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EGFR基因发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响应率较高的原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0例NSCLC患者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样本EGFR基因突变以及ERCC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2/50(24.0%)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检测出EGFR基因激活突变,且在女性、腺癌、无吸烟史患者中的突变比例较高,分别为33.3%、28.1%、39.1%;未检测到耐药突变。ERCC1表达量的中位值为42.9(范围为7.5~124.8)。EGFR基因发生突变患者的癌组织中ERCC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GFR基因为野生型的患者(P<0.01),但ERCC1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类型EGFR基因突变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SCLC患者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与ERCC1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可能是EGFR基因突变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响应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血浆ctDNA标本采用基于分子标签(UMI的二代测序(NGS)技术进行相关驱动基因突变分析,评估血浆ctDNA二代测序技术指导靶向用药的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纳入了163例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NSCLC患者血液标本,采用基于分子标签的二代测序方法,检测患者血浆ctDNA中与NSCLC相关的11个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98例初诊初治的NSCLC患者中,37.8%(37例)患者未检出肺癌驱动基因突变。其余患者中TP53、EGFR、ERBB2、RET、KRAS、ALK、PIK3CA、BRAF、MET、ROS1、NRAS的突变频率分别为33%、24%、10%、8%、7%、6%、4%、3%、3%、3%和1%。57例EGFR-TKI靶向治疗后进展的NSCLC患者中,21例(36.8%)检出T790M突变,3例(27.3%)接受三代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出现T790M与T797S顺式耐药突变。其他耐药突变包括KRAS基因突变(2例)、MET基因扩增(1例)以及PIK3CA基因突变(8例)。29例组织样本ARMS-PCR检测结果阳性的患者,组织EGFR突变阳性患者与ctDNA检测EGFR阳性患者之间的一致性为13.8%。结论该方法不仅能够检出初诊初治NSCLC患者中靶向治疗的敏感突变,还可以对靶向治疗进展后的耐药突变情况进行监测。因此,可选择基于分子标签的二代测序检测技术来指导NSCLC患者的个性化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法(ANN)建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模型及分析其关联因素,为NSCLC治疗提供数据。方法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检测434例NSCLC患者样本的EGFR基因外显子19缺失、外显子20 T790M突变、外显子21 L858R突变,应用ANN建立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预测模型及分析其关联因素。结果显示434例NSCLC患者EGFR基因外显子19、20、21总突变率为42.6%,其中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鳞癌、大细胞癌,女性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最终ANN预测模型变量包括吸烟、吸烟指数、病理类型、胸水CEA、性别、血液CEA,该模型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06、64.00%、73.50%。进一步分析显示较高胸水CEA、腺癌、吸烟人群、高血液CEA水平、高吸烟指数、女性肺癌患者更易发生EGFR突变。结论 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本研究建立了ANN预测NSCLC患者EGFR突变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突变患者的肺癌驱动机制明确且部分靶向治疗有效,目前临床上已经将HER2基因作为一线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靶点进行筛查。本综述重点总结HER2突变NSCLC领域的治疗策略和最新研究进展。以“HER2”“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策略”为关键词,检索2018-01-01至2023-03-31中国知网及PubMed相关文献。纳入标准:HER2突变NSCLC多种治疗方式,包含HE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抗体偶联药物(AD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KI等治疗措施;研究中报告了药物有效性、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后疗效评价。排除标准:化疗及生物治疗的相关研究。根据药物种类对HER2突变NSCLC的治疗进行分类,最终纳入分析文献48篇。结果表明,目前HER2突变NSCLC治疗模式主要是联合治疗,其治疗已经从非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单药靶向治疗模式向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模式转变,如ADCs或者非选择性HER2 TKI或选择性HER2 TKI或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联合应用,这些治疗模式将改...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一例ATP6基因8993TG突变导致新生儿Leigh综合症。该患儿新生儿期发病,以吃奶差、神经运动发育落后、癫痫为主要表现,进行性加重;血液乳酸、丙酮酸增高;头颅MRI示胼胝体萎缩。对患儿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蛋白进行氧化磷酸化通路活性测定,显示其I、II、IV通路均存在缺陷。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患儿及父母进行线粒体基因突变筛查,显示患儿及母亲存在ATP6基因8993TG、8993 TC突变,诊断Leigh综合征明确。2岁时随访,患儿存在严重生长迟缓,神经运动发育明显落后,惊厥控制差。本研究明确诊断了1例新生儿期发病的ATP6基因8993TG点突变导致ATP合成酶6缺陷的Leigh综合征,为今后新生儿Leigh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α-连环素(α—ca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通用型二步法,观察43例NSCLC患者及7例正常肺组织中的α—cat表达情况。结果在43例NSCLC患者中,α—cat的异常表达率为72.1%;α—cat异常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是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α—cat异常表达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正常表达患者。