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老年人心房梗塞的诊断及临床意义郭纪元,郝长海,王春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南军分区直属医院郑州450003)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冠状动脉硬化(包括粥样硬化斑破碎)使冠状动脉管腔闭塞或因冠状动脉痉挛血液断流,引起严重持久的缺血缺氧导致心肌部分坏死。其...  相似文献   

2.
符云峰 《河北医药》1995,17(5):295-295
急性心肌梗塞代谢治疗原理050021河北省医学科学院符云峰研究证明,除心律失常外,梗塞范围大小是决定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在梗塞早期,梗塞范围未固定,缺血(氧)造成的细胞损害在一定时间内是可逆的,缺血20分钟以上至1小时,就可能发展成为不...  相似文献   

3.
根据Christian等提出的急性心肌梗塞时左室射血分数与梗塞面积关系的回归方程,对54例住院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心室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8例(333%)存在有左室射血分数和梗塞面积不匹配现象。进一步观察发现,这18例病人中14例(778%)梗塞6周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提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住院期左室射血分数与梗塞面积不匹配现象,可以预测顿抑心肌的存在,阳性预测值达778%。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脑联合梗塞26例临床分析临汾地区人民医院(041000)霍晓东,杜明非脑梗塞(CI)可引起急性心肌梗塞(AMI)样心电图(ECG)改变,而AMI也可继发CI,对于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心脑联合梗塞,临床分别已有报道,但尚未见到对两种类型的对照分析。本...  相似文献   

5.
张变花 《首都医药》1999,6(8):47-48
本组165例急性心肌梗塞中,发病后第2至28天,有梗塞早期心绞痛56例(33.9%),有心绞痛史或高血压史者,在梗塞后有与无心绞痛组中,分别占64.28%与41.28%(P〈0.005);44.64%与30.27%(P〈0.05),梗塞后的心绞痛者非常显著地于无心绞痛者,非Q波梗塞,在梗塞后有心绞痛组显著地多于无心绞痛组(10.72%与2.75%,P〈0.05),住院4周病死率,在梗塞后有心绞痛组  相似文献   

6.
非梗塞非心绞痛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045000)梁治中,王希章,郑伟建,任礼静本文回顾我院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在梗塞前的心电图改变。除外心肌梗塞、心绞痛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以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冠心病的关系。临床资...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联用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尿激酶(UK)联用硫酸镁(MS)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1例AMI住院患随机分为UK+MS组(UM组,76例)和UK组(75例),除UM组在静滴UK前15min开始加用MS外,余相同。结果 UM组的再通率有高于UK组趋势,而5周病死率、心力衰竭、梗塞后心绞痛、再梗塞及梗塞延展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UK组(P均<0.01)。结论 UK联用MS治疗AMI优于UK疗法,MS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辅助剂。  相似文献   

