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不同构型的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15例,以Ganau分类法分为4组:正常构型组36例,向心性重构组36例,向心性肥厚组31例,离心性肥厚组12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应用M型超声测量左室的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改良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A)、E峰减速时间(EDT),计算E/A;测量肺静脉血流频谱收缩期肺静脉血流峰值(PVS)、舒张早期血流峰值(PVD),计算PVS/PVD,组织多普勒测量左室Tei指数。结果高血压病组左室舒张功能均减低。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E/A1,EDT延长;离心性肥厚组E/A1,其EDT较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缩短,收缩功能减低,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血压病各组Tei指数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室Tei指数与LVEF、A峰呈负相关,与IVST、LVPWT、LVEDD、RWT、LVMI、E峰、E/A呈正相关;Tei指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以Tei指数为0.425鉴别有无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83%。结论 Tei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不同构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早期Tei指数即发生改变,随舒张功能不全的加重而增高;Tei指数可作为评价鉴别二尖瓣血流"假性正常化"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颈总动脉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心衰患者24例,正常对照30例,采用Aloka 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入选者右侧颈总动脉WI、左室射血分数(LVEF)、射血时间(ET).结果 冠心病心衰组W1、NA、W1-W2及ET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R-W1大于对照组(P<0.001).心衰组W1与收缩压及LVEF均呈正相关(r=0.67、r=0.47,均P<0.05),W1-W2与ET及LVEF均呈正相关(r=0.63、r=0.77,均P<0.05),R-W1与LVEF呈负相关(r=-0.63,P<0.05).结论 冠心病心衰患者WI减小,且与LVEF正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左室功能情况。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技术。结果正常构型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略减低。向心性重构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低。向心性肥厚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明显减低。离心性肥厚组:左室收缩功能减低;舒张功能明显减低。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张障碍先于收缩障碍,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 TDI)对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更敏感及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不同构型患者右室早期结构及功能变化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获得三尖瓣脉冲多普勒频谱舒张早、晚期峰值速度的比值(E/A)、三尖瓣脉冲多普勒频谱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频谱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E/e’)、右室Tei指数、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及右室收缩压(SPAP),然后行RT-3DE检查获得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及右室每搏量(RVSV)。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将113例患者分为正常构型组47例、向心性重构组29例、离心性肥厚组14例、向心性肥厚组23例,比较各组结构和功能参数。结果①与向心性肥厚组比较,离心性肥厚组的RVSV和右室内径均明显增大,RVEF明显减低(均P0.05);与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和离心性肥厚组比较,向心性肥厚组的Tei指数、SPAP、RVFW显著增加,TAPSE明显减低(均P0.05);②与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和离心性肥厚组比较,向心性肥厚组E/A明显减小,E/e’明显增加(均P0.05);③与正常构型组和向心性重构组比较,离心性肥厚组和向心性肥厚组的RVEDV和RVESV均明显增高(均P0.05);RVEF从正常构型组到向心性肥厚组依次减低,与正常构型组比较,向心性肥厚组的RVEF明显减低(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不同构型患者的右室结构和功能不同,以向心性肥厚患者右室结构和功能受损最重;RT-3DE能较准确地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右室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瞬时波强(WI)技术结合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分析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左室射血分数(LVEF)> 50%的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21例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2DM+ EH)患者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应用脉冲多普勒测量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E、A),DT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a、Aa),WI检测右颈总动脉瞬时减速度波强(W2),对比分析三组受试者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Ea减低(P<0.05),E/Ea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2明显增高(P<0.01).T2DM+ EH组与对照组比较Ea明显减低(P<0.01),E/Ea明显增高(P<0.01),W2增高(P<0.05).