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80mg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无复流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4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STEMI患者,分为对照组术前1h给予40mg阿托伐他汀,术后40mg/d,治疗14d后改为20mg/d进行长期治疗;观察组术前80mg阿托伐他汀,术后40mg/d,治疗14d后改为20mg/d进行长期治疗,两组各72例,对比两组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23.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1);两组术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取80mg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减少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进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入选对象均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且至少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3个月以上者入选阿托伐他汀组,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者入选对照组,连续入选,至每组60例为止。PCI术中根据TI-MI血流分级法(TFG)、TIMI计帧法(cTFC)评价冠状动脉血流。术后24h进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检查,计算心肌灌注缺损计分指数(CSI)及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术后30min及24h记录心电图,观察ST段抬高最显著导联ST段回落的情况。术前、术后24h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sICAM-1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组TIMI3级血流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cTF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CSI(1.22±0.33:1.37±0.42,P<0.05),WMSI(1.53±0.40:1.71±0.38,P<0.05)均显著降低。术后30min阿托伐他汀组ST段回落≥50%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临床因素。方法因STEAMI行急诊PCI治疗老年患者68例,分为正常复流组(54例)和无复流组(14例),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来阐明老年STEAMI患者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20.6%(14/68),无复流组与正常复流组相比,2组之间入院收缩压(SBP)、2型糖尿病患病数、发病-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和靶血管植入支架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SBP100 mmHg、合并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和发病-再灌注时间是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SBP100 mmHg、合并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及发病-再灌注时间等临床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措施和首选的治疗策略,但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左心室功能下降、病死率增高,明显影响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该文就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因STEAMI住院符合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是否发生无复流分为正常血流组(n=73)和无复流组(n=15)。采用逐步筛选法选取自变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TEA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17.0%。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患者间入院收缩压、合并2型糖尿病比例、肌钙蛋白T峰值、发病-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和靶血管置入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收缩压100 mmHg(OR=1.019,95%CI:1.006~1.032)、合并2型糖尿病(OR=3.016,95%CI:1.984~3.245)、肌钙蛋白T峰值(OR=1.664,95%CI:1.242~1.845)、发病-再灌注时间(OR=2.988,95%CI:1.545~3.345)、球囊扩张次数(OR=1.864,95%CI:1.545~3.345),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SBP100 mmHg、合并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及发病-再灌注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中期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在手术前服用80mg的阿托伐他汀,在手术后继续按照每日40mg的剂量继续服用,手术后一个月改为每日服用20mg;B组患者在手术前并未服用阿托伐他汀,而在手术后每日服用40mg,手术后一个月改为每日服用20mg;C组患者在手术前并未服用阿托伐他汀,而在手术后每日服用20mg,对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笔者抽取的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在入院时存在的差异不大,在手术后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对患者的炎症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能够对患者的心脏心室的收缩进行完善,有效降低了MACE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之间,STE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458例,分成无复流(慢血流)组及血流良好组,观察一般临床基线,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等资料之间的差异。结果:63例(13.8%)患者于PCI时出现了无复流/慢血流现象。两组在性别、年龄、族别、出现症状至PCI时间,既往是否存在吸烟史、高血压史、血脂异常等高危因素以及靶血管部位、血管长度及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既往存在心肌梗死病史,糖尿病患者中,无复流/慢血流较血流正常组是增高的。在术前心肌梗死溶栓分级(TIMI)血流≤1级的AMI患者以及靶病变PCI中存在血栓负荷者出现无复流/慢血流组较血流正常组高,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STEMI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出现与既往存在心肌梗死、糖尿病病史,术前TIMI血流≤1的AMI患者以及靶病变PCI中存在血栓负荷者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获得的SYNTAX评分,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在发病后12h内行PCI治疗的397例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单纯冠状动脉病变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状动脉研究(Synergy betwee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TAXUS and cardiac surgery,SYNTAX)评分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无复流的判断标准。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YNTAX评分与急诊PCI后无复流现象的的相关性。结果: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共79例(19.9%),其中SYNTAX评分高分组无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分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OR=2.46,95%CI=1.72~3.41;P〈0.001)、入院前服用β阻滞剂(OR=0.62,95%CI=0.41~0.92;P=0.021)、术前Killip分级(4级,OR=3.78,95%CI=2.14~6.48;P〈0.001)、再灌注时间(≥2h,OR=1.37,95%CI=1.02~1.79;P=0.036)、及SYNTAX评分≥15.75(OR=1.16,95%CI=1.01~2.45;P〈0.001)是直接PCI术无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前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获得的SYNTAX评分对于预测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现象并进行危险分层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发病在12h内的1059例STEMI患者给予急诊PCI,收集患者的临床、造影和介入治疗资料。PCI术后,根据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和校正TIMI帧数将患者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原因。结果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组患者118例。正常血流组941例,无复流发生率为11.14%。研究共纳入63个指标,通过单变量分析发现,年龄、症状至PCI时间、谷草转氨酶、氯吡格雷使用情况、干预病变数、狭窄程度及血栓负荷与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具有相关性(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认为,年龄(OR=1.04,95%CI:1.02—1.06)与血栓负荷(OR=1.72,95%CI:1.07~2.76)可作为预测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与血栓负荷可作为预测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与无复流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直接PCI)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比值),探讨N/L比值与PCI术中无复流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408例STEMI患者行直接PC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102例出现无复流,306例血流正常,统计两组N/L比值水平差异,并分析发生无复流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无复流组N/L比值明显高于血流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1.6vs3.0±1.9,p<0.001),N/L比值为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183,95%可信区间:1.298-3.878,P<0.001)。结论 N/L比值升高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无复流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首次ST抬高型AMI发病12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136例连续入院患者,按照术前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治疗组(40例)和非他汀治疗组(96例)。观察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他汀组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他汀组(12.5%比34.3%,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前没有应用他汀类药物是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RR为3.56,95%CI1.59-4.58,P〈0.05)。PCI术后1个月他汀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他汀治疗组(12.5%比31.3%,P〈0.01)。