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驻海拔4 300m地区对青年心肺X线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4 300m地区一年及返回平原一年的同一群体168名青年在高原现场拍摄正、侧位X线胸片并与上高原前相比较.结果:上高原一年后心脏长径及心脏面积缩小,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心脏宽径,心脏深径及心脏体积增加,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右心房宽径,右心房高径、左室壁厚度、肺面积、升主动肺横径、主动脉结横径、肺动脉干横径、肺动脉段突度及右肺下动脉横径增加,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返回平原一年后,以上各X线指标较上高原前均增大,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进驻海拔4 300m地区对进驻青年心肺血管形态影响较大,返回平原一年后难以恢复到上高原前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驻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对青年心肺X线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1年及返回平原1年的同一群体144名青年在高原现场拍摄正、侧位X线胸片并与上高原前相比较。结果上高原1年后心脏长径及心脏面积缩小,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01);心脏宽径,心脏深径及心脏体积增加,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01);右心房宽径,右心房高径、左室壁厚度、肺面积、升主动脉横径、主动脉结横径、肺动脉干横径、肺动脉段突度及右肺下动脉横径增加,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01)。返回平原1年后,以上各X线指标较上高原前均增大,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进驻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对进驻青年心肺血管形态影响较大,返回平原1年后难以恢复到上高原前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干预对提高人体在高原缺氧条件下暗适应的意义。方法选择拟进驻高原的青年战士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在海拔3700 m某地集结修整时实验组行高压氧治疗,1次/d,每次4 h,共3 d,后随其到海拔5200 m的驻地,在简易暗室内观察两组的暗适应时间、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结果实验组暗适应时间短、血氧饱和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干预可增加人体在高原缺氧条件下的血氧饱和度,并提高人体的暗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进驻不同海拔高度一年的青年皮褶厚度与体脂量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调查研究高原特殊环境时人体褶厚度与体肥量的影响,我们对进驻喀喇昆仑山海拔1400m、3700m、4300m和5400m一年的177名青年官兵进行了有关测量;方法:测定右侧肱三头肌、肩胛和髂部的皮褶厚度,同时测定上臂围,计算体脂量。经方差分析q检验,除髂部皮褶厚度4与3组、3与2组、2与1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果:青年人进驻不同高海拔地区一年后,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及体脂量均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此征象与高原缺氧及寒冷有直接关系,与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有一定关系;结论:建议进入高原人群应尽量减少活动量以降低消耗,同时应增加脂肪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以预防和减轻此种征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可可西里地区进驻人员的血氧与心率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与分析可可西里地区(平均海拔4 550m)进驻人员的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及心率(HR)。方法:运用便携式氧饱和度检测仪及海拔表,检测32名分别来自平原(北京)、中度高原(西宁)地区的健康急进人群和当地(可可西里)长期居住人群的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及心率(HR)。结果:可可西里地区进驻人员的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及心率(HR)分别为:(83±4)%、(48.69±4.46)mmHg、(105±11)次/分。三组间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血氧分压(PaO2)及平均心率(HR)均有显著性差别。结论:可可西里地区(平均海拔4 550m)人体的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及心率(HR)明显不同于平原及中度高原地区。平原地区人员尤其应该遵循缓慢进驻高海拔地区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高原适应性训练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方法对拟进驻高原的160名汉族男性青年战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名),在进驻高原前3个月进行适应性训练,3个月后当其抵达海拔5200 m驻地后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 1098-19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对其进行评分,同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等生理指标。结果两组GJB评分值、脉搏、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测量值等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体温、呼吸、收缩压等测量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适应性训练可有效地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了解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对人体器官的影响及返回平原多长时间内人体内脏器官的超声改变可以恢复。作者选取了13名进驻海拔5200m地区的男性官兵,年龄在(18-20)岁,均为平原出生,身高(168±5)cm,进驻高原前均经体检确认健康。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13名青年军人进驻高原前(1400m)、高原地区(5200m)守防一年、返回平原后(1400m)5个月、一年后的肝、肾、脾脏器进行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进驻高原前1月、快速(5d)进入喀喇昆仑山海拔5380m第4d和在该地连续居住1年的同一群体25名青年官兵作了2次结膜微循环检测,旨在探讨超高海拔地区对人微循环的影响程度.1 对象与方法均为汉族男性官兵,平原出生,年龄18~22岁,平均20.1岁,均为初次上高原,上高原前经体检确认健康.第1次检测在原驻地(海拔1400m);第2次为部队快速(5d)进驻海拔5380m处的第4d在高原现场检测(室温16~18℃);第3次为部队已在  相似文献   

9.
持续性高空缺氧对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保障进驻高原地区人员的身体健康而寻求一种缺氧耐力检查方法。 方法  2 0名受试者依次进入低压舱 ,先后暴露于模拟 4 0 0 0m、5 0 0 0m、6 0 0 0m、710 0m高度 ,每一高度停留 10min。在每一高度的即刻、5min、10min分别测定受试者各项生理指标。结果 随缺氧高度升高 ,人体心率增加 ,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 2 0名受试者中 ,3名未能通过缺氧耐力检查 ,提前终止实验 ,吸氧后即恢复正常。其余 17名受试者全部通过 4 0 0 0~ 710 0m的缺氧耐力检查 ,认知能力、意识、体征全部正常。 结论 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反映了持续性高空缺氧对人体的影响 ,综合心电监测指标能够对受试者的缺氧耐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王伟 ,等 .临床军医杂志 ,2 0 0 4 ,32 (2 ) :10~ 12 )  高原特有的低气压、低氧分压环境 ,使得进驻高原的劳动者劳动能力降低。人力无法改变高原低氧环境 ,直接补充吸氧是提高高原劳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为此 ,作者在海拔 370 0m高原进行了吸入液态氧做踏车运动时心功能指数的研究 ,旨在探讨吸氧改善低氧条件下人体克服疲劳 ,提高做功效率的效果。作者选取了来自平原进驻海拔 370 0m半年的某部男性士兵 4 0名 ,年龄 18岁~ 2 1岁 ,平均 (19.2 5± 0 .90 )岁 ,平原出生 ,进驻高原前体检确认健康。随机将受试者分为两组 ,每组 2 0人 ,分…  相似文献   

