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于  陈建英  关键 《医学信息》2006,19(3):472-474
目的观察研究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其中50例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作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连续10天。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92%和90%(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0%和76%(P〉0.05)。观察组血流变检查示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比,血浆粘度均显著下降,且其血流变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葛根素注射液改善冠心病微循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改善冠心病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患者 ,使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 ,15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管襻形态、襻周状态及血液流态等指标。结果经葛根素治疗两周后 ,微血管动脉扩张 ,血流加快 ,甲襞微循环流态积分值明显降低 ,襻周形态明显改变 ,总积分值下降。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冠心病微循环障碍有一定疗效 ,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针注射法对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水针(其成份为复合维生素B针剂与10%葡萄糖注射液的混合液J)注射法对颈椎病治疗作用。方法 对确诊为颈椎病的200例,分为治疗组135例,采用常规正骨推拿手法后,加用水针注射;对照组65例,仅作常规正骨推拿手法。治疗过程中通过了解症状消失和体征改善情况1-5周。结果 治疗组病人颈痛、上肢麻木、头晕、头痛等症状和颈部压痛点、颈神经根紧张试验等体征的消失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前者总有效率为97.0%,后者为36.9%,差异有显著性(P<0.01)意义。结论 正骨推拿手法配合水针注射法,可促进颈椎病症状消失和体征的改善,疗效巩固;同时水针注射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经济便宜的疗法。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伴高粘血症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杜君 《医学信息》2007,20(10):1855-1856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也见于青少年。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综合症,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我院于2006年12月-2007年6月采用穴位注射的方法,观察了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治疗颈椎病60例,对改善临床症状有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缪玲玲 《医学信息》2009,22(10):2162-2163
目的观察用血塞通、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内科常规治疗(如脱水降压、降脂等)治疗组给予血塞通、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给予血塞通。结果用血塞通、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总有效率达98.1%.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塞通、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丹  杨德勤  杨德文 《医学信息》2010,23(5):1456-1457
葛根素注射液是由从豆科植物野葛及甘葛藤的干燥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而制成的注射液.自1993年批准上市以来,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具有舒张冠脉及脑血管平滑肌,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收缩能及微循环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等疾病.葛根素注射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药物热、疹、溶血反应、休克,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溶血反应和休克,使用时应格外关注.本文就近年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以供临床医生参考,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朱锡生 《中国微循环》2007,11(6):399-400
目前,急性脑梗死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超早期溶栓治疗。但有效溶栓治疗的时间窗相当短,超过6h后溶栓治疗,并发症脑出血的发生率将明显增加。因此我们选择了具有降纤、抗凝双重作用的疏血通注射液,对50例不宜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和临床观察,以探讨其降纤、抗凝、降脂的作用及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系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病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7~86岁,平均67.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随机将10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褥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景芳 《解剖与临床》1999,4(4):220-220
我们采用胰岛素注射液外敷换药治疗各期褥疮11例13处,且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例患者均为带褥疮入院者,其中男9例,女2例,55~80岁。因脑血栓后遗症瘫痪导致长期卧床而形成的Ⅱ度褥疮3例,Ⅲ度褥疮8例。褥疮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脂血症是常见病、多发病 ,它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有效成份为三七总皂甙 ,主要成份为人参皂甙Rg1)对血脂的影响 ,对血液流变学明显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原发疾病诊断及高粘滞血症的诊断标准。治疗组40例 ,男28例 ,女12例 ,年龄38~79岁 ,平均51.8岁。其中冠心病14例 ,高血压病9例 ,脑动脉硬化17例。对照组40例 ,男26例 ,女14例 ,年龄37~80岁 ,平均51.1岁。其中冠心病1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比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治疗几类常见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3年1月我科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55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病情分为4组,其中46例获得随访,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术前术后JOA评分结果、椎管矢状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并比较手术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0~31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无死亡,无感染,无再关门等并发症,2例术后早期出现肩部不适感,2例出现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做相应处理后症状减轻至消失。术后各组JOA评分均有提高,椎管矢状径增加(0.005),各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扩大了颈椎管的容积,直接减除颈髓神经压迫,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治疗常见颈椎病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4月因多节段颈椎病于我院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前路融合术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37~59岁,平均47.1岁;11例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7例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行颈椎正侧位、功能位X线片及颈椎CT三维重建扫描,分别测量置换节段、手术相邻节段及颈椎整体活动度,并观察融合节段融合率、内固定位置及异位骨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8~54个月,平均26.3个月,术后各随访点患者JOA、NDI、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24个月时置换节段活动度(8.37°±2.77°)与术前(8.23°±3.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活动度(41.71°±6.99°)较术前(44.91°±9.48°)显著减小,置换邻近节段活动度(9.16°±2.72°)与术前(9.41°±2.7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邻近节段活动度(9.43°±2.6°)较术前(8.18°±2.42°)显著增加(P<0.05);术后12个月融合节段融合率100%,术后各随访点未观察到内植物松动、移位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维持颈椎生理活动度,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9月~2012年5月施行颈前路减压DCI植入术的患者11例,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有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症状,按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估。结果1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其中手术时间(63.9±20.1) min;术中出血量(58.4±22.1) ml;无切口感染,植入物松动、移位、断裂,手术节段异位骨化及颈椎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的疼痛VAS和NDI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JOA评分与术前及术后3个月比较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DCI植入术治疗颈椎病在减轻疼痛、恢复神经功能方面是安全有效的,且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8岁,因“吞咽困难2年,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于2年前出现无诱因吞咽困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咽炎”,予相应保守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1个月前患者吞咽困难加重,只能进食软食或流食。