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明确全氟异丁烯急性中毒的剂量-反应关系与其半数致死浓度,建立全氟异丁烯中毒肺水肿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全氟异丁烯致肺损伤机制及其防治手段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小鼠全身暴露静态吸入全氟异丁烯方式染毒,剂量分别为106、211、316、421、526 mg/m3,染毒5 min,随即观察动物进食、活动及死亡情况。应用加权回归法计算小鼠全氟异丁烯染毒的半数致死浓度。另外,染毒剂量为263 mg/m3,染毒时间为5 min时,测定小鼠染毒前及染毒后2、4、8、12、16、24 h各实验点的肺湿干比变化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小鼠全氟异丁烯染毒5 min的半数致死浓度为235 mg/m3,95%的可信限为(136~408)mg/m3。小鼠染毒后8、12、16 h的肺湿干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染毒后8和12 h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确定了小鼠全氟异丁烯染毒5 min的半数致死浓度,并依此成功建立了全氟异丁烯中毒的肺水肿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ngⅡ)在大鼠全氟异丁烯( PFIB)急性吸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0 h)和PFIB染毒后1、2、4、8、16和24 h活杀组(n=4)。其中PFIB染毒组头部暴露动态吸入PFIB染毒(剂量为145 mg/m3×8 min),空白对照组于过滤空气暴露8 min。分别在染毒后相应时间点收集大鼠肺组织、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ro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等样本,测定肺湿/干重比( W/D)、BALF蛋白含量,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测定肺组织匀浆与血浆中AngⅡ含量及肺组织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活性。结果大鼠PFIB染毒后16 h肺W/D和BALF中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发生急性肺间质与肺泡水肿,伴大量多形核白细胞渗出,染毒后24 h肺损伤程度明显缓解。肺组织AngⅡ含量在染毒后8 h前各时点呈现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染毒后16 h与24 h则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血浆中AngⅡ含量与肺组织ACE酶活性在染毒后各时点呈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吸入PFIB中毒后肺组织ACE活性及AngⅡ含量与肺损伤程度未见明显关联,其病理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烟雾吸入致肺组织细胞损伤后5min,行肺灌洗机械通气4h,观察24h。结果表明,烟雾吸入组伤后发生呼吸衰竭,肺水肿及反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胎盘型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明显升高,肺泡壁纤维成分燃烟雾9肺+祝各酶水平及肺泡壁纤维成分含量较雾吸入组明显改善,肺部炎症,水肿等显著减轻。烟雾+灌洗+MV组也有一定疗效。说明早期肺灌洗和外源性PS治疗能明显保护烟雾吸入所致  相似文献   

4.
大鼠头部暴露全氟异丁烯中毒致肺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头部暴露吸入染毒致急性肺损伤实验模型以便进行全氟异丁烯(pefluoroisobutylene,PFIB)毒理及防治药物研究。方法:用设计的大鼠头部暴露吸入PFIB染毒装置致动物中毒,测定动物中毒后肺灌流液(BALF)中总蛋白含量和肺湿干比变化,在染毒过程中同时用气相色谱连续监测DFIB浓度。结果:在大鼠头部暴露吸入染毒中,PFIB染毒浓度比较稳定。大鼠吸入PFIB0.18mge/L(8—10min)致肺损伤实验模型比较明显,各项指标变化显著,中毒性肺水肿程度与HFIB浓时积(染毒浓度乘以时间,即CT值)呈正相关,动物中毒后12~24h肺灌流液中总蛋白含量和肺湿干比显著升高。结论:建立了大鼠头部暴露动态吸入PFIB中毒致急性肺损伤实验模型,该模型比较稳定,可用于观察动物PFIB中毒性肺水肿程度,也可作为:PFIB毒理及防治药物研究实验方法。大鼠PFIB中毒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其吸入毒性至少比腹腔毒性大10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中血管紧张素1I(angiotensinll,Angll)在全氟异丁烯(perfluoroisobutylene,PFIB)吸入性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全身暴露PFIB染毒装置对CDl小鼠实施染毒,采用Anglll型受体(anglll-typereceptor,ATl)特异性抑制剂氯沙坦钾作为工具药,以肺系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总蛋白含量及72h内存活率为观察指标,评估ATl受抑制状态下肺损伤情况。结果与结论在PFIB染毒前0.5h、染毒后0.5h、1h经腹腔注射方式给予实验CDl小鼠氯沙坦钾(40mg/kg),虽然对各项ALI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趋势,但并不能起到显著的防治效果。以AngII为主要成分的RAS可能并不参与PFIB吸入性急性肺损伤早期炎症反应的扩大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内源性NO在全氟异丁烯(perfluoroisobutylene,PFIB)急性吸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和PFIB染毒后1,2,4,8,16和24 h活杀组,每组4只大鼠。其中PFIB染毒组行全身暴露动态吸入PFIB染毒(剂量为140 mg/m3×5 min),对照组行过滤空气暴露。分别在染毒前(对照组)与染毒后相应时间点,收集右肺组织、血清及左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等标本,3H-精氨酸法测定肺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酶法测定BALF及血清中NO(NO2-/NO3-)含量。