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改进性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与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改进性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 DEN)诱发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探讨肝癌形成过程的病理变化特点.方法 用1‰DEN溶液间断喂养Wistar大鼠诱发肝癌,对大鼠肝脏不同诱癌阶段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16周以后诱癌组大鼠成癌率为96%(24/25),大鼠肝癌癌变过程大致经过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等3个时期,不同时期肝细胞的核、核仁、细胞质内糖原以及细胞质内细胞器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有一定规律,观察到肝细胞吞噬细胞现象.结论 该模型是动态研究肝癌发生的理想动物模型.诱癌间歇期不会改变DEN诱癌的进程.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存在自噬(autophagy)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Caspase-3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 Caspase-3的表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①DEN诱发大鼠肝癌发生率为100%;②在正常大鼠肝脏、诱癌早期(1—8周)及诱癌中期(9—16周)可见少量肝细胞及枯否细胞呈 Caspase-3阳性表达,随着肝癌发生进程, Caspase-3阳性枯否细胞数量增多,在癌结节中可见 Caspase-3阳性肝细胞,并且结节周边部比中央部阳性细胞多。结论本研究表明肝细胞 Caspase-3的低表达和枯否细胞 Caspase-3的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操作简便,与人体肝癌发生发展过程相似的肝癌动物模型.方法 取体重150~200 g雄性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饲以含二乙基亚硝胺(DEN,80×10-6)饮水,连续12周后改为自由饮水.对照组常规自由饮水.结果 病理学检查证实DEN诱发的肝癌为肝细胞癌,诱癌率为70.6%(36/51),大鼠肝癌癌变过程大致经过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等三个阶段.结论 饲以低剂量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建立成功率高,是一种较理想的研究人体肝癌发生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的实验病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DEN肝癌模型并初步动态观察大鼠肝癌发生的病理形态演变过程。方法:用2‰DEN溶液灌喂诱发Wistar大鼠肝癌,病理常规HE染色动态观察。结果:病理学检查证实DEN成功诱发肝癌,诱癌率为87.17%(34/39),大鼠肝癌癌变过程大致经过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等三个时期,具有与人体肝癌相似的病变过程及病理学变化特征。结论:该肝癌模型可作为研究人类肝癌的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间歇给药对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敏  王阁  杨志祥  单锦露  陈川  许文  李琼  王东  李增鹏 《重庆医学》2007,36(20):2035-2037,F0003
目的 建立改良型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探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用1‰DEN溶液喂养Wistar大鼠诱发肝癌,在诱癌过程中给予大鼠3周休息间歇期,对不同诱癌阶段大鼠肝脏的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16周后诱癌组大鼠成癌率为96%(24/25),不同时期肝细胞核、核仁及胞质内细胞器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有一定规律,观察到肝细胞吞噬细胞现象.结论 设立间歇期提高了大鼠诱癌末期的成活率,但没有延长DEN诱癌的进程.该模型是动态研究肝癌发生的理想动物模型.肝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出现变性、异型、吞噬细胞、恶变成癌细胞等超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6.
肝复健冲剂抑制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癌形成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复健冲剂抑制大鼠肝癌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肝复健冲剂干预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癌过程,动态观察肝复健冲剂对肝癌诱发过程中肝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c-myc、IGF-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肝复健冲剂可延缓DEN诱导大鼠肝癌的发生、发展,降低实验大鼠肝癌发生率,延长其生存期;中药预防组大鼠肝细胞CDK4、cyclin D1阳性表达,c-myc、IGF-ⅡmRNA阳性信号均明显低于单纯诱癌组。结论:肝复健冲剂可能通过抑制c-myc、IGF-Ⅱ的表达,影响细胞周期进程,阻断肝细胞失控增殖及癌变,减少和延缓肝癌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rasP~(21)在r-乙酰氨基芴(r-FAA)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诱癌早期肝小叶周边区即出现P~(21)表达阳性细胞,随诱癌过程的进行,阳性细胞增多并主要分布在异形肝细胞灶和结节中,提示rasP~(21)与大鼠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P~(21)过度表达直接参与了大鼠肝癌的启动和演进。  相似文献   

8.
