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翠丽  焦瑞芬  王斯 《河北医药》2009,31(4):431-432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效果,探讨孕期是否应用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37年4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乙肝病毒(HBV-DNA)阳性母亲及新生儿99例,根据孕期肌内注射HBIG前后母血HBV-DNA含量变化程度分组:HBV—DNA转阴组(5例);HBV—DNA含量下降组(76例)(不合转阴组);HBV—DNA含量升高组(18例),观察3组新生儿免疫失败情况。结果孕期肌内注射HBIG后母血HBV-DNA转阴组及HBV-DNA含量下降组占82%,2组均无新生儿免疫失败病例:HBV-DNA含量升高组占18%,新生儿免疫失败5例。结论孕20周后肌内注射HBIG对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是有效的,观察肌内注射HBIG后孕妇静脉血HBV—DNA含量的变化可以预测HBV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母亲血HBV.DNA〈10^3拷贝/ml,孕期可不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后接受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即可;母亲血HBV-DNA〉10^3拷贝/ml,孕期宜注射HBIG预防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同时血HBV-DNA阳性的母亲经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所产婴幼儿的免疫效果。方法 214例双阳性孕妇分为孕期阻断组(A组)(126例),孕妇于孕28周始每4周肌内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200U,共3次;孕期未阻断组(B组)(88例),孕期未进行任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干预。所有分娩的新生儿于出生6h内注射HBIG100U,并按照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5μg/次。随访至12个月,检测婴儿血清乙肝标志物。另外,根据孕妇HBV-DNA载量不同分为:HBV-DNA>1E+5copies/ml组(C组)和HBV-DNA<1E+5copies/ml(D组),分析其婴儿免疫阻断效果。结果 A组孕妇所分娩婴儿12月龄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5.56%,HBV阻断率为94.66%,HBsAb阳性率89.68%;B组88例婴儿中,婴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1.36%,阻断率为88.64%,HBsAb阳性率为78.41%;2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2.39,P=0.132;χ2=5.178,P=0.023)。然而,孕妇组婴儿12月龄时乙肝感染率为14.29%,HBV阻断率为85.71%,显著低于C组的94.7%(χ2=4.91,P=0.027)。结论 HBsAg伴HBV-DNA双阳性孕妇HBV母婴阻断成功与否与孕妇HBV-DNA高病毒载量有关,而与母亲孕期应用HBIG阻断是否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陈少华 《抗感染药学》2019,16(7):1281-1283
目的:评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联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其对不同HBV-DNA载量的孕妇对母婴传播阻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94例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50例和B组44例,其中干A组孕妇实施孕期干预阻断(于孕妇孕期28周后每隔4周注射HBIG,连续注射3次),B组孕妇孕期内未实施干预阻断;比较两组孕妇在分娩后6 h给予新生儿注射HBIG,并按照0、1、6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随访新生儿12月,检测其乙肝标志物水平(HBs Ag、,HBsAb)阳性率的差异;另根据孕妇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载量的不同将其分为C组28例和D组66例,比较C组和D组HBV母婴传播HBsAg阻断的差异。结果:A组和B组孕妇婴儿12月月龄时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b阳性率高于B组(P<0.05);D组孕妇母婴传播阻断率高于C组(P<0.05)。结论:采用联合接种HBIG和乙肝疫苗能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但其阻断效果与母体HBV-D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295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乙肝病毒(HBV-DNA)阳性母亲及新生儿295例,按照孕期内注射HBIG前后母亲血HBV-DNA含量的变化分为三组:HBV-DNA升高组(55例);HBV-DNA下降组(227例);HBV-DNA转阴组(13例)。观察3组新生儿免疫失败情况:结果 HBV-DNA含量升高组占19%,新生儿免疫失败15例,注射HBIG母亲血HBV-DNA转阴组及HBV-DNA含量下降组占81%。无新生儿免疫失败病例。结论孕妇在孕期20周后肌内注射HBIG对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具有一定的效果,并可通过孕妇注射HBIG后HBV-DNA的含量变化,筛查HBV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制定阻断方案。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翠丽  陈文秀 《河北医药》2009,31(9):1078-107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探讨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496例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期母亲血肝功能情况分为2组,肝功能损害组(观察组)和肝功能正常组(对照组),比较2组婴儿12月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及乙肝母婴阻断率。结果观察组32例,免疫失败0例,乙肝母婴阻断率100%,婴儿12月龄HBsAb阳性率81.25%;对照组464例,免疫失败11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7.63%,婴儿12月龄HBsAb阳性率92.46%。结论乙肝病毒宫内感染与肝功能损害没有直接关系,与孕妇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乙肝免疫方法。方法在187例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按乙肝疫苗免疫和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后5年内连续进行HB-sAb和HBsAg携带情况观察。