结论α—cat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NSCLC患者进展及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33ING1与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63例NSCLC和17例正常肺组织中p33ING1和p53的表达。结果p33ING1在NSCLC组织中阳性率(58.7%)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100%)(P<0.01);p33ING1表达与肺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53在NSCLC组织中阳性率(54.0%)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5.9%)(P<0.01);p53表达与肺癌的分化、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33ING1与p53在63例在NSCLC中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p53突变和p33ING1下调与对肺癌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p33ING1、p53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33ING1的存在可能还有其它不依赖p53蛋白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0一cRl)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NSCLC患者,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8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5.5%、43.3%、21.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临床分期及近期疗效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放疗前KPS评分、临床分期及近期疗效对NSCLC患者的长期生存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Receptor for activated Ckinase 1,RACK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中的表达情况,分析RACK1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62份NSCLC病理标本为试验组,同期选取36份癌旁组织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RACK1蛋白及HPV L1壳蛋白表达情况,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NSCLC患者HPV感染与RACK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HPV感染率、RACK1蛋白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HPV感染NSCLC患者中RACK1蛋白阳性检出率高于未HPV感染患者(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证实,NSCLC患者HPV感染与RACK1蛋白阳性呈正相关(r=0.547,P<0.001)。结论 HPV感染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病毒学因素,患者一旦合并HPV感染将上调其RACK1蛋白表达,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使细胞发生凋亡抵抗,考虑可将RACK1蛋白早期检测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磷酸化AKT(p-AK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NSCLC组织和18例正常肺组织中p-AKT的表达.结果 p-AKT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3.8%,高于正常肺组织中表达0.0(P<0.05).NSCLC组织中p-AKT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组织学类型、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p-AKT高表达,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它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能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依据。EGFR突变有多种检测方法,如何评价这些方法,规范产品,提升产品质量,保障临床检测质量,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是检测机构对试剂质量检测和考核的目标。本文就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以及质量评价要点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唐艳  李娜  刘翠兰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717-171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糖类抗原-125(CA125)血清水平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NSCLC患者,及50例良性肺部病变患者,检测血清TSGF和CA125水平,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及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期血清TSGF和CA125的表达水平。结果血清TS-GF和CA125水平在肺癌组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01);肺癌患者CA125表达水平与组织类型有关,肺腺癌明显高于肺鳞癌(P<0.01);肺癌患者血清TSGF和CA125的阳性率与NSCLC临床分期有关,临床分期越晚,其阳性率越高。结论 CA125及TSGF均对肺癌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临床上需要结合症状、影像学及病理学综合判断,为NSCLC提供更好的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老年患者予以多西他赛70mg/m~2治疗,21d为1周期,完成2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及稳定病例治疗4个周期,随访至疾病进展和死亡。结果 26名可评价病例中,总有效率26.9%,疾病控制率57.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6个月。中位生存期8.5个月,1年生存率为35.6%,主要毒副反应为细胞减少,乏力,脱发为主,分别为61%,64%,57%。结论国产多西他赛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livin在非小细胞癌(NSCLC)组织中的扩增与表达,分析该基因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对在2005至2010年收集的NSCLC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IHC)的方法,检测liv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IHC检测,50例NSCLC组织中livin表达阳性率为82.00%,而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livin低表达(6.67%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FISH检测,livin在NSCLC中表达阳性率为88.00%,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FISH和IHC两种方法在检测NSCLC组织中livin基因表达具有一致性.Livin在NSCLC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NSCLC诊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上皮钙依赖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10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6例癌旁组织中PCNA、E-cad的表达及与NSCLC转移的关系.