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酶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最终目的是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粘连和使视网膜易于重新复位。玻璃体手术的困难之处在于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粘连程度和是否有玻璃体后脱离 ,而用一些酶有助于促进玻璃体液化和解除玻璃体 视网膜间粘连。本文就酶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65例已放弃治疗的伴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脱离施行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针对其玻璃体牵拉这一发病机制,以及根据牵拉部位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法,即对后部增殖性病变者行完全缓解牵拉的玻璃体手术、对前部增殖性病变者则采用巩膜扣带、玻璃体手术尽量充分缓解牵拉,必要时以惰性气体或硅油内填充对抗牵拉,并对视网膜脉络膜疤痕粘连的效果进行了观察。追踪12-44个月,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占67.7%,功能复位率56.9%。临床结果提示这类视网膜脱离治疗的关键是解除玻璃体牵拉,而凝固术形成的疤痕粘连不能有效维持视网膜复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马蹄形裂孔视网膜脱离在不同粘连牵拉状况下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地研究马蹄形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共321例(321眼),根据选用的术式分为巩膜外加压术和玻璃体手术两组,各组分别统计裂孔的大小、位置关系以及局部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牵拉的程度,并分别对两种术式的效果进行比较性研究,分析上列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1)实施巩膜外加压手术211例,其中181例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为85.78%;实施玻璃体视网膜手术110例,其中93例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为84.60%。(2)在巩膜外加压术中,裂孔的范围>2PD、多个象限分布以及裂孔部位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牵拉张力大者,其成功率分别为61.29%、62.50%和58.62%;在玻璃体手术组中其成功率则分别为82.81%、86.67%和90.2%。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马蹄形裂孔部位视网膜玻璃体粘连牵拉张力大,裂孔位于多个象限,其大小超过2PD者应选择玻璃体手术。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异常与许多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玻璃体内注射酶剂水解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诱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解除玻璃体的牵拉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一些酶剂包括纤溶酶、微小纤溶酶、透明质酸酶、中性蛋白酶、软骨素酶及枯草杆菌蛋白酶,已被用于辅助或代替玻璃体切割术来诱导玻璃体后脱离。本文对有关玻璃体酶溶术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超声诊断对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B型超声波检查65例需做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明确显示出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形态和位置,其中玻璃体出血和/或严重混浊18例(28%),机化膜或机化带与球壁粘连25例(38%),伴有玻璃体后脱离10例(15%),伴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2例(19%)。手术后59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无增殖性改变者手术效果好,有增殖性改变或与球壁粘连者手术效果较差,伴有视网膜脱离者预后更差。超声波检查对玻璃体切割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案制定和手术效果估计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白惠玲  张文芳 《眼科研究》2010,28(2):189-192
玻璃体切割术的主要目的是切除病变玻璃体和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难度在于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存在紧密粘连或有玻璃体后脱离。药物辅助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指先于玻璃体切割操作即应用药物促进玻璃体的液化或使玻璃体内纤维增生膜溶解,以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从而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就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辅助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65例已放弃治疗的伴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脱离施行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针对其玻璃体牵拉这一发病机制,以及根据牵拉部位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法,即对后部增殖性病变者行完全缓解牵拉的玻璃体手术、对前部增殖性病变者则采用巩膜扣带、玻璃体手术尽量充分缓解牵拉,必要时以惰性气体或硅油内填充对抗牵拉,并对视网膜脉络膜疤痕粘连的效果进行了观察。追踪12-44个月,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占67.7%,功能复位  相似文献   

8.
机械性玻璃体切割手术将玻璃体皮质完全从视网膜上分离较困难,且容易引起医源性并发症。在玻璃体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前能否应用一些生物酶或其他药物使玻璃体液化,并沿着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分离玻璃体,从而增加手术效率和安全性成为眼科医生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以贵州小型猪为研究对象,观察了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诱导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其对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辅助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产生的酶辅助的玻璃体切割术,即应用酶化学作用液化玻璃体并分离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诱导产生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PVD),可用于辅助玻璃体切割术,简化手术,减少并发症,也为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甚至可以替代玻璃体切割术,用于预防和治疗一些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相似文献   

10.