结果乙肝疫苗加HBIG联合免疫组HBsAb阳性率维持在89.9%~95.5%间,乙肝免疫阻断失败率4.5%;乙肝疫苗免疫组HBsAb阳性率维持在76.5%~83.7%间,乙肝免疫阻断失败率15.3%。新生儿乙肝免疫后HBsAb在7个月~1岁形成高峰,1~2岁下降48.97%,2~5岁相对稳定。不同年龄的HBsAb分布与HBsAb几何平均滴度分布一致。结论乙肝疫苗加HBIG联合免疫是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伟  莫奕彩  黄艳 《河北医药》2009,31(13):1598-159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行被动免疫对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取HBsAg(阳性)孕妇118例分为2组,A组60例,于孕28、32与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B组58例,仅作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A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HBvac)5μg和HBIG100U;B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5μg。分别检测2组新生儿及6月龄婴儿血清中HBsAg、HBVDNA、HBsAb。结果A组较B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血清中HBsAg阳性率降低,HBsAb阳性率升高(P均〈0.05);A组较B组的6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应用HBIG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HBV垂直传播,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6月龄婴儿HB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干县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收集新干县2009年(对照组:仅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和2011年(研究组:采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各100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产新生儿在周岁时采血进行HBsAg和HBsAb(乙肝表面抗体)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小孩至1岁时HBsAg阳性率为10.0%;HBsAb阳性率为90%。对照组HBsAg阳性率为84%;HBsAb阳性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1,P〈0.01)。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注射可明显降低HBsAg(+)阳性母亲的子女HBV的感染率,提高HBsAb阳性率,从而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接种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对其所生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结果阻断组婴儿12月龄时乙肝两对半检测:全阴性者9例,HBsAb单阳性者114例,HBsAg单阳性者4例,HBsAg、HBeAg双阳性者2例,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率为95.3%;观察组婴儿12个月龄时乙肝两对半检测:全阴性者19例,HBsAb单阳性者53例,HBsAg单阳性者12例,HBsAg、HBeAg双阳性者5例,婴儿乙肝感染率为19.2%;经统计学方法分析,χ2=11.65,P〈0.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采用HBIG与乙肝疫苗结合使用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接种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对其所生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结果阻断组婴儿12月龄时乙肝两对半检测:全阴性者9例,HBsAb单阳性者114例,HBsAg单阳性者4例,HBsAg、HBeAg双阳性者2例,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率为95.3%;观察组婴儿12个月龄时乙肝两对半检测:全阴性者19例,HBsAb单阳性者53例,HBsAg单阳性者12例,HBsAg、HBeAg双阳性者5例,婴儿乙肝感染率为19.2%;经统计学方法分析x^2=11.65,P〈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采用HBIG与乙肝疫苗结合使用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预防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预防组于孕28周起开始予以HBIG200U肌内注射,每4周1次,共3次;对照组产前未注射HBIG。检测并比较2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及新生儿均未见不良反应,且新生儿无出生缺陷。结论孕妇于妊娠晚期多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母婴阻断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95例HBsAg及HBV-DNA双阳性的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分为阻断组65例和对照组30例。阻断组孕妇于孕28、32、36、39周分别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照组无任何治疗。2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h内肌内注射HBIG200U,并于生后常规接受乙肝疫苗主动免疫,即分别于出生后24h内、1个月、6个月分别肌内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结果阻断组新生儿HBsAg及HBV-DNA6h、1月龄及6月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组新生儿HBsAb1月龄、6月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阳性孕妇有必要采用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方案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应用于孕妇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时,对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 A组83例,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HBIG 200 U,新生儿出生时及半月时分别注射200 U HBIG,并按0、1、6方案常规注射乙肝疫苗;B组87例仅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新生儿行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在1岁时检测血清抗-HBs.