉(直径≥2 cm)31例共35枚,对于有蒂息肉先用尼龙圈经内镜套扎于息肉的根部,再予高频电切除术切除;对于亚蒂息肉先予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然后用尼龙圈经内镜套扎于息肉的根部,最后高频电切除术切除.息肉过大尼龙圈无法套入的,先予高频电切除部分息肉头端,再予尼龙圈套扎.术后全瘤送检.结果 该组31例共35枚息肉均一次性成功套扎并同时行高频电切除术,术后1例有蒂息肉少许渗血,原尼龙圈下方再次套扎1枚尼龙圈后出血停止.所有患者均未见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胃肠镜,未见复发.结论 内镜下尼龙圈联合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大息肉的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消化道“大型息肉”的内镜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2036例消化道息肉患内镜诊治资料。结果:49例“大型息肉”恶变9例。结论:“大型息肉”恶变率高,应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护理论在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120例进行内镜治疗的消化道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自护理论程序开展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健康信念、健康知识、手术耐受性、自护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重视疾病、了解治疗的重要性及信任医护人员的健康信念高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好于对照组,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护理论程序能够发挥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患者的能动性,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照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