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蛋白尿的生成及NO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排出尿蛋白的量和质的变化以及一氧化氮(NO)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在肾I-R大鼠模型上,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尿蛋白含量,SDS-PAGE分析尿液中蛋白种类的改变,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肾组织NO含量。并观察硝普钠(SNP)、L-硝基精氨酸(L-NNA)和氨基胍(AG)对尿蛋白的影响。结果:肾I-R损伤导致大鼠产生明显蛋白尿(P<0.01),而且出现了分子量大于白蛋白(66kD)的蛋白质,肾I-R后肾组织的NO的增多与尿蛋白排出量密切相关(r=0.704,P<0.01),SNP使I-R大鼠尿蛋白排出增多,AG、L-NNA使I-R大鼠尿蛋白排出减少。结论:肾I-R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及蛋白尿产生,NO是蛋白尿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微循环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I/R组、I-postC组和预处理(IPC)组(n=16),无创动脉夹夹闭股动脉4 h,松夹再灌注12 h或24 h建立大鼠后肢I/R模型。于再灌注结束时分别检测大鼠胫前肌血氧饱和度(StO2)、血流量、微循环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测定骨骼肌湿干重比值(W/D),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 I-postC 12 h组W/D较I/R 12 h组低6.7% (P<0.05),骨骼肌肌原纤维水肿、溶解、分离和线粒体空泡样变性显著减轻;再灌注24 h I-postC组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较I/R 24 h组高10.46%(P<0.05),与IPC组无显著差异。(2)再灌注24 h I-postC组实验侧细静脉血流速度较I/R组高11.3% (P<0.05),细动、静脉收缩减轻(细动、静脉内径较I/R组分别高39.8% 和24.1%,P<0.01),与IPC的保护效果接近(P>0.05)。结论:I-postC显著减轻骨骼肌I/R损伤,其保护机制与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3.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脏NO的生成及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以往的工作表明 ,大鼠肾缺血 45min再灌注后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 ,尿蛋白增加。本文在此模型上观察入肾血 (inflowing-renalblood ,IRB)、出肾血 (outgoing -renalblood ,ORB)和肾组织NO代谢产物NO-2 /NO-3 含量及尿液中NO-2 /NO-3 排泄率的变化 ;此外还观察L -精氨酸 (L -Arginine ,L -Arg)、硝普钠 (sodiumnitroprusside ,SNP)、氨基胍 (aminoguanidine ,AG) ,L -硝基精氨酸 (Nω-nitro -Largi n…  相似文献   

4.
肾缺血预处理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外脏器缺血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动物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经典缺血预处理(CIPC)、肾缺血预处理(KIP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肾缺血预处理(SOD+KIPC)4组。比较各组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一氧化氮(NO)含量、5'-核苷酸酶(5'-NT)活性的变化。结果:肾缺血预处理能明显改善左室功能,降低再灌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血浆磷脂酶A2(PLA2)活性,同时使心肌5'-NT活性、NO含量明显高于I/R组。而在肾缺血预处理前用超氧化物歧化酶处理则肾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明显弱于KIPC组,与心肌5'-NT活性、NO含量下降相一致。结论:肾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也与通过调动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的释放有关,氧自由基在介导该类物质的释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I/R组和他克莫司处理组,每组各4个时点( 0.5 h、2 h、6 h、24 h)。建立肾I/R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Cr)、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as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相应再灌注各时点,他克莫司处理组血清Cr、TNF-α和MDA水平均低于I/R组(P<0.05),而他克莫司处理组血清SOD活性高于I/R组(P<0.05)。他克莫司处理组肾组织损伤程度明显轻于I/R组。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凋亡蛋白Fas和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他克莫司处理组凋亡蛋白Fas和caspase-3表达水平则低于I/R组(P<0.05)。结论: 他克莫司能有效抑制I/R引起的自由基产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以及TNF-α水平降低,表明他克莫司对大鼠肾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肾组织缺血时和其后恢复血液灌注时器官功能不能恢复正常,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衰竭.肾脏由于其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的器官之一.在临床上常见于失血或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移植、肾部分切除、肾实质切开取石等手术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陈军宁 《医学信息》2010,23(13):2246-2248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 rfusion injury,IRI)是指肾组织缺血时和其后恢复血液灌注时器官功能不能恢复正常,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衰竭。肾脏由于其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的器官之一。在临床上常见于失血或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移植、肾部分切除、肾实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糖尿病(DM)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DM组、DM-IR组、EGb761-100组和EGb761-200组,后两组分别在IR造模前灌胃给予EGb761 100和200 mg/(kg·d) 14 d(每组n=10)。测定大鼠血肌酐、胱抑素-C及尿肾损伤分子-1(KIM-1),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及炎性因子TGF-β1、TNF-α、IL-6、氧化指标SOD和MDA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Bax和Bcl-2表达,检测血清、尿和肾组织抗衰老基因Klotho蛋白及肾组织Klotho mRNA表达。结果同DM-IR组相比,EGb761能降低血肌酐、胱抑素-C、尿KIM-1及肾小管Paller评分(P0. 05),抑制炎性反应并减轻氧化应激(P0. 05),减少肾组织Bax表达(P0. 05),增加Bcl-2表达(P0. 