结果肺组织eNOS活力在染毒后8 h内呈下降趋势,而iNOS与之相反,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8 h后两者逐渐恢复至染毒前水平。血清及BALF中NO含量变化与iNOS活力相似。结论内源性NO及其合酶在PFIB急性吸入染毒前后变化不明显,在PFIB急性吸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其病理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急性光气中毒可引起肺表面活性物质含量改变。为阐明急性光气中毒PS的变化特征,本研究应用表面张力测定仪测定了大鼠急性光气中毒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表面张力的改变,发现Lct30剂量的光气可引起肺表面活性物质活性显著下降,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蛋白浓度升高同步,而肺组织及灌洗液PS含量未见异常。本研究提示,急性光气中毒引起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活性下降参与了光气肺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全氟异丁烯(PFIB)吸入急性肺损伤(ALI)模型中肺水肿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随时间变化规律,对比部分液体通气(PLV)和传统机械通气(CMV)对大鼠PFIB吸入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21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于染毒前、染毒后2,4,8,12,16,24h颈动脉取血测血气;取左肺一叶称重,计算湿肺/体比。(2)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染毒对照组、机械通气组、部分液体通气组。所有动物乌拉坦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和颈动脉插管,于染毒后8h机械通气组和部分液体通气组开始通气,各组每1h取血测血气并计算氧合指数,3h后放血处死,测定静态吸气相P-V曲线。结果:大鼠吸入全氟异丁烯后湿肺/体比与PaO2呈线性负相关,湿肺/体比和PaO2于染毒后8h开始分别显著升高和下降,并于12h达到峰值,24h内无明显改善。机械通气1h即可显著改善氧合指数,部分液体通气3h才显效。液体通气组和机械通气组均可提高肺顺应性,在低压力区液体通气组更明显,但部分液体通气并未使P-V曲线的低位曲折点左移。结论:对于全氟异丁烯吸入急性肺损伤,与传统机械通气相比,部分液体通气没有显示出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富氧吸人对大鼠模拟急性高原肺水肿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4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压低氧组、连续富氧组、夜间富氧组,每组11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置于模拟6000 m海拔高度的低压舱中48 h.富氧干预48 h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肺湿干比、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压低氧组大鼠BALF蛋白浓度及肺湿干比显著升高(P<0.01)、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NO 含量、NOS降低(P<0.01).病理学显示低压低氧组大鼠有肺泡间隔增宽、间质充血、炎细胞浸润等间质性肺水肿表现.连续富氧及夜间富氧均可降低肺泡灌洗液的蛋白浓度及肺湿干比,提高大鼠血清和肺组织内的NO含量、NOS活性,减轻肺泡间隔增厚、炎细胞浸润及肺泡出血,且连续富氧组与夜间富氧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富氧吸人可以通过提高体内的NO含量、NOS活性来防护大鼠急进高原肺水肿,夜间富氧与连续富氧防护效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氟化碳(perfluorocarbon,PFC)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肺水肿、肺内水通道蛋白-1(AQP-1)及钠钾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ALI模型并雾化吸入PFC进行干预。在LPS注射后6h观察PFC对ALI大鼠动脉血气、肺损伤评分、肺湿干质量比值、肺泡通透指数及钠钾ATP酶活性等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blot观察肺内AQP-1表达的变化。结果LPS性肺损伤以肺水肿为主要表现之一。雾化吸入PFC可以缓解LPS诱导ALI后的低氧血症,降低ALI大鼠的肺损伤评分、肺湿干质量比值、肺泡通透指数,同时增加肺组织钠钾ATP酶活性及AQP-1的表达。结论雾化吸入PFC减轻LPS性肺损伤大鼠肺水肿,上调肺损伤期间钠钾ATP酶活性与AQP-1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迅速减压对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液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乳酸脱氢酶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慢上升减压组和迅速减压组,测定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乳酸脱氢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迅速减压组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这3种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 这些指标同时升高,可以提示发生了迅速减压肺损伤,其升高程度与肺受损的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对全氟异丁烯(PFIB)急性吸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实验室自制的全身暴露动态染毒系统对实验大鼠进行吸入染毒.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卡托普利药物对照组、PFIB染毒对照组和PFIB染毒+低、中、高剂量卡托普利治疗组(n=8).其中PFIB染毒各组染毒剂量为260...  相似文献   

13.