虹膜后粘连的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体会石一宁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多伴有色素膜炎性反应,有较严重前节葡萄膜炎者,可发生虹膜完全后粘连,导致寻找裂孔困难或裂孔定位不准。我们根据现代玻璃体手术中的视网膜前膜剥离技术,摸索出一种不损伤透明体的虹膜分离法,将后粘连的虹膜...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残留的玻璃体皮质临床上一股较容易诊断,然而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能误诊,尤其是小儿,由于其玻璃体皮质与视网膜粘连紧密,首次玻璃体手术时,玻璃体皮质不易清除干净,往往于手术后数月表现为玻璃体后脱离,在屈光间质不清楚的情况下仅依据辅助检查,有时会与视网膜脱离相混淆。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的状态与许多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玻璃体切割术前应用药物可使玻璃体液化或使许多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玻璃体内的纤维增生膜溶解,解除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内界膜之间的粘连,形成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不但有利于手术的进行而且有利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和视力的恢复.本文对目前药物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组织结构、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包括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内界膜, 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外基质, 它们之间形成类似基膜复合体的结构。儿童的玻璃体视网膜界面与成人有显著不同, 主要表现在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异常紧密、基底部后缘紧邻锯齿缘、内界膜菲薄等。随着年龄增长, 玻璃体基底部向后移位, 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减弱, 视网膜内界膜增厚、弹性下降, 并出现玻璃体后脱离等改变。深刻认识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结构和生理特点对于真正理解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原因及术式选择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键  韩冰  樊宁  罗恒  秦磊  古洵清 《眼科》2002,11(6):357-360
目的:分析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原因,以及再手术选择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手术的指征。方法:回顾65只再手术病例,分析原手术方法及眼底改变,重点观察玻璃体病变的动态变化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据此分别施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手术。结果:再手术原因为原裂孔未封闭,新裂孔形成,玻璃体状态变化和增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暨往文献报告相同,因手术操作不当者比例下降(15.4%),玻璃体牵引和后脱离动态变化比例上升(44.6%和73.8%),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加重者占46.2%,多次手术治愈58只眼(86.1%),结论: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仍首选巩膜扣带术,多行巩膜环孔加压。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度病变但有明确的局部玻璃体状态变化及增殖性改变者行玻璃体手术,重视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变化,玻璃体状态和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变化的局部特征,对症施行手术,可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由玻璃体基底部、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内界膜构成。玻璃体基底部借Ⅱ型胶原垂直插入内界膜形成紧密连接,玻璃体后皮质区则经“分子胶”模型、新糖蛋白模型及核纤层蛋白细胞模型形成相对松散的连接。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基底部后缘会逐渐向后延伸形成新的紧密连接,而玻璃体后皮质区则会由于内界膜增厚、基质降解酶浓度升高、自由基累积等致使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粘连作用减弱,甚至形成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黄斑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疾病均被证实与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状态密切相关。正确认识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超微结构及年龄相关性改变是了解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疾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酶辅助的玻璃体切割手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酶辅助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是在玻璃体切割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前应用酶使玻璃体液化或使病变的玻璃体内的纤维增生膜溶解,解除玻璃体皮质与内界膜之间的粘连,形成玻璃体后脱离,以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的一种手术方法。其优点是切割效率高,手术损伤小,手术操作时间短,手术后反应轻;有助于弥补25G经结膜免缝合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对于粘稠的玻璃体、浓厚积血和增生膜切割效率低的不足,扩大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适应证。但还应进一步甄别和筛选有潜力的酶,并通过大样本临床对 照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确定其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眼后段异物摘出方法--间接检眼镜下摘出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眼后段异物摘出方法。方法:对间接检眼镜直视下确诊的玻璃体内或无粘连的视网膜表面磁性异物,试行睫状体平坦部切口,间接检眼镜监视下脉冲电磁铁球外磁吸摘出方法。对间接检眼镜直视下确认的后极以外眼球壁或视网膜表面粘连异物,采用间接检眼镜监视下、改良对应异物的眼球壁切口摘出方法。结果:本组20例(21眼)玻璃体内或视网膜表面无粘连磁性异物,6例后极以外眼球壁或视网膜表面粘连异物均一次顺利摘出,无一发生手术意外或手术并发症。结论:对部分屈光间质不太浑浊的眼后段异物,在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进行异物定位、定性及在其监视下进行异物摘出,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手术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玻璃体手术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出血中的应用天津市眼科医院赵秉水,张金华,魏景文近年来,随着眼前节显微手术的飞速发展,玻璃体手术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手术。我院视网膜脱离科,1993年2月至12月应用玻璃体手术治疗6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出血,现...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与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年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器械和技术的提高,其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西方主要综述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青光眼的有关进展,同时也提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可能,目的在于正确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青光眼,并注意防治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眼内异物摘出联合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筛选晶状体异物病例,晶状体浑浊无明显视网膜脱离或玻璃体浑浊的玻璃体内磁性异物,以及后极以外眼球壁或视网膜表面粘连异物,共3l例作为治疗对象。如异物位于晶状体表面或晶状体内,用镊子或磁铁摘出异物,行超声乳化手术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如异物位于玻璃体及眼球壁,则行超声乳化术后,间接检眼镜观察下摘出异物。结果 均顺利摘出异物、外伤性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论 术前无明显的玻璃体或视网膜病变者,应植入人工晶状体。对于主要由晶状体浑浊,影响间接检眼镜检查的玻璃体内或视网膜表面的磁性异物,玻璃体切除法也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