结论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减少MACE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正>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扩张及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选最有效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打通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实现梗死区心肌组织的血流再灌注,从而明显降低其近期的死亡率,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1])。但目前临床研究表明,仍有10%~30%患者的心外膜冠状动脉血流虽然达到TIMI 3级,其心肌组织却没有得到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收集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并进行球囊后扩张的STEMI患者共147例,根据TIMI血流分级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特征、术后疗效及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对年龄、症状至PCI时间、罪犯病变长度、支架植入数量、血栓负荷进行回归分析,探究STEMI患者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并对无复流及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共有16例患者发生了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无复流发生率为10.88%。单变量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症状至PCI时间、罪犯病变长度、支架植入数量、血栓负荷与急诊PCI术中发生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有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症状至PCI时间延长(OR:0.95,95%CI:0.92~0.99)、罪犯病变长度增加(OR:0.96,95%CI:0.93~0.99)、血栓负荷重(OR:0.14,95%CI:0.03~0.71)可作为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症状至PCI时间延长、罪犯病变长度增加、血栓负荷重与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发生呈正相关,是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发生率与术后1年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率(MPV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有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因急性STEMI住院并于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的患者304例。收集入选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术前血常规参数计算得出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率(MPVLR)。按PCI术中冠状动脉有无复流分为正常血流组及无复流组,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无复流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正常血流组(P0.05);无复流组平均血小板体积、PLR、MPVLR、高敏C反应蛋白、术中使用替罗非班、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病变长度显著高于正常血流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LR、MPVLR及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是预测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PLR、MPVLR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6、0.795,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73.8%、88.7%,特异性分别为69.1%、64.1%。结论 MPVLR能够有效预测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其作为血常规常见指标的计算值,获取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炎性指标及安全性指标,为国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理应用调脂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11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按随机量表分为阿托伐他汀40 mg及20 mg治疗组,检测术前及术后1个月炎性因子、超声心动图、血脂等疗效指标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 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在调脂、抗炎及改善左心室功能方面优于20 mg治疗组,且两组间副作用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40 mg阿托伐他汀在国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急性心肌梗死(AMI)并糖尿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药物干预是否可以有效预防PCI过程中无复流现象.方法:首先将入选患者按照PCI是否出现无复流分为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然后对药物干预情况、生化、PCI情况等进行Logistic分析,明确药物干预与无复流的关系.结果:他汀类药物是AMI并糖尿病行PCI出现无复流的保护因子[χ2=9.360,P=0.002,Exp(B)=0.309), 服用时间≥3个月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降低(3.8%,10.9%,χ2=5.413,P=0.020). 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对无复流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AMI并糖尿病PCI中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血清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3月~2010年12月武警总医院发病时间<12 h、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95例,按照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3组:A组(n=34,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B组(n=34,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C组(n=30,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以及术后24 h、3 d、7 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O合酶(NOS)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90 min内A组ST段回落比例更高,同时回落幅度也更大,与B组和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A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下降,但与B组和C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 d和7 d,A组hs-CRP进一步下降,且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及术后3 d,A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高于B组和C组,但与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A组NOS水平继续升高,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一次性给予大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有利于STEMI患者心肌灌注恢复,并能够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出现无复流患者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3年1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急诊PCI并发生无复流的老年STEAMI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24例。治疗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 1/日,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的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连续治疗10 d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 WF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LDL-C[(3.41±0.43)mmol/L vs.(2.14±0.38)mmol/L]、MMP-9[(150.31±12.18)ng/m L vs.(115.41±13.62)ng/m L]、v WF[(76.9±7.03)%vs.(48.31±6.9)%]水平下降(P均0.05),PⅢNP[(114.71±13.23)ng/m L vs.(64.26±11.43)ng/m L]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治疗后心肌酶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对照组没有患者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结论急诊PCI治疗出现无复流老年患者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脂、PⅢNP、MMP-9、v WF的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并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及早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2009年9月住院治疗行急诊溶栓成功的72例患者.治疗组(3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24h内加服阿托伐他汀80mg,1次/晚,用药12个月;对照组(35例)按急性STEMI常规溶栓、抗栓、抗缺血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和随访1年的临床情况,包括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用药治疗4个月,治疗组血脂、hs-CRP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 1 年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及早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且用药较安全、不良反应少,未增加溶栓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收集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并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后患者相关资料,分析糖尿病对这类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院内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胸痛发作12h以内在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9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确诊为STEMI并接受了pPCI治疗,且在心脏内科住院治疗完善了相关检查。其中不符合标准的患者40例,最终纳入分析人数为874例患者,收集以上患者的医疗资料和院内MACE事件数据。根据是否为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234例)和非糖尿病组(640例),分析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冠状动脉造影各项指标、院内MACE指标的差异。结果:基本资料显示,糖尿病组合并高血压病[139 (59.4%) vs.305(47.7%), P=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