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高胆),这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我院在开展母乳喂养过程中,发现有20%~40%的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4d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护理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及预后判断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标准。方法以该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定为高胆红素组,以另外收治的59例黄疸患儿为生理性黄疸组,比较两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母乳喂养的情况、排便性质及时间。结果生理性黄疸组患儿排粪便和排胎便的时间明显早于高胆红素组,此外,患儿的哺乳次数也明显高于高胆红素组。结论合理地对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母乳喂养,加强母婴的产期保健,定期对孕妇进行血型鉴定产前检查并加强新生儿的护理、有效地减少产前及产后的感染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护理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1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干预组患儿针对相关因素采用干预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3%,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9.536,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4h总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2h、120h时干预组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心理因素、喂养因素、体温因素、治疗因素及病情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导致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9年10月经临床确诊的112例足月原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例组),以及同期137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孕周、出生身高、性别、出生体重、出生体温、喂养情况、排便情况、孕母年龄、家族黄疸发病史、是否多胎、妊娠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及胎盘钙化等情况,分析上述影响因素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新生儿孕周、出生体温、出生体重、出生身高、孕母年龄、胎盘钙化、多胎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新生儿开奶时间及开始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晚,生后2d喂养总量及生后2d排便总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母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家族黄疸发病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奶时间晚及排便时间延迟、生后2d喂养量不足及生后2d排便量少是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剖宫产、孕母有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及家族中有黄疸发病史是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讨论母婴同室后产科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原因的变化。以1999年11月-2000年10月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共1319例为研究对象,均为母乳喂养,每日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并黎体重至出院,对血清总胆红素≥220.5μmol/L的新生儿进行病因筛查。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220.5μmol/L(高胆红素血症)有827例,发生率为62.7%(827/1319)。除97例可找到病因外,其余730例明显疾病,占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88.27%(730/827)。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儿高胆红素血症与体重丢失(P=0.000)。孕周(P=0.028),催产素应用(P=0.009)。剖宫产(P=0.013)及性别(P=0.000)有关:但与出生体重,胎儿宫内窘迫,窒息和胎膜早破无关。结果显示母婴同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除少数疾病外,其相关因素很多。且新生儿很健康,目前所引用的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已不适合于评价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对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的管理应有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的相关因素,分析护理方法和对策。方法:选取新生儿稿胆红素血症患者共10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患者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在接受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护理之后,其中痊愈患者30例(60.0%),好转20例,(40.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痊愈患者共26例(52.0%),好转18(36.0%),无效6例(12.0%),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新生儿稿胆红素血症时,可以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方法,在治疗中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加强保暖,提高患者母乳喂养质量,进行全面、系统性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从而为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浠水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35例出生后0~14d和81例出生后14~28d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其中135例出生后0~14d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A组,81例出生后14~28d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B组.两组新生儿给予光照、病因治疗,分析高胆红素血症与围生、感染、溶血等因素相关性.结果 A组135例出生后0~14d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相关性因素分析:围生因素>感染因素>不明原因>溶血因素;B组81例出生后14~28d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相关性因素分析:不明原因>感染因素>溶血因素>围生因素.结论 新生儿早期性和晚发性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存在明显差异,临床诊断及治疗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引起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足月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进行分类并比较总结。结果由于围产期相关因素(胎龄、高龄初产、剖宫产、母乳缺乏、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妊娠期高血压、产前使用催产素、镇静剂以及胎膜早破等)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占总数的33.3%(70/210),是引起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新生儿感染,占总数的12.4%(26/210)。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及护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以及提倡母乳喂养,是有效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期间于我院儿科病房住院的高胆新生儿137例进行分析。结果137例高胆患儿中,感染相关因素56例,ABO溶血9例,Rh溶血2例,围产相关因素12例,不明原因37例。以不明原因总血胆红素最高。137例中核黄疸9例,2例为Rh溶血,1例ABO溶血,3例为败血症,不明原因者3例。结论感染相关因素为新生儿住院高胆的主要原因,溶血是导致患儿核黄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李岳岩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7(1):41-42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0 0名正常足月新生儿根据黄疸出现时间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生理性黄疸组和高胆红素组;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排便时间及性质等。结果 生理性黄疸组排胎便及排粪便时间明显早于高胆红素组;且哺乳次数也明显高于高胆红素组。结论 正确的哺乳方法和频繁有效的吸吮是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21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216例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回顾性发病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216例患儿进行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肝功能(SGPT+A/G)检查,并选择性做血培养,病灶分泌物培养和Torch抗体等检查。结果216例高胆中,母乳性黄疸75例,多因素混和55例,围产因素43例,感染因素27例,原因不明13例。治愈204例,未愈12例。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非感染性黄疸中,母乳性黄疸已排居首位。对具有高胆红素血症致病因素的新生儿进行早期血清胆红素监测、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围产因素,提出有效解决对策.方法:详细记录956例新生儿出生的各项资料,测定胆红素含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956例足月新生儿中发生高胆红血素160例(16.73%),出生后体重减轻、产式、窒息情况、头颅血肿、母乳喂养、其他因素等6个因素与该病有相关性.结论:围产因素在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中占主要地位,通过合理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占住院新生儿的首位,约30%~50%[1],其中以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多见.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通过血脑屏障,使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黄染,发生胆红素脑病,故应尽早明确病因,并早期进行干预.现将我院儿科收治的2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针对22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经光疗、口服药物、静滴白蛋白等综合治疗,223例治愈,治愈率为97.8%。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生因素135例(占59.2%),感染因素48例(占21.1%),溶血13例(5.7%),原因不明32例(14.0%)。结论围生因素逐渐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发病因素,应加以重视和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 023例新生儿(产科新生儿4 442例及新生儿科高胆红素血症病例58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及描述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民族、胎龄、出生体质量、胎膜早破、头颅血肿、喂养方式、缺氧、产前抗生素应用、母子血型不合、开奶时间、胎便排出时间、同胞中有高胆红素血症12项为影响因素。(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氧、产前抗生素使用、胎便排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胎龄、出生体质量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保护性因素;胎膜早破、头颅血肿、喂养方式、母子血型不合、开奶时间、同胞中有高胆红素血症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P<0.05)。(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和出生体质量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保护性因素(P<0.05),母子血型不合、开奶时间、同胞中高胆红素血症、胎膜早破为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多种相关因素有关,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定诊治方案,积极预防感染,重视产前相关检查及产后胆红素监测,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方法对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0例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前三位病因是:感染性黄疸85例(40.5%),围产因素55例(26.2%),母乳性黄疸47例(22.4%)。结论防治新生儿感染,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可以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半数以上的新生儿黄疸为生理性黄疸,若胆红素水平超过生理性黄疸的范围,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既为病理性黄疸。现就我院近1年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2例,对病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