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致敏T淋巴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角膜排斥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而T淋巴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即除了通过APC递呈MHC处理过的抗原给抗原特异性T细胞提供第1信号外,还需协同刺激分子作为辅助信号的协同作用。才能使T细胞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如果缺少协同刺激分子的第2信号,将会导致调节性T细胞的无反应性或特异性免疫耐受。[眼科新进展2005;25(5):476—478]  相似文献   

2.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存在着许多不良反应.细胞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在诱导、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应答稳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能直接参与角膜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形成.近年来,树突状细胞被发现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双重角色,除作为抗原递呈细胞诱发免疫反应外,不成熟或表达抑制性细胞因子的树突状细胞还可诱导免疫耐受.体内外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基质细胞,可通过对免疫细胞的影响,诱导抗炎效应和/或免疫耐受状态,有效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而作为继Tregs之后的又一热点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能由多种途径抑制效应性T细胞增生,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T细胞凋亡,抑制B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的活动,甚至能诱导Tregs的产生,在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上4种细胞的免疫特点及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LC是一种免疫辅助细胞,属树枝状细胞,是由骨髓中的前体细胞衍化而来,分布于表皮,淋巴结、肺胸腺,脾,粘膜,外周血等,角膜缘LC远远多于中央周边P,主要位于角膜,结膜上皮内. LC形态为树枝状,有Birhceck颗粒,表面有ATP酶,吞噬能力不及巨噬细胞,具游走性,参与或抑制角化过程.在免疫反应中,主要能刺激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辅助TC增殖,辅助TD依赖性抗体的产生. 在病理上,它与慢性炎症关系密切.在移植免疫反应中,LC是MHC不相容的主要激发细胞,LC携带的同种异体抗原是真正的排斥抗原. LC与眼病关系:(一)边缘性角膜病:角膜缘附近的结膜相关淋巴组织(CALT)的LC可传递抗原,携带HLA.角膜缘的IgA,补体,T细胞较多,有OKT_4~+,OKT_8~+细胞,因此免疫反应较多.边缘性角膜病应属免疫性眼病.(二)眼部碱性伤:由于CALT受损,使免疫传入弧障碍,使角膜局部免疫防御反应力减弱,致加重组织损害.(三)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角膜的携带HLA-DR抗原的LC可引起TC激活,因而引起排斥反应.免疫反应时,角膜上皮可见大量LC,由于新生血管进入植片及角膜缘LC较多,因此移植片较大或靠近角膜缘新生血管多,则易发生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
余洪华  邓金印 《眼科研究》2005,23(6):666-668
随着角膜移植手术技巧的改进,移植成功率明显提高,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越来越成为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受多种因素的调节。致敏T淋巴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角膜排斥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而T淋巴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即除了通过APC递呈MHC处理过的抗原给抗原特异性T细胞提供第1信号外,还需协同刺激分子作为辅助信号的协同作用,才能使T细胞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如果缺少协同刺激分子的第2信号,将会导致调节性T细胞的无反应性或特异性免疫耐受。随着研究的深入,协同刺激信号已逐渐成为角膜移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领域。B7分子作为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其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人类角膜内皮细胞作为免疫细胞的功能。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人类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在有无γ-干扰素诱导条件下的HLA-II类抗原、CD40抗原的表达。体外共同培养人类角膜内皮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CS测定共同培养体系中活化的T淋巴细胞中CD69的表达。结果:γ-干扰素能够诱导HLA-II类抗原和共同刺激通路中CD40的表达,T淋巴细胞在人类角膜内皮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系统中被激活。结论:人类角膜内皮细胞作为潜在的抗原递呈细胞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指标的变化与排斥反应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例角膜移植病人进行了免疫指标的测定与临床免疫反应的观察。结果发现T4细胞在术后1个月、3个月有明显升高,与手术前测得的T4细胞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这种变化与临床观察到的排斥反应发生率有显著相关关系。免疫球蛋白则于术后1个月稍微增高,与临床反应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角膜排斥反应以T细胞的改变为主,T细胞的测定能够预测、估计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Gu Y  Wang J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5):376-9, 20
目的 探讨正常及病变角膜中人类白细胞抗原DR 分子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炎症和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0 例正常人及48 例患者的病变角膜标本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DR分子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的表达的检测。结果 正常人角膜无或轻微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DR 分子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病变角膜,尤其是炎症角膜及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角膜,其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结论 人类白细胞抗原DR 分子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的异常表达与角膜炎性反应有关,并可促进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刁玉梅  李兵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716-1718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免疫耐受是指抗原特异性的免疫无应答。诱导受体产生针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是彻底克服移植排斥反应的根本方法。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一个复杂且有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多种免疫细胞在抑制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就近几年通过细胞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角膜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角膜疾病的常用方式,虽然角膜移植的成功率较其它器官移植高,但是术后排斥仍然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高度依赖于免疫细胞向淋巴组织或炎症部位的定向迁移和归巢,并受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调控。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诱导免疫耐受维持内环境稳定,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相关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篇综述主要介绍调节性T细胞参与眼部免疫耐受的相关研究,着重阐述调节性T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与一类T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有关的细胞膜分子,在同种异体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知的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的CD分子主要有CD4、CD8、CD28/CTLA4-B7协同刺激分子、CD40-CD154协同刺激分子、CD25、CD69等.本文对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顾扬顺 《眼科新进展》1997,17(4):252-253,254
尽管角膜移植术的成功率高居其它组织器官移植术成功率之首,术后排斥反应仍然是角膜(特别是血管化的高危角膜)移植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有关郎罕细胞(Langerhanscell,LC)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的研究引人注目,现综述如下。1角膜LC的特点在免疫应答过程中,除免疫活性细胞起。核心作用外,尚需另一些免疫细胞协助,即辅佐细胞(accessorycell,AC)。AC的主要作用之一是递呈抗原,故又称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LC即为APC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1)作为免疫反应中的刺激细胞,在混合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2.
