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膏综合征[1] (Castsyndrome)是由于躯干部石膏或其他器具固定后 ,使胸腹部受压、受凉、潮湿 ,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2 ] 。自1975年 10月~ 1999年 9月 ,我院共发生躯干石膏综合征 33例 ,经保守治疗后 ,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自 1975年 10月至 1999年 9月 ,我院共行脊柱过伸位及脊柱、髋部手术后石膏背心、髋部穗形石膏固定 42 6例 ,发生躯干石膏综合征 33例 (7 7% ) ,其中男 2 2例 (6 6 7% ) ,女 11例 (33 3% )。发病年龄 18~ 5 5岁 ,平均 36…  相似文献   

2.
石膏综合征(Cast syndrome)是由于躯干部石膏或其他器具固定后,胸腹部受压、受凉、潮湿,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此综合征多见于胸腰段椎体骨折行脊柱过伸位石膏背心、髋部穗形石膏、脊柱侧弯矫形及腰椎滑脱手术后行石膏背心固定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指骨和筋膜封闭的区域内组织压升高,使其循环和功能遭受损害而产生的综合病征。它造成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如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必将丧失肢体功能,甚至丧失生命。作者从1980年至1994年共观察7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1例;胫腓骨骨折软组织严重挫伤3例;胫骨上段截骨石膏外固定1例;胫腓骨骨折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2例。  相似文献   

4.
1976年至 1995年间 ,共发现 2 8例石膏综合征患者 ,经及时诊治均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8例中男 17例 ,女11例 ;年龄 14~ 5 6岁 ,45岁以下患者2 1例 ;行髋穗形石膏的髋关节结核 1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 10例 ,股骨中段骨折 6例 ,髋关节滑膜炎 3例 ,行石膏背心脊柱侧弯矫形术后 8例。2 讨论  根据本组 2 8例的临床表现 ,推断其发生机理 :①当脊柱过伸位石膏固定时 ,腰椎前凸增加 ,腹壁肌肉收缩力下降 ,内脏不同程度下垂 ,使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变小 ,肠系膜上动脉紧张 ,使十二指肠横部受压 ,胃肠排空…  相似文献   

5.
从1990年以来,我院收治各类四肢骨折经手法复位后需行石膏固定的病人468例,其中并发筋膜间隔综合征23例占骨折病人总数的4.9%,经即时解除外固定、牵引、放置支架、手术切开筋膜、静点20%甘露醇等综合治疗,无一例遗留缺血性肌挛缩。临床资料并发筋膜间隔综合征的23例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58岁。从石膏外固定到确诊早期并发筋膜间隔综合征,时间最长26小时,最短8小时。23例骨折分别为前臂双骨折,胫腓双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孟氏骨折,其中相关原因:骨折移位未完全矫…  相似文献   

6.
桡骨远端骨折并发腕管综合征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5年1月~2003年3月,共收治桡骨远端骨折1489例,其中手术240例,手法整复石膏托外固定1249例,并发腕管综合征3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截骨术致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教训李广金,李国栋,曾宪珍例1女,18岁,左膝关节屈曲20°压腿跛行。行股骨髁上截骨术,术后第二天病人患肢疼痛,未引起重视,第五天松石膏绷带发现小腿胀肿,考虑石膏绷带过紧所致。第十天拆线发现小腿后侧皮肤变黑坏死,始考虑骨...  相似文献   