与T2DM组比较,T2DM+ EH组E/Ea增高(P<0.05),Ea、W2呈减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 EH组、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Aa呈增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技术联合DTI可以无创、全面地评价2型糖尿病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94例诊断为CHF的患者按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分为3组;12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WI技术测量W1及R-W,间期、W1-W2间期等指标,同时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内径及容积,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应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收缩期最大运动速度(Sm).比较两组间左心室收缩功能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并观察常规超声指标与WI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F组W1显著减小,W1-W2间期缩短,R-W1间期显著延长(P<0.01);在CHF各组间,与NYHAⅡ级相比,Ⅲ级与Ⅳ级患者的W1也降低(P<0.05);CHF组W1与LVEF和Sm分别呈正相关(P<0.01).结论 WI作为一项通过动脉内血流动力学反映心脏功能的新技术,为准确评价CHF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Ganau’s分类法将 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正常左室构型组 ,向心性重构组 ,向心性肥厚组、离心性肥大组。运用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各组LVEF、CO、CI、SV ;二尖瓣口E、A峰 ,E、A峰流速积分 (EVI、AVI)及E/A、EVI/AVI和IVRT ,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 ①向心性重构组CI、SV值降低、离心性肥大组LVEF值降低 ,高血压各组E/A、EVI/AVI、A峰、AVI、IVRT有改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②高血压各组间多无显著性差异。③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大组可有E/A <1、12 .0三种模式 ,其中 1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瞬时波强(WI)参数评价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同期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各36例,应用WI技术检测两组受检者左颈总动脉获得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负向波面积(NA)、射血前期时间(R-W1)、射血时间(W1-W2)及血管僵硬度指数(β),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W1和NA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β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I各参数在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功能异常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重构的价值。方法:采集96例高血压病患者(32例正常构型组,28例向心性肥厚组,36例离心性肥厚组)与36例正常人的左心室三维图像。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心外膜容积(EDVepi)、左室重构指数(LVRI),结果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Simpson法测值比较。结果:①RT-3DE与2DE检测的LVRI、EDVI、LVMI值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高血压病正常构型组内、高血压病向心性肥厚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高血压病离心性肥厚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高血压病正常构型组、高血压病向心性肥厚组内,RT-3DE和2DE检测的LVRI、EDVI、LVMI值均呈显著正相关。高血压病离心性肥厚组内RT-3DE与2DE检测的LVRI、EDVI、LVMI值均不显著相关。结论:运用RT-3DE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左室壁运动同步性具有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优点,是有效、准确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高血压病患者病情的发展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联合应用二维、M-型超声心动图与脉冲多普勒技术评价高血压左心室不同构型的舒张功能。方法采用M-型和二维超声技术测量高血压患者左室几何构型,测量各组左房功能指标及二尖瓣、肺静脉血流频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各组左室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组受损最严重。高血压早期即可出现舒张功能异常,表现为正常构型组舒张功能的异常改变。左房灌注分数(LAT)是比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更加可靠地反映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指标。结论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特别是左房灌注分数(LAT)的异常,可以早期体现左室重构超声心动图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DI)成像技术评价正常左室构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正常左室构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0例(高血压病组)和正常成人60例(对照组),使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及E/A值,TDI测量二尖瓣瓣环后间隔与侧壁位点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及e’/a’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侧壁及后间隔e’、e’/a’明显降低,后间隔a’明显升高(均P0.01)。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不同位点瓣环舒张期运动幅度不同(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在发生左室重构前已有舒张功能异常,TDI技术可快捷、准确地评估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不同左室构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左房功能。