病理学     
方伟岗 《中华医学杂志》1996,76(12):944-945
病理学方伟岗一、肝脏病理同济医科大学观察到在诱发大鼠肝癌过程的早期即可检测到肝细胞内高表达的PDGF-β和p21-ras蛋白,并随诱癌过程的进行,阳性细胞增多,提出异常表达的PDGF是早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特定事件,并可能以自分泌方式通过p21-ra...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与人类的肝癌发生发展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以便研究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方法取体质量120~150 g雄性SD大鼠65只,适应环境1周后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15只),实验组饮用含N-亚硝基二乙(DEN)(浓度为76 ppm)(以下简称DEN)的水连续6周后停药,改自由饮水3周,再继续饮用含DEN(76 ppm)的水至20周。对照组常规自由饮水。结果病理学检查证实DEN可诱发大鼠形成肝癌,14周后成癌率为66.7%(10/15),大鼠肝癌的癌变过程大致可分为肝炎期、肝硬化期和肝癌期三个发展阶段。结论饲以76 ppm剂量DEN可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可以为我们研究大鼠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环氧化酶2在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环氧化酶2(COX-2)在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与肝癌的关系。方法: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在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结果:COX-2表达在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呈动态变化,在诱癌的第6周即可出现,在肝癌晚期表达最明显,而在正常肝组织未见表达。结论:COX-2表达与大鼠肝脏癌变关系密切,COX-2参与了大鼠肝癌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981208冲剂抑制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癌细胞增殖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981208冲剂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癌过程中肝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DEN诱肝癌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981208冲剂对诱癌过程中肝细胞阳性表达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H-ras蛋白及诱癌后期溴化脱氧尿嘧啶(Brd-U)细胞标记指数的影响。结果:DEN诱肝癌过程中,PCNA、H-ras阳性表达呈逐渐增加趋势,两表达显正相关。981208冲剂可明显抑制诱癌过程中两蛋白的阳性表达,显降低诱癌后期Brd-U细胞标记指数。结论:中药981208冲剂可抑制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肝细胞增殖活性,从而延缓肝细胞癌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Gankyrin蛋白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127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107只),实验组大鼠用0.2%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脏在癌变及转移过程中Ganky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中未见Gankyrin蛋白表达;实验组中,21例肝硬化中有3例Gankyrin蛋白过表达,68例未转移肝癌中有46例Gankyrin蛋白过表达,18例伴转移肝癌中有17例Gankyrin蛋白过表达.结论 Gankyf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这提示Gankyrin蛋白在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促癌作用,并可能促进了肝癌的转移和高侵袭性发展,其有可能成为肝细胞癌转移早期监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干细胞癌变的可能性。方法取孕14d的小鼠胚胎肝细胞作为肝干细胞移植到雌性小鼠肝脏,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癌。6个月后取肝癌结节做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分析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SRY)、AFP、胎盘型谷胱苷肽转移酶(GST-P)或角蛋白19的表达,以研究肝癌的细胞来源和特征。结果6个月后诱导多发性肝癌结节。实验组17.1%的肝细胞癌结节SRY染色阳性,胆管细胞癌结节SRY染色均为阴性。肝细胞癌结节表达AFP和GST-P,而不表达角蛋白19。胆管细胞癌结节不表达AFP和GST-P,而表达角蛋白19。结论移植的肝干细胞转变为肝癌,并且保持了胚胎肝干细胞未成熟的特征,仍表达GST-P和AFP。提示在诱导肝癌过程中移植的肝干细胞有直接癌变形成肝细胞癌潜能。  相似文献   

14.