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树突状细胞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起着多方面作用,其作用机制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通过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发现,树突状细胞能够诱导不同类型的免疫反应.通过减少树突状细胞数量、抑制树突状细胞提供双信号的能力以及通过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等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方法,目前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3.
宫妍  宋丽艳  孙海成 《眼科研究》2012,30(3):209-212
背景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导致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各种药物均有不良反应.研究发现自然杀伤T(NKT)细胞可致器官移植患者免疫耐受,但目前有关NKT细胞用于治疗高危角膜移植免疫反应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体外α-GalCer活化的NKT细胞在防治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Lewis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加入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α-GalCer,在RPMI 1640培养基培养1周后,流式细胞仪分选出NKT细胞(密度为5×106个/ml).取10只Fisher 344大鼠为供体,20只Lewis大鼠为受体,受体角膜移植前1周角膜缝线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将受体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NKT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各10只.Lewis大鼠行穿透角膜移植.NKT细胞组在手术结束时球后注射0.1 ml NKT细胞液,生理盐水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记录角膜植片的反应情况并按照Holland的标准进行评分.术后第14天,两组各获取3只大鼠角膜植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植片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生理盐水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7.90±1.37)d,NKT细胞组为(14.70±1.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1,P=0.00).术后2周,生理盐水组角膜植片重度混浊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长入植片,而NKT细胞组角膜植片仅轻度混浊、水肿,炎性细胞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生理盐水组角膜植片中大量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NKT细胞组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查结果表明,NKT细胞组大鼠脾脏中NKT细胞百分数为(5.67±0.25)%,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的(1.21±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P=0.00).结论 α-GalCer活化的NKT细胞球后注射可以明显延长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植片的存活时间,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细胞凋亡参与了维持正常角膜的免疫赦免地位以及介导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细胞损伤过程。其他领域的研究表明T细胞凋亡有利于移植物的存活和移植免疫耐受的形成。因此,深入研究细胞凋亡必将进一步加深对角膜移植免疫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免疫学特性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上皮内存在的朗格罕细胞型树突状细胞具有吞噬、加工、递呈抗原及激发T细胞的能力.这些细胞是"职业的"抗原递呈细胞,在眼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的免疫监视作用.近期,有研究证明在正常的角膜缘上皮基底层存在具有慢周期特性的、表达角膜缘干细胞标识物-ATP粘连转运蛋白家族G2成员(ABCG2)的树突状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央角膜炎症反应早期可以诱导角膜缘上皮基底层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型抗原的树突状细胞密度增加并向角膜中央迁移.这些研究提示角膜缘上皮基底层内存在的树突状细胞是角膜炎症反应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16.
葡萄膜炎是主要以辅助性T细胞(Th)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眼科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树突状细胞(DCs)是目前已知的功能较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s),能有效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启动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和调节免疫平衡中均发挥重要作用.DCs被认为是引起葡萄膜炎发病的起始细胞,可能是葡萄膜炎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DCs可以通过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Th1、Th17与Th2的免疫平衡,诱导免疫耐受等,调节葡萄膜炎进程.DCs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DCs的生物学特性、DCs在葡萄膜组织中的生物学特点以及其在葡萄膜炎中的相关免疫调节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细胞间黏附分子与角膜移植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银萍  柳林 《眼科研究》2005,23(5):546-548
角膜移植免疫是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的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近来研究表明ICAM1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ICAM1协同抗原递呈,促使免疫细胞在植片聚集,触发和促进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引发粒细胞聚集于角膜基质层,导致组织损伤、破坏、角膜新生血管化使移植失败。目前研究抗ICAM1药物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已进入实验阶段。就细胞间黏附分子与角膜移植免疫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抗ICAM-1单克隆抗体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 (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单克隆抗体中和治疗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应用两种主要组织相容抗原完全不同的大鼠Louis和RCS鼠 ,建立近交系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 ,分三组给药 ,其分别是抗细胞间粘附分子单克隆抗体组 (抗ICAM 1抗体组 )、生理盐水组和环胞霉素A(CsA)组。观察角膜移植排斥发生的时间及治疗效果。标本作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免疫排斥反应的程度及炎症程度。结果 :三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 :生理盐水组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 12 .1天 ,CsA组为18.3天 ,抗ICAM 1抗体组为 2 0 .2天。HE染色显示抗ICAM 1抗体组及CsA组的炎症反应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轻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抗ICAM 1抗体组和CsA组的ICAM 1表达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结论 :抗ICAM 1单克隆抗体中和治疗可减少移植角膜ICAM 1表达及免疫炎性细胞的浸润 ,减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延长移植片的存活时间 ,是一种有效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9.

角膜移植术是角膜盲的有效治疗方式,是角膜盲患者复明的唯一希望。角膜无血管、无淋巴管,被称为免疫赦免器官,因此角膜移植术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器官移植术,但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仍然是角膜移植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反应主要是免疫细胞向淋巴组织、炎症部位的定向移动,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在免疫调节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可以通过调节和抑制效应T细胞的活化来诱导免疫耐受,从而减轻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据此,文章对在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中Treg的来源、作用机制以及治疗等多方面做简单综述,同时也探讨了应用冬虫夏草提取物FTY720增强Treg的有效性,以期为后续针对性开展临床应用转化及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尽管角膜具有众多特殊的免疫赦免机制,但CD4+T细胞为主介导的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仍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从高危角膜移植对免疫赦免状态的影响、角膜免疫机制的应答以及排斥反应的预防及治疗几个方面阐述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