05),减轻Klotho蛋白下降程度,EGb761-200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 EGb761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抗凋亡及增加Klotho蛋白表达减轻DM大鼠IR导致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和氯胺酮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异丙酚(propofol)或氯胺酮(ketamine)对缺血再灌注肾损伤(IR)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6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R组)、小剂量异丙酚(5mg/kg)组(P1组)、大剂量异丙酚(10mg/kg)组(P2组)、小剂量氯胺酮(10mg/kg)组(K1组)、大剂量氯胺酮(20mg/kg)组(K2组)。输液后72h处死所有大鼠,在实验开始及处死大鼠前取4mL静脉血放入低温冰箱中保存待测。处死大鼠后取部分肾脏组织置于甲醛及戊二醛溶液,用于石蜡切片,光镜及电镜观察肾脏组织结构的变化。另取一部分肾组织制作成肾组织匀浆待测。待测指标包括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异丙酚和氯胺酮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大鼠肾组织中MDA含量(P0.05),增强SOD活性(P0.05),使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大鼠肾功能及组织学改变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异丙酚或氯胺酮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拮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抗氧化及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动员肾祖细胞(RPC)归巢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中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选取2~3月龄、体质量250~300 g的雄性SD大鼠54只,建立切除右肾的单肾模型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Sham组,无血管夹闭),NSS组(肾动脉夹闭45 min后行NSS),IPC组(先进行肾动脉夹闭15 min,再灌注10 min预处理,再行NSS)。分别在术后12、24、72 h每组各取出6只大鼠,收集血液及肾组织标本,之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观察项目:(1)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肾小管损伤评分;(3)在24 h观察IPC对肾组织中RPC数量的影响,以及IPC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受体CXCR7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1)术后12、24、72 h 时3组大鼠SCr和BUN值比较, IPC组分别为(65.0±10.78)、(91.5±15.12)、(52.6±11.68)μmol/L和(14.78±2.77)、(18.31±4.99)、(9.41±2.73)mmol/L,NSS组分别为(80.5±12.63)、(116.9±14.32)、(83.7±11.43)μmol/L和(18.58±4.18)、(28.86±5.64)、(19.49±3.83)mmol/L, Sham组分别为(41.5±7.36)、(39.7±7.55)、(42.7±7.15)μmol/L和(7.72±1.75)、(7.40±1.98)、(6.83±2.09)mmol/L;除72 h时IPC组与Sham组SCr和BU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12 h和24 h,IPC组均高于Sham组、低于N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术后12、24、72 h肾小管损伤评分IPC组和NSS组均高于Sham组,术后12、24 h IPC组较NSS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术后24 h,IPC组和NSS组大鼠肾组织中RPC数量明显增加、SDF-1和CXCR7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IPC可促进RPC归巢,缓解NSS中IRI损伤程度,保护肾功能,SDF-1/CXCR7轴可能在这一动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短暂反复缺血预处理(IPC)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I/R)组;缺血预处理1次+缺血再灌(1+I/R)组;缺血预处理2次+缺血再灌(2+I/R)组;缺血预处理3次+缺血再灌(3+I/R)组。各组动物经1%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开腹,暴露双侧肾动静脉。假手术组只开腹不夹闭双侧肾动静脉;I/R组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 min后松夹再灌;1+I/R、2+I/R和3+I/R各组则分别夹闭双侧肾动、静脉5 min后再灌5 min 1次、2次和3次后再行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 min后松夹再灌;再灌后逐层缝合腹膜,腹壁肌肉和皮肤。24 h后取血及双侧肾脏测定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以及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与I/R组相比,1+I/R、2+I/R和3+I/R组BUN和SCr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3+I/R组BUN和SCr降低程度为著;I/R组MDA含量较sham组显著升高;SOD活力则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1);与I/R组相比,1+I/R、2+I/R和3+I/R组SOD活力均明显增加,而MDA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3+I/R组MDA含量降低得最为显著。结论:短暂反复IPC可改善RI/RI大鼠肾功能,减轻肾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 ischemia reperfusion, I/R)损伤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自噬激活情况,探讨其对肾脏I/R损伤发挥保护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 Sham)、I/R组、氯喹干预组( I/R+CQ)和雷帕霉素干预组( I/R+Rap)。常规方法建立大鼠肾脏I/R损伤模型,再灌注24 h后留取各组大鼠血和肾脏标本。血标本用于尿素氮( BUN)和血肌酐( Scre)含量检测;肾组织标本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损伤情况;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eclin-1和Caspase-3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肾脏自噬泡的形成情况。结果与I/R组相比,I/R+CQ组BUN和Scre明显升高(P<0.05,P<0.01),肾组织损伤积分增加(P<0.01),TUNEL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Beclin-1蛋白表达减弱(P<0.01),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P<0.01),电镜下自噬泡数量较少(P<0.05);I/R+Rap组BUN和Scre显著降低(P<0.01),肾组织损伤积分减低(P<0.05),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Beclin-1蛋白表达增强(P<0.01),Caspase-3蛋白表达减弱(P<0.01),自噬泡数量明显增多(P<0.01)。结论自噬激活在肾脏I/R损伤过程中可通过抑制凋亡而发挥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Beclin-1及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Sim)及缺血后处理(IPO)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min后松夹再灌的方法制RIRI模型。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溶剂对照(sham+V)组、缺血再灌注(I/R)组、Sim组和IPO组。Sim组每日给予辛伐他汀20 mg/kg灌胃,持续2周。IPO组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 min去夹后,行6个循环夹闭10 s/再灌10 s后处理。