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某社区流动人员的来源、构成、文化水平、艾滋病(HIV/AIDS)相关知识、对AIDS病人的态度,以及在为期1年的连续宣教后其知识、态度的改变情况。方法对某社区内外来流动人员在为期1年时间内(每2个月1次,共6次)进行问卷调查与AIDS相关知识宣教,问卷包括流动人员人口学现状、HIV/AIDS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待HIV感染者的态度等方面。结果 6次宣教后,受访者对HIV/AIDS的性、血液和母婴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达到或超过90%,较宣教前提高20个百分点;对HIV感染者的态度改善,但对疾病普遍存在恐惧。结论针对北京市石景山区某社区流动人员的连续艾滋病宣教取得良好效果,应当进一步加强教育,改善流动人员对HIV感染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商业流动人员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AIDS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对商业流动人员进行AIDS知识同伴教育和安全套推广使用,干预前后分两次抽样采取一对一问卷调查,辅予定性资料,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商业流动人员的AIDS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AIDS的知晓率分别提高至98.90%、99.45%、98.08%;轻视态度由6.50%降至0.55%,回避态度由14.40%降至2.19%,断绝往来的态度由8.17%降至O.27%,关心、开导的态度由56.20%升至77.81%;安全套可预防AIDS的认知率由40.60%升至87.95%,安全套正确使用率由85.20%升至94.25%,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同伴教育和安全套推广使用为主,结合大众媒体、现场宣传等综合干预手段,是适合商业流动人员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沈阳市西塔地区娱乐场所服务员预防AIDS/STI行为干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使目标人群预防艾滋病/性传播感染(AIDS/STI)相关知识水平提高30%以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进而改变高危行为,推广使用安全套,降低和减少AIDS/STI的危害。方法 按教育对象的年龄、教育程度、来源,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组的干预方法采取同伴教育形式。干预前后通过问卷形式对各组进行干预效果评估。结果 教育组预防AIDS/STI知识知晓率提高36.5%,而对照组无明显提高,安全套使用在干预前后未见差异。结论 同伴教育可以提高高危人群预防AIDS/STI知识的知晓率,但行为干预工作应在不同人群、从不同层面开展,以保证行为干预成果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几种常见艾滋病(AIDS)宣传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8个建筑工地共560名外来务工人员,分成4个组,1个组为对照组,3个组为干预组。干预组分别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方式(A组)、互动方式(B组)和老乡带教方式(C组)进行干预,比较各干预组干预前后及组间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3个干预组艾滋病一般知识、预防措施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显著改善,传播途径相关知识中,除共用注射器和母婴传播仅干预C组有显著改善外,其他传播途径3个干预组均有显著改善,相关知识干预总体效果C组>B组>A组。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3个干预组的总体干预效果不明显,仅共用剃须刀在C组、愿坚持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在B组和C组有显著改善,干预效果C组要好于B组和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流动人口艾滋病宣教干预,老乡带教方式的效果要优于互动方式和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在态度行为方面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市场流动人员AIDS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市场流动人员的来源、构成、文化水平、艾滋病病毒伎滋病(HIV/AIDS)相关知识、对HIV/AIDS患者的态度及其知识来源。方法 对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市场内外来经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流动人员人口学现状、HIV/AIDS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和主要知识来源等。结果 受访者对HIV/AIDS的性、血液和母婴三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达到68.9%、77.1%和72.2%,对AIDS普遍存在恐惧。受访者获得AIDS知识主要是通过电视,只有〈20%的人接受过各种形式的HIV/AIDS相关健康教育。结论 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市场流动人员大多数为处于性活跃期的年轻人群,收入和文化水平低,对HIV/AIDS相关知识还存在模糊,应当加强AIDS健康教育和大众媒体宣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嘉兴市秀洲区企业外来女工的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AIDS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1月选择本区内某企业外来女工进行了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嘉兴市秀洲区企业外来女工的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AIDS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1月选择本区内某企业外来女工进行了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外来男性建筑工人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情况及个人防范意识,掌握人群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在外来建筑工人中开展AIDS健康教育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标准访谈方式,对每一调查点的所有外来男性建筑工人进行AIDS防治知识调查。结果克拉玛依市外来男性建筑工人多来自农村(90.11%),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为主(56.04%),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在41.36%~87.10%之间,特别是对非传播途径缺乏了解。结论外来男性建筑工人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群,应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有效遏制艾滋病病毒(HIV)通过性服务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方法,为预防控制艾滋病(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嘉峪关市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进行AIDS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采用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干预前后效果比较。