当地医院颈椎X线片示:C5-6椎体前缘明显唇样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图1A)。食管锁餐造影示:食管黏膜光滑,无充盈缺损或龛影,但食管受压,在节段最为明显(图1B)。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方法治疗颈椎病,为颈椎病提供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颈椎标本的解剖观察、模拟手术及生物力学测定,寻找经椎间孔微创手术的解剖入路,并应用于2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操作。结果(1)下颈椎椎间孔前内侧壁为钩椎关节、后外侧壁为关节突关节、上、下壁分别为上位颈椎椎弓根下壁及下位颈椎椎弓根上壁,其间走行神经根,椎动脉走行于神经根的前内方,钩椎关节的增生可以压迫经神经根及椎动脉而产生临床症状、体征。(2)颈椎钩突是维持颈椎稳定性的重要结构,单侧单间隙钩突切除可导致颈椎在前屈一后伸方向上运动范围(rang of motion,ROM)的轻度增加;单侧多间隙钩突切除将使颈椎总的运动范围明显增加;双侧钩突切除将导致颈椎在旋转轴上的严重不稳定。(3)2例患者手术均安全、顺利完成,疗效确切。结论颈前路显微椎间孔减压治疗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疗法,尤其在单节段病变中,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且创伤小、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2015年8月~2016年12月,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7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SET疗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实验组36例(男9例,女27例),年龄(45.19±10.09)岁,病程(24.94±18.07)月;对照组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44.08±8.88)岁,病程(22.17±14.96)月。应用BiodexⅢSystem等速测试系统测试颈部肌群力学性能,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测试1次。结果治疗前,两组峰力矩(peak torque,PT)、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比值(flexor/extensor peak torque ratio,F/E)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T、AP、F/E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VAS)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实验组VAS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VA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ET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收缩力量和做功效率,以及颈部肌群屈、伸肌群的协调能力,从而有利于恢复颈椎病患者颈部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often present with some atypical symptoms such as vertigo, headache, palpitation, nausea, abdominal discomfort, tinnitus and blurred vision and hypomnesia. Although there are a few hypotheses about the etiology of those symptoms, none of them have provided evidence convincing enough to explain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and anatomic manifestation of those symptoms. One of the more acceptable explanations is that those symptoms are the results of stimulation of the sympathetic nerves in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The clinical fact that dissec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significantly alleviates the severity of those symptoms seems like an evidence for the validity of this hypothesis. However, recent clinical studies showed that laminoplasty, which has no effect on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can achieve the similar effect. In this paper, we hypothesize that stimulation of the dura mater and spinal cord might be the cause of atypic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中填充同种异体松质骨的颈椎零切迹融合器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对19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融合系统为填充同种异体松质骨的颈椎零切迹融合器。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46~76岁,平均(61.3±2.1)岁。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伤口感染、脑脊液漏及食管漏、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以及评估椎间融合情况,并对术前、术后1周与6个月的VAS评分及JOA评分进行评定,以确定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2±1.5)个月。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64.3±4.9)min;术中出血量为45~120 m L,平均(66.5±4.6)mL; VAS评分及JOA评分显示术后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0.05);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脑脊液漏、气管食管损伤、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出现吞咽时疼痛,对进食稍有影响,其症状在术后2周内逐渐消失。未发现融合器移位、沉降、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应用填充同种异体松质骨的颈椎零切迹融合器治疗颈椎病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吞咽困难发生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联合后路内镜手术治疗“钳夹式”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2015年3月-2017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影像学及随访资料完整的28例“钳夹式”颈椎病患者,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33~71(52.214±8.234)岁。接受ACDF的15例患者纳入ACDF组。接受ACDF联合后路内镜手术的13例患者纳入联合手术组。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时的颈项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曲度(Cobb角)、黄韧带面积、椎管矢状径、椎管面积、脊髓面积、椎间隙高度、轴性症状等临床及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术前临床表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手术节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和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联合手术组与ACDF组术后1年Cobb角(10.85°±2.79°、9.33°±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5, 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时黄韧带面积、椎管矢状径、椎管面积及脊髓面积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03、-2.855、-8.007、-2.447, P值均<0.05),且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4, P>0.05),但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访满1年时,两组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结论 联合手术较传统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更加彻底,更加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并有效避免了传统后路手术对颈后部软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使用颈前路钢板可能引起治疗后吞咽困难等并发症。 目的:观察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优势。 方法: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患者51例。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3,6个月,治疗后1年及2年等时间节点采用颈部及上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法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采用吞咽困难评分法对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射线片评价术后植骨融合程度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15.4个月。治疗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治疗后获得疼痛缓解,肌力恢复;目测类比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5.7%。治疗后第2天有7例患者出现轻、中度的吞咽困难。随访期间未发现内置物沉降,也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或内固定器移位等并发症。表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式中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近期临床效果良好,其设计同时具备了颈椎间融合器以及颈椎前路固定钢板的优点,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少。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