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妍  崔芳  鲍海萍  林永忠 《武警医学》2019,30(6):493-495
 目的 探讨F波各参数中对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敏感指标。方法 随机选取81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其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神经的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F波。根据NCV结果分为NCV正常组和NCV异常组,比较两组同名神经各参数指标,比较NCV异常组各神经的F波与MCV异常率。结果 糖尿病患者各神经F波最长潜伏期总异常率高于最短潜伏期、平均潜伏期、F波出现率、F波最大传导速度的总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V正常组比较,NCV异常组正中神经F波的最短潜伏期、最长潜伏期、平均潜伏期、最大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同名神经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NCV异常组胫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异常率明显高于同一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波最长潜伏期对DPN的诊断较敏感,NCV联合F波可以提高DPN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44例,根据有无DPN将患者分为DPN组(n=196)和无DPN组(n=148),再根据ba PWV四分位数分为Q1、Q2、Q3、Q4组(n=86),进行组间各指标差异比较及DPN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与无DPN组相比,DPN组患者ba PWV更高(P<0.01)。以ba PWV四分位数分组,ba PWV由Q1组的1023cm/s上升到Q4组的3279cm/s时,出现中/重度神经病变体征的患者比例由27.9%增加到68.2%(P<0.05)。DPN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SBP≥140mm Hg、ba PWV≥1600m/s、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与DPN密切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SBP及尿白蛋白/肌酐对ba PWV的影响后,糖尿病病程、DR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升高的ba PWV与DPN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参数对糖尿病患者并发腕管综合征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02月-2020年02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腕管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本院完成高频超声检查及神经肌电图检查,记录两组患者神经肌电图参数[运动传导速度(MCV)、末端运动潜伏期(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传导速度(SCV)、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潜伏期差值(ML)、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及高频超声参数[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CSA)],分析CSA与神经肌电图参数的相关性,并分析CSA对糖尿病患者并发腕管综合征的评估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运动传导中MCV、CMAP低于对照组,DML高于对照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中SCV、SNAP低于对照组,ML高于对照组(P<0.05)。经检查,观察组腕管入口CSA、腕管出口CSA均大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正中神经运动传导中MCV、CMAP及正中神经感觉传导中SCV、SNAP分别与腕管入口CSA、腕管出口CSA呈负相关(r...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与安诺治疗仪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对123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凡是符合:①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密歇根问卷评分≥4分);②感觉神经定量测定异常(密歇根体检≥2分);③神经电图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同时具备上述三条者,可确诊DPN并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采取: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红外线激光照射,常规治疗+空气压力波,常规治疗+空气压力波+红外线激光照射治疗,每组治疗2周.治疗前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前后测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密歇根评分)做为观察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 治疗2周后,FPG、2hPG和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各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密歇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空气压力波联合红外线激光治疗组较其他治疗组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各组治疗后密歇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空气压力波与安诺治疗仪联合治疗组密歇根评分改善与其他三组比较改善更显著;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各治疗组无明显差异,可能与治疗时间短,神经修复本身是一比较缓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向良浩  王晓萍 《人民军医》2000,43(10):594-59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血管病变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我们采用前列腺素E1(PGE1)与蕲蛇酶联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36例 ,取得较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按WHO标准确诊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36例 ,其中男 2 7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54(4 973)岁 ,均为Ⅱ型糖尿病。空腹血糖 9 62 9 2mmol/L ,血常规检查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 ,均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及腓肠肌神经传导速度及传导潜伏期异常。本组主要临床症状有 :(1 )皮肤感觉异常、下肢麻木 2 7例 ;(2 )下肢对称性针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定量温度阈值检测(QTT)在糖尿病性小纤维神经病变的诊断应用。方法对120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QTT,包括冷感觉阈值(CT)、热感觉阈值(TT)、冷痛觉阈值(CPT)、热痛觉阈值(HPT);神经传导研究(NCS)和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QTT、NCS、SSR异常率分别为90.83%、25.83%和57.50%,3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T、TT、CPT、HPT异常率分别为39.58%、47.29%、64.58%、71.67%,TT异常率高于CT,HPT异常率高于C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下肢CT、TT、CPT、HPT异常率分别为51.67%、94.58%、62.08%、85.00%;上肢CT、TT、CPT、HPT异常率分别为22.33%、34.59%、32.5%、58.33%,下肢CT、TT、CPT、HPT异常率均高于上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糖尿病患者在无、轻、中、重症状4组中CT异常率分别为19.17%、31.25%、43.94%、76.19%;TT异常率分别为41.67%、58.33%、75.76%、90.48%;CT和TT异常率随临床症状递增,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T和HPT则无此现象。结论冷感觉阈值、热感觉阈值是诊断DPN,特别是细小有髓和无髓纤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系统性硬皮病(PPS)患者进行食管动力功能影像学研究,并对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旨在提高食管造影在PS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食管气钡双重造影,钡剂浓度为220%。正常组和PSS组各70例,其中PSS组中22例进行了治疗后复查。结果:正常组立、卧位排空时间分别为(7.906±2.068)s和(12.697±3.97)s。70例PSS组排空时间、管腔直径、粘膜改变等均有不同程度异常。22例治疗前后对比,立位排空时间及卧位排空指数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SS组立位、卧位排空时间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2例治疗后复查者,立位排空时间和卧位钡剂排空指数是观察食管动力功能较为有效的指标。通过各项影像观察内容,明确食管影像动力学改变,进行早期诊断。可用于治疗前后对比,有效说明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硫辛酸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只服用甲钴胺)和联合治疗组(30例,服用硫辛酸胶囊,同时加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硫辛酸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DPN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甲钴胺,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起病隐匿,发病率高,预后差,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检测是诊断DPN的金标准,但操作复杂,需专科操作,基层推广较难,所以选择一种敏感、简单、可靠的方法对DPN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不过目前新的诊断方式较多,各有优劣,尚无统一认知.近年来发现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测定对DPN的早期诊断有益.本研究以NCV检测作为对照,探讨CPT检测在DPN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常腹痛病人检查摄三张平片,即腹部立位、仰卧位及胸部直立位片。作者复习了252例腹痛或急腹症病人的胸腹部平片,发现252例中,51例(20%)有异常X线表现,可提示诊断或进一步检查,29例还有胸片异常。51例中30例(59%)在立卧位片上均有表现;13例(25%)仅在仰卧位上表现阳性,在立位片上表现阴性;8例(16%)卧位检查无发现,而在立位片表现阳性,其中1例右上腹部脓肿和2例气腹与直立位胸片发现符合,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