方法选取我院117例MHD患者,根据患者左室构型情况分为:正常构型组(24例)、向心性重构组(33例)、向心性肥厚组(36例)、离心性肥厚组(24例),另选同期年龄和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检测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比值(E/e);VVI技术于心尖四腔心切面获取左房整体收缩峰值应变(Ss)及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Se)及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Sa)及应变率(SRa),比较各组上述各参数的差异;分析Ss、SRs、Se、SRe、Sa、SRa与E/e的相关性。结果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LAD、LVEDd、IVSd、LVPWd均较对照组及正常构型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正常构型组上述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MHD各组E/e、LVMI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除正常构型组与向心性重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比较,离心性肥厚组LVEF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MHD各组Ss、SRs、Se、SRe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构型组Sa、SRa均增大,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Sa、SRa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比较,向心性肥厚组、离心性肥厚组Ss、SRs、Se、SRe、Sa、SRa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向心性肥厚组比较,离心性肥厚组SRs、Se、Sa、SRa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HD患者Ss、SRs、Se、SRe、Sa、SRa与E/e均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VVI技术可以简便、快捷、准确地评价MHD患者左房功能减退,为早期实施临床干预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利钠肽浓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颖辉  郭雪微  徐义先  谢萍 《临床荟萃》2005,20(11):604-606
目的评价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变化。方法选择78例EH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房内径(LA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室壁相对厚度(LVRWT)。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中BNP浓度。结果按照经超声心动图测值计算的LVMI、LVRWT结果将78例EH患者分为4个亚组:左室构型正常组、左室向心性重构组、左室向心性肥厚组及左室离心性肥厚组。各组血浆BNP浓度与对照组(38±19)μg/L相比均明显增高,增高程度依次为:左室离心性肥厚组(782±407)μg/L、左室向心性肥厚组(446±368)μg/L、左室向心性重构组(194±63)μg/L及左室构型正常组(94±41)μg/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17,P<0.01)。结论不同左室构型组EH患者血浆BN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且各组间浓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声学定量技术对高血压左心室不同构型舒张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联合应用声学定量(AQ)技术和脉冲多普勒技术评价高血压左心室不同构型的舒张功能。方法:用二维,M型超声方法测定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内何构型,测量各组左室AQ指标及二尖瓣、肺静脉血流指标,比较其舒张功能。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不同组间反映舒张功能的AQ、二尖瓣,肺静脉血流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向心性肥厚组为著,(2)高血压病早期即可出现舒张功能异常,几何构型正常组左室舒张功能不完全正常。结论:高血压左室不同构型组舒张功能障碍表现不同,以向心性肥厚组舒张功能减最为显著。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准确评价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早期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弹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T2DM患者29例,其中14例病程为1~5年(A组),15例病程>5年(B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使用WI技术对各组受检者左侧颈总动脉进行检测,获得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负向波面积(NA)、心电图R波顶点到W1顶点的时间(R-W1)、W1顶点到W2顶点的时间(W1-W2)、血管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ρ)、血管僵硬度(β)、动脉顺应性(AC)、脉搏波速度(PWVβ)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将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颈总动脉弹性参数及IMT与WI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组Eρ、β及PWVβ显著升高(P<0.05),AC显著降低(P<0.01),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β、Eρ、PWVβ、IMT及W2均显著升高(P<0.01),AC显著降低(P<0.01).与A组比较,B组PWV β和IMT显著升高(P<0.05).T2DM患者W1-W2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56,P< 0.01);β和IMT与年龄呈正相关(r=0.37和0.42,P<0.05).结论 T2DM患者颈动脉弹性降低,其程度与年龄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相关,WI技术对其早期临床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Tei指数对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右室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Tei指数对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右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按Ganau分类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分为4型:正常左室构型(组,25例)、向心性重构(组,26例)、向心性肥厚(组,27例)、离心性肥厚(组,18例);正常对照组30例。