11.
三康胶囊对高原移居青年体力作业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高原服用三康胶囊对移居青年体力作业效率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3 700 m 1年的10名青年在服药前和服药15d后分别用EGM-Ⅱ型踏车功量计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功率为50 W,每3 m in递增50 W,以60 r/m in连续踏车至200 W 3 m in后终止。用直线回归法计算每位受试者的PMC170,HR90w、功率200 W时的HR及SaO2,运动终止5 m in后恢复HR,按公式计算心功能指数。结果服药后各项检测指标较服药前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服用三康胶囊能明显提高高原移居青年的体力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2.
富氧水对急进高原和高原人体运动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富氧水对急进高原和高原人体运动血气的影响。方法(1)在海拔3700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在海拔5380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均采用口服富氧水前(对照组)后(试验组)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试验,试验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富氧水,对照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均每次500ml,2次/d。运动结束检测pH,PCO2,PO2,HCO3-,AaDO2及SaO2。(2)对首次进驻海拔5200m的36名男性青年,自海拔1400m驻地乘汽车2d到达海拔3700m当日随机分试验组(18人,口服富氧水)和对照组(18人,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口服富氧水,方法同前。直至进入海拔5200m某哨卡第6天,共服9d,检测血气指标。结果(1)海拔3700m和5380m负荷运动,试验组较对照组pH,PaO2,HCO3-,SaO2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PaCO2,AaDO2降低,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2)进驻海拔5200m的青年,试验组较对照组pH,PaO2,HCO3-,SaO2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CO2,AaDO2降低,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富氧水可增加组织对氧的利用,有效提高机体血液中PaO2和SaO2,缓解高原缺氧症状。为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为高原供氧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1102-91)《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身体发育测量及评价》对驻守在海拔4300m某地的277名战士进行身体发育指标的测量并计算派生出其他指标,与120名平原战士比较。同时按高原居住不同时间对277名高原战士进行组内对照。结果:与平原战士比较,高原战士的体重、上臂围、上臂肌围、三头肌部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体脂含量、体质指数、比体重等均低于平原战士,相差非常显著(P<0.01)。高原居住时间越长,营养缺乏越严重。结论:高原低氧环境由于营养供給不足,加之缺氧状态机体营养代谢紊乱,致使人体体质量下降、肌消瘦、营养缺乏等,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患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长期移居高海拔地区(2261m)退休后返回平原(苏州)居住的健康中、老年人72名进行心血管X线测量分析并与苏州地区健康中、老年人71名进行比较,两组结果无显著差异。说明机体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所形成的代偿性肺动脉高压等一系列改变在返回平原后经过脱适应机制可复原至平原地区健康老年人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研究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中、老年人ABR测试。结果:平原组和返回组ABR各波的出现率高于高原组。高原组ABR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均值都比返回组和平原组延长,甚至P值都有差异性。ABR测试老年性耳聋有波及I~V波间期延长,在高海拔地区此种改变更为明显。反映了听觉感受器官老化,说明与高原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及与训练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驻疆某部高原驻训返回平原1周后140名士兵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士兵训练倦怠问卷方式进行测评,分有、无高原脱适应症状两组,比较两组训练倦怠间的差异性,同时分析高原脱适应症与训练倦怠的相关性。结果①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发生率为80.00%,与高原维稳部队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状发生率78.36%(χ2=0.188,P=0.664)、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发生率75.10%(χ2=1.279, P=0.258)均无显著性差异。疲倦(12.86%)、头晕(11.43%)、乏力(10.00%)位居高原脱适应症状前3位。②有高原脱适应症状士兵训练倦怠总分及身心耗竭、训练疏离得分显著高于无高原脱适应症状士兵( P<0.01)。体质量超重士兵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体质量正常士兵(P<0.05)。③进入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与训练倦怠的回归方程(P<0.01)为:训练倦怠=0.498×高原脱适应症-0.126×年龄+0.038×军龄+0.069×文化程度+0.029×体质指数。结论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与训练倦怠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减少高原脱适应症的发生,有助于降低训练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久居高原居民重返平原后心电图(ECG)的变化,了解其脱离高原环境后右心室占优势的情况是否得到扭转.方法:对240名久居高原(海拔2261m~4200m)健康居民(年龄50岁~84岁)重返平原后进行了ECG检查,主要测定了右心室电压,并对右心室肥厚(RVH)作出诊断.同时与197名平原同龄人进行了对比.结果:返...  相似文献   

18.
慢性高原病肾功能及血脂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高原病(CMS)患者肾功能及血脂的变化。方法选择移居海拔4 300 m 3个月以上的汉族男性青年323名,其中CMS患者87名,为CMS组,其余236名为非CMS组。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尿素氮、肌酐、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血红蛋白(18 g<血红蛋白<21 g,记0分,血红蛋白≥21 g,记3分)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饱和度≤85%,记3分)记分。分别以1,2,3分表示轻、中、重度。无CMS总记分为0~5分,轻度为6~10分,中度为11~14分,重度为15分或更高。结果CMS组较非CMS组尿素氮、尿酸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胆固醇增高,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S引起肾功能指标及血脂异常,提示CMS伴有多器官或组织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