结果 A组较B组的婴儿1岁时外周血HBSAg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外周血HBSAg阳性率,但仍存在部分患儿的阻断失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3年2月产前检查的妊娠合并HBV-DNA阳性的15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阻断Ⅰ、Ⅱ组,每组53例;对照组46例。阻断Ⅰ组于妊娠28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肌内注射HBIG干预,阻断Ⅱ组仅在妊娠28周开始肌内注射HBIG干预,对照组孕期未采用任何干预措施。3组分娩的新生儿均于出生24 h内注射HBIG,并于0、1、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在新生儿12月龄时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结果阻断I组母婴阻断率分别与阻断Ⅱ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阻断Ⅱ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孕晚期拉米夫定联合接种HBIG和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能够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乙肝标志阳性的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预防乙肝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孕妇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药组)和对照组(未用药组),用ELASA检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和新生儿的血清HBsAg。结果用药组7%(3/42)新生儿HBsAg检出率明显低于未用药组37%(14/38),并且用药组的孕妇用药后HbsAg滴度及HBV-DNA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对乙肝标志阳性的孕妇于孕晚期给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表明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孕期注射HBIG及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对1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在妊娠28、32、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 IU,加乙肝疫苗(10μg),出生后第4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 IU,并自满月按照1、2、7的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5μg),出生后第8个月取静脉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检测100例婴儿仅2例HBsAg阳性,婴儿获得保护率98%,100例中有93例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b,免疫成功率达93%(93/100)。结论联合免疫有助于减少母婴垂直传播,提高婴儿保护率和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孕妇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C)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对河南省传染病医院住院分娩、接受"宫内阻断加联合免疫"母婴阻断和单纯接受"联合免疫"母婴组断的126例乙肝孕妇及其所生的127例婴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内阻断加联合免疫"组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等各项指标均低于"联合免疫"组,但两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孕期正规的围产期保健,早检测HBVM、HV、DNA、早诊断、早治疗、HBV DNA(+)及时应用HBIC,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重直传播有效,可以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刘建华 《贵州医药》2005,29(8):750-751
乙肝病毒(HBV)可由患急性或慢性乙肝感染的母亲传播给婴儿,在代代相传的恶性循环中,这一途径起重要作用。于2000~2004年开展对HBsAg(特别HBeAg)阳性的孕妇进行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 eglobu1in HBIG)注射及其新生儿进行HBIG和乙肝疫苗(hepatitis Bvaccine,HB疫苗)联合免疫以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垂直传播。共全程接种孕妇110人,新生儿110人。对其中36例新生儿进行脐血乙肝两对半检查,对24例周岁儿童进行乙肝两对半的追踪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减少新生儿在产前宫内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7例乙肝"大、小三阳"孕妇分为治疗组(A组86例)和对照组(B组81例),均在妊娠28周时抽取静脉血,采用血清学检测、血HBV-DNA检测。A组自28周开始每4周肌注1次HBIG 200 IU直至分娩,B组不给予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即抽取脐静脉血检测HBV-DNA。结果产前使用HBIG的86例孕妇分娩87例新生儿中仅1例新生儿HBV-DNA阳性,宫内感染率1.1%,而产前未使用HBIG的81例孕妇分娩81例新生儿中11例发生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13.6%,治疗组新生儿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HBIG能有效降低乙肝"大、小三阳"孕妇的宫内感染率,HBV-DNA检测可以作为是否应用HBIG的指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月选择梅州城区HBsAg阳性孕期从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孕妇所生的婴儿168例,116例婴儿为观察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10μg乙肝疫苗;52例婴儿为对照组,常规接种5μg乙肝疫苗。在12个月龄时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观察组婴儿HBsAg阳性控制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67.31%),无效率(5.17%)明显低于对照组(32.69%),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