结果 AIDS预防基本知识知晓率干预后(96.96%)明显高于干预前(26.91%,但“非传播途径”干预后的全部答对比例仍然很低(60.61%);干预后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82.6896)较干预前(30.0996)有明显提高。结论 对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开展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和干预,能有效提高她们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但如何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干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地区乡镇中学生AIDS/性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了解乡镇中学对艾滋病(AIDS)/性相关知识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AIDS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珠江三角洲的某市,随机选择1个乡镇的2间中学各2个班的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AIDS/性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共调查192名中学生.AIDS知识总知晓率、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2.9%、43.2%和24.5%.高中学生AIDS知识总知晓率明显高于初中学生(χ2=7.4,P<0.05).中学生性知识缺乏,对早恋、婚前性行为、网恋及一夜情等行为持反对态度的比例仅分别为30.2%、45.8%、46.4%和78.6%.高中生对早恋、婚前性行为和一夜情持不反对态度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中生.有17.7%的中学生曾经发生过性行为,在最近一次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仅为38.2%.有5.7%的中学生曾尝试吸毒.结论目前中学生对AIDS知识认识不足,性知识贫乏,性观念、性行为开放.因此,我们不但要加强对中学生的AIDS知识的宣传教育,而且还应把它与性教育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有效遏制艾滋病病毒(HIV)通过娱乐场所服务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方法,为预防控制艾滋病(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石景山地区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进行AIDS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分别对408名性服务人员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3、6、9、15个月,共5次进行现场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尖锐湿疣(CA)感染率随访跟踪,并进行干预前后效果比较。结果 AIDS预防基本知识题知晓正确率,干预后依次为67.07%、79.77%、90.53%、87.61%,明显高于干预前的51.62%。安全套坚持使用率由干预前52.94%逐步上升至干预后60.98%、70.11%、77.33%、81.25%。CA感染率由干预前的8.82%逐步下降至干预后的6.10%、4.60%、2.67%、1.04%。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与性病感染率呈负相关(r=-0.98,P<0.05)。结论对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他们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但如何建立长期发展的干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两组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干预调查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和1998年,在外来民工和性病病人中就有关HIV知识、行为开展了一次干预调查。通过干预,二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预防以及避孕套预防父滋病等有关知识的正确理解都有了明显提高,提高幅度在1.6%~61.0%不等,在“避孕套是预防艾滋病有效预防方法之一”等门题上干预前后知晓率变化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阳泉市煤矿工人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煤矿工人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为宣传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国营阳泉煤矿集团二、三、五矿及地方燕龛煤矿单身矿工为调查对象,用问卷调查表收集有关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方面资料。结果 共调查557人,有8.62%的人曾出现过疑似性病症状,不就诊的占64.6%;首次性生活对象非配偶的达23.9%,安全套使用率仅为10.8%;过去3个月中有20.52%的人发生过婚外性生活,仅有0~36.4%的矿工每次都使用安全套,27.3%~46.2%的人从未使用过安全套;最近一次非婚性生活只有9.4%~25%的人全程使用了安全套;33.5%的矿工不知道安全套从哪里可以得到。88.3%的煤矿工人听说过艾滋病,有44.5%的人认为艾滋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传染病;对有关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18.5%~72.5%,有22.1%~47.8%的矿工根本不知道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结论煤矿工人对性病艾滋病认知水平低,防范意识差,应尽快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流动人口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情况,为有效防治AIDS提供依据。方法在整群随机抽取的企业中,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男性流动工人,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405名调查对象的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2.22%,且随着"文化程度"或"获取AIDS信息的来源数"的升高而升高(P均<0.001)。愿意与感染HIV的工友共事者的知识知晓率(78.79%)显著高于"不愿意"者(58.22%)和"不知道"者(35.42%)(P<0.001)。最近一年,人群安全套每次使用率13.16%,接受过AIDS服务水平低于10.00%。HCV抗体检出阳性1份,HIV和梅毒抗体均阴性。