高氧液体对兔窒息性中毒肺水肿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兔光气染毒后肺水肿指标及肺泡灌洗液成分的变化 ,并进一步探讨高氧液对光气中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平衡盐组 (光气中毒后输注平衡盐 30ml·kg-1)和高氧液组(光气中毒后输注高氧液 30ml·kg-1) ,各组动物均于实验开始后 8h处死 ,立即开胸取肺 ,称取全肺湿重和右肺湿重 ,测定肺湿干比 (W/D)、肺水含量 (LW)和肺系数 (L/B) ;左肺用 37℃生理盐水进行灌洗 ,每次 5ml,共 3次 ,总回收率达 90 %以上 ,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丙二醛 (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及蛋白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高氧液组、平衡盐组的肺水肿指标及BALF中MDA、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GSH Px活力明显下降 (P <0 0 5或P <0 0 1)。与平衡盐组比较 ,高氧液组GSH Px活力明显增高 (P <0 0 1) ,BALF中MDA、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W/D、LW和L/B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脂质过氧化参与了光气中毒性肺损伤的发病 ,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光气中毒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家兔高速胸部撞击伤后肺内环氧合酶(COX)表达与中性粒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家兔胸部高速撞击伤动物模型,检测伤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凋亡、肺组织环氧合酶表达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前列腺素E2浓度。观察肺干湿重比值、肺通透指数及肺组织HE染色。结果胸部高速撞击伤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凋亡比例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82.3±12.6与62.5±9.5,P<0.05),与肺通透指数、肺干湿重比值分别相关(r=-0.79或r=0.91)。伤后肺组织环氧合酶表达显著升高(5.8±1.2与95.7±12.4,P<0.00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前列腺素E2浓度明显高于伤前(2.6±1.7与8.9±3.1,P<0.01),PMN凋亡与肺组织COX-2蛋白活性相关系数r=-0.64。结论家兔高速胸部撞击伤后肺内中性粒细胞凋亡抑制和环氧合酶活性增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参与了伤后肺损伤加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2)诱导大鼠肺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air+vehicle,air+GW0742,air+GSK0660,HBO2+vehicle,HBO2+GW0742,HBO2+GSK0660,每组10只,分别暴露于常压空气或2.3 ATA纯氧中8 h。分别于进舱前1、6、12 h给予大鼠腹腔注射溶于10%二甲亚砜(DMSO)中的生理盐水(0.3 ml)、PPAR-δ激动剂GW0742(0.3 mg/kg,ip)、PPAR-δ阻滞剂GSK0660(1 mg/kg,ip)。出舱后30 min检测肺组织湿干比、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与结论与空气对照组比较,HBO2+GW0742组大鼠肺组织湿干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变减轻,而GSK0660应用能加重肺组织损伤。PPAR-δ激活对高压氧诱导的肺型氧中毒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参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及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每组各20只。分别于1周后电镜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肺湿/干重比(W/D)观察肺脏水通透性的变化,并且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总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等肺损伤指标。结果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肺湿/干重比均优于急性肺损伤模型组,且不同程度降低BALF中中性粒细胞含量及总蛋白和乳酸脱氢酶。结论丹参对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烟雾吸入伤后肺内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大鼠烟雾吸入伤模型和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动态观察伤后肺内SP-A表达的变化,辅以动脉血气分析、肺水量测定、病理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弹性蛋白酶活性测定.结果:动物伤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和肺水肿,病理检查见严重肺损害,BALF中弹性蛋白酶活性明显升高.随着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不仅细胞内外SP-A的表达明显减弱,而且免疫阳性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数明显减少;单位肺泡区SP-A免疫阳性信号积分光密度值的降低与BALF中弹性蛋白酶活性的升高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吸入性损伤后肺内SP-A表达明显减弱,并可能在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及肺功能的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取BABL/C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哮喘组、SB203580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高碘酸希夫(AB-PAS)特染法检测各组小鼠小支气管杯状细胞的数量,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黏蛋白MUC5AC含量,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MUC5AC 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图像分析法进行灰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的上皮杯状细胞数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MUC5AC含量、肺组织MUC5AC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1)。经过SB203580和地塞米松分别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而且SB203580对杯状细胞、肺组织MUC5AC mRNA的抑制能力比地塞米松更强(P<0.01)。结论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杯状细胞增生与MUC5AC合成,在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的防治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O2致急性肺损伤机理。方法:大鼠静式吸入染毒,观测肺组织病理变化及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和LDH含量,同时测定肺组织抗氧化物及丙二醛的含量。结果:大鼠吸入NO2后,肺组织明显损伤,同时GSH-Px,SOD,维生素E,总巯基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也明显下降,肺损伤越重,各指标下降越明显,随着肺损伤的修复,各指标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鼠油酸型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吸入20ppm一氧化氮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吸入一氧化氮可选择性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动脉氧合,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支气管肺泡灌注液中白蛋白的含量,减轻了肺组织损伤,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