DEN诱发大鼠肝癌变的病理形态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鼠肝癌变的形态演变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通过DEN诱发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病变细胞的形态进行测量,以PCNA和BrdU免疫组化结果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形态测量证实卵圆细胞是一大小仅为正常肝细胞的1/8、核浆比却大6倍、形态不规则的增生小细胞;增生灶/结节嗜碱性肝细胞形态参数与肝癌细胞相似;PCNA和BrdU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癌前增生灶及肝癌组织中;并且病变形态与细胞增殖活性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大鼠肝癌变的形态演变与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BoschniakiarossicaFedtsch.etFlerov(BR)(1)isaherbaceousplantofOrobanchefamilygrowingparasiticallyontherootAlnus(Betulaceaefamily)at 1 450 - 1 80 0metersabovesealevelinChangbaiMountain,Jilin,China.ThestructureofBRcomponenthasbeendetermined(2 ) and 4kindsofiridoi…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3+、CD8+、CD20+细胞在二乙基亚硝胺(DEN)造模大鼠肝硬化、肝癌、肝癌肺转移3个阶段肝组织中的数量及意义。方法 DEN制备肝硬化、肝癌、肝癌肺转移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CD3、CD8、CD20染色,对阳性细胞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CD3+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为:肝癌组织、肝癌肺转移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P〈0.05);CD8+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为: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肝癌组织,肝癌肺转移(P〈0.05);CD20+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为:肝癌组织、肝癌肺转移、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在DEN制备的大鼠模型中,随着肝组织进一步恶化,CD3+、CD20+细胞逐渐增多,CD8+细胞却减少,导致肿瘤微环境免疫状态的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性大鼠肝癌模型超微病理特征,以及c—myc、HER-2mRNA表达变化规律。方法用AFB-(400μg/kg)间断腹腔注射雄性Wistar大鼠制作肝癌模型,电镜观察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病变肝组织中C—myc、HER-2mRNA的表达。结果本组大鼠肝癌模型中,肝细胞呈变性损伤、异型性到癌变,典型肝细胞吞噬细胞现象;线粒体由增生肿胀到枯竭、空泡变;糖原颗粒逐渐减少等特征性变化。C—mycmRNA在损伤病变、早期癌变和癌变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F=4.81,P=0.035;F=12.43,P=0.000;F=12.57,P=0.000)。HER-2mRNA在早期癌变组织、癌变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和损伤病变肝组织(F=10.89,P=0.001;后者F=11.48,P=0.000);结论AFB1诱导性大鼠肝细胞出现变性、异型性及癌细胞渐变的超微结构特征,C—myc、HER-2异常表达参与AFB1诱导性大鼠早期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张隆鑫  王炜 《河北医学》2014,(8):1233-1237
目的:探讨大鼠肝细胞癌变过程中survivin和apollon的动态表达及意义。方法:以改良型间断饮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观察大鼠肝脏在不同诱癌阶段的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HCC不同时期survivin和apollon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改良型间断饮用DEN成功诱导了大鼠肝癌模型,诱癌结束时实验组大鼠自然死亡4只,死亡率5.88%(4/68)。实验组存活的16只大鼠15只形成肝癌,诱癌率93.75%(15/16)。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urvivin和apollon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和apollon在肝癌组中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15,p=0.003〈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survivin mRNA和apollon mRNA表达,随着肝癌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与对照组肝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apollon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二者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c—fos蛋白在大鼠肝癌发生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0诱发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c-fos蛋白在肝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正常大鼠肝细胞不表达c-fos蛋白,诱癌第4周即可见少量肝细胞呈c-fos蛋白阳性表达。随诱癌发展进程,肝细胞c-fos蛋白表达逐渐增强,至诱癌中期(8-12周),肝增生结节内部分肝于c-fos蛋白阳性表达。诱癌晚期(18周),癌结节内大部分肝癌细胞亦呈c-fos蛋白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20.
毫米波照射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低能量高功率密度毫米波照射对实验性肝癌大鼠演变过程的影响。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6组,第1至5组均为诱导肝癌组,用二乙基亚硝胺(DEN,diethylnitrosamine)喂养14周诱导实验性肝癌,同时用毫米波通过直接或循经(肝俞)照射5或10周;第6组为正常大鼠毫米波照射对照组。检测肝癌演变过程中血清学、组织学的变化。结果 诱导的肝癌大鼠,血清中r-谷氨酰转肽酶(r-GT)、碱性磷酸酶(AKP)、胆汁酸(BA)较正常大鼠组明显升高,毫米波照射肝癌大鼠r-GT、AKP、BA与肿瘤对照组相比略下降,统计学上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肿瘤对照组光镜下有肝癌结节,而毫米波照射组仅见嗜酸性和嗜碱性增生结节。毫米波照射后肝癌大鼠细胞核殖数(PCNA)明显低于肿瘤对照组,第5周开始的直接毫米波照射组PCNA低于其余毫米波照射组;毫米波照射后肝癌大鼠p53,bcl-2蛋白表达较肿瘤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毫米波照射能减缓DEN对大鼠的毒性作用,肝脏病理改变减轻,能使DEN诱导肝肿瘤大鼠肝细胞增殖数降低及可能诱导部分变异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