结论调查人群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接受AIDS服务水平均较低,歧视现象较普遍,需继续深入开展有效干预防治工作,提高其AIDS防治知识水平和安全套使用率,减少危险行为和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农民工性行为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 晓率的相关性,为制定大城市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2家大型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开展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调查的371名农民工中,知晓艾滋病的187人(50.40%),不知晓的184人(49.6%)。有固定性伴(配偶或女朋友)的农民工、找女性性服务者的农民工和有临时性伴的农民工,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7.37%、66.67%和50%;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5.26%、66.67%和25%;找女性性服务者和找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与艾滋病知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01)。艾滋病知识是否知晓与是否找女性性服务者和临时性伴之间没有相关性。但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的农民工在高危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要明显高于不知晓的农民工(χ^2=41.28,P〈0.005)。存在以异性为主(1.35%)及同性为主(0.54%)的性取向。结论农民工中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存在艾滋病知识和发生高危险性行为的分离现象;应关注农民工中男男性行为的现象。应在农民工中采取同伴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推广安全套的使用,以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昆明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性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昆明市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为修订和完善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工作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流动人口集中的行业,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1.4%,对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程度(84.3%)高于对预防知识(76.1%)的知晓程度;流动人口的多性伴比例与文化程度呈反比,表现出"无知者无畏"的特点。低龄、低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缺乏、多性伴、低安全套使用率,是流动人口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还不全面,建筑业民工和餐馆服务员是预防艾滋病的重点人群,为达到提高安全套使用率的目标,同伴教育和安全套的提供是保证行为改变得以实现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少年教养(少教)所学员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价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先采用匿名问卷调查该人群中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然后采取健康讲座、派发宣传资料等干预措施。干预后再以问卷形式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少教学员的性病艾滋病知识的总认识率,干预前后分别为28%和34.1%(P>0.05);在行为与意识方面,对有可能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行为的认知中,干预前后分别为35.9%和69.9%(P<0.01);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意向,干预前后分别为52.7%和68.4%(P<0.01);正确就医行为,干预前后分别69.3%和79.5%(P<0.01),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少教学员性病艾滋病相关理论知识知晓率虽提高不大,但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后预防性病艾滋病意识明显提高。有针对性地进行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医生通过外展服务,对娱乐场所女服务员开展艾滋病/性病(AIDS/STD)预防干预的效果。方法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医生,利用外展服务形式,向辖区内6家娱乐场所的288名女服务员提供AIDS/STD预防宣传教育。通过对干预前后女服务员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评价干预活动的效果。结果通过干预活动,女服务员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分别由24.7%和14.6%提高到67.0%和68.9%;对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态度有了明显好转,表示“尽量躲开”或“断绝来往”者由20.9%减为10.5%;最近一个月在商业性性行为中“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由25.2%增至49.0%,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66.4%7增至86.7%;69.6%的人对此次干预活动表示“满意”。结论社区医生通过外展服务向女服务员提供AIDS/STD预防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STD高危人群进行全方位干预的社会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性传播疾病(STD)门诊对STD高危人群进行全方位的干预,探索推广“同伴教育”,实行“STD/网络干预”的可行性。方法:以STD高危人群为中心,运用双向咨询、规范治疗、小组讨论、健康教育等全方位的健康促进方式进行干预,培养愿意从事“同伴教育”的自愿者,试行STD/艾滋病(AIDS)网络干预。结果:(1)干预后,高危人群的STD/AIDS知识水平有很大提高,就诊态度有明显转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干预后,商业性行为者的性观念较干预前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有35.71%和41.89%的性工作者仍赞同性自由和婚前、婚外性行为,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92.91%的非商业性行为者仍然赞同婚前、婚外性行为,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3)不论干预前后,大部分人在不安全性交后,首先关心自己是否患病,在患病后,首先关心的是能否治愈。(4)干预后,>95%的调查对象愿意参加同伴教育。40名同伴教育志愿者在3个月内引来204位高危朋友,干预面是其本身的510%。结论:平等、宽松、匿名的就诊环境与有效的生物学干预,是吸引高危人群就诊的重要保证。全方位的健康促进式STD/AIDS干预,对提高STD高危人群的STD/AIDS知识水平,转变就诊态度有明显效果。由于大多数受干预者愿意参加同伴教育,使STD/AIDS网络干预计划得以实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因此,在SET门诊进行STD/AIDS全方位干预,推广“同伴教育”实行“网络干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