以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和后壁厚度及左室内径(IVS、LVPW、LVEDD),二、三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比(E/A),二尖瓣前叶、三尖瓣隔叶瓣环运动频谱图收缩期运动幅度S峰及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速比(Ea/Aa),左、右室射血分数(EF)以及Tei指数。结果、、组右室E/A<1,组>1,各组与对照组比较Ea/Aa均<1(P<0.05),组S值减低(P<0.05);组EF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Tei指数较对照组增加(0.40±0.16,0.50±0.14,0.68±0.58,0.28±0.03,P<0.05),、组间以及分别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右室Tei指数和右室S值、EF、Ea/Aa及左室EF为轻度负相关(r分别为-0.34,-0.5,-0.35,-0.36;P值均<0.01),与左室Tei指数呈正相关(r为0.55,P<0.01),而和E/A无相关性(P>0.05)。结论右室较左室Tei指数改变发生晚,提示右心整体功能损害晚于左心整体功能的损害。左、右心功能互相依赖,高血压左心功能损害时右心功能也受到了损害。Tei指数能简便、敏感、综合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右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评价心功能的多普勒超声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左室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 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左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94例 ,按 Ganau分类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分为 4型 :正常构型 ( 组 ,2 4例 )、向心性重构 ( 组 ,30例 )、向心性肥厚 ( 组 ,2 2例 )、离心性肥厚 ( 组 ,18例 ) ;正常对照组 30例。以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内径 (IVS、L VPW、L VEDD) ,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比 (E/ A) ,二尖瓣前叶瓣环运动频谱图收缩期运动幅度 S峰及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速比 (Ea/ Aa) ,左室射血分数 (EF)以及 Tei指数。结果  、 、 组 E/ A均 <1(P<0 .0 5 ) ; 、 、 组与对照组比较 S值减低 (P<0 .0 5 ) ;Ea/ Aa均 <1(P<0 .0 5 ) ; 组 EF值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高血压各组 Tei指数均较对照组增加 (0 .30± 0 .0 6 ,0 .4 3± 0 .1,0 .4 8± 0 .2 ,0 .5 1± 0 .12 ,0 .79± 0 .2 ;P<0 .0 5 ) ,呈递增趋势 , 组与 组 , 组与 、 、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ei指数和 S值 ,Ea/ Aa,EF均为轻度负相关 (r分别为- 0 .4 3、- 0 .33、- 0 .4 7,P值分别为 P<0 .0 0 1、P<0 .0 5、P<0 .0 0 1) ,Tei指数和 E/ A无相关性 (P>0 .0 5 )。结论  Tei指数能简便、敏感、综合评价高血压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短期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于CRT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和术后3月,应用Aloka α10分别测量左室内径及容积,计算左室收缩末容积变化率(△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WI技术测量W1及R-W1间期、W1-W2间期等指标.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治疗后左室发生逆重构,其中术后1月及术后3月左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容积明显小于术前(P<0.01,P<0.05);左室收缩力增加,LVEF明显提高(P<0.01).W1显著增加,W1-W2间期延长(P<0.01).结论 WI为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构型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超声观察 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15例正常人的心脏结构和功能,随后运用冷加压超声心动图试验结合含服硝酸甘油所致的血管内径变化分别评价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DICPT)和非内皮依赖性扩张(DING)。结果 ①左室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的DICPT[(8. 19±1. 74)%, (8. 60±2. 37)% ]较正常对照组[(14. 98±1. 54)% ]显著减小(P<0. 001),而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三组间的DING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与左室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相比,左室向心性肥厚组、离心性肥厚组的DICPT[(3. 32±1. 76)%, (2. 86±0. 48)% ]显著减小,且离心性肥厚组较向心性肥厚组更加显著(P<0. 001)。③与左室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相比,左室离心性肥厚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显著减小(P<0. 001),但前 3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不同左室构型组血压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 001),但年龄、血糖、血胆固醇及血甘油三脂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⑤DICPT与左室质量指数、左室相对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呈负相关(r=-0. 54,P<0. 0001; -0. 2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织速度成像(TVI)结合瞬时波强(WI)技术在综合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HCM患者及对照组分别测量二尖瓣口舒张峰值速度E峰、A峰,二尖瓣环各位点舒张期峰值速度Ve、Va;同时获取受试者右侧颈总动脉WI曲线,得到各WI参数。结果 (1)HCM组mVe及mVa减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HCM组和对照组比较,强度指数W1增加,强度指数W2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M患者心肌主动松弛功能及顺应性均受损,联合应用TVI及WI技术可以综合全面地评价HCM患者的心脏、血管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