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142-142,152
目的:探讨传染病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存在的危险因素、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方法:完善防护制度,严格执行操作堆积;使用安全防护产品,防止锐器伤;防止交叉感染,规范手卫生。结果:充分认识传染病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存在的危险因素,树立安全管理理念,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完善并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措施,是避免职业伤害,保证职业安全的有效方法。结论:检验科工作人员要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各科诊疗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和控制职业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了解军队医院医护人员应对突发疫情的隔离防护知识水平,探讨提高医护人员防护能力的对策。方法采用自编“突发疫情时军队医院的消毒隔离防护知识调查表”,调查10所部队综合医院医护人员300人,根据工作经历分成三组:组1为参加过部队突发疫情救治工作的医护人员,组2为医院传染科医护人员(未参加过部队突发疫情救治工作),组3为医院其他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每组各100人。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军队医院医护人员掌握较熟练前三项内容分别为洗手方法(88%),如何正确使用避污纸(80%),如何进行空气消毒(70%)。组1、组2、组3消毒隔离防护知识掌握正确率分别是90%、80%、18%,组1和组2明显高于组3。结论要加强军队医院医护人员突发疫情防护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疫情的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发热门诊的管理经验。方法加强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做好患者管理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强化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及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结果收治全国内地首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1例,排查疑似患者35例。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医务人员未发生感染,及时有效地阻止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结论健全的应急管理和完善的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是防控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我院医务人员对职业感染防护的认知情况,为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职业感染的防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我院1000名医务人员对职业感染防护的认知情况,职业暴露情况及其职业感染防护行为情况。结果回收963例有效问卷中过去1年中有753人发生过感染性职业暴露,占总数的78.19%;大部分的医务人员都对职业感染防护知识有所掌握和了解,但是仍有17.24%的医务人员不清楚"标准预防"的内容和方法。感染的防护行为调查中接触传染病病人是否穿隔离衣,冬春季门诊接触病人是否戴口罩二个项目中回答没有的人数多于回答是的人数(P〈0.05)。结论少数的医务人员对职业感染防护意识不强,某些错误或不当的行为都可能是导致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增加了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频率,提高职业防护水平,增强防护意识,采取防护措施,重视医务人员健康。结果:减少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降低了锐器刺伤发生率。结论:重视医务人员、防疫人员、工勤人员的职业安全,可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筛查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热门诊的管理方法。方法加强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做好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强化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及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结果在甲型H1N1流感的诊疗过程中未发生院内感染,无第二代患者。结论发热门诊的布局和管理体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职业暴露[1]是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医护人员因工作性质及环境的特殊性,在工作中要面对各种不同的患者,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概率远比普通人群高,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然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又只注重患者的安全而忽略了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力度不够,其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本文就医护人员职业防护行为习惯与医院的重视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医院加强对医护务人员职业防护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水平,加强和规范防护行为,减少职业危害,保证其健康并提高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人手术中的防范措施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毒携带者手术中及术后的防护意识和处理。方法通过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运用具体防护措施及职业暴露后的应对。结果探索手术中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携带者的特殊防护措施和及暴露后紧急应对技术。结论此防范及职业暴露后的应对是有效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对艾滋病防护,杜绝职业性感染,保护手术室医务人员的安全已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危害产科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职业危害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分析总结本科有10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受到的各种危害因素的伤害及采取的自我防护措施。结果所有涉及到的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锐器损伤及体液污染。结论产科护士只有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技能,规范护理操作,强化自身的防范意识,才能有效地提出预防措施,降低职业暴露,从而有效地减少职业感染,保障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来源,制定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方法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来源提出防护对策.结果 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结论 应注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教育: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措施与方案,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规范医疗废弃物,可预防职业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面对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危害因素,强化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策略,并分析加强防护前后1年内职业危害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防护教育,加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身心健康危害的预防,减少工作伤害。加强防护后,供应室人员身体心理等损害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制定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措施,可更有效的降低职业危害,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了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医院消毒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调查,了解医院消毒室职业暴露有哪些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针对医院消毒室职业暴露所存在的危险因素:生理和心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因素,采取防护措施,具体问题具体应对。结论对医院消毒室职业暴露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不但降低了职业危害而且确保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了解产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各种原因,呼吁社会重视职业防护,并制定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方法分析40例产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方式,研究产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结果40例发生职业暴露的方式为:针刺伤8例;被具传染性血液及体液溅染黏膜和不完整皮肤16例;未采取防护措施,致使不完整皮肤和黏膜受污染26例。40例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14例为意外事故,26例因未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导致职业暴露。结论产科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淡薄,标准预防原则的应用不规范,应加强对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强产科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董莉 《中国医药研究》2004,2(6):109-109
目的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确保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 查找在医院存在的多种潜在危险,找出原因,采取安全措施,并及时整改和总结;措施: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常规。结果 医院的特殊环境可使医护人员因工作而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的职业危害。结论 做好防护工作,首先要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强防护知识教育,注意职业防护,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黄芳 《家庭医药》2016,(12):124-125
目的:胃镜室职业风险因素与防护对策.方法:强化医务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让医务人员提高对职业危害的重视.结果:胃镜室的医务人员应正确的认识到对自身可能造成职业损伤的各种原因,做好自我防范,通过统一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防范意识,降低职业损害的程度.结论:保证胃镜室医务人员的个人健康,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公元325年,地球上出现医院这一医疗形式后,医院感染即相伴而至,随即而来的还有医务人员的各类职业危害。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部分,是医院感染双向防护理念建立的基本点。因而,开展对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的调查研究,对医务人员职业危害防控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HIV阳性孕产妇母婴阻断工作中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措施,以增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尽可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推进和提高母婴阻断工作的深度和质量。方法依据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开展母婴阻断工作以来,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统计数,研讨采取的方案,修改完善安全防护规程。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6例中无1例发生HIV感染。结论增强防止职业暴露的意识,良好的防护措施对推进HIV阳性孕产妇母婴阻断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伍秋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147-148
通过回顾分析本院21例患者职业暴露的原因,提出防护措施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职业防护,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实施标准预防,规范诊疗护理操作程序,是提高医务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的危害因素,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策略。结果通过防护教育,加强微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运动性危害的预防,减少工作伤害。提高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有效地防止职业感染的发生,确保了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结论根据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因素,制定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措施,可更有效的降低职业危害。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提高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在护士身上的发生率。笔者分析了医院各个科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总结常见的职业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防护对策。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并会正确的采用各种防护措施,遭受职业危害的机率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临床护士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并正确合理的采用各种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