8.
心房梗塞常并发潜在、严重的合并症,如附壁血栓、栓塞、心房破裂,房性心律失常等。因乏特异性症状,心电图变化不明显,易被忽略。本文随机抽样总结我院胸内科收治急性心肌梗塞30例,以心电图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与诊断标准本组男24例,女6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3岁)。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改变,本组发现并有心房梗塞者3例,占10%。心电图表现有以下诸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6例临床疗效分析太原矿山机器厂医院(030009)常国章,温焕荣,张引娥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是近十年来内科一大进展,以早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挽救频死心肌,缩小梗塞范围起到积极治疗作用,并对降低病死率及改善长远预后有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血钾含量与室性心律失常和梗塞部位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AMI发病6h内的血钾含量,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梗塞部位,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不同梗塞部位组间血钾含量,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血钾低于3.5mmol/L的以右室,前壁梗塞为主,低血钾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92.11%,结论:右室,前壁易发生低钾血症,低血钾症易发生心律失常,故AMI早期应及时补钾,提高AMI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QRS记发法观察黄芪对急性心肌梗塞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简化QRS记分法初步观察了黄芪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梗塞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用西药的基础组在AMI发病后2,3天内梗塞面积扩大后不再缩小,以后尚有扩大的趋势;而黄芪组则表现出一定的限制或缩小心肌梗塞面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0~1997年应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11例,收到较好的效果,报告于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1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大61岁、最小35岁,平均48岁。急性前壁梗塞7例、下壁梗塞4例,合并左心衰竭5例,均有明显胸痛,相应心电图导联S...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1992~1996年4年半时间内我院收治的18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将其分为老年组(≥65岁)与成年组(<65岁),结果发现老年组病死率为28%,显著高于成年组的10%(P<0.01),且老年组在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时,死亡率明显高于成年组,并发两处以上梗塞老年组死亡率也高于成年组。年龄大、性别差异、梗塞范围大及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均预示着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急性凡肌梗塞后心肌酶代谢动力学一房室数学模型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急性心肌梗塞后肌酶的动态变化是估计梗塞面积的方法之一,本文在口服给药的一房室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数学模型用以拟合急性心肌梗塞后心酶的时间活性曲线,可望能够准确计数梗塞心肌内心肌酶的总量,从而较好地估计梗塞面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1992 ̄1996年4年半时间内我院收治的18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将其分为老年组(≥65岁)与成年组(〈65岁),结果发现老年组病死率为28%,显著高于成年组的10%(P〈0.01),且老年组在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时,死亡率明显高于成年组,并发两处以上梗塞老年组死亡率也高于成年组。年龄大、性别差异、梗塞范围大及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均预示着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链激酶、蚓激酶和阿斯匹林合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4例观察黄新平*田丹*金志泽*邹川南*陈芳徐家相**张泽文**宋江萍**崔绍祥**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可使梗塞冠脉再通,心肌再灌注而降低病死率;而溶栓辅助药物则有助于防止冠脉的再闭塞,增强溶栓...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对应性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秦沛临,王凤芝,陈臣义山西省卫生厅卫生所李玉清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对应性ST段下移(R-ST-D)常见,过去均以镜像改变来解释,但80年代以来有关研究多认为可能预示较大范围梗塞或对应部位心肌缺血及无Q波性心肌梗塞,因而受到临床重视。本文结合我院资料,进一步探讨R-ST-D的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本文109例系我院1984~1991年收治的首次AMI并捕获了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AMI的诊断按WHO公布的标准,根据症状、心电图和酶学改变综合判定。R-ST-D采用Ferguson[1]标准,即与梗塞部位相对应的最少两个导联ST段水平型或斜下型下移≥0.lmv,且除外室内阻滞。下壁梗塞时V1-4为对应导联;前壁梗塞时对应导联为Ⅱ、Ⅲ、avF。上述R-ST-D与梗塞区抬高的ST段呈同步性演变称为镜像改变[2]。依据该标准将109例患者分组进行对比分析:(1)无R-ST-D在;(2)R-ST-D非同步(演变)组;(3)R-ST-D同步(演变)组。(2)和(3)组又按R-ST-D总和≥0.8mv或<0.8mv各自分为两个亚组。结果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时间长、进展迅速,不易缓解,心电图改变明显,大部分经治疗转变为稳定性心绞痛,少部分最后恶化为急性心肌梗塞.我院数年来收治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在住院期间,有11例恶化为急性心肌梗塞,其中透壁梗塞9例,心内膜下梗塞2例,对于整个治疗过程分析有助于发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注意,减少以后工作中不稳定心绞痛恶化为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1临床资料1.1对象 均为数年来收治入院的不稳定心绞痛恶化为急性心肌梗塞的 11例病人,诊断符合 WHO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其中透壁梗塞9例,心内膜下梗塞2例…  相似文献   

19.
刘伟  窦卫中 《贵州医药》1998,22(5):365-367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l-2年内仍可能发生再梗塞、恶性心律失常、碎死、心性死亡,故心肌梗塞二级预防尤为重要。本文探讨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塞二级预防的作用,并与维拉帕米的作用作比较。1资料与方法1.亚病例选择:自1993年2月一1995年2月收入我院或外院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及1979年全国中西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规定的诊断标准川并具备以下条件。(互)血压>12/gkPa;(2)心率>60次lndn,无房室传导阻滞Z(3)心功能1-11级。1.2治疗方法:入选患者分成三…  相似文献   

20.
丁莹  汪旭 《中国新医药》2004,3(3):101-101
目的 讨论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意义。方法 把急性心梗合并心房纤颤的23例患者与不合并心房纤颠的130例患者作比较,探讨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合并心房纤颠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心房纤颤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房纤颠预后较差,应尽早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