结果 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NSCLC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与肿瘤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E-cad与PCNA的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 PCNA高表达、E-cad低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促进了NSCLC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及MMP-9在NSCLC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23例肺良性病变组织、30例NSCLC癌旁正常肺组织及111例NSCLC组织中VEGF及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NSCLC组织中VEGF及MMP-9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和NSCLC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VEGF和MMP-9的表达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在腺癌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鳞癌(P〈0.05)。VEGF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随TNM分期增高而升高(P〈0.05),VEGF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增大而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存活1 a以内、1-3 a的患者VEGF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存活3-5 a者(P〈0.05)。结论VEGF和MMP-9可能在NSCLC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NSCLC的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紫杉醇+顺铂联合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5例患者给予紫杉醇75mg/m2i.v.d1+顺铂80mg/m2i.v.分三天用,每21天为一周期。结果入组的45例中,治疗后完全缓解(CR)3例,占6.70%,部分缓解(PR)24例,占53.33%,无变化(NC)15例,占33.33%,总有效率CR+PR为60.00%;不良反应主要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其他发热、脱发、恶心呕吐和乏力。结论紫杉醇+顺铂联合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且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建立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预后模型。方法收集1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随访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个体预后指数并据此进行分组,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3%,25%,1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对患者生存时间有影响(P0.05)。按照预后指数进行分组,高、中、低危组患者生存时间具有差异(P0.001),高危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95%可信区间为5.8~8.2个月;中危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95%可信区间为14.1~17.9个月;低危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95%CI为31.1~39.8个月。结论 KPS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以上因素所建立的预后指数模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曹阳  尹茹 《现代保健》2009,(17):51-54
目的探讨并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ZD1839,IRESSA)治疗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观察2004年2月至2006年3月期间笔者所在科收集的32例晚期NSCLC患者接受吉非替尼(250mg)顿服,直至病情进展或死亡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情况。结果32例晚期NSCLC患者,无1例完全缓解(CR),19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O),4例进展(PD);全组有效率(CR+PR)为59.38%,疾病稳定率28.13%,临床获益率(CR+PR+SD)为87.5%。缓解最为明显的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减轻,胸闷气短好转及疼痛减轻。中位生存期3.5个月,截至随访时间,62.5%的患者仍存活。其疗效与性别和既往吸烟史有显著相关性,女性疗效优于男性,无吸烟史者优于有吸烟史者;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Ⅰ、Ⅱ度皮疹(25%,9.38%)、腹泻(15.63%),不需特殊处理。结论吉非替尼对于晚期NSCLC患者,尤其是对于亚裔女性、腺癌、未吸烟患者能较好地缓解疾病相关症状,毒副反应轻微,大多可耐受,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具有较好耐受性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余晓完  徐克前 《中国校医》2013,27(11):817-820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SH5 C85T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中国人群107例NSCLC患者和12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候选基因MSH5 C85T多态性分析,后期随机抽取50%标本进行测序验证。结果 NSCLC组MSH5基因C85T多态性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8%、35.5%、4.7%,对照组分别为78.3%、20.0%、1.7%,NSCLC组CT、T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χ2=9.170,P=0.002;OR=1.855,95%CI=1.229~2.798);NSCLC组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7.6%、22.4%,对照组分别为88.3%、11.7%,NSCLC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χ2=9.405,P=0.002;OR=1.923,95%CI=1.253~2.950);后期随机抽取的50%标本测序结果与RFLP完全相符。结论在中国人群中,MSH5 C85T多态性与NSCLC易感性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