8.
克雷氏骨折复位致急性腕管综合征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立  赵旭  姜晓彬 《中国骨伤》2000,13(11):657-657
我院自 1992~ 1997年间收治因克雷氏骨折复位而引起的急性腕管综合征患者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 ,男 2例 ,女 6例 ;年龄 30~ 6 4岁 ,左侧 3例 ,右侧 5例 ;跌伤 6例 ,砸伤 2例。 8例患者伤后皆经手法复位 ,腕关节掌屈尺偏石膏外固定。伤后至复位石膏外固定时间 1~ 12小时 ,复位、石膏外固定后 1~ 8小时 ,先后出现 (拇 )、示、中、(环 )指麻木、刺痛 ,不能屈伸活动 ,拆除外固定石膏检查 :Tinel征阳性。诊断为急性腕管综合征。其中 6例拆除外固定石膏 ,纠正腕关节掌屈尽偏 ,调整腕关节予中立位 ,症状明显缓解 ,即予石…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为临床选择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2008年)、Embase(1980-2008年)、Biomed Central(1997-2008年)、Ovid(1993-2008年)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08年)、万方数据库(1993-2008年)、维普数据库(1993-2008年)。搜集不稳定性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报告。按照文中所述纳入标准收集后进行比较。利用RevMan 4.2统计学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及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结果共纳入56篇文献,其中石膏外固定组21篇文献(967例患者),内固定组35篇文献(1672例患者)。结果发现,内固定组在握力、腕部活动范围、放射学指标以及功能评分上均显著优于石膏组(95%可信区间无重叠)。而在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上两者无统计学差异(95%可信区间有重叠)。石膏外固定组腕管综合征、骨折再移位发生率、治疗失败率较高,而内固定组发生肌腱并发症的比例较高(95%可信区间无重叠)。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石膏外固定。但由于老年患者对功能要求较低,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保守治疗大多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手术的选择应慎重,应尊重患者的主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Hauser术后并发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报告郭景理患者,男,19岁。因双侧髌骨习惯性脱位于1992年7月6日在止血带下行左髌骨Hauser术,术后患肢石膏夹外固定。术后12h疼痛较重,打开石膏及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术后约30h患肢出现剧痛并有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切口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对12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术前肌电图评估尺神经损伤的程度,采用小切口加肱骨内上髁部分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石膏托固定2d,保护性地活动肘关节.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1年,感觉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神经支配的手外在肌肌力较术前增强,手内在肌均没有进一步的萎缩,6例爪形手程度有所改善.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 在把握好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小切口加肱骨内上髁部分切除治疗肘管综合征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上肢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为肱骨髁上骨折,术后主要并发症有体位性水肿、骨筋膜室综合征、感染、骨折端移位、肘内翻等.传统方法使用夹板或石膏绷带固定后常将患肢用小夹板固定配以前臂吊带悬吊于胸前,或在石膏远端穿小绳索悬吊于床旁.但是,该方法易使夹板或石膏绷带向指端滑脱,导致骨折端对位不良,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引起并发症.我科白行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上肢骨折术后体位外固定器,应用于50例患儿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石膏与夹板配合应用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石膏与夹板结合外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6年5月治疗的24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12岁,平均6.6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对患儿先施行手法复位,以能维持肱骨长度,不强求解剖复位,石膏外固定5~7d,肿胀消退后根据复位情况进行再次手法复位矫正,改用夹板外固定4~5周直至骨折愈合。结果:24例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2年,平均1.2年。所有病例无神经血管损伤、骨化性肌炎、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与Volkmann挛缩等并发症。按照朱小庭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8例,可3例,差1例。结论:应用石膏与夹板配合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以避免反复整复而加重骨折断端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动态矫正骨折端,获得满意的复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石膏楔形填塞外固定治疗稳定性胫腓骨骨折成角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边拴宝 《中国骨伤》2010,23(3):229-229
<正>临床上,稳定性胫腓骨双骨折或胫骨骨折很常见,不少医院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如无明显错位的骨折,即行单纯石膏外固定即可,由于各种原因如患者过早下地活动,或由于小腿肌肉拉力不平衡,石膏松动或患者自行拆除石膏等,很多患者出现胫腓骨成角畸形,自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有选择性地收治此类胫腓骨骨折成角畸形38例,全部使用石膏楔形填塞外固定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上肢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为肱骨髁上骨折,术后主要并发症有体位性水肿、骨筋膜室综合征、感染、骨折端移位、肘内翻等。传统方法使用夹板或石膏绷带固定后常将患肢用小夹板固定配以前臂吊带悬吊于胸前,或在石膏远端穿小绳索悬吊于床旁。但是,该方法易使夹板或石膏绷带向指端滑脱,导致骨折端对位不良,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引起并发症。我科自行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上肢骨折术后体位外固定器,应用于50例患儿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石膏外牵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1年8月收治小儿肱骨髁上骨折560例,均应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加简易家用牵引装置石膏外牵引治疗。结果手法整复成功后,利用石膏外牵引进行持续有效的2~3 kg牵引,时间为3~4周,骨折均愈合,拆石膏后进行功能锻炼,2个月左右肘关节伸曲功能恢复正常,活动自如。经2年8个月的病例随访,11例发生肘内翻,其中最早发生为1岁女孩,骨折2个月后发生肘部内翻畸形,3例发生肘外翻。结论采用石膏外牵引可代替鹰嘴骨牵引的治疗,且治疗效果确切稳定,是可靠可行的固定和牵引系统。其有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疼痛小、方便调节的优点,可避免骨牵引针眼处感染,是一种便于实施、方便有效、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总结交叉综合征的特点和诊疗体会。方法采用口服药物、局部封闭及理疗、石膏制动等方法治疗交叉综合征6例。结果本组6例症状及体征均消失,临床治愈。结论本病具有突出的临床特点、发病部位及体征,保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76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折复位后,22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症状,去除石膏后症状均缓解或消失。石膏固定中,74例骨折不稳定,至少进行了2次复位。克氏针固定中,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患儿均获随访,时间1~18个月。发生肘内翻畸形17例,骨化性肌炎7例。肘关节功能评定:优135例,良30例,差11例。结论骨折早期应积极处理和预防血管、神经损伤及骨筋膜室综合征,肘内翻畸形和骨化性肌炎的防治应贯穿于复位、固定及功能康复的全过程。尽早行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从1989年1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肿胀严重的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108例,行尺骨鹰嘴牵引,消肿后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92例,其中4例整复失败行内固定治疗,临床结果证明,尺骨鹰嘴牵引消肿后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99年5月~2007年3月笔者收治儿童新鲜肱骨髁上骨折96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短时间石膏托外固定;闭合手法复位,C型臂X线机下交叉穿克氏针内固定术,针尾留皮外,辅以短时间石膏外固定三种治疗方式,观察其优缺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