再灌注24 h后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取血后迅速摘取双侧肾脏,观察肾组织损伤程度,检测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e NOS)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I/R组大鼠肾功能明显受损,BUN和SCr含量均明显高于sham组和sham+V组(P0.01)。与I/R组相比,Sim和IPO组BUN和SCr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RI/RI后,I/R组SOD活性较sham组和sham+V组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I/R组相比,Sim和IPO组SOD活性明显增加(P0.05),MDA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RI/RI后,I/R组NO及e NOS含量均明显低于sham组和sham+V组(P0.05);与I/R组相比,Sim和IPO组NO及e NOS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Sham组和sham+V组Bcl-2与Bax蛋白无明显表达,I/R组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多,而Bcl-2蛋白表达较少;与I/R组相比,Sim和IPO组Bax蛋白表达减少,而Bcl-2蛋白表达增加。结论:Sim和IPO减轻大鼠RI/RI的作用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提高肾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黄芪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药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用药治疗 ,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 ,测定血清和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肾缺血 1h灌注 15min后 ,肾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 ;血清和肾组织SOD活性下降 ,MDA含量升高。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 ,血清和肾组织SOD活性升高 ,MDA含量下降 ,肾组织病理变化有所改善。结论 :黄芪注射液具有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这可能是黄芪注射液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蛇床子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性因子水平、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构建肾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给予蛇床子素干预,观察血流恢复24 h后肾功能变化,HE染色、TUNEL法、ELISA法、 流式细胞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病理、 凋亡、 炎性因子和TLR4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结果 蛇床子素(20、...  相似文献   

16.
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性损伤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缺血心肌恢复血流灌注已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虽然再灌注可以挽救缺血的濒危心肌,但在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可以引起出血姓梗塞(hemorrhagic infarct)、心律紊乱以至于心室纤颤及持久的心功能障碍等方面的损害作用。对再灌注性损伤的机制的探讨,除有利于进一步认识该现象的本质外,还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一、能量代谢异常1976年,Theroux报道,狗冠脉左旋支结扎2小时后进行再灌注,采用植入性超声晶体测量节段的心肌收缩功能表明,梗塞区周围心肌功能恢复需4周以上。对5至15分钟缺血心肌的再灌注,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可持续24小  相似文献   

17.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大鼠肾冷缺血/移植再灌注模型。移植再灌注1小时组,肾皮质微粒体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肾组织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降低。提示氧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在肾缺血时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损伤发生在1小时的再灌注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药开心散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用开心散进行治疗 ,测定血清和肾组织SOD、MDA、NO ;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 ,并对肾组织化学LDH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肾缺血 1h再灌注 1 5min后 ,血清和肾组织SOD、NO活性下降 ,MDA含量升高 ,肾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 ,肾小管LDH活性增加。应用开心散后血清和肾组织SOD、NO活性升高 ,MDA含量下降 ,肾组织病理变化有所改善。结论 :开心散具有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 ,这可能是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果糖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30只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乳果糖预处理组。乳果糖预处理组在手术前7 d每天给予乳果糖灌胃,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在手术前7 d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手术分离肠系膜上动脉,通过夹闭30 min、再灌注60 min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收集血清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水平。HE染色用来评估组织的损伤程度,TUNEL检测小肠上皮细胞的凋亡。部分小肠组织用来检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乳果糖预处理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组织损伤和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并显著抑制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和肠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结论: 乳果糖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脂质过氧化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微细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对实验性大鼠肾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后的肝进行观察.结果:肝内出现了灶状性坏死,有两种坏死细胞出现,即肿胀式坏死和固缩式坏死.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阳性细胞多分布在坏死灶周边.肝组织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肝出现灶状性细胞坏死.PARP-1介导细胞损伤构成了肝细胞坏死的一个